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写景散文 >

关于乌镇的文章

2019-01-03 10:52 来源:散文网


  篇一:漫步乌镇

  要说西湖是杭州胸前的一块温润的老玉,那么乌镇,就是她的那双灵动的眼睛。
  是自己独自一个人在这夏天的黄昏来到乌镇的。看着络绎不绝的人从乌镇走出,我却一步迈进,迈进静谧与安详。走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上,两旁种满了青翠欲滴的树木,连空气在这里也是清爽的。小道的尽头是一条幽长的走廊,青青的瓦整齐地铺在廊顶,安安静静地看着闲游过乌镇的云。廊的一边,立着一排大理石铺成的栏杆,经过了多少人手指的打磨,就像一面刚刚抛光的镜子,反射着绚烂的光辉。雕花的窗户,注视着廊前的水,注视着廊前的人。
  一座青石板砌成的桥跃在一处池塘之上,若一条丝带,牵住了两岸的心。廊的对面是一家店铺,已近黄昏,店家正在上门板。大门依旧保持着古老的摸样,朱红色的漆已开始斑驳,轻轻地俯身在门板上。闭上眼睛,伸出手去触摸,用心去聆听它讲这百年老城的故事。
  伴着流淌不息的小河往前走,一片片碎金被洒到了水面上,勾起了细小的水花。几只顽皮的鱼儿争着去允吸不知从何处飘来的一篇碧绿的菜叶。一叶小舟轻快地在水面滑行,撑船的人很瘦,光着脚站在船板上,像一只鹤。船儿很快消失在视野里,留下的,只有那渐远的摇橹声,和船后荡漾开的涟漪。一位手提竹篮的老妇人迎面朝我走来,和她四目相对时,我发现她的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像是在迎接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这里还有人家?我紧跟了上去,她悠闲地走在巷子里,嘴里哼着小曲儿咿咿呀呀的,又为这本来就古香古色的小镇增添了几分色彩。老妇人转了个弯,突然寻觅不见了,我愣在那里,在这巷子里迷了路,只能顺着感觉继续往前走。脚下是已经踩得十分光滑的青石板,鞋跟敲在石板上,“啪,啪”清脆而又响亮,回响在这幽静的小巷里。让我产生一种错觉,仿佛来这里就是为了听青石板轻响的。两旁是白墙青瓦,头顶是被落日织红的天空,而在我的正前方,那轮太阳浮在地平面上,好大的太阳,有竹匾那么大,橘红色的,安静的燃烧着。地上,墙上,身上,太阳的影子在不断地跳跃着,温润了我的双眼,耳畔,只有风声。诺大的巷子里只有我一人。不禁感叹:能看到今日这令人心碎的落日,能有几人,而能在这乌镇看这心碎的落日,也只有我一人了吧。
  在这依旧保留着古朴的南方小镇里见不到浮华世界的喧嚣与浮躁,有的,只是如同水墨画的那般干净与明亮,我捞起从乌镇洗过的身心,内心中一片平静。
  缓步出镇时,已是漫天星斗,闭上眼睛,脑海中又浮现出乌镇那副长长的画卷,转过头来,望着被暮色笼罩的乌镇,在心头深深地记住了我们的约定:
  再会,乌镇。
  
  篇二:梦里乌镇
  向往乌镇已经很久。
  梦里的乌镇应该是文静的古代女子吧,撑着油纸伞,穿着婀娜的长裙,迈着轻盈的脚步,踏过岁月的青石板,袅袅婷婷般走来。岁月并未在她身上留下痕迹,依然的婉约、迷人依旧。
  乌镇应该是静悄悄的吧,没有喧嚣,没有人声鼎沸。一切都还是那么远久的摸样;夜宿乌篷船,入夜,在船头点起一盏油灯,魅影映入水中,与天上繁星遥遥相应。船夫摇起船桨,节奏般的水声回荡在这漫漫夜空,犹如一曲美妙的音乐,透过湿润的空气,穿过耳膜直达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一圈圈扩散开去。
  青砖兰瓦石拱桥柳枝垂岸
  终究还是按捺不住向往乌镇的心情,买来两本关于古镇的书籍,短短的几页,干涩的文字,就像沙漠中久行之人,品茶般的杯子,如何能过瘾?如何能道出乌镇千分之一的妙?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么一座城镇吧,那里有最自然的风景,最朴实的民风。
  搬一把竹椅依偎河畔,柳枝轻垂,荡漾河底,使人不禁想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多美妙的意境啊!
  夜幕降临时,品着熏豆茶,看对岸楼台上唱戏,或者到水边放几盏莲花灯,都会令人心醉。清晨,河道上会漫起薄薄的雾气,仿佛梦境。傍晚,夕阳西照,游人散尽,灯光点点,一个生活着的乌镇出现在眼前。
  
  篇三:走进乌镇
  乌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早已越过了地域的界限名声远扬了,换来的是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小城里川流不息的车辆和宾馆饭店的爆满。作为本地人,居住在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同城小镇,已然不屑去乌镇光顾这儿随地也能拾起来的古典,尽管相距只有短短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我始终倔强地坚持着——-在家门口想像乌镇风景的乐趣。
  这次,因朋友的邀请,我才不得已来到了乌镇,来到了一直从心里排斥的古镇。但一走进乌镇,我便被她古色古香的大度征服了,她却丝毫没有责怪我的冷漠,一如既往地以她的微笑迎候着我。于是,在朋友的带领下,我便放任自己心情的脚步,在景区内四处流连起来。(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在乌镇,我肯定是经受不起风景的诱惑的,冬日阳光下的小桥流水楼、台亭榭格外温存,泛滥着乡村乡土的原汁原味。清澈的河水很容易将我带到古时候水路交汇的芦花丛中,很容易流向老宅里那一段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我来不及抚摸蓝印花布印出的苍凉,来不及聆听织布机织出的哀愁,甚至来不及呼吸市井早茶的浓香,便被照相机的镜头追簇拥着,成为这里三步一景五步一绝之外另一个景色了。
  在乌镇,无论是青石板铺垫的长长的小街,还是沿河时而拱起的石桥,一不小心就会跟古代有了亲密的接触。我或是躲在青砖黑瓦的屋檐下,听雨水滴落敲打青石板的叮咚,或是坚固成拱桥上永恒不变的小石狮,注视着南来北往的繁华喧闹;或是轻轻踩着深巷里岁月如梭的宁静,不敢去惊醒乌镇东栅西栅古老的睡眠。
  乌镇,又是一代文豪茅盾的家乡,茅盾以其《子夜》〈〈蚀〉〉〈〈林家铺子〉〉等一系列作品闻名于世,所以这里也是近年来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地,一大批闻名遐迩的作家成为了文学奖的得主,有我喜欢的周克芹、贾平凹、麦家等作家,当我走进书院的时候,他们正呆住在玻璃橱窗内,向我娓娓讲授着故事的生动和情节的迂回曲折。
  正因为有了千年历史的积蕴,才造就了乌镇古典的风韵;正因为是茅盾先生的故里,才有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光大。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国内旅游胜地,成为了平常百姓度假的场所。我知道,看惯了高楼大厦的锋利,便会产生回归自然的纯朴;过惯了现代生活的节奏,就会萌发放生自己的悠闲。乌镇————便是拥抱自然,亲吻古典,放飞心情,寻找慰藉的最好去处了。
  所以,当车子缓缓启动,即将结束这次乌镇之行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回眸看了很久:别了,乌镇,我还会再来的———
  
  篇四:乌镇
  知道乌镇是因为一部电视剧,记不清太详细的故事情节,但剧中的小镇景色深深留在了我的心里:水乡小镇,古旧、清净、安详而且幽静;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长长的青石路,窄窄的街衢,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烟起雾落,云蒸霞蔚,草长莺飞——这分明就是我梦中的故乡。真正决心去看看她,是因为同事说比起周庄,乌镇要少许多的商业味。所以一到杭州,我们便报了个乌镇一日游的团。
  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导游小姐不停地介绍着杭州的特产。关于杭白菊来历,她讲了一个十分优美的精明商人的故事,在我们为故事里的这个商人叫好时,车子进入了侗乡。导游小姐告诉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乌镇已经到了。她说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侗乡人民免费为每人准备了一杯清香可口的杭白菊茶。随后我们被领进一个大厅,里边有桌椅杯盏,两个漂亮的小姐招呼大家坐下,热情地为每人倒上一杯醇香的菊茶,然后向我们介绍了杭白菊的种类,等级。正当我们沉浸在幸福之中,导游叫着该集合了。沿着摆满杭州特产的货架的走廊出来,看到游人们提着的大兜小袋,我突然觉得,导游小姐讲的精明商人,其实就在我们眼前!
  车在一个广场停下,乌镇——两个大字就映入眼帘。广场上一组乌镇人原始生活的雕塑,吸引了许多游人照相合影。虽然是盛夏,但是来此游览的大巴已经把广场停满。熙熙攘攘的人流,几乎是拥挤着进的镇门,加杂着各个旅行导游的吆喝,十分嘈杂,让人觉得这里似乎离那个宁静优雅的江南水乡还有很远!
  进入景区,径奔逢源双桥,《似水年华》最感人的情节就是英和文在逢源双桥的浪漫邂逅。估计很多人都是看了《似水年华》之后才知道乌镇、了解乌镇、喜欢乌镇,然后到达乌镇的。逢源双桥跟电视画面上差不多,只是由于没经过艺术处理,色调明显要黯淡多了。逢源双桥,顾名思义,是有两座桥构成的。这是乌镇唯一一座带有廊棚的桥,因此又叫廊桥。乌镇人赋予逢源双桥好多美丽的说法,什么这是夫妻双桥,要男走左女走右,到桥中央的时候要隔着廊窗深情对望;还有左升官右发财,左右逢源之类。因为跟团行走,也没法自由选择,闹闹嚷嚷地走着,听着,看着。
  乌镇东栅景区被一条河分割为南北两岸。这条河叫东市河,是乌镇的一条主要水道。东市河靠近逢源双桥之处(景区最东边)水系展宽,形成一个河湾,河岸上的民居错落,都是黑瓦白墙的老房子,古巷幽幽;一座座小桥横跨东市河,水阁小桥的倒影都在水中摇曳。河岸上的民居都是木质结构,有飞起的檐角,和精致的雕花,屋顶一律为青黑色的小瓦片,鱼鳞般的,排列得整齐而精致。据说这些房屋都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了,每所房子里面几乎还都有人家,不过多是老人。导游介绍说年轻人都不愿意住这样的房子,这让我总很想不通。财神湾中泊着一条很特别的船,有四根高高的桅杆,人们在上面作一些动作,有些类似于杂技表演。我站在那看了几眼,觉得和北方一些庙会上打把子卖艺没有多大区别,就走了。
  老街,是乌镇的主要景区,青石路面,狭长幽暗。如果是明月之夜,或者是阴雨天气,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走在这样的路上,没准还真能沉浸在戴望舒的诗情画意里。可是,今天真是太热了,人也太多了,整个街道都是人,我甚至担心这么多的人会不会把这古老的镇子给挤垮了。我们看了《似水年华》黄垒的工作室,没有什么太深的感触,“晴耕雨读”这四个字倒是让我多少体会了点文化的气息。然后看了中国木雕馆、矛盾故居,还有什么林家铺子等。印象深的是一个乌青水龙会,是200年前乌镇人自己组织的消防队,会所里展示了许多消防器材,集中体现了乌镇人先进的安全理念。
  小桥、流水、人家,乌镇的特色是水阁,聪明的乌镇人把房子延伸到水上,水上的部分就是水阁。木制结构的房屋外面漆着黑色的漆,乌镇这个名字恐怕就是这样来的。乌镇的民俗也很吸引人,纺线、织布、蓝花印染把我们拉回到似梦似幻的昨天。让我的鼻子也过瘾的地方就是乌镇的酒坊了,堆积如山的坛子,一个大大的酿酒大锅,飘散很远的酒香,白米、白面、白水制成的三白酒是这里的一大特产。另外,除了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茅盾是这小镇的人,历史上这镇上还出过64个进士,161个举人,如此厚重的文化气息,让我不能不对小镇多了几份敬重!
  走出老街,前方一个宽大的广场,一个道观就在眼前,道观没有寺庙的华丽,却有着不一样的门楣,修贞观几个字的下方是一个特大的算盘,一幅对联更显道家的超然:人有千算天则一算!与修贞观相对的是一个古老的戏台子,建的非常华丽,让我一下想到了鲁迅先生的《社戏》。台子上还有人在唱戏,只是我一句也听不懂。我站在这里看了许久,思绪在历史的空间飞扬,久久不能收回。
  导游小姐把我们交给了当地的导游,一个小伙子,不高,特别机灵。他带我们参观修贞观,教我们如何做拱手礼拜,我们都一一认真的学着。然后他嘱托我们按自己属相取一个签,让后面的道士解说解说。说这一切是免费的。他说如果有人向你要钱,也坚决不能给。一会我们被领到一个不大不小的屋子,屋子四角各坐一个穿黑衣的道士,在为游人解说什么。我本来是排在东南角的一个道士面前,因看到同事在西北边已经轮到,后边也没有人,就跟在他后边。听道士说——你属兔,你那年的?你做什么工作?看你的手心就知道,你很劳心!去外面烧香,回来我帮你解解。同事一脸茫然就出去了。轮到我,他让我走上前一步,说了和刚才一样的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出门发现屋门南边就摆着卖香的摊子,几十到几百一柱不等,我看了看同事,他也犹豫了一下。我说反正我们也不怎么信,不烧了吧?!于是我们出了修贞观。看到其他人烧香磕头虔诚的样子,我不知该说什么。我记得前段在北戴河看沙雕大佛,也是这样的情形。不知道为什么南北的神道佛都是一样的爱钱。天算、人算,这修贞观对鬼谷子的谋略学运用的很到位,现在全国几乎所有的庙宇和旅游点都有如此的把戏,但我觉得都没有这里玩的高明。
  走出修贞观,再看那高悬的大算盘,“人有千算,天则一算”,“红日无私,贫富一般照顾;青天有限,善恶两样看待,”“天堂可到,地狱非遥,只在心头分路;国法能逃,冥诛不赦,休怪神力远大。”呵呵,我只有一笑了之。
  中午,我们在一家老店阁楼临窗落座,一份乌镇有名的红烧羊肉,一条三白鱼,半斤三白酒,几个素菜。突然想起了孔已己来,不知道为什么。饭后在小镇的商业街闲逛,与一竹雕老人叙谈了许久。在乌镇,说是一日游,其实也就是几个小时,下午4点便匆匆返杭了。
  走出乌镇,总有一种赶了趟庙会的感觉。原本千里迢迢来这里是寻一种恬淡宁静的,却寻了个热闹。也许世界上的许多事物都是如此的矛盾!
  也许,梦中的乌镇永远只在梦中!
  也许,梦是不可寻的!
  
  篇五:永远的乌镇
  2010年2月21日,因为《逝水年华》,来到了江南古镇——乌镇
  逝水年华里面说,乌镇是个让人很想谈恋爱的地方,当船渐渐靠岸的时候,乌镇静静地卧在不远处,显得那麽静谧,温柔,素净。“寒树烟中,尽乌戌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
  船慢慢靠岸,我挽着你的手踏上了古镇的土地,一条流水贯穿全镇,它以水为街,以岸为市,水中不时有乌篷船咿呀往返。迎面而来浓浓的古镇气息。人很少,古镇就显得更加安谧。我们的脚步也不由自主轻了起来,生怕吵醒这个有着6000年历史的古镇。一切好像以前来过,你一脸惊喜,喃喃对我说:我们早该来的。我微笑着,也不答话,远处隐隐听到咿呀的橹声和船娘浅浅地吟唱。
  沿着斑驳的青石板路走着,街的两边是高高低低的黑瓦与白墙相衬的老屋,垂柳边的木拱小桥,微微泛着绿色的河水,夹在木屋间狭长的石板街,无不给人一种宁静、古朴的感觉。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远离了世间的纷争与浮躁,让人心情平和而澹然。因为是旅游清閒期,街上几乎看不见什么人,古镇越发显得宁静而朦胧,空气清新、湿润,散发着江南水乡独有的气息;这里的一屋一桥,彷佛早就在那裡等待着我们的到来;这里的一石一木,古朴典雅,静静地立在那裡,轻声诉说着它们久远的历史和那些随风的往事。
  在民宿总服务台,我们有了自己的水阁23号。
  到了乌镇,你可以不去抚摸美人靠上面斑驳的刻痕,可以不去凝视那些粉牆黛瓦古宅,可以不看小桥流水,深深的弄堂,弯弯的巷子,但你一定要住在矛盾先生笔下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到橹声唉乃,飘然而过……”
  水阁就是民居的一部份延伸至河面,有点像我们房屋的阳台,但水阁下麵是静静的河水,用木桩和石柱支撑在河床中,再在上面架了横樑,搁上木板。水阁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凭窗可览市河风光,午夜梦回,枕下流水潺潺,别有一番情趣。我们坐在屋内木製的凳子上面,透过窗户上面的木格望着外面如梦似幻的风景,此刻的景象似曾相识,说不清,道不明,彷佛是前生的曾经。
  水阁让乌镇显得更加的灵气,它不奢华,也比不上城市繁华的高楼,但千年来,它默默地陪伴着乌镇那些善良的人们度过了一个个平凡而澹定的日子。乌镇人家的水阁,是其它水乡古镇没有的。所以,乌镇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枕水人家”。
  天渐渐暗了下来,整个古镇浸染在一片安谧的宁静里,月光映照着整个镇子泛起澹澹的蓝色光晕,河面上好像起了一层澹澹的雾气,散发着梦幻般的魅力。我们坐在水阁里面竹编的茶几和竹编的椅子上,依偎着木围栏望着缓缓流动的河水和对面白墙黑瓦的古居,河面上偶尔飘过瘦瘦的乌篷船和船娘甜美的吟唱,船过去,后面荡起层层的波纹,彷佛荡起了千年的幽思。你望着河面,若有所思,而侧影却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个最美好的地方。
  晚饭过后,我们挽着彼此的手静静地走在古街的石板路上,古街中大多的店铺都关了门,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夜色里的古老建筑、河道、庙宇、书院、米行、酒坊、典当、钱庄摩肩接踵,经过一个世纪的淘洗,这些古建筑至今依然风采如故,成为风景,越发的构就了这古镇古老与沧桑的基调。
  窄窄的青石板,弯弯的小石桥,瘦瘦的乌篷船,高高的马头墙,旧旧的老房子,古街市,曾经发生过多少动人的故事,曾经存在过多少美丽的回忆,都原汁原味地娓娓道来,不事凋琢。
  夜晚的乌镇是静静的,默默的。漫步在幽幽的青阶石板上,或者沿桥小憩,听潺潺的流水声,给人一种澹澹的从容和优雅。
  《逝水年华》让我们来到乌镇,这个让人好想恋爱的地方。
  桨声灯影的乌镇是美好的,粉牆黛瓦的乌镇是美好的,小桥流水的乌镇是美好的,我们的水阁是美好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因为,在这个千年的古镇里,从此有了你我的印迹。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守望,冬天的路口

    守望,冬天的路口

    一片落霞孤鸿的眷恋中,依依送别秋水长天的一程相逢。一篱冬阳,隔开季节分明的两端;冬,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在身边 光阴不懂人情,竟自流转,然而我们心底终有些撇不清的东西,留在了逝去的时光...

    2020-11-26

  • 清晨的阳光

    清晨的阳光

    清晨,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窗钻了进来,轻轻环绕在周身四围,我张开眼睛,迎接第一缕阳光的恩泽。 轻轻地推开窗户,柔柔的风撞了个满怀,抚过了我整个脸颊,飘起了我的长发。想起了遥远的梦,感念...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