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抒情散文 >

亲近自然的文章

2019-01-15 12:03 来源:散文网

  
  篇一:总想亲近自然,却总被卷进红尘

  总想亲近自然,却总被卷进红尘
  打开文档,放一段音乐。文字在走,音乐在跳。感受另一个世界的云起潮落,花开花谢。窗外风停,尘埃已落定。
  生活的夹缝里,觅一粒柳芽,一朵野花,可求得一刻心静;发现一星灯火,一缕炊烟,可求得一点人迹。没有人潮涌动,车灯闪烁,我由衷地快乐了。
  总想亲近自然,却总被卷进红尘
  人在文字里编织着一个梦。知梦的开始,知梦的过程,未知梦的结局。只因写字的人已沦落为生活这盘棋的弃子。梦不醒,清晨的鸟鸣、黄昏的夕阳永远在远方。仍还在酣睡中幸福。
  一个朋友,一个已经彼此没有了音讯的朋友。说,你常在文字里狂谈爱,猛谈情。而当它真的要走进你的现实,你便懵懂了,麻木了。是,是真实的,不虚伪。除了有爱,便不愿靠近。给不了,哪怕是精神上的依恋,便远远离开。从此没有言语,没有交往。不爱,无需跟你暖昧。远离,回到彼此的轨道里。像每一个与我擦肩而过的人,来不及回头,已消失在茫茫人海里。
  话语犹在,心里惦量掂量。或许,也有那么一点微不足道的针尖事,藏在自己的内心,成为心底最私密的腹稿。也成为自己对爱理解的唯一信仰——我的,自以为是的信仰。
  或许,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但,爱这件事情,并不仅仅是爱着和被爱着,那不是幸福,是自以为是。若真是,便没有痴男怨女,怨天恨海。进了围城的人,无论是否幸福美满,在婚姻还没有正式的解体之前,是没有权利说,要给另一个人承诺。
  很多的事实已经明了,都只是徒留悲伤,直到最后是伤人伤已。那些承诺或是誓言,是浮在空气中的一粒微尘,自己都没有方向,那份狂爱落定的居所在哪里?地狱
  
  篇二:亲近自然
  “五一”放假三天,我回家了。
  我的家在吉林中东部长白山西脚下,山山水水环绕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记得小学、中学“五一”和“十一”放假都会回家干几天农活,后来上了大学离家远就不再回去干了,毕业后颠沛流离两年也没在农忙时回家劳动,现在离家近了,我就回家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节。
  坐在车上,望着公路两旁的山,山坡上有很多人们都在耕种,远处的树林在春风的洗礼下越来越绿了,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看着这一切我陷入了深思与回忆。这片黑土地养育了我,并且父母用土地创造的财富供我生活和上学了很多年。尽管这么多年上学和工作在他乡,然而在内心深处我深深地热爱着和牵挂着这片森林和土地。就像艾青说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从小就生活在这片大森林里,这个地方留下了童年最美好的时光,这里四季分明,记得那时夏天捉蜻蜓,到河里捕鱼,去森林里游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下不知不觉是在和自然做着最亲密的接触。冬天白雪皑皑,到处都是银装素裹,那时我们孩子玩得更Hing,堆雪人,打雪仗,坐着爬犁踩着竹条从山上滑下,晚上在河边点起篝火,尽情玩耍。(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无论乡村还是城市中的人们似乎都对大自然有着某种热爱,这是因为人类源于自然,人来也离不开自然,当今城市的不断大力建设与开发也要做到和自然协调发展,因为人们知道如果没了森林和最基本的耕地土地,人类就不能长远的生存和生活下去。要知道大自然能造福于我们,但如果我们不合理开发利用她,不与她协调并进,大自然也会报复我们,所以大自然和我们是相互依存的。城市中的人们在建造公路与高楼时也不忘在公路两旁栽树,还在城市里建造公园以供人们闲暇时到公园里去放松,去亲近自然。记得在河北邯郸四年的大学时光,印象很深刻的就是那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公路旁载满了梧桐树,很高很多很茂密,是因为那里属于平原,树木稀少,人们把城市装扮的像个森林,是净化环境,更是人们内心都想亲近自然,体现了人们更美好的生存和生活的愿望。然而这也不能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每到节假日人们都会去自然风景名胜旅游观光,去洗刷紧张工作带来的身心的疲惫焦虑,去感受自然风光给予的身心的轻松舒适,这绝对不是人们一时的冲动,而是人类的本能驱使,因为人类来源于自然,身体里携带者自然基因,最后都要回归自然,自然与人类是统一的。
  随着售票员的一句“***屯到了,有下车的准备”,我的思绪回来了,我怀着春天里欣喜和希望的心情,迈着春天里生机给力的步伐,准备和家人一起上山劳动,人类最根本的劳动也是社会发展所需的最基础的劳动,更重要的是去重温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去亲近自然。
  
  篇三:亲近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走入森林,总会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受,是因为人类本身就来自于森林,森林是绝大多数物种成长的摇篮。从远古的荒蛮到都市的繁华,人类一步步完成智慧的进化,成为万物之灵,其体能却与日俱下。当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改善时,却又茫然于幸福是什么。安逸症、焦虑症,单调、枯燥、麻木、紧张都可能成为一种病态,我们该如何调整这失衡的身心?那么,请去亲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
  人类自有了思想就开始有各种各样的心力交瘁,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更加明显。历史上有多少文人雅士纵情山水、诗意田园,留下无数名文佳话,无论其出世或遁世都与山水的滋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易学上讲风水,讲天地造化,实际上它是唯物主义的“山水怡人性”的客观和主观的结合。
  我家就在山上,小时候就看惯了山的起伏逶迤,走惯了羊肠小道的崎岖陡峭,虽然有走出去的志向,却不是讨厌。也许是“久居芝兰之室”的缘故,还未领悟到她的内涵,也许是当时还小,尚不懂得自然的物语,但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是我不变的怀恋,更是一种生命的庆幸,因此,对山水的意义,风景的理解有不同的认识。
  山之美不仅仅取决于雄奇,更有那郁郁葱葱的林木、飞禽走兽和各种各样的昆虫;水之美不仅仅取决于动势,还有其细语般的涓流,清澈而不竭于年。名山大川自有其独特地质风貌和人文的渲染,而平凡无奇的山水同样也有各自的风景和想象的空间。视角不同,你就能发现蟋蟀或蚁蝼的世界如童话般精彩;感知不同,你就能听出欢乐的鸟语,抑扬顿挫的虫鸣是多么的逍遥自在;心境不同,你就能悟出空山即是虚怀,寂寞也是宁静的表现;取舍不同,你就能领略阴阳的变换,得失要从容,学会将一切看开……
  置身于山间与自然相融,想象自己就是一棵草,看空名利,与世无争,这就是为什么礼佛修道之所常建于山间的原因。凡夫俗子若不能感悟于此,待登高望远之时,可放声大喊。这一喊无论是寄予祝愿,放飞梦想,还是解压内心积累的烦闷,我相信这一喊虽不能扬眉,绝对可以吐气,虽不能解脱,定可以释怀。
  不信,你试试。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这,就是幸福

    这,就是幸福

    幸福美好,这是多么诱人的字眼,这是多么令人神往和追求的完美境界! 然而,幸福,没有确切的定义,一般是指人们无忧无虑、随心所欲地体验自己理想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时,获得满足的心理感受...

    2020-11-28

  • 有一种目光,一直在守望

    有一种目光,一直在守望

    一份真挚情谊,不求时时相伴,只求在心的牵念中永远,相互尊重,相互分担,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这种真情,值得用生命去呵护,用灵魂去写真,生命中,总有一首歌曲,沁入心灵;总有一种眷恋,默...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