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的文章
2018-12-28 22:07 来源:散文网
篇一:点亮一盏灯
沉郁了很久的天气,就在午后,拉开窗帘的时候,阳光轻轻静静地泊在眼睫,好似在夜空里,点亮了一盏灯。这不仅让我怀疑,这是否就是那春暖花开的日子?陌上的三月,真的要花开而缓缓而了么?
阳光亲和但不热烈,热烈自然是要等到夏天,但春天的阳光却也自有其温暖。但阳光跳跃在树叶间里,叶子上闪烁着片片的雨绽放的光,看起来有点儿醉人,许是太久没有看见过阳光的缘故,象见了故人,特别地亲切,有拥抱的冲动。
有雨的日子,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拧开床头的台灯,随意地捡起一本书,同样还是随意地翻看着,有时候至深夜,因为有台灯的缘故,因为有书的缘故,却也不至于寂寞与无聊。台灯的光亮是温暖的,也不是特意挑选的暖光,只是随意的台灯,阴差阳错,放在床前久了,习惯了于是也就这桔黄色的光亮了。
小时候看书没有台灯,便只好用手电筒替代了。窝在被子里,拧开手电,拿着书也不觉得累,不看完肯定是不会罢休的。那个时候还在怀疑,为什么每天那样看书,眼睛还是那样的明净,而现在的小孩子什么条件都更好了,戴眼睛的却更多了。
用过的台灯应该不少,价格也不等,最先用的记忆中应该是昼白的,象白天里明净的天空,看起书来很明亮,其实那样子对于眼睛的保护来讲,也未必见是一件好事。只是,在学生年代,谁还曾去注意那些呢,只要是有光亮,抱着从图书馆里边借来的书,可以看便成了。那个台灯好象还只是花了二十三块钱,不贵,样子也不是特别地好看,蓝色的主体色,只有那个按钮是白色的,轻轻一拧,便可以酝酿一片宁静的天空,特别地幽静,特别是在每一个午夜梦回之际,很温馨。
大学的时候每过夜晚十一点便要熄灯了,相信在校园里呆过的人,念过宿舍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幸好,宿舍熄灯但却不会刻意控制插座的电,宿舍里还有六个插座是有电的,于是很多人便买了台灯,然后在熄灯的时候还拧开台灯看书,自然,那都是好学的人。似乎在印象里我们宿舍大多是拧开台灯来打牌,六盏灯一起拧开,然后可劲地打牌,不打到夜深,是不会收场的。打完牌还有点儿兴奋,便会倚在床头,翻看着从图书馆里借来的书,继续看着,看到深夜也没有人管,也不用担心第二两晚起,因为大学里的课程都不会太早,而且,早也没有关系,只要不是专业课,选修课一样还可以逃课。所以,可以尽情地睡,一点儿也不用担心晚上看书晚了会耽误第二天上课。于是,夜深的灯光,就显得很随意,很慵懒的温暖了。
陪伴了我大学时光的台灯,后来终于下落不明,不知道是带回了家里,还是在毕业的时候丢了,或者是坏了,再也记不清楚了。
工作后用过的一个台灯也是萤光灯式样的,是夹在床头的那种,象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一眼看了钟意便买了,然后在那些无聊的日子里,便与这台灯相伴,一伴又是好几年。在那个远离的外乡,没有什么交际活动,相对生活也比较单纯,和读书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不同,有时候因为无聊,因为不知道要干什么,于是,就从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一些自己喜欢看的书,在每一个寂寞的夜晚,看着书,借此以忘记那些忧郁的时光。那时的工作相对轻松,白天对付工作就已经有余了,因此晚上的时光永远都是自由的。现在回想起来,还真的感谢那一段经历,那些没有得选择的日子,心非常地安静,看过不少书,思考过不少问题。晚睡的习惯许是在那个时候养成的,床头,很多的夜晚,都是那萤光下,那只蝴蝶跃跃欲试,振翅待飞,而我,窝在哪里看书,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都可以不想,从从容容地看书,现在回想那一段日子,非常地温暖,又值留恋,只是时光再也回不到从前。
换过工作的时候还用了一盏台灯,也是萤光的,也在那片光明里,读了一些书,然后忘记了是什么原因,与一个朋友换了一个台灯,就是现在这盏桔黄的温暖的台灯,暖光,开始用的时候还嫌弃它不亮,直到后来适应了,也慢慢地品味了它的好。这与和人相处的道理是一样的,人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未必是最真的,要真正地了解一个人,还是需要时光的打磨,需要时光的沉淀。
每次回到房间,做的第一个动作便是拧开这个桔黄的台灯,然后窝在被子里,看书。有时候可幽静地看,有时候也看得浮躁,同样还是感谢这一段时光,因为没有其它的选择,打发时光最好的方式,依然还是看书,然后写写字,也是这么几年才写了不少字,不经意地翻看,竟然快有百万字了,开始很在意自己写的如何,后来也不去管它写得怎么样,只是写给自己看的,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罢了。其实,未必真见得我有多么地喜欢看书,有多么地喜欢写字,有多么地喜欢文学,只不过在那些特别的日子里,被逼成这样的,然后当作是一种娱乐的方式。
点亮一盏灯,于是成了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与灯的对话,也成了面对那些忧郁的日子里最开心的事情。拧开台灯的时候,只不过想在自己的心里打开一个窗子,透过窗子去看自己不知道的世界。在那些寂寞的年华里,在那些无聊的时光里,只要点亮那盏灯便好了,慢慢地心思就会归于平静,象大海里的潮子,涌过去之后,还会渐渐地回归到温和。
其实,每一个人都会因为在现实生活里碰到这样那样的不开心的事情,每一个人都会有烦恼的时候,也都会有忧郁的时候,而象自己这样一个偏感性的人来说,更是会面对更多这样的情况,只不过,经历得多了,便每次寻找着一种让自己心里平静的方法。读书可以选择,写字也可以选择,有人说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心里便是开心与快乐的,因为那是自己最纯真的时光。
点亮一盏灯,有时候只是一种态度,我们不可能总是沉淀在忧郁的世界里,我们的世界需要阳光,说到底我们还是需要一种乐观而向上的态度。因为我们心里一直都常怀着快乐的虔诚,那么又何惧人生里的那些阴暗呢?
在每一个深夜里,我们点亮的不只是一盏台灯,我们更要点亮的是我们心里的灯。我们需要那片光,穿透夜空的黑,给我们带来小小的光明,那怕就是那了片小小的光亮,却也可能在每一个伤感的日子里,温暖着自己柔软的心房。温暖得多了,便成了真正的温暖,那我们心里边的世界,便是面朝大海而春暖花开了。
如果我们碰到什么心事,不烦可以点亮自己心里的那一盏灯,让那一片光亮,带着自己的感觉前行,或许会找到彼岸的温暖,然后置身于那片花海,感受着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每一片美好。彼岸花开,终是一种信念,我们要做的,也只是寻找一种方法,去接近我们自己的信念。
那么,就让我们在每一个幽幽暗暗的黑夜,点亮那盏灯吧。
于三月十五日,偶然地凝望了那个台灯,于是有了以上的文字。
篇二:善虽小,也可点亮一盏灯
小时候,家里穷,最好的食物大概就是母亲做的糯米烙饼吧。这时候我们姊妹(我,哥哥,姐姐)三人都围坐在灶台前,眼神紧盯着铁锅里的烙饼,看着雪白的烙饼“嗤”的一声,冒着白气,贴在油乎乎地锅底。这样的日子里,满屋子充满了节日的气氛,烙饼的香气弥漫了整间土砖屋,诱得我们垂涎三尺,喉咙“咕咕”作响。
那天傍晚,天边的最后一道晚霞淹没在山尖,天色暗淡了下来。母亲刚刚做好几个烙饼,准备好晚餐。这时候,一个走东家,串西家的货郎敲响了我家的木门:“大姐,我在这借宿一晚好吗?”货郎冲着我母亲说。
顺着声音看去,货郎大概四五十岁的样子,黝黑,高瘦,微微有点罗锅背,肩膀上担着木制货箱。“诶,你进来吧,挨到明日天亮再走吧。”母亲毫不犹豫的让货郎进屋来。(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我家住的地方,每隔好几里地才有一个小村庄,而且山高路远,小路鸡场般蜿蜒,黑夜赶路是很危险的,更何况货郎走到下一个村庄可能家家户户都安歇了吧。再说,来这里的货郎极少,山里人家,穷且节俭惯了,不轻易买洋货,很多货郎觉得无利可图。这样一想,我倒觉得母亲做得对,应该留宿人家一晚。继父知道山路危险,也没有反对。
“饿了吧,这有热烙饼,香着呢。”母亲把烙饼端过来,招呼着货郎坐在餐桌前。
“啊!”我差点喊出声来。烙饼大概就是一人一个,如果被货郎吃完了,那剩下的分给谁呢?
还没有等我回过神,货郎已经陆续吃下了两个烙饼,而且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看来,跑了一天的山路,他真的很饿了。
待到货郎止住了饥饿,母亲才把剩下的两个烙饼切开来,分给我们姊妹三人。母亲看我嘟哝着小嘴,轻轻拍了拍我的头:“远来是客啊,出门在外,都是苦命人,都有难言的苦。等你来日长大了,就知道人情冷暖了哦。”
母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心里还是很不心甘情愿。手里的半张烙饼也吃得无滋无味。货郎也好像发现了什么秘密一样,脸上露出责怪自己的表情来:“真的是打搅了,大姐,来这的外乡人很少吧……”
母亲一边收拾晚餐后的残羹一边回着话:“是啊,穷山僻壤的,谁来串门啊,好些家里都揭不开锅,哪有心思和外界交往……以后你到这边来,尽管来我家歇脚就是,好吃好喝不说,粗粮泉水还是有的。挨一挨这夜晚也就过去了。”
那一晚,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母亲和货郎唠叨到很晚,全然没有把他当外人看。
第二天,母亲还塞给货郎好些红薯皮,饭团,让他路上充饥。货郎也拿了一打火柴作为回报,然后担起木箱朝下一个村庄去。
打那以后,货郎一年到头也有那么几次到我家来歇脚。每次,母亲都像招呼自己的亲人一样。我很不解,不过摄于母亲的威严,也不敢多问,只有祈求货郎不要赶在我们做烙饼的日子来。
时光匆匆,一晃我就读小学二年级了,那时候因为地方贫穷,每学期才六、七元钱的学费也好多同学交不起,陆续都有同伴辍学。我们家也不例外,母亲整日劳作在田间地头,但我们姊妹读书的学费依旧一拖再拖。
那年冬天,在交够大哥大姐的学费后,我的学费没有了着落。眼看就要期末考试了,学校发出最后通牒,考试前不交钱就退学处理。我急哭了,母亲也很无奈,想要对我说什么却始终没有说出口来。
恰巧,货郎在期末考试前夕来我家歇脚。母亲这次态度来了个大转弯,虽然没有拒绝,但也没有了往日的笑语,两眼通红,像刚刚哭泣过。
晚饭后,货郎好像有很多话要对母亲说:“大姐,一定有什么难处吧。这些天,我也听到附近有孩子交不起学费辍学了,你不会是……”
“诶!”母亲的泪水再也止不住,“哗哗”地落了下来。“眼看,东儿这学期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家里男人不管,毕竟不是亲生的啊!”母亲说得断断续续,泪如雨下:“都怪我命苦啊,上辈子投胎错了地,最终落了个悲苦一生。不说也罢,你早些歇息吧,明日还要赶路。”
第二天,货郎睡到日上三竿才起。他突然递过好些钱给母亲,都是一角,几分的小钞:“我昨夜数了数,有一十多元,大概够了吧,我也是个残疾人,身体每况愈下,可能串门的日子不多了,体力吃不消啊。”
“不,不,你也难,回家对媳妇交不了差啊。再说,啥时候我才还得起呢?”母亲推辞着。
“拿着吧,大姐,我故意等到你家男人出门了才起来,怕他误会啊。我从未娶到一房媳妇,在村里早就是'五保户’了,谁还能说我呢?钱还不了,就算了,也当成是谢谢你对一个外乡人的善良吧。”
母亲在推辞不下时接下了钱。后来,货郎也来过我们家几次,只是母亲都无力还钱。再后来,货郎再也没有来过,据说是死了,在老家病死的。
我是在初中时代,母亲才告诉我这些的。从此,我就相信了“善有善报”,懂得了“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
母亲和货郎之间来来回回的善心,小之又小,却让我心里亮堂堂。是啊,多少怀着真诚而来的心被我们拒之门外,被我们的目光灼伤,被麻木不仁。有多少人会为一个卑微的善举而心存感激呢?
是啊,善良就是人心中的打火石,即使善良很小,也可以点亮一盏灯。这盏灯会温暖你整个人生,会让你看到别人的伤口,然后懂得抚慰,而不是落井下石;这盏灯会让你看到举手之劳的力量。小小的一盏灯,即使是微弱的光芒,最终也会燃成一团烈焰,可以游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这,就是幸福
幸福美好,这是多么诱人的字眼,这是多么令人神往和追求的完美境界! 然而,幸福,没有确切的定义,一般是指人们无忧无虑、随心所欲地体验自己理想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时,获得满足的心理感受...
2020-11-28
-
有一种目光,一直在守望
一份真挚情谊,不求时时相伴,只求在心的牵念中永远,相互尊重,相互分担,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这种真情,值得用生命去呵护,用灵魂去写真,生命中,总有一首歌曲,沁入心灵;总有一种眷恋,默...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