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生活
2019-04-28 09:42 来源:散文网
篇一:诗意地生活
幻想中,诗意的生活应该是在烟雨楼听雨,在洞庭湖谈古琴赋新词,在凤凰栈品茗谈韵,在萍水阁浅斟低酌……总之,这都与我很遥远。
要诗意的生活,我没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心境,亦没有“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的闲暇时光,更没有笔写清词丽句的才思捕捉诗意生活的点点滴滴。诗意与生活,在我的世界里似两条平行线,没有交点。
爱看月,可我总羡慕古人浪漫的情怀,想着:女娲问天时,月似芽;后羿问天时,月似弓;仓颉问天时,月似猿,秦王问天时,月似棱,太白问天时,月似樽,东坡问天时,月似船,清照问天时,月似镰……他们为半壁江山填词,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而我,看月时,除了对他们的顶礼膜拜,不曾有过什么诗意。
爱喝茶,可我也免不了感慨:为什么同样是喝茶,为何周作人能喝出这样淡雅有韵的话来: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又抵十年尘梦。他的生活,淡雅如诗,状如白云飘浮,杨花飞雪,而我只能在一旁望尘莫及,望洋兴叹。
爱体验生活,却羞愧于自己没有从文先生那样敏感的神经末梢,“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是各处可到的”。这样的意境,是纵使我百般思索,也无法琢磨出的字字珠玑。
木讷的身躯怎容我诗意的生活?但我却依然懂得,只要用我手写我心,我心写我字的朴实无华的心情书写我心灵的点点滴滴,我也许可以诗意的栖居。用殷羡的笔调勾勒出心中闲暇的生活:雨过天晴放小船,鱼在一边,书在一边;用积极向上纯粹的泼墨书写我所乐的校园生活;遨游诗文走一圈,太白可伴,东坡可谈,清照可玩,只凭南山空谷书一卷,整个桃源可游遍。
用先贤早已用过的笔调,吟哦着他们所吟咏的诗词,品茶他们所嗜的茶香,借用他们的诗意来生活着,再加上自己由衷的喜爱之声,伴着微笑的和风,在幸福的香味中朝着远方呐喊我的幽梦三影:高士,侠客,美人,好友,还有我的得意诗篇。
明月不谙离恨苦,白云愁色满苍梧。世界,就用我的双眸望穿你的快乐和忧伤,在漫漫古韵的话语中许诺你一个美丽的盛唐,从此我低吟的舌头,是一枚含在口中的月亮,而我跳动的笔调,所勾勒的海棠般娇羞的容颜,所赏的菊花般孤高的风骨,所抚摸的桃花般的泪痕,一直在飘散着我柳絮般纷飞的沉思,足以让我捕捉丝丝诗意。(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古仁人啊,就允许我这个粗糙的文盲借你们的情怀吟咏你们诗歌,在慰藉你们情怀的时候把我渲染成一个倾慕者,让我在你们的学海里诗意地生活吧!
篇二:诗意地生活
这是个下着小雨的清晨,我们行走在泥泞的山路上。山不高,有溪水流淌而去,寒风扑面。
小雨。雨在空中回旋飘飞,密密地打在脸上,冰凉冰凉的。这淅淅沥沥的雨,向着远处延伸,终于成了一帘白幕,把天地万物遮挡得严严实实。我们在雨中前进,任这上赐的甘霖湿透全身每一个角落,从头到脚,由嘴到心,那心里有诗在流淌,它漫过心坎,静静溢出“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路。路在雨中醉了,醉成一片烂泥。它们偎依在你的脚下,奔放地献给你那橘黄色的吻。路在这雨中醉了。醉得没有了前行的路。“多歧路,今安在?”我们站在雨中怅然。山。路就在山腰上。山并不高,它不是北方高大挺拔的汉子,它是这水乡里生长的姑娘。雨的润洗使这姑娘愈发俊秀了,用迷人的笑迎着我们。于是我们也醉了,我们摒弃了路,越过草丛,越过荆棘,援着树木,攀上大石,向着山顶进发。山的肌肤是暖的,散发着腾腾的热气;山的笑容是绽开的,散发着幽幽的清香。这山比不上“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却也如此令人陶醉。
水。站在山顶,远远的小城环抱在水的怀里。“一条古时水,在我手心流”。我们都摊开手掌,让雨水在上面汇集。那些细小的沟渠刹那间就填满了,汇成小流,汇成溪,汇成江河,汇成大海,终成一片汪洋。我们都感动了,泪水也就势汇进手中的海里。你知道吗,站在这山上,我们看到了一片海,那是我们心中的海,比真正的海更加波涛汹涌,肆意汪洋。
风吹起来了。“风啊,你吹起来吧,摇动我呆滞的目光,成两条波光涟潋的溪流,我将以你的慈爱,重以手指,蘸着时间。”我已经忘却了这诗人的名字,却永远记得这诗。风吹起来了,带来远方的寒意,远方的歌,远方的希望。
我们站定,向远方致敬。这是一次平常的攀登,却也是一首清新的小诗。
我们都说,要永远诗意地歌唱,诗意地生活。
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歌啊,我们自己的诗。
叶芝说,我将不停地走啊,不停地歌唱。
名师点评
写自己的生活,容易流于平庸,但这篇佳作却写得充满诗情画意。作者通过“一次平常的攀登”中的所见所思,具体地表达了“要永远诗意地歌唱,诗意地生活”的观点。作者以富有诗意的语言再现了一幅幅诗意的画面:如,“小雨”“成了一帘白幕,把天地万物遮挡得严严实实”;“路”“在雨中醉了”,“偎依在你的脚下”,“献给你那橘黄色的吻”;“山”是“水乡里生长的姑娘”,“用迷人的笑迎着我们”。这样的描写,赋予平常所见的自然景物以人格化,让人读来备感别致新颖、鲜活灵动。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