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遐思
2019-04-28 09:42 来源:散文网
篇一:水的遐思
水是一种自然的资源,是万物生命的依托,又是人的一种精神资源。水的品格被我们的先贤概括为九性:刚、柔、坚、容、和、善、献。其中既写出了水性,又写出了人性,阐发出深刻的思想性、哲学性、科学性,使得水与文学、绘画、哲学、医疗卫生、交通、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巧妙地融为一体,由此不难看出人类文明的美丽与丰富,深厚和广博。
水往低处流。水之行避高趋低,顺势而为。一眼细小的泉水,从山、石的缝隙中拥挤而出,涓涓细流,缓缓流淌,每遇阻挡,婉转而去;地势平坦,则悄无声息,静静地流淌,坎坷途中,却是一路欢歌笑语;它一路流淌,不断地滋养着沿途的生灵。因为有水,山变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同时又孕育出万物生灵,把一切装扮地雄伟壮丽,多姿多彩;因为无水,一切变得荒凉、冷漠,没有了生命的活力,而变得枯萎而荒寂。
崇山峻岭无法阻挡水流向远方的脚步,无法拦住它回归大海的梦想和决心。它一路向前,义无反顾、跌跌撞撞、起起落落,一路流淌,一路吸纳股股泉流,汇聚出一条条波澜壮阔的大河,形成一股股巨大的力量,也孕育出万千种生命,泽被万物。
水永远是顺其自然,顺势而为,随遇而安的。无论是在石缝岩隙,还是沼泽碱滩,它都能生存,即便是我们熟视无睹的一滴露珠,也会笑迎朝霞,熠熠闪光。水对于生存的条件没有过高的要求标准,时时处处以一种豁达、一种顽强的精神存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无论是多么优厚,或者多么艰苦,它总是淡定地面对,努力地发挥着自己的功用。
水永远是溶万物而不争的。它可以与万千物质融为一体,不加选择,不争功利。我们生活中赖以生存的诸多物质当中,没有几种与水无关,茶水、药水、酒水、牛奶、粮食、肉类、果蔬等无不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几人直接关注它与水的关系,水被默然隐藏其中,默默地奉献。
水有三态,众人皆知。它能顺应环境的变化,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于世。由此不难看出,水善于变通,而不走极端。以三种形态的循环变化,保持其存在。它是具有灵性和活性的,不违背自然规律,适应于环境,始终保持其存在的平衡。面对周围的环境的变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形态;面对不同的环境不时地变化调整,不断地以需要为根本去平衡调整。面对严寒,它凝结为冰,抵抗严寒,凝聚力量,形成合力;面对酷暑,蒸腾弥漫于空气之中,调和着气候、生态的变化。
潜意识中,我们总认为水是透明、清澈见底的。水在没有被污染的情况下,一般都是如此。由此不难看出,水坦荡荡、光明磊落的品质,形如圣贤为人处事一般,清纯如水、洁身自好,确保自身肌体的健康。而水一旦被污染,色、味皆变,自然而然质也会随之变化,而危害一方,终会把自己引领至无容身之地的境况。
众人皆知,水的表面是平的,一旦有些许倾斜,水面就会随之发生倾斜,因而人们程永水平衡量万事万物。中则正,正则平,不正自然就会失平。公平、公正则是社会文明的根本体现,也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时刻怀着“一碗水端平”的态度,不断地进行换位思考,才能使自己坚守道德底线,才有可能践行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水是一种自然的资源,与自然界中不同的物体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许多美丽的风景,水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精神,人与水相互作用,通过审美和情感交融催化,产生出了许多文学作品,从中渗透出人对水的审美、传递出感受,表达着水的美;也创作出许多壮美的画卷,《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等山水佳品;创作出诸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音乐佳作,今古流传。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面对山水形胜,今古圣贤为之动容无数次,一个“智”字既反映了先哲对水的认知,有破译出“水”蕴藏着的无尽的文化内涵。水可以说是“文化的精灵”,人类文明的历史,无处透出水的文化气息,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之中,水被进行了精辟的概括,既体现了深厚的哲学味道,有阐述着重要的哲学思想,如“上善若水”。
水是一种自然的物质,有是万物生命的依托、一种精神资源,有多少文人骚客面对水不断地观察思考,产生过无数的遐思和感慨,“滴水穿石”“海纳百川”……;有多少科学家面对水,产生过无奈与感慨,也力求研究利用水造福于民、造福子嗣。
篇二:水的遐思
母亲生下我,我三天没睁眼。浑身冰凉,奄奄一息,家人已不抱希望。二祖父将裹尸的干草摊到地上,曾祖母不停地哭泣,紧紧地楼着我不肯松开。一遍一遍地亲着我的小脸,用指头蘸着唾液,一下一下地抹着我的眼睛。爱的口水如甘露,逐渐将我松香一般的眼屎溶化。老人感觉我眼珠在动,惊喜地嚷起来:“这孩子活过来了!”全家都高兴地围着我,屋子充满欢乐。二祖父赶忙将干草创到门边。曾祖父说:“原先起名广挺,现在干草这么一创,干脆叫创挺吧!”创挺叫了七十多年,回老家还有人在叫。久违的乡音,仿佛自己仍像孩子。乳名包涵着先辈的爱和希望。海再辽阔,也装不下这给予生命的深情。(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小时候,我往田间送饭,一手提着放菜、粮的篮子,一手拎着陶罐,里面装着米汤。干活水很重要,总先接陶罐浇灌肠胃。
过去生活艰难,虽在山区,经常拾草,仍不够烧。为节约柴草,不特为烧水。吃饭时喝蒸饭水或瓮里的水。煮地瓜,干脆到井里挑回一担新鲜水。地瓜热得烫嘴,水凉得冰牙,久而久之,牙齿经暴冷暴热都损坏。
喝茶是大人的事情。来了客人,用砖头支起燎水壶,用平日积下的松果,树枝,柴板烧水,沏茶招待。我是小孩,不懂礼数,干脆喝凉水。口干渴了,到沙河里挖个坑,喝流沙过滤的水或干脆撅起屁股大口咕嘟喷涌的泉水,觉得浑身爽快舒展。
童年的生活虽然艰苦,我是嫡孙宠儿,有大树罩着,爱河里的涟漪也似浪花。
随着社会发展,铁桶取代了笨重的陶器,木桶。再后来,塑料桶又盛行起来。
回乡务农时,常拉板车为供销社送货,开始带只酒瓶装水,装不多,要经常添加。有次到石家庄探亲,父亲送我军用水壶,我非常高兴。军壶装水多不溢出,轻松美观,携带方便。回来壶不离身,引全村人羡慕。
那年拉板车往青岛送柳条包,卸完载天晚了,住旅馆没钱,去找堂婶。堂婶是青岛市防疫站长,家在翻修,都在外借住。只好待下班后,让我们住二楼办公室。房间很大,油漆地板。婶婶请我们吃饭,架起蚊帐,摊开塑料布,铺上被褥。奔波几天了,我们倒头便睡。早上起来,婶婶将我们脱下的汗衫,衣服,袜子,全洗好烘干叠好,水壶灌满,每人的包中塞上鸡蛋,油条……那时这都要凭票供应。伙伴们激动得热泪盈眶,逢人便夸:“这样的干部少有!真像亲娘!”那壶水,一直在伙伴们心中,滋润到现在。
返城工作后,学会煤炉上烧水。因苦于生计,整天忙碌,没喝茶习惯,品茶一窍不通。有次到厦门、潮州、汕头出差,招待喝功夫茶。杯子乒乓球一般大,主人沏上倒掉,一遍一遍地操作,我瞅得心烦,真不如倒大杯爽快。
时代突飞猛进,生活也逐渐改善。电器、天然气走进平民家。柴草淘汰了,树木不再砍伐。老式的煤球炉成了历史。烧水工具有了电水壶,不用守着,方便多了。
商场里热水瓶琳琅满目,品种繁多。苦日子过惯了,旧的只要好用,舍不得丢弃,都搬到新屋。小女儿为装修师傅买的热水壶,米黄色的塑料外壳,里面伸着电热管,插上电很快就热,水烧开自动关电,我用了一年,下岗了,才去超市购新的。
新壶镀得锃亮,里外滑溜,看不到管。才三十元,不贵。心想肯定比那简装的好,谁知用了五个月,罢工了。老伴说便宜无好货,要我去买价高的。在商场我刚挑选好,准备买。见一妇女提了一只壶来兑换。工作人员顺手拿给她。我问:“坏了可换吗?”他说:“便宜的不换。”
我不死心,回到家找到发票,提壶来到商场。柜台人员说:“当初搞促销活动,是折价销售。十天包换,半月包修。已过了时间,无法处理!”我说:“你们没写呀,不然我就不买了!”她说:“反正我们是这样执行的。”我拿着发票找服务台,我说:“保修卡上注明一年免费保修,修了能用就行。”她说:“我们这没修理工。”我说:“那是你们的事,要不就找人修,只要承担修理费。”他们理亏,怕影响声誉,只好调换。
时代在发展,要求也在提高。经营者为本身利益,往往不择手段,误导消费。消费者要维护应有的权利。白纸印上黑字,那就是契约合同,必须按条款执行。推卸责任,忽悠消费者,即便得逞,也将失去顾客和效益,损失会更多。
水的种类很多,盛水、烧水的器皿也繁杂。人身上百分之六十是水,没水不能生存,但水多也要泛滥。儿时河水曾淹没村庄,土地……早年参加治海,修防潮堤,也是为阻挡潮水的肆虐。
文革期间儿子勤工俭学,十来岁年纪天天采槐树叶,中午炎热,见有人在水库洗澡,跟着跳下便没影了。幸亏及时救起……至今我牢记着救命恩人。
水要科学利用,安全最重要。只要各部门都抓紧抓好,才能保障生命之水健康卫生。
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不聚集便经不起风吹日晒,瞬间蒸发成气;汇集便能成河,激流奔腾,气势磅礴。
亲情,爱情,友情,是力量之水,精神之水。血肉相连,血浓于水。只要精心呵护,就能激起浪花。爱国,爱家,爱人民,爱生活——心中有爱,福水便永远相伴,精神之水才能川流不息,映出璀璨彩虹。
篇三:水之遐想
这里有一汪水,一汪咸水,一汪可以拥揽至怀的水,一汪归属太平洋的水,一汪与天际相接的水……
传说,这汪水曾将不断滋生罪恶的一方劣土淹没,而使接到上天旨意的纯朴而善良的好人们逃到高处,当他们逃过劫难蓦然回首时,已是汪洋的东方,一轮红日正喷薄而出。日出的万丈光芒让好人们领略到从未有过的光明与温暖!日照,这个温暖而阳光的城市便生根基,日照,这个美好的地名便诞生在此。
传说,这汪水曾是一名仙风道骨般的老者栖身隐居并倾其钟情的地方,在每每闲暇的垂钓中却孕育成熟着他胸中激荡的风云,在时事造英雄的非凡之途上,这位名叫姜尚子牙的老者成就了他缔造大周天下的伟业和英名,成为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也使得太公岛之钓的千古美谈流传至今。
水之边,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发现,一大片裸露水面的礁石场上布满了碓臼状的石窝窝,它们规则有矩,如同鬼斧神雕,这是上天赐予的奇特符号还是神秘的暗示?许是无人破解这些石窝窝的含义而生出了敬畏吧,于是远在北宋时期,便以这臼状之穴作为本名,设立了第一个村级行政单位——石臼村。至明代建置“备御千户所”,石臼村以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被改建为石臼所,隶属正南方距它37公里处因“以安东方”所设置的安东卫(后相沿成地名),至此,一卫一所,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历朝历代,不仅成为四海通达的商埠之地,更是在抗倭御敌、保卫海防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战略意义的像征,其名远播海内外。
这汪水,倾其丰富的蕴藏,不仅哺育着水边世世代代纯朴而善良的生灵,而且无私地把它的所有奉献至四面八方。自汉代起,这里就是产盐重地,设有盐官,北宋初,这里的盐场已极具规模,明、清两代专设盐场大使。清康熙年间,“海禁”开放,这里更是海运发达,商贾云集,码头繁荣,鱼盐之利遍及天下。
这汪水,以其灵秀之情、智慧之魂哺育出众多的文韬武略之雄、侠骨义士之勇,除却兵家鼻祖姜子牙,文明始祖尧王,智难孔子的神童项橐,首位农民起义女领袖吕母,《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历算学家张行简,金代重臣张行言,大明状元焦竑,一代国学宗师王献堂,清代著名书法家许翰,国民党元老丁淮汾,山东中共创始人王尽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全国著名劳模吕鸿宾……等等,无不生于斯、长于斯,如灿烂的星辰镶嵌在历史的天空!
这汪水,一直以来以宽广博爱的伟大情怀感召着身边的子民,无论是在硝烟弥漫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时期,从御敌到土改,从支前到南下,水边的日照人,以伟岸的胸怀和恢弘的气魄把自己的踪迹遍及祖国的四面八方,把自己的青春热血与无私的生命奉献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这汪水,更是以与时俱进的风采不断地书写着新的历史进程。亿吨大港奠定东方桥头堡之基,把日照推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联合国人居奖”这一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荣誉的获得,让日照出色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成为世界居民的向往之地;“水运之都”的打造,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日照的城市功能和品位,更是引来世界宾朋好友、运动健儿们在日照挥洒激情,放飞蓝色的梦想……
这汪水南北横跨百余公里。似一条蓝色的缎带起起伏伏,闪闪烁烁,千百年来,见证着日照沧海桑田的巨变。看着帆影点点的水面,看着水面上海鸥一次次振臂冲向天空,看着海天相接的粼粼波光,普希金的《致大海》的诗句猛然跳入我的脑际: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这里有一汪水,一汪咸水,一汪召唤文明、和谐、友谊的水,一汪托起日照璀璨前程的水……
篇四:水的遐思
漫步于金黄的夕辉下,我来到一条小溪旁。驻足观赏,我看到了岸边绿草如茵,一派欣欣向荣。清洌的泉水也在弹奏着和谐美妙的曲子。望着淙淙的溪水,我不禁限入了无限的遐想……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的话让我思绪万千:古人对于水竟然有如此深刻的感悟!是啊,光阴似箭,流水无情,生命在时光的大潮里转瞬即逝。不容我们片刻停留,便挥手十余载过去了。水啊水,你能不能慢点流,让我们生命旅途中能休憩片刻。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是我对水的另一种感悟。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洪流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人屡见不鲜;秦始皇朝的暴政激起人民的不满,导致陈胜吴广起义;清朝的腐朽统治也把太平天国运动推向高潮……水的性情是如此刚正不阿,令人折服啊!
水是温柔、放荡的。在秦观的《鹊桥仙》中,我们品味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柔情,而在苏轼的《赤壁怀古》中,我们看到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壮丽景观。在细细咀嚼水的韵味,水的豪放之余,我们心中顿生饮佩之情:水是生命之源,它主宰我们的生死,但它却不骄不躁,默默地为人类献出自己。它的奉献精神也未曾不令人折服。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我又从中获得了不菲的经验:万事万物莫不是从微乎其微的量变开始,经过不断的积累、集聚,才能促成质的飞跃。我们学习也要从不断的积极开始,不厌其烦地从外界获取知识,长此以往,我们就能成才。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水的无私让我想到了这句哲言。"投我以木桃,披之以琼瑶",我们要有感恩报恩之心,我们要对有恩于我们的人报以真情。当我们得到帮助时,要不忘回报给别人。
"水中望月,雾里看花"教诲了我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好高骛远,天下没有掉下来的馅饼。我们要凭自己的努力,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谢绝无缘由的夸奖,回避无付出的奖赏。
…………
"叮叮叮",远处深邃浑厚的钟声把我从遐想中唤回,此时的我获得了巨大的收获,我懂得了珍惜时光,体味到水的刚烈和温柔;我还知道做事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不断获取知识;我还明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对世界充满热爱与尊敬。水啊水,你是一位饱读经纶的智者,你教会了我许多哲理;你是一位苦口婆心的母亲,你让我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你是一位勇于提议的诤友,让我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更加充满信心地面对困难,更加愉快地挑战自我!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