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抒情散文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2019-04-09 22:05 来源:散文网


  篇一:你,亦是人间的四月天
  目送沿海的日落,紧抱一个醉生梦死的枕头,游不出回忆又学不会放手,怎么走?
  ——题记一
  许久不曾落笔,似已忘记将向何处寻;此心诉卿何时起?只道经年过后花开又谢。路过尘世的烟阖,遗忘太多曾经不舍;梦里常念此生缘,奈何三生石上却无你我之名;过客终难寻,何处有情泪湿襟;人间有梦飘渺,难为生死契阔;青衫入梦执素手,惊醒方知情难觉!
  ——题记二
  总是会情不自禁的忧郁,于是漫漫学会了隐匿;怕再被这世俗的纷扰刺伤,所以渐渐学会了伪装;然而生活又不是一个人在演绎,所以逢人便要做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更换道具,才能将自己展现的更加美丽;频繁的演戏,以至于让我们忘却了原来的自己;之后,才发现自己从中学会的只不过是这许多的演技,充其量不过是个戏子,而戏子入画,一生天涯!
  都说文如其人、其性、其心,然而我却发现自己的文章与我的性格是那么的格格不入。题材来源于生活,情感来源于作者本身。要想创作一篇好的、能赢得读者喜爱的文章的话,就要将自己长期强行放到某种环境中,或者强行摆到某种心情中,去体验这种心境,去激发创作的灵感。
  喜欢诗、词、曲,因为这些都是最美的文体。曾经我们以为忘记的东西,通过短短的几个文字又重新浮现在眼前,曾经的喜怒哀乐此时变得百感交集。原来,我们从来都未曾忘记,只是那根被我们强行压制住的弦此时又被轻轻撩动。原来,记忆就是一张挂满风铃的卷帘,无论多么细微的动静,都藏匿不了那一丝一毫的忧郁,奈何无论自己多么用力,都抚平不了这琳琅满目的回忆!
  想用一根火柴去烧一座蜃楼,然后借一场大雨让自己逃走。很多时候,发现自己会莫名的词穷,再多的诗、词、曲,再好的文采,都不能准确的描绘一种情感。有一种心情,不是记忆,它如临窗的心境,飘渺潮湿;说出来,是一段一段的沧桑;落眉间,是一曲一曲的思念!原来,很多心情只能自己慢慢体会,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烦乱的时候,总是会把很多事情寄托于音乐当中,寄托于文章当中。很想自己著一片《离骚》,谱一曲《枉凝眉》,即使在多年之后,依然可以:弦虽断,曲犹扬!
  看雁过,秋风凉,我走过青石的长巷,街角的石板上,写满淡淡的忧伤!忧伤,就是一只封了口、堵了耳的蝙蝠,它只能在心房中无数次的碰壁;而这无数次的血泪,烫伤的又会是谁的身体?连它自己都不知道,需要多久,它才能飞出这篇囹圄;然而如果没有了这番动静,心房该会是多么的空寂?此时,我们又该如何找寻曾经动过的痕迹?
  今夜,是个宁静的夜,也注定是个不眠夜。想了很久的文章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此时,真的感到自己的孤立、无助。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凡尘事,从来都是七分天定,三分人决。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在左右着我们看似合理的确定,在这三分人决中,在条条框框的束缚里,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描绘更多、更长的轨迹,去寻求那仅存的一点确定性,这就是我们能做的最大努力。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很痛恨自己的这种性格,拿得起,放不下,对细节过于要求,总想去追求完美。可是,人心只有一拳,不能将它想的太大,盛的下是非,就盛不下正事;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无成,那是因为对细枝末节的琐碎关注的太多;米可果腹,沙可盖屋,但二者掺杂到一起,价值全无;做人纯粹点,做事才能痛快点。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呢?很多道理我们都懂,只是,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从别人的口中听到这些话,以验证它的正确性和真理性!
  许多事情是需要我们自己去亲身经历的。不到园林,怎知出色如许?一步迈进,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自己经历了,痛过了,才会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才会有区与常人的独到见底,才会有与众不同的成熟稳重。袅晴丝飞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得彩云偏!这如诗如画的场面,这如痴如醉的意境,只能是在古人的引导下慢慢去找寻,去体会。咏古人之离别,哀今人之情伤!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闭月羞花的容颜?佛说: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人的眼!我问佛:时间为何又那么多的遗憾?佛说:这是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说:每颗心生来都是孤单而残缺的!我问佛:如何遇到了可以爱的人,而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佛说: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佛说: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问佛:为什么总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是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会下雪吗?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人世间充满了遗憾,充满了背叛,仿佛在这时间能背叛的,也就只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了。
  阿难为一女子,甘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雨,所求仅是此女子能从桥上走过。这样的爱情脍炙人口,令人感动!然而你真的愿意如此吗?我们终究平凡,只期盼拥有平凡人所殷羡的幸福。所以,即使阿难动了凡心,也可以在其中为自己涅槃。膜拜阿难,此生只为一女子,付出自己的灵魂,放下千年修行,超脱媚世之俗,佛心化倾心!或许这就是迷乱红尘最后最后一缕幸福!
  我曾有太多眷顾,有太多得不到、已失去。然而诸般牵挂在弹指流沙间化为百般虚妄,蓦然回首才觉释怀方能随缘!千年前那朵花开时,我没能明白禅机何在;千年前那朵花开时,我心中掠过谁的容颜?爱在禅外,爱亦在禅中!陆竹愿意晨昏为细雨诵经念佛,只盼细雨了悟如断。可是,正如细雨所说:能断的了吗?既然要断,当初又为何苦苦纠缠?了悟如佛,四大皆空却为爱情一语成,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弃,参不透,舍不得!为一女子,佛且甘堕红尘,凡间又有几人可以全身而退?天蝎终身苦于无妄的执着,而不能舍弃了他们一生的悲哀!独当千古错,冷漠自逍遥。即使有着蝎子一样冰冷的心,即使从不曾让自己慈悲,即使不可能为一女子而弃江湖之远,可还是无法逃离这一场梦魇般的魔障!
  石桥上走过无数女子,可所等之人终究没能再出现,这一段誓言是否有些许心酸?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做相思。仓央嘉措一语点化多少痴情人?可又有谁懂得这一见当中的无可奈何?于千万人当中遇见所等之人,可她只是经过,擦肩过后千年的等待被瞬间定格,原来,故事在许久以前早已被改写,千年等候到的却已不是当初那一起木石前盟之人!玉树临风一少年又如何?人非昨,物成各,如何了悟?又如何能断?世家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一语话尽凄凉。风月情浓,红尘中总有几多情种为一女子负尽天下人,梦散高堂,云散湘江,或许那女子已入他人堂。然而那一段关于爱情的谎言似乎已与主角无关,我们怀念并铭记的是痴狂了千年的等待!
  谨以此文,献给大学的一位同学:
  你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是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花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亦是人间的四月天!
  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久到我们都忘了谁先看到第一朵花开,忘了第一滴雨先落在谁的肩膀,忘记了最后一声问候之后眼角的泪滴。这是一个感人的季节,我们都会忘了这个迷茫的年代里迷茫的自己,好好生活,因为生命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坚强!
  
  篇二:倾谈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她是诗人。她是建筑师。她是那世间最好的女子。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她是被胡适誉为‘中国第一代才女’。她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更让世间男子仰慕了一世一生。她,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是爱,是暖,是希望,是人间的四月天。那一年,林徽因十六岁,徐志摩二十四岁。一个是对爱懵懂的少女,一个是完全浪漫主义的男子,他们相识了,于1920年英国伦敦。我不知道她是怎样一个倾倒众生的女子,然而眼前完全浪漫主义诗人,从此为她一世迷离,无疑,他是爱她的。他的爱来的那么突然,又如此浪漫,浪漫的没有任何掩饰。我不知道是怎样一种魔力让徐志摩不顾自己比林徽因年长很多,更不顾自己已为人夫,就这样爱上了林徽因。我也不知道是怎样一种信念让徐志摩甘愿放弃英国剑桥大学硕士学位追随林徽因回国,只为表达对她无尽的爱慕,甚至不顾导师梁启超的规劝,他极洒然的说了二句话:
  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如此而已。(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徐志摩赤裸裸的对林徽因气的直白,在这个从未有过情感经历的弱小女子来说,她的确是动心了,她欣赏着他的才华,只是欣赏。面对这样一个倜傥风流,对爱完全浪漫主义的诗人,甚至为了要和林徽因在一起,不惜和自己二小无猜,父母包办婚姻的妻子张幼仪离婚,理由竟只是让爱自由。当然,林徽因是理性的,在故事还没开始之前她便掐断了它生长的幼苗,她是一个能把感情处理得很清楚的人。在她心里还有对家庭的阴影,她当然不会接受完全是诗意信仰的徐志摩,更不会伤害一个无辜的女人。只是徐志摩对她爱的执着。尽管,1926年他与陆小曼结合,而林徽因始终是他曾深深迷恋的女子。
  1931年,他为了赶赴林徽因的演讲,不幸搭乘的飞机遇难,坠机身亡,是的,他是永远的离开了。
  人生聚散两依依,你来,我去,不问来路,不问去处。
  1921年林徽因随父回国,重遇了多年未见的那个极端正稳的男子,梁思成。他们在最纯真的年代相遇,在最浪漫的时候相知,在最美好的时光里相爱,相守,相伴,不离不弃。
  1924年9月梁林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他们同样痴迷于建筑学,并在建筑学界都有了不小的成就。1928年他们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了,正所谓:林下美人配梁上君子。他们在一起生活的很美好,梁思成是一个极稳重,又是一个队妻子及其信任的丈夫,他是一个有着阔达胸怀的男子,所以在后来无论是徐志摩还是金岳霖都与他们夫妇保持着紧密联系,并都是他们家的常客。
  安静稳定的生活总是过得很快,而一切的不安定总是让人措手不及。1937年面对日军的侵犯,他们不得不过上逃亡的生活。这一路,林徽因的身体越来越消瘦,因早期得了肺病,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经时间的摧残而更加的严重,而她还坚持着工作,她几乎是在病床上建起了清华大学的一个系。
  彼一时,风平浪静;此一时,则山荒海浩。只是这危机四伏的漫漫长途,一点一点消磨她心中的光亮,她终究是伤了。在这样凄风寒苦的日子里,林徽因自知她的生命之星即将陨落,她要体面地离开这个虽然暗淡,但依然热爱着的世界。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享年51岁。
  林徽因走后,梁思成不但是少了生活上的伴侣,更是少了学术界的知音。在这段艰苦的旅途中,陪他度过的是后来和他在一起的林洙。梁思成从小就体弱多病,经历过逃亡时的艰辛过后,身体更是每况愈下,再加上文革时大力对只是分子的批斗,他更是受尽了精神上的摧残,多亏了林洙在他身边无微的照顾。后来,他又动情了,而我觉得更多的事受尽了精神上的慰藉,也是清理之中的。在林徽因离开后7年,他与林洙结婚了。
  提到林徽因,我们当然不会忘了痴迷于他一世,并为她终身未娶的金岳霖。1932年6月,已经身为母亲并再次身怀六甲的林徽因又一次遭遇了情感的困扰,因为她“同时爱上了二个人”。于是在梁思成出差回来的时候,她就急忙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了他。而梁思成告诉她:她是自由的。后来金退出了,而林用一辈子告诉了梁答案,而他们三个人始终是好朋友。
  多年来,金岳霖一直与梁林夫妇毗邻而居,与他们之间的交流也极为频繁。他传达出的感情是这般美好,他完全有着对哲学的信仰,对生活的热爱,才有了91岁的高龄。
  鲁迅先生说的极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有如斯知己,疼她,爱她,护她,只相伴,不占有,林徽因一生也无憾了。
  
  篇三:四月,人间的四月——天边的飞鸟
  喜欢仰望,以我的角度看着天空。
  四月,天边时时会飘起微雨,江南的空气里略带着温润,可是这样我是欢喜的。微雨过后,便有了阳光,有了蔚蓝的天空,我喜欢蓝色天空里飘着的云朵。
  我时时听到林里传来鸟的悠扬的歌鸣。于是,在不经意的仰望里,总会看飞鸟划过天空,留下一条如丝如缕的长线。想起泰戈尔的"天边没有痕迹,但飞鸟已经飞过"。翩跹不只属于蝴蝶,鸟儿也会在天空展开双翅,似春之天使,撒下她的欢乐。她爱这个美丽的季节,她爱着一份没有束缚的自由。
  二木桥堤岸走过一座桥,桥虽不长,我却走了很久。
  我看桥畔被清风拂动的细柳;我看桥下涓涓流过的河水;我看那河水里无忧无虑的金鱼......桥上的人有许多,我从他们身边经过,或许我只是这小小的城市里一个卑微的过客,但是我看见了他们的欢乐和悠闲。
  幸福是什么呢?我想起卞之琳的
  《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自然之中,一切美的事物在这美好的时光里开放着,此刻她们是幸福的。我了知春给予了生命开放的姿态。
  我依在桥岸,久久没有远去。阳光的影投进了河央深处,微风吹起光的微弱的涟漪.
  我等阳光隐去了它的光芒,才静静地转身离开。
  三、蝶恋花
  忽尔想起《飘》,没有读它之前,"飘"这个略带浪漫的字眼时时吸引着我。然而,这是一部悲伤的爱情长篇。"蝶为花而醉",又是一个遥远美丽的故事。
  四月,习惯了行走。春天里开放的花儿,如年轻者的梦一般,带着无限的色泽。
  我走了很远,累了,便停息在一公园的小长凳上。旁边,一棵古木下一群花开放着,我叫不出花的名字,阳光在天空温馨地散发着缕缕柔和的光芒。我看见一只蝶宁静地憩在一朵花瓣上,她没有挥舞她单薄的羽翼。我悄然靠近她,以为会惊扰她。然而她依然一动不动,静默如一座细微的雕塑。她没有死亡,只是把心贴在了美丽的花蕊里。
  我希望时间可以在此刻永恒的停留着。有些美,只是瞬间,所以我希望这份美可以长久。
  四落樱之语
  记起《古都》里那优美的关于樱花的描写,一个雪国,有雪之美,有樱之妖娆。可我,终究只是沉迷于文字的幻想里,想象着未曾见过的樱花的美。我有过一个梦,梦里落樱缤纷,铺在长长的古道里,风把落下的樱花轻轻吹起,美在半空里飘扬,我的眼睛里充满着爱。伊始的四月,我终于看见樱花开放了。清晨,我散步于小小的植物园里,几棵樱花树上簇拥着数不尽的樱花。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樱花,然而我却没有太多的欢喜。原来,有时候在心中怀着一份憧憬比真正见到她更值得令我庆幸。不喜欢樱花如此繁杂的开放着,感觉一种美被束缚了。也许在我心里一直以为美是源于最初的简单的。于是,我便离开了。
  后来,一场微雨,一阵轻风过后,樱花落了。凋零的花落了一地,青色的土地里又换了一种美丽的色彩。淡粉色的花瓣让我捕捉到了曾经梦里幕幕熟悉的场景。我爱落下的樱花,爱这一份世间少有的凋零的美。沈从文先生曾说过"美的终究是哀伤的",而我说并非所有凋零的就失去美丽。"黛玉葬花",也许心中是为美之陨落而哀伤吧!
  四月,人间的四月,生命的美丽季节。我想起林徽因那温柔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你是爱这一份世间少有的凋零的美。沈从文先生曾说过"美的终究是哀伤的",而我说并非所有凋零的就失去美丽。"黛玉葬花",也许心中是为美之陨落而哀伤吧!
  四月,人间的四月,生命的美丽季节。我想起林徽因那温柔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而今,时间的脉搏已经跳过了四月,我知道这个春天还在,这份美依然如初。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而今,时间的脉搏已经跳过了四月,我知道这个春天还在,这份美依然如初。
  
  篇四:乱世红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火迷离,小院里湿润的青苔在雨纯净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听关于荷莲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不知多少人会记得有个女子,曾走过人间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
  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她呢喃的梁间,还留着余温犹存的梦。有人说她是个冰洁的女子,无论世事如何的改变,她都有着美丽的容颜。有人说,她是个理智的女子,不管面临怎样的诱惑,都如白莲般高雅清淡,不被世俗的尘埃沾染。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也是个冷淡的女子。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守护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她在雨雾伦敦中有过一场空前绝后的康桥之恋,她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代才女。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参与者之一,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
  在我脑海中,林徽因是温和的,她的性情不曾有太多的放纵,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她活得乐观而执着,坚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惊心亦不招摇。她是那样的柔婉又坚韧,诗意又真实。纷扰红尘中,多少人企盼有这样一位红颜知己,不需要浓烈相守,只求淡淡相依……
  不知道那些遗失了快乐的人是否在花开的时候可以重见欢颜,那些弄丢了青春的人在老去时是否还能重拾记忆。假如你和我一样,被浮华的态所浇漓,害怕人情凉意,莫如沿着一首诗的韵角,寻找一个叫林徽因的女子,随着她流淌的墨迹,走进人间的四月天……
  一直以来都认为,最美的女子应当有一种遗世的安静和优雅。无论什么时候,何种心情她都能让你平静,让你安心。所以每当想到林徽因安静清纯的模样,看到她美丽洁静的诗篇,我们都会认为她的人生应该静美到无言。
  缘分真的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每当提及感情,或是谁与谁的相遇,谁与谁的相恋,总和缘分纠缠不清。康桥,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也是两人人生的转折点。1920年9月,徐志摩与林徽因在伦敦邂逅,他的优雅与浪漫深深的打动了林徽因,两人有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康桥之恋。他们曾依偎在桥头绘过彩虹般的梦,曾经一起将船划向朦胧的云水,以为这样就可以不必记得来时的路。康桥,给过他们美好的相拥,留下他们华丽转身的背影,也记住他们多情的回眸。16岁是花季,林徽因是幸福的,能在最美的流年里能与这深情男子相爱,尽管这未必合适,尽管他们未必能天长地久。但他们都爱上了那句话:“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人生在世,似水流年,太过匆匆,一些故事来不及真正开始就被写成了昨天,一些人都没来得及好好相爱,就成了过总之,在英国伦敦,林徽因遇上了徐志摩,她生命中第一个爱的男子。无论是缘是债,是悲是欢,是甜是苦,都要学会尝试,学会开始。
  不过事别多年后徐志摩再次回到康桥只为寻梦,他知道,爱过的人不会再回来。所以他假装很淡然的说: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想极力证明自己真的安然无恙。可我们仿佛都能看见他心上的伤。红尘世事中,有多少人可以从一段真爱中潇洒转身,没有丝毫心痛,没有丝毫留恋?
  我们总认为林徽因的转身太过仓促,太过决绝,却不知她抽身如此之快是怕自己受伤,可她还是受伤了。从一段初恋中仓皇潜逃,甚至来不及跟对方道别,如此坚定怎可能做到毫发无伤?更多的人看到的事徐志摩的失魂落魄,可又有谁看到林徽因转身后落下的泪。
  如果没有这段相恋,不会有《再别康桥》。而林徽因、徐志摩还是文坛上的风云人物,他们两人的人生也不会有太多交汇,亦不会有这段家喻户晓的浪漫爱情。爱到难舍难分时,谁也不会相信,有一天彼此要伫立在离别的路口,平静的道珍重,早已痛彻心扉,却依旧掩饰心中的伤,漠然转身后又拼命掩饰掉下的泪,假装真的很淡然。
  这些事想起来总会忍不住的悲伤,曾有无数恋人在康桥前许下相守一生的心愿。可真能风雨相伴走过一生的又有多少?到最后都免不了劳燕分飞的离别,倘若每个人都能清醒的看世态,那这世间何来那么多痴男怨女?一些人,明知不该爱,还是要去爱;一些错,明知犯下不可饶恕,却还是要一错到底……
  不过回头试想,这两人之间没有谁辜负了谁,他们就像两块湿润的玉,放在一起会互相争夺彼此的光芒,破碎了很可惜。彼此遥遥相望,默默欣赏,不失为一种幸福。林徽因这个女人,她用理智超越了情感,用一种优雅平和的姿态端然立于红尘之上。许多人都觉得她太过洁净,太过美好,像白莲般不敢采摘,像风一般飘渺,难以捕捉。
  后来,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徐志摩再娶了陆小曼。林徽因与陆小曼相比是淡然的,她不像陆小曼那样不惧红尘,陆小曼与徐志摩爱的那样辛苦可她都不悔。林徽因没有惊天动地爱一个人的勇气,而陆小曼可以飞蛾扑火,或许这就是她胜过林徽因的地方,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后得到了梁思成的一生宠爱,这个男人没有徐志摩的潇洒浪漫,却也给了林徽因一生的平静。
  林徽因一生爱了三个男人,爱得清醒爱的平静。徐志摩为她徘徊在康桥,深情等待一场旧梦可以重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的守候一世。可她懂得人生飘忽不定要学会随遇而安。所以当爱情接踵而至时,她会做短暂的停留,又义无反顾的离开。看着她决绝的背影,又无比优雅,那时,仿佛连说一声珍重都是多余的。她每一次转身都成隔世,又让每一次相逢都成永远。她总是那样的洁净,任凭世事万象众生,她的内心始终山明水秀,一清二白。
  时光飞逝,红颜渐老,待到林徽因快要香消玉损时,我觉得时间所有的功名利禄于她而言已是过眼云烟。她的一生,拥有太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惊世的才情,倾城的容貌,还有三个爱她胜于一切的男子,这一切,于她而言,已经足够了……
  我想她离世后,她的魂魄一定会去康桥。因为那里有她最美的年华,而且珍藏了她一生最初的心动和最初的心痛,那里雕刻了她一生最刻骨的记忆。
  今生没有完成的约定,在来世是否可以再续前缘?或许,后来,林徽因要的只剩相爱不求相守,只是不知那康桥是否也将老去?老去时,还会期待一场旧梦可以重来吗?
  回首最后,金岳霖这个默默地守护了她一生的男子,这个从未得到她,却从未离开她的男子在送她最后一程上只能说一句“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来道别。告别这个让他深爱一生,守护一生的女子。林徽因死后,梁思成再娶,或许他认为人死了,活着的人应该继续生活。反而是这个从未得到过她的金岳霖默默守护了她一生,终身未娶。这世间三个奇男子,一个让她尽情怀想,一个让她尽情依靠,还有一个让她尽情辜负……
  故事的结局,无论林徽因一生爱过多少人,犯过多少错,又经历过多少起落沉浮,尝过几多人情世味,她永远都是一杯清淡纯雅的茶,那素净的芬芳在每个人心中久久素绕,无法散去。这世上,不是只有烈酒才能醉人;不是只有热恋才会刻骨。有时候,一份清淡,更能历久弥香;一种无意,更让人魂牵梦绕;一段简约,更可以维系一生……
  几程山水,千般故事,皆化作梦幻泡影。林徽因与我们一样来人间匆匆走过一遭,了解尘缘,又将去奔赴另一道烟水之岸。就此别过吧,化作微尘也好,散做落红也罢,今生再不复与见。这样也好,挥手诀别,笑看春风,不忘留下一句话,乱世红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篇五: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希望有一天能站在北极点上,这样,无论望向哪边,都是春暖花开。
  ——题记
  一个人在学校吃饭,虽然会有三三两两的同学与自己谈笑、聊天,可却不是“谈心”,那隐藏在心底的落寞,是不会轻易让人发现的。
  一个人面对眼前的抉择,难免会有犹豫与害怕,可最终还是固执的撑着。
  或许是太寂寞,或许是太冷落,或许……
  合上书本,才发觉紧闭的窗口有几丝微弱的光线,起身,推窗,还是老样子,一棵树,一栋楼房,偶尔会有几辆车驶过。正无趣,便打开音乐盒,放起了《心墙》。
  零零落落的听出“你的心有一道墙”心内莫名有一丝暖意,“就算你有一道墙,我的爱会攀上窗台盛芳……”我继续听着,反复念叨着,任它触动我的心,渐渐掀起心内的汹涌澎湃。
  长长的呼出一口气,有些急躁的敲打着桌面,拈起一页小纸,正是林徽因的诗,使得大概意思至今还弄不清,直觉的那句“雪花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的白莲。”仿若我苦苦寻找的光芒、理想、寄托。
  我的白莲,不是繁华撩人,而是那枯枝上的点点绿意;不是奔波于五湖四海之间,而是无论他在哪儿,都感觉他一直相伴左右;不是灯红酒绿,而是平淡中的安宁。
  茫茫人海中,你,在哪儿呢?
  骤然,刚刚还看见一丝希望的我而进入跌入一个巨大的深渊中,挣扎着……
  我该如何找到你呢?深在思考中的人,只会越陷越深!
  我们贫瘠的生活总是会渴望一场雨。隐藏在后的第二颗心脏也许并不清晰对甘霖的渴望,只是偶尔想起,并未惦念。可一旦大雨降临,所有人的疯狂,谁也不知道。
  猛地惊醒,心若被针扎过,生活就是这样,她总是在光鲜明艳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血淋淋的真实,这么的让人又爱又恨,需要我们独自寻找那似乎渺茫无望的幸福。
  兴许正如《未知死亡》中所说“真正的幸福来源于一种简单的智慧,摒弃不必要的种种,纯粹的审视眼前人。幸福没有生存复杂,所谓的种种也不必太过介怀。”既然找不到,何必自寻烦恼?倒不如让自己做好别心中的四月天,做一朵简单的白莲。
  起身看看窗外的风景,看秋日黄昏,让生活,慢慢地融化进那淡淡的阳光。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

    2021-02-06

  • 人生七期

    人生七期

    16世纪,英国的大诗翁莎士比亚,有一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描写得极其逼真。大意是说:咿咿唔唔在奶娘手上抱的是婴儿;满脸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的是学童;强...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