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意的文章
2019-04-09 22:05 来源:散文网
篇一:诗意耕耘情未了
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上,人们常常要历经许多“第一次”,初次的感觉总是让人记忆犹新,令人回味。而令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则是第一次登上讲台。
翻开一本发黄的日记本,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30年前相约一所乡中,从此结下了教坛之缘。年代虽已久远,但字里行间依然充盈着新奇、幸福和愉快。“初恋”就此开始,渐渐地,我恋上了教室,恋上了讲台,恋上了黑板,恋上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第一次听人喊我“老师”时,那种甜蜜的、幸福的暖流久久激荡在心间。
守望育苑勤耕耘,笑看桃李沐春风。翻开教育诗篇,里面有我们每个园丁留下的或深或浅的痕迹。仔细搜寻着,我在寻觅耕耘30年的足迹,似曾听见那青春叩响的钟声仍回荡在心里,青春的足迹依稀变成行行美丽的字迹。在一面镜子面前,你朝它笑,你得到的也是一张笑脸,教书育人工作就是这面镜子。
常常披星戴月,总是风雨兼程,案牍旁苦苦酝酿,讲台上浅吟低唱,教书育人,我的事业,我的诗行。每天步入校园的大门,我们仿佛在翻开一页美妙动人的新的诗章。我深知,教师踏入校门,就注定会被一种扯不断的情丝所牵连,一头连着师者,一头连着课堂,教师是鱼,学生就是水,教师走进课堂,就像鱼儿游在水中。
莫言育人辛苦事,幸福尽在收获中。只有充满诗意地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才能使工作激发出活力,才能走出沉闷、乏味的低谷,才能以火一样的激情去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情,从而建立师生之间亲密融洽的感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教师只有和他所热爱的事业融为一体的时候,他才不会虚掷光阴,他才会品味幸福和快乐。只有和学生在一起时,他才能感觉到幸福,才能忘掉自己的年龄,仿佛重新寻回自己孩提时代的天真烂漫之梦。每天步入校园,他就仿佛迈入了春天的百花园,碧绿的芳草扑入眼帘,鲜花盛开,争奇斗妍。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作为育苑里的园丁,作为学生人生码头的摆渡者,我们愿用青春构筑起教育理想的彩虹,开辟诗意的校园空间,让一朵朵花儿竞相绽放,让一只只鸟儿翱翔蓝天,让一个个学生渡向健康成长的彼岸。
篇二:孤灯下,诗意芬芳
在正定县时的工作是很累的,很孤单的,不过也是很历练人的。我们会整日穿行在乡村、田野中。晚上回来后,我喜欢独自坐在自己屋里,回味白天的风景、感受,酝酿“佳词丽句”。有时候,我骑着摩托车驼着同事;有时候,经理骑着摩托车驼着我。虽然“风亲雨吻”,但是也激活了沉睡的文字细胞,我的好文之心似乎开始活跃,感叹:恨晚,恨晚!
在省会,虽然远离学校,远离离宫,但似乎比在那里时更多感受到他们在春天里的美。
“民族师院焕春容,桃李芬芳露华浓。背后凤凰喜开眼,文化长廊笑春风……又是一年好光景,少男少女须用功。”《校园春歌》
有时心生厌倦,就会放飞心灵重回离宫,烟雨楼、如意湖、长虹饮练周围的湖光山色和松云峡的苍翠欲滴会使自己耳目一新,如释重复。
“沧浪古斋品绿茗,烟雨楼下赏湖清。尘事屡袭思返璞,静听夜雨吻荷声。”《思返璞》
晚上下雨,心会格外清静,就爱遥想无边。五一假期,去石家庄市里漫游一通,回来后第二天晚上下雨了。回想繁华的城市,幽静的校园,对照疲惫的心灵,于是思绪从笔端流出:
“昨游石市生感触,欲释重负求自由。绵绵春雨知人忧,深夜来访解烦愁。待到中旬花木盛,重回师院赏垂柳。”
诗是个好东西,它能以简约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感情,减轻思想的负担,为心灵注入文学的活力。在孤灯下,我会浇灌诗心,在遐想中为生活增加新鲜感。
篇三:夜雨诗意
夜,给人一种何以孤独的感觉;夜,给人一种何以寂寞的芳心;夜,给人一种宁静的享受。
夜雨,各种色相都隐退了,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也都失去了效能。总是给人感觉空间十分逼迫,任何壮举豪情都铺展不开。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驻足在了诗境里。(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夜雨,冰冷冰冷的,总让人有一种无限的惆怅。窗外的一切,似乎都是梦幻,都成为了想象,令人那么专注,想得那么遥远……有的人喜欢坐在窗前,泡上一杯清茶,一边感受着茶中弥漫着的袅袅清烟,一边听着窗外嘀嗒嘀嗒的雨拍打着的清脆的声音。玻璃窗上的雾气,朦朦胧胧的,可以依稀地看到窗外的风景,灰灰的,暗暗的,却又是那么的模糊。总喜欢用手指去划着玻璃窗上的雾气,透过它,外面晶莹的雨珠就在眼前渐渐变真了……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罢了。有时候,夜雨把周围都渲染得极为宁静的时候,又不免得被它所迷恋住,静静地发呆。夜雨,说美,也没有什么美的,就是让被它的那种“多愁善感”所迷恋。一想到夜雨里泥泞的路,那凋落的花瓣,那湿淋淋的旅人,这种感觉就突然消失了吧。但是,也给予了一种勇气。这就是敢于在夜雨中行走的旅人那份勇气。让人蓦然想起以前的旅行家徐霞客、郑和、鉴真他们是如何具有这份勇气的。急流险滩,崇山峻岭……只要想想就让人心寒,他们却把握着勇气,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度过了我们想象中的困难。相比之下,真是惭愧。作者常常会在大雨的夜晚,在旅店或者乡村茅屋里暂避,计划着明天的路程。他对于这种行为,也感到了不安。为了这种自己认为的没出息而失眠。到了第二天晴空万里的时候,又似乎把不安的一切给忘了吧,欣赏着外面的景象,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有一种畅快的感觉。但又留下昨夜的影子,增添了一份淡淡的惆怅。如果是我,也许也会嘲笑自己的“差不多”,毕竟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喜欢一个安定的“家”,喜欢隔着窗户欣赏雨,喜欢等待明天的晴朗,再踏上自己应走的路。那样不是更好吗?虽然没有了那份勇气,却活出了自己特有的性格。不过还是觉得这不是真理吧。夜雨,在人生的旅行中,它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发挥出它自身的魅力。我同意作者的话:一次又一次,夜雨曾浇熄过突起的野心,夜雨曾平抚过狂躁的胸襟,夜雨曾阻止过一触即发的争斗,夜雨曾破灭过凶险的阴谋。当然,夜雨也斫折过壮阔的宏图、勇敢的进发、火烫的情怀。这一切,突然让我想到历史中曾遇到过多少次这样的夜雨,扭转过多少次杰出人物的生命旅程。让成功者转变为失败,让失败者转变为成功……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夜雨看作是人生中的一个曲折点。我们必须经过它,攀过它,去完成我们生命的旅程。这也取决于每个人是否有一颗坚强的心。因为,一颗柔弱的心,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是难以接受突发的状况的。柔弱的心就好比柔弱的水,是经不起大风大浪的拍击,它只能继续自己顺风顺水的一贯作风。比如在一个晚上,遇到一场大雨,也是偶然的事情。但是,多多少少的偶然背后也隐藏着必然,换言之,堂皇的必然中也遍布偶然。就看你是如果度过它,哪怕是夜,哪怕是雨,也默默地在历史中占据着地位。
夜雨,或许我不大理解作者那种新的体会,新的思考吧。我的理解就是,现在得太多事情,来的太多,也来得太美了人类生活中的电灯,汽车,火车……虽然推翻了远古时代的贫穷,落后,给现代的生活增添了方便,但是却缺少了以前的那种诗意。自然的环境退化了,放眼四周,高楼大厦,厂房幢幢。有了时代风味,但又少了自然的美,更是缺少了诗意。人类的生活越是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诗意。因此,再现代的人也愿意一再地在“蜀山行旅图”中把绵延千年的生命力重温一遍,愿意一再地品味苦涩的夜雨,然后踩着泥泞走向未来……
篇四:活在诗意里
“我们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题记
开始,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和一个不熟悉的手机号码;然后,面对面坐下来,试探着交谈;再然后,彼此抢着打断对方,忘了时间……也许,这就是诗意。
成长是一条路,或曲折,或平坦;成长是一支歌,或婉转,或激昂;成长是一扇门,或等待已久,或不期而遇……也许,这就是诗意。
当偶尔闲暇,云淡风清的时候;当略感疲惫,阳光刺目的时候;当独享寂寞,细雨敲窗的时候;翻开一个故事,体味一种生活,结识一个朋友,构造一种人生……也许,这就是诗意。
在蒙蒙细雨中,撑一把古色的雨伞,彳亍在幽深的古巷,去追寻戴望舒诗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
在午后的阳光里,一壶茶,一本书,一张石桌,手捧茶杯,在藤椅里静坐,在静默的时光里慢慢思索,闻一缕墨香,品一杯茗香。
在春暖花开时,披风沐雨,一路高歌。
在夏荷初放时,放舟荷塘,戏水弄莲。
在深秋叶落时,寻一条幽僻小径,踏叶而行,感受深沉与高远。
在冬寒雪飘时,一素围巾,踏雪远行,感受雪花独特的浪漫。
五月天,晨曦中,骑自行车穿越田野,携走一路麦香,让惬意的心情伴随麦香一路飞扬。
十月秋,黄昏里,骑马从古时的马道疾驰而过,卷起一阵黄尘,傲立马头,感受“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境况。
从流飘荡,江水茫茫,体验“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壮观。
泉边小憩,泉水涓涓,享受“小泉无声惜细流”的静谧。
浸足清溪,看落花逐流水,感悟“落花流水总是情”的相惜。
我们的生活是一本诗集,封面和纸张都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时里面写的诗,有的人写得通俗,而有的人写得高雅,有的人写得华丽,而有的人写得朴实,你有一颗怎样的心,你就会写出怎样的诗。
绿荫之下的你,草原之上的你,小屋里面的你,歌声之外的你……如此这般的你,都是诗意生活里的你。
绿荫之下,你可以闭目清心,细听林间鸟语。
草原之上,你可以放马狂奔,纵情驰骋,抑或是极目四望,任情遐想,也可以快乐如小鸟,放声歌唱。
小屋里面,你可以窗前静坐,静心思索,傲看人生,笑谈生活。
歌声之外,你可以与朋友倾心交谈,笑语盈盈,展现真实自我。
诗意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惊喜;诗意是“约客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孤独;诗意是“心远地自偏”的闲静;诗意是“高处不胜寒”的喟叹;诗意是废寝忘食的付出;诗意是春华秋实的收获;诗意是你,是我,是我们一起的林间漫步……
只要拥有一颗诗意的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你都可以活在诗意里。
活在诗意里,你我都可以,只要我们学着慢慢静下心去……
篇五:尘封的记忆,缠绵了谁的诗意?
“从此以后,不再用日记写下落寞,因为我懂了,失意是种常理,诗意才是意义”。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它点醒了梦中的我。
回首走过的翩跹时光,它好似一场绚丽的芭蕾舞演出,无论舞姿多么的华美,动人。可飞扬的舞步背后还是写满了辛酸与痛楚!
每个无法长眠的夜晚里,委屈的泪珠总在不经意间从眸中闪烁而过,太多的无奈与哀愁涌上心头,在血液里流淌,漫过心上的每个角落。
独倚西楼望尽天边星,在半梦半醒之间,思绪在脑海中纷飞,岁月留下的伤在年轮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迹。好像在为自己演一场没有落幕的电影,泛黄的记忆胶片重复回放着,那些曾认为已经沉睡了的故事片段,依旧左右着我的人生。我不愿再去触碰,可我的快乐还是在眼眶中被淹没了!
那一年的春风和煦,那一季的青草翠绿,那一晨的雨露凝人。可它们都连同我的梦在单车倒下的那一刻灰暗了,朦胧胧的瞬间,折断的羽翼再也不能展翅,所有的轻舞飞扬都被黯淡了,它没有给我时间沉默,让我去承受这个悲伤的结果,只是悄悄的把那无尽的惆怅留给了我。我的梦碎了,永远的碎了,苍凉了的梦,从此只能在指尖飞扬,在荧屏轻舞。
邂逅的相约,最初的感动,走到最后却是满怀的悲伤。不要怪自己陌上一棵摇摆的树,因为风是离别的歌,这是个多情的季节,不爱怎晓情意重,不醉怎知酒香浓,充满幻想的花季多半是在用单纯写意人生。当时光脚步退去,普罗旺斯不再浪漫;薰衣草花海不再醉人;王子与公主只属于童话。再多的感慨,都会渐渐被指缝间溜走的青春融化。
云卷云舒,缘聚缘散。当岁月荡漾了过往,当时间苍白了等待,当年华淡化了轻狂。所有的繁华落尽,醒来后竟已是千百个日日夜夜。
此岸花开、彼岸花落,那些路过心上的点点滴滴,喜是心上的句子,悲亦是心上的句子,失意只会让人生更苦涩,不如诗意。当落幕的尘俗打散了风烟的孤寂,泛起涟漪,我将用诗意尽情点燃这一季的悲凉。
当回忆飘成了一缕丝,尘封的记忆,又会缠绵了谁的诗意?
篇六:诗意的巷子
弯弯巷子深处有一口古井,古井年代久远,是宋朝的,又叫宋井。宋井里面盛的是千年的水,千年的水仍旧是碧绿的,清冽的。掬一口泼洒在脸上,千年的梦会在脸上淡淡弥漫;再掬一口送进嘴里,千年的词会在嘴里渐渐吐出,“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不知宋人柳永也喝了这样的井水,才吐出如此凄丽的词。扶井栏凝望许久,也该喝喝这口宋井水了。离宋井一米多远的东南角立一棵梧桐,是棵久远的树,二百多年的历史,干粗约两青年人伸手才抱起,高约十五米,挺拔矗立,郁郁葱葱,宽大的碧绿梧桐叶子层层叠叠,如同莲蓬,遮蔽了天上的日照。烈夏时,宋井是孩童的好去处,一来蔽骄阳,二来饮井水,三来嬉笑戏弄。时常,巷子人家的妇人也来宋井处,洗衣淘米,谈天说笑,很有乐趣。这时,到了晚秋却少了这般情趣,倒是夜晚有老人搬一张藤椅,静静地躺着观赏夜空的月色,或下棋读书,或闭目深思,我想这真是不错的,月光淡淡地洒在千年的宋井上,洒在百年的梧桐中,洒在弯弯的巷子里,不仅有意境,也有诗意。
闲散时,一个人走一走巷子,寻觅一下人家的踪迹,却是不错的愉悦。
像这样的宋井梧桐的旧时痕迹,在扬州千百条巷子里能找到好几处,处处景致不一样,味道也不一般。你若是站在这条弯弯小巷凝思一下,烟雨迷离的巷头会走来一位妙龄的女子,撑一把青桐的雨伞与你刚好擦肩而过;你要是倚在那条窄窄小巷的墙边凝思一下,破旧斑驳的墙头会开启一扇旧时雕花的窗子,从里面飘出一曲悠扬的清韵正好与你聆听;你假如走在那条细长小巷徘徊一下,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左手拎着一篮刚采摘下来的玉兰花,那花的淡淡清香正好迎面扑来,先生,你也买一支吧,刚采摘下来的,好香的玉兰花,小女孩看着你的眼睛,右手递给你一支清香四溢的玉兰花。这是巷子的妙处,走累了,拐一道弯角,或摸进一道墙角,正好此处歇有一个卖豆腐花的小摊子,卖豆腐花的是一位老人,先生,来喝一碗吧,刚刚磨出来的豆腐,嫩的很呢。于是,你就坐下来,不久,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花送到你面前,上面洒了一些葱花,新鲜的豆腐香浓浓的,你用勺子搅了一搅,送进嘴时,看那豆腐滑滑的,油油的,还有些烫嘴,你朝着上面吹吹气,再送进嘴里尝一尝,那味道果真鲜美,嫩的很,香的很,清爽的很,如果不够,可以再来一碗,那老人定是笑眯眯地看着你。饱经风霜的目光会告诉你:这些巷子也曾饱经风霜的。
我记不清自己多少次来过这些巷子了,有时骑车来,有时踏步来,有时下雨来,有时飘雪来,有时一个人来,有时还是一个人来,人多了太热闹,我怕闹破巷子的岑寂,那美的静的诗意会一去不复回。数不清的巷子,我唯喜欢那窄窄的细长的古巷,青青的板砖路,泛着绿幽幽的光,静悄悄的,沉淀淀的,少有人路过。两边是人家院墙,一样的高低,一样斑驳的色调——褐灰色的,墙根处有一溜碧绿的青苔,间或有几棵弱弱的小草,它们似乎很害羞,低着头,弯着身子,不敢瞧你一眼。到了晚秋,它们马上就要凋落了,它们却不知道,因为有几棵草,却给古巷带来了一丝小小的诗意。如果不注意看,其实,墙头上也意外地长着几棵坚强的小草,墙头的草注视着墙根的草,似乎怕它们太寂寞了,便在秋风中吟唱,便在秋月下起舞,那潮湿灰暗的墙根似乎更加有诗意了,连青苔秋虫也在静静地听。我总是看见有青藤满满地攀附于人家的墙壁上,有爬山虎,也有牵牛花,翠云草,金银花,我唯独喜欢牵牛花,那小小喇叭定能吹出美的诗意来。这里多处人家的院落里总是栽着几株修竹,几株桂花,也有石榴,银杏,槐树,但以石榴为最多,晚秋是石榴收获的季节,我估计那院落里的石榴树定是挂着累累的果实,正在等待巷子人家的采摘。高的树的枝条一支一支地挑在墙外面,恰巧与对面的院落里的树的枝条接触于一起,像是互相问候,又像是互相吟诗。现在叶子一片一片地随秋风飘落了,落在院落里,落在巷子里,像雪花飞舞,这简直美极了。偶尔有一位老人,坐在自家的门槛上,默不作声,目光静静地望着巷子一角的天空,这时,你不要打扰他(她),让他(她)这样静静地望着,他(她)或许在等待,或许在做梦,梦见他(她)的情人从巷子慢慢走过来。巷子似乎走不到尽头,巷与巷之间纵横交错,一条巷子甚至有七八条巷子与之相连相通,走尽这条巷子,马上又拐到另一条巷子,尔后又转进下一条巷子,宛如迷宫一般,不熟悉巷子的人,重复走了同一条巷子也未可知,这是也有可能的。然而你熟悉了,你就知道怎样出怎样进,一旦你对巷子有了感情,即使你闭着眼睛,也能轻易地走出来,你不说,巷子也会悄悄地告诉你。因为,你走久了,便有这种感觉。
烟雨下的巷子,白雪下的巷子,秋月下的巷子,这些悠然安静的古巷景致,你一定要亲眼目睹一下,否则你难以体会到诗人笔墨下的寸寸柔情,也不会体会到弯弯古巷对岁月沧桑难以割舍的情怀,这样,连那隐藏的一点诗意的碎影也不会给予你,有时,她就这么小家子气。
篇七:诗意烟雨.水墨江南
天犹寒,水犹寒,烟波桨声里,何处是江南?
——题记
又遇江南。
黑白居,青石路,烟雨朦胧,油纸伞处,伊人独步……
画中江南。
皆道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为之倾心。“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柳永为之留步。“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译边桥”,皇浦为之惊梦。千载江南、留下无数文人的惆怅。墨客江南。
江南烟雨,总是朦胧,似隔帘探花,似触非触。雨、独爱江南,这一片清幽之境若是少了这细雨轻烟的笼罩,便也映不出江南的神秘了。三月,雨落新绿,春意盎然,画水廊桥,洗衣石处,持伞微蹲。看落水涟漪、不甚高雅。七月,雨打新荷,梅子黄时,墨意深处,青竹帘下,采荷高歌。观心莲初绽,出泥不染。即是无雨,空气中也弥漫水气,似雾似烟,隐约若现,远近人家,白墙黑瓦,古风新韵。夜灯起时,点点星光。愿取下北斗,舀上这一方烟雨,隔夜的天空,也必将添上一缕遗忘。烟雨江南。
徽州府的神秘,滕王阁的名气,九华山的佛力。却只铭记。。残月西移,黑瓦白房,那一盏夜灯熠熠。梧桐故里,冉冉绿意,洒尽多少寄愁的雨滴。江南大地,却总是离人情意。绿山、绿水、绿石路。漫步其中,人也映的微绿。自然本是亲近,只是不曾珍惜。绿意江南。
到过形胜江南的苏杭、徽府,亦或是领略了世博徽馆,便足以感受,那黑与白的交织。是啊,最淳朴的两种颜色,竟在江南、得到了至高的诠释,江南用建筑、用山水、用艺术、用文房四宝,将这黑白交织的清幽、泼墨的淋漓尽致。便是从未涉文的山野,置身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水乡江南,也会心生一缕诗意的惆怅,也会有一股吟诗画柳的冲动。的确,畅眼江南。黑白无处从,明月雨不懂。烟柳断肠处,水墨画清风。满眼诗意,欲诉清风,清风不语,独自黯悟。水墨江南。
江南未曾改变,改变的是大江东去的不尽荏苒。又遇江南,诗意依旧,烟雨依旧,绿意依旧,水墨依旧……
却只能立足雨竹林外,聆晓风残月。叹一声、
黯殇落红映杨柳
淡望疏雨寄梧桐……诉不尽江南!
篇八:诗意的呼唤
关于诗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诗意是让自己的心性活着。即使在黑暗中仍然是亮的。若不被凡尘杂念所扰,这光就是长久的。
诗意的心性,来自于种子的内核。几乎每一粒种子看起来都是平凡的,也不知道会长成什么,也许是一朵花,一颗果实……哪怕一株小小的嫩芽,具备了两片叶子;人,无论有多少面,诗意的散发仍来自于本体的鲜活。
诗意有时栖息在心情的树上,需要聆听内心的呼唤,才能常醒,犹如会散花的仙女,不断挥洒,散出你生命的芬芳。
诗意产生于文化的根性,对美的联觉内功外化,到扣人心弦的那个点,产生的直指人心的力量。
诗意是慧眼、法眼,在平凡的事物中欣然发现的又一粒新的种子,是心之师的浇灌,培养,创造出的新境界。
诗意是生命的禅,心性的回归,每个人都可以具备诗意。
曾经给一个女孩一锦囊,送她两个字:“笛子”。女孩学法律的,黑黑的,看上去很平平常常,健康,朴拙,由于种种原因,对自己不够自信。“循着笛子的声音,你会找到你自己,”这其实是对她内心诗意的呼唤。心性的小芽,似乎长着耳朵,听到某种声音,忽然能把它激活,激灵一下子,把耳朵张开,把心灵打开,透出神圣的光芒,涌出智慧的泉水……而这个声音,包含着对她自身心灵的自我认知,从外在的色型质韵味,到她的生活方式,通过笛子的声音所唤醒,而知道了自己是粒什么种子,活着,好好地成长,不被外界所扰,长出自己应有的样子。
“你累了,你可以想着笛子的声音找回你自己”,“你周围也是和笛子相称的感觉,让你还原的颜色趋向于自然,本朴或民间自然艺术。你闲暇时着装,生活的居室,生活方式,都可以是你最舒服的调子,色型质都找笛子的韵律,质感自然、天然的棉麻。家居摆设都不需过于精致,可用回归感的原木、陶艺,粗布蜡染等,衬托心境,自己的天地心境都是自己营造的,适合的种子长在了合适的土壤里,活着,不违背种子的本性,就是诗意的生存。
一位女士,成熟高贵,乐意提升自己,虽然穿着打扮还不尽如人意,甚至完全不和她相称,但她骨子里确是一颗红玫瑰的种子,她小心翼翼地开放,按着社会的种种评价标准,却迷乱了,完全没开出自己应有的样子,给她的锦囊是:“玫瑰花的香味”,同样是玫瑰花,真的,就会散发芬芳;假的,只是像那个样子。她需要的,除了外表贴近玫瑰的感觉,色,浓郁,馥郁,型简约有弧线的感觉,玫瑰初开的印象;质,手感绒厚而华美,更关键的是她要打开她心性里释放她芳香功能的那个部分,她通过视觉效应,外合内应,就像花朵,随着开放,芬芳自来……而她本身,一枝红色的玫瑰,本身就是诗意。
诗意是情怀,是心境的超然,诗意是为灵魂照亮的灯,诗意是心性本有的灵光。
保持自己的根性,才能诗意地生活。当被外界所扰迷失了自我,请暂停脚步,安静下来,你听到诗意的呼唤了吗?
篇九:诗意桃花
五一放假前就约朋友来山里看桃花,三号终于成行。原以为今年天气冷,花期晚,可以看到大片的桃花,可惜天公不作美,五一开始就大幅度升温,短短三天桃花开败了。既然已经定了,那就去吧。虽然从城里出发已近中午,我们仍满怀兴致的驱车前往近百里外的桃花溪。车进山里,漫山遍野的桃花已近枯萎,垂头丧气的在枝头任微风摇曳,怎么也找不到桃花飘摇在唐诗宋词里的感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涌上心头,“有心赏花花不在,落英缤纷梦成空”————
那就先吃饭。坐在清澈的溪水边,吃着农家饭,大伙兴致渐渐高涨起来,作陪的当地姓陈的小伙告诉我们村里正在搞旧村改造,把全村迁出来,村里集中建别墅,卖给山外的有钱人。朋友一听有些兴奋,连忙催着吃完饭去看看工地。于是换乘吉普车爬上山上的建筑工地,在建的几栋两层小楼的别墅卧在青山绿水中,古朴典雅。远处群山如黛,滴绿叠翠,仿佛暖暖睡在大山褶皱里的一片绿叶,惬意的享受着大自然的温存和恩赐————-
没有看上桃花毕竟有些遗憾,我就鼓动大家一起去一个叫北亭的山上看,那里山高桃花也许刚刚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高必然花迟。小陈就劝:别去看桃花了,我们新修了十公里的赛车道,要搞高级别的吉普车越野赛,跑跑赛道吧。吉普车一爬上赛道,我的心莫名其妙的兴奋起来,在接下来的翻山越岭甚至几乎笔直下滑的一瞬,我竟然几乎要从座位上站起来,幻想着从悬崖峭壁上飞翔起来,现在想来,在这么多年的爬摸滚打中自己成熟的工作生活几乎没有波澜,没有拼搏和冒险的冲动和欲望,只是表面现象,骨子里的激情在特定的条件下也许会喷薄而出。
爬上最高峰,极目远眺,小村掩在群山之中,红墙绿树,沟壑纵横,天高云淡,像一幅大手笔的墨色山水,心情豁然开朗。原来这个世界有这么多的美景可以赏心悦目,那些不经意的风景也许是我们一生中最不容易忘怀的画面。那些目的地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唯一归宿——-
没有看到艳丽的桃花,但看到了成熟的希望,看到了那些静如流水的心情和那般轻松的美丽————-
篇十:一路诗意的走来
人的一生,也许可以没有轰轰烈烈的岁月,但却不可以一直轰轰烈烈的活着——生活需要宁静的时候,灵魂越是在喧哗的时候,越是会渴望淡淡的诗意的独处。
——题记
(一)
在我的书桌上,插着一棵干枯的野花,那是我在一个晚上散步时折回来的。枯萎的花儿点缀在那长长的枝干上,竟也有说不出的味道。每次看到它,心里总特别的安静,一种很诗意的感觉透过它向我袭来,使我不禁回忆起大学以来的生活。
上来大学后,我迷恋上了散步,还给它起了个很生活化的名字——“出去走走”。在我们学校的江边,有一大片的草坪和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沿着江边慢慢的向前走,浅浅的草儿,踩上去柔软得像没了感觉一样。尤其是在晚霞拖着长长的尾巴准备回家,或是橘黄的灯光开始捕捉晚归的行人迷离的眼睛的时候,这时的景色尤为优美。看,那来来往往的船儿,载着满满的货物,不知它们是否是赶在回家的路上呢?偶尔会有轰隆的汽笛声,从远方传来,慢吞吞的,悠懒懒的,像是跨越了几个世纪才传到耳边一样。有时,我静静的坐在江边,看着船儿从我的眼皮跟前来了又去,那时多想它们向我驶来,载我到一个未知的世界,去体会未知的生活啊!听,那清脆的鸟鸣声,也跟着一起伴奏,可我寻遍了整片竹林,却怎么也找不到它们欢乐的影子。它们就像快乐的精灵一样,生活在这片天空下,却不曾让人们看到它的影子,只时刻让人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欢愉。有时,累了,就干脆躺在草地上,或者闭上眼睛,静静的听着风儿亲吻竹林的沙沙声;或者遥望高远的蓝天白云,这时,那漂浮在空中的云朵定会是特别的多情,它们变换着各种各样的身姿来跟你问好,像老朋友一样的亲切。
一直沿着江边向前走,半个小时的功夫,会发现一个绿树环绕的小天地。别急,那是紫藤公园。那里花儿芬芳、鸟儿低唱、空气清鲜,更妙的是,公园的中心有个小湖,而通向小湖的是几排旧竹板,踩在上面,清脆的“哒哒”声在这个宁静、空旷的世外桃源里响起,于是那种很自然、真实、安稳、诗意的感觉便在心底油然而生了。这时的我,觉得生活处处都是美的存在和充满乐趣。
正像德国诗人荷尔德林那句很经典的名诗:“人,是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二)
然而,这种诗意不是一种轻飘浪漫的状态,而是人本真生存的光华。用一种很简单、纯真的生活态度去拥抱自然、直观生活,跳出生活中浮浮躁躁的外圈,回归到生活宁静、美好的内层里去。
我想起了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小木屋里,有一个天天“按时看日出”的伟大灵魂。“按时看日出”跟写作一样,是他的功课。在寂静的黎明,刚刚苏醒的树木呼唤着他;略带咸味的风吹着他;玻璃般的草叶和他招手嬉戏;潮湿的土腥味沁入他的心脾;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绛蓝的或淡紫色的牵牛花——他俯在窗前,看到了早晨的第一缕鲜泽的阳光,他的生命受到了鼓舞,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被唤醒,他想起了某些被忘却的东西,看到了梦想、光明、生机和道路……
“按时看日出”让他的精神变得澄澈而明亮。他让这个世界的栖居有了诗意!
(三)
诗意的生存应是对生活的热情为前提的,是弥漫着生活的气息,无论生活多么沉重,都能从中找回自己,并坚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梦想。
从大一到现在,不知重复走过那条路多少遍了。有时一个人,有时跟朋友一起;有时心情很好,有时很烦闷。但每次散步回来,心灵都像被泉水清洗过的宁静。有时想想,再诗情画意的景色,如果只是景,而没有人,没有故事,也是空景,多少缺少点生活的气息。
都说大学里很难交到知心朋友,所以一直以来交朋友也是随缘。很庆幸的是,却让我碰到了和我一样喜欢散步的人。
很多时候散步都是和珊一起,她是个与世无争、自由平淡的人,而且性格直率,单纯友好,跟她一起,你可以不必顾虑身边多了一个人,就得考虑多一份。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并没有说很多话,就是随便的聊下简单的生活,就像心思都放在了与风儿交流了似的。后来为了练吉他,课余时间都排的满满的,但也不忘抽出时间出去走走。最令我感动的是,每次散步回来,她都会听我弹下新练的曲子,并给我鼓励。
有一天,我们沿着江边向小湖走着,珊突然间说了一句很令我感动的话:
“其实这样的日子也挺滋润的嘛,虽然很平淡,没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发生,但却过得舒心如意,诗情画意。”
那一刻,我看着她,很久都答不上话来,觉得身边这个人说出了自己心坎上的话了。
总觉得在广州这个物欲横流的大城市上大学,尤其是在这个高楼林立的大学城里,学习生活总少了点文化气氛。而最糟糕的是,频繁的活动和紧张的课程安排冲击着我们的学习生活,久而久之,这里除了是知识的殿堂外,还是浮躁和肤浅的温床。我们每天忙碌着在心灵的净土上撒下浮躁的种子。
内心里常常会感到害怕,害怕每天都这样忙碌枯燥的过着,迟早有一天会对生活失去乐趣。幸亏,学校里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在这片净土里,我可以尽情的让心儿放飞,独立的思考,跟自己的灵魂对话,做回本来的自己。
大二时,有位朋友有一段时间都生活在苦闷中,见到他时,看着他那忧郁的眼神,我知道他此时需要的不是言语的安慰,而是心灵的宁静。于是我带着他沿着江边慢慢的向前走着,船儿在我们的身边一艘艘的漂过,轻轻的风儿就在我们耳边低语。在小湖那里,我们坐在竹板上,闻着荷花的香味,听着鸟儿低唱的歌儿。(桌上的那枝野花就是在那晚折回来的。)回来后,他给我的短信里这样说着:在我生活黯淡时,是你带我去那遥远的地方,听着微风吹过,看浪花飞溅,望着小船轻航;湖水的感情是淡淡的哀伤,是浓浓的花香,是温柔的阳光。顿时,欣慰的暖流涌上了心头。
后来,在一个木棉花盛开的季节里,他跟我说,他很想成为一名记者,可以摄影、写作,可以真实的表达自己感情,在人海中寻找心灵的共鸣。那晚,突然觉得天空变了个样——原来在这个高楼林立的高墙里,有这么一个知心的朋友,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做着同样一个诗意的梦。我想,在这个做梦的季节里,我们可以为心中的梦想而努力,更是一件充满诗意的美好事情。
记得刘心武在就《红楼梦》的启发意义问题上曾这样回答过记者:守住你的个性。如果做不到诗意的生存,至少也尽可能捕捉、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许多烦心事,但只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保存对生活的热忱,学会放松自己,给自己一个与灵魂交流的空间,即使再沉重,也会觉的生活是美好、诗意的。
(四)
而要做到这点,诗意的生存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泰戈尔的诗歌。他的诗句平淡中闪烁着睿智和诗意的光芒,张扬着生命的张力。看着看着,仿佛不再是读诗歌表面的文字,而是在欣赏一颗高尚的灵魂,心里满是敬畏和向往。散步时,有时脑子里会突然冒出他的诗句:
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快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的把它倒空,又不断的以新的生命来充满。
这是《吉檀伽利》中的第一句诗。如一弘清泉,随意自然、流泻而出。这是他献给生命的赞歌,而精神家园在歌唱中得到了永恒!那时我们即使有天上人间的距离,但却感觉那么亲切,仿佛诗人就在我的跟前。也许正是这份诗意的心情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吧。
散步时,有时我会问自己,会想一些在人声沸腾时从没想过的问题。人们以何种方式存在着,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思维。世事无绝对,一切只因思想的不同而区分。人的一生,也许可以没有轰轰烈烈的岁月,但却不可以一直轰轰烈烈的活着——生活需要宁静的时候,灵魂越是在喧哗的时候,越是会渴望淡淡的诗意的独处!当陶渊明舍下尘嚣时,他收获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坦荡和诗意。这时,谁又能不羡慕诗人诗一般的生活呢?
很久以前看过海氏的一个句子,他说,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我们都是些植物,我们这些植物必须扎根于大地,以便向上生长,在天空中开会结果。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很是迷惑,但经过这些日子重复的踏上那片净土,终于豁然开朗。是啊,无论植物长得多么好,只要脱离大地的怀抱,迟早会枯萎,而我们只有真正的守住自己的心灵,才可能充实、诗意的生活啊!
所有的人生只是为了营造让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
也许真的像人们所说的——生活的过程就是艺术!而这门艺术也许注定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领悟、去琢磨吧。只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保持着这份诗意的心态,即使再繁忙也记得抽空出去走走。
一路走来,除了风景,还有心的归属……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