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掉的记忆
2018-12-28 22:36 来源:散文网
篇一:抹不掉的记忆
我一直都以为对于曾经的一些人一些物,我都能很从容的面对,我都能很自觉的放下不该有的思念。可时间久了,沉浸在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忙碌,真的就以为自己就这么撇清了所有不该有的回忆。一场雨却让我发现曾经以为全都忘了的东西其实心里记得比谁都牢固。
小屋里堆满了我旧时的记忆,那年我写的日记,那年我在某某地买的某某物,那年某某盆友送我的某某礼物,那年我在某某地和某某人一起拍的照片,那年我一直都不愿扔掉的旧物,原来它们一直都摆在最显眼的地方,是我,永远都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些东西,其实我的生活里一直都伴随着这些东西。
有一天,仔细的端详着每一样东西,认真的读着旧日记里的每一个字眼,贪婪的想要重温那逝去事物的美好。我才发现人总是要在失去某些东西的时候才知道那东西的可贵,然后再玩命似的想要挽回。最后眼泪再挥发得一踏糊涂。
总以为自己是一小坦克,固若金汤,可心是自己的,有多难受,有多疼也都只有自己知道。
记得某天某人说让我别逞强,呵,当时我就蒙了,逞强吗?我不觉得,我就觉得我一直都很坚强的,怎么会是逞强呢?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可之后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忧伤。
而今,身边的那些自以为很重要的人都慢慢的在从我的生命里离去,只有我,还是像大尾巴狼一样,在这座冷漠的城市里耀武杨威的带着那颗早已伤痕累累的心穿梭各个街道之间,没有了任何期待也渐渐冰冷。
篇二:抹不掉的记忆
“不怕天,不怕地,不怕苏修和美帝……”这段话在知青务农时经常喊的号子,也使我追忆起那一段既动人又美好的知青岁月。
那是1970年夏季,我高中毕业后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市郊的农村。村庄座落在辽河、浑河最下游,当地农民管它叫“九河下潲十年九涝”的地方,村民住的是土草房,吃的是玉米面,能吃上高粮米就算是过年了,年人均收入二三百元,就在这艰苦的地方开始了我的知青生活。(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但是,我的知青生活算是在当地最享福的工作了,没有象电视剧《北风那个吹》中知青的精彩片段,只是人生中一段小小插曲。
当时的我由于爱好广泛,下乡不久就遇见了大队宣传委员,一次偶然的谈话中他把我调到了大队当上了通信员。吃住在大队部,你别小看这通信员工作,它管理着整个大队部的日常工作,如:大队的广播,收发信件,还有仓库等等。尤其是开大队会时,哪个小队长没有听到广播,我都要骑上自行车跑上几里路到家去通知他们,遇到下雨下雪天就步行通知,通知下来就得2-3个小时,风风雨雨重复着这样的工作,但我从没有叫过一次苦。由于我工作努力,得到了大队书记,大队长和各小队长的好评,一年下来,在评工分时我评了一等工分,年底我拿到了300元钱。
在农业学大寨高潮中,我利用大队的现有广播条件,办起全公社第一个大队广播站,我担任起了写稿,主播于一体的男播音员,每天宣传好人好事,当时还真的鼓舞了农村学大寨的士气,哈哈,那时这小小的举动还惊动了公社书记,于是我又被调到了公社当上了广播员。不论是在田间地头的广播,还是村民家中收听广播,都有我的声音在传播党的政策和信息,那时的我感到十分自豪。
两年多的知青生活,使我成熟了很多。我的梦想也就在1972年冬季得到了实现――响应祖国的召唤当兵习武,一去就18年。现在的我已步入中年,回味往事,那段回忆是我的阅读,是我的伴侣,是我抹不掉的记忆,也是我永远忘不了的一段生活。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这,就是幸福
幸福美好,这是多么诱人的字眼,这是多么令人神往和追求的完美境界! 然而,幸福,没有确切的定义,一般是指人们无忧无虑、随心所欲地体验自己理想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时,获得满足的心理感受...
2020-11-28
-
有一种目光,一直在守望
一份真挚情谊,不求时时相伴,只求在心的牵念中永远,相互尊重,相互分担,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这种真情,值得用生命去呵护,用灵魂去写真,生命中,总有一首歌曲,沁入心灵;总有一种眷恋,默...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