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抒情散文 >

有关责任的文章

2019-04-09 22:05 来源:散文网


  
  篇一:责任

  近日在老家媒体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七十高龄的老妇人,不仅要照顾与自己一样高龄和自己生活了半个世纪,但半身瘫痪的老伴,而且还要看管一生下来就患精神病的儿子,一家三口就这样在风雨摇曳的日子中生活了四十年,老人从一个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就守着这样俩父子,无怨无悔地支撑着这个破碎地家庭。如今,老人实在是太累了,她想休息,她说:人都说南瓜老了会越甜,而我老了却越苦啊!
  老人说着,手里的活计却没有停下来,因为她知道,这个家没她真的不行。可是老人更知道,自己对这个家又到底还能撑多久……
  看后,我唏嘘良久。
  我不想说我多有孝心和爱心,我也不知道在我们身边,像这样的家庭或比这更需要帮助的家庭有多少。
  可是,今天,就在今天我看到了这样艰难生活的老人,我的心很痛。由此,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自己:按说,我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老父、老母、姐姐、妹妹、老婆、孩子……
  可是,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却不能与他们天天在一起生活,让已是花甲的双亲天天享受这天伦之乐,让老人在孤单或需要儿女在身旁的时候,我们能够在老父老母身边……我深深地知道,其实老人什么也不需要我们做,他们只是希望有儿女在身边就行,哪怕就一会儿也知足了。
  多少年来,我们总是借口说:忙、忙啊!
  可是我们哪知道,多少这样的日子里,年迈的母亲站在老屋门口,似自语,又似在对远方的儿女们说:忙了好,忙了好啊……然,老人的心里是何等的希望时光倒流,能重现儿女们一如小时侯翩然扑入怀中的那份甜蜜。
  时光荏苒,又是一年的农历春节时,如今,一家三口依旧远离老家的双亲,回家的心情匆匆,可回家的脚步却又是那样的难以迈开。
  家在眼前,归期却又是那样的遥遥无期。于是夜以日继的加班工作,希望早日把手头的事务处理完毕,踏上回家的路程。
  在外的你,准备好了回家的行程吗?
  
  篇二:责任
  一个永恒的主题:我是谁?我为谁而来?我往哪里去?责任,是谁把责任加在我们肩上的?
  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人世间因为有了我们的降临而精彩。这个生命带来了什么?是谁给了我们的生命?他们在想什么?这个生命本身将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饥饿?病魔?一次又一次袭击着这个弱小的生命。这个生命本能地大喊大叫,他为了活下去的责任而咆哮、呐喊!这个小小的生命体在不断的与病魔斗争中,在妈妈的关爱中一天天长大,让自己站稳,并能行走、奔跑!
  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必须生存下去!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发出第一声哭叫的那一刻,我们——就是一个责任者!一个为生存而努力的责任者!
  生命属于与生俱来的那份责任。您、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个必须为责任去奋斗的斗士!!一个神圣的责任者!我们只能为这份天职去不懈努力拼搏!我们既是一个责任者,有些事不是想不想做,而是必须去做!有些事不能可不可以去做,而是决不能放纵自己的习惯而为之!(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这,就是责任者!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人从生下来就是一个斗士,一个与生存、与疾病、与命运不停的较量的斗士!一个肩负着使命的责任者!
  责任,不是我们愿不愿意和要不要去承担的,而是与生俱来注定的使命!我们无法选择,更没有权利放弃,就像没有权利放弃生命一样,因为生命不属于我们自己,她属于我们的父母、亲人,属于整个民族。想想父母混浊的目光里的那份期盼,设想自己未来的人生,我惶恐不安。
  只有把责任两个字深深地铭刻于我们灵魂的深处;只有将生命置于责任者之中,我们才有资格追求成功,我们才有可能在承担与使命中努力达到生命的辉煌!只有完完全全认识清楚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我们才不会再惶恐,不再逃避,从而敢于面对和承担失败!我们有的只是为责任、为使命去不停、不停地努力。即使我们遍体鳞伤,即使我们一次次倒下的时候,我们也不选择放弃。我们必须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勇敢地继续奋斗!没有谁能击倒我们,因为我们血液里流淌着责任者的热血!没有谁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不再害怕困难,我们不再考虑是否坚持!因为我们为成功而来!我们必须成功!这就是我们——一个勇敢的责任者,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责任者。
  
  篇三:责任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题记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着喜、怒、哀、乐等各种事情的发生。有些值得我们庆贺,有些值得我们学习,有些值得我们认识,有些值得我们思考……
  以下是几句简短的对话:
  甲:听说你明天休假?
  乙:是的。(一说休假,乙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
  甲:祝你休假愉快!
  一大早起来,乙忙的不亦乐乎。急急匆匆的将当日资料填写完,准备回家。
  丙:你将你的所有器材资料交接给甲,回家的路上注意安全!
  乙:知道了,班长。
  甲:你的一项资料填写不规范,与实际器材数目不相符,需要重新填写。
  乙:没事,差不多就行。或者你帮我改一下。我还急着坐车回家呢!
  甲:出了问题谁负责呢?
  乙:不就那么点事吗,我这不是急着回家,帮个忙都不行吗?
  甲和乙两个人叨叨了起来……
  这时,丙过来了,气氛顿时平静了下来……
  以上的对话,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在我们的工作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交接资料不清楚,麻痹大意。都是些扯皮的事,互相推来推去,如果这样下去,会给我们工作带来多大的影响呢。比如以上事件,器材交接登记不清楚、不相符,如果丢失怎么办?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以上事例看似一个小问题,却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不能为了一己私利,为了只顾着回家而疏忽了工作,这都是不好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在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风貌,端正的态度,高度树立责任心,将本职岗位工作干好。同时,不论在何时、何地、任何岗位上,都要有一个良好的责任心,这样我们的工作就能开展的更好,生活中也一样。
  
  篇四:真诚与责任
  你用你那颗真诚的心点燃了我长眠已久的激情,让我心中的渴望在你肥沃的土地上再次发芽并茁壮成长。你用你的无微不至诠释着爱与责任的真谛,让我些许落寞的心灵感觉到慰藉。为何你总是那么乐观,为何你总是那么热情。是真诚、是责任。是他们让我必须要用一种仰视的目光看着你,也同样是他们让我在你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优秀共产党员的无私与伟大。
  时间过得很快,有如手指间游丝般的阳光无形中早已穿梭而过。带着些许紧张和期望我来到了采油十队。第一天的所见所闻让我不觉对这支纪律严明的队伍产生了敬畏。领导干部与员工同度风雨、荣辱与共的先进管理理念更是让我惊叹不已。
  第二天,周队长语重心长的要求我说虽然我现在还在作为一名普通的预备党员,但我必须要以党员的身份严格的要求自己。最后,我跟着阮文凯师傅来到了9号计量站————-一个名副其实的党员模范站。
  “十天”短暂的十天。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走过了来到下二门油矿以来最为美好的风景线。里面有崎岖的小路,清澈的河流,一路的欢声笑语,一路上点点滴滴的关怀,一路上孜孜不倦的教诲如潺潺流动的河水般时刻浸润着我的心房。与你在一起的日子感动从未停止。
  记得:那天我像你请教调平衡的具体方法的时候,你告诉了我你一般只用自己的经验来调。还很谦虚的告诉我具体的公式算法你不是很清楚。我本以为就是这样了,可你第二天来到站上时,你却已将一份完完整整的算法笔记带来,并详细为我讲解。
  记得:我在仔细看过计量间流程后我发现自己还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我说师傅你能否下午在给我讲讲时。你爽快的答应了。下午来时一张清晰的流程图就已然摆在了我的面前。那基本就是计量间刻出来的一样让我一目了然。但你还是在图上给我讲过后再结合实物从每根管线、每个阀门为我一一讲解。我知道那其实是你中午发了很多时间准备的。
  记得:你们换班那天,在交班时你在其它师傅们面前毫不吝啬你对我的溢美之词,自己却是如此谦虚。师傅当时你可知道我其实早已无地自容。
  记得的事太多太多,感激之情太深太浓,我只恨自己无法找到最美丽的词来表达我的这份感情。
  此刻,脑海中一幕幕熟悉的场景在不停的来回敲打我。告诉我不要忘记,也是在提醒我不能忘记。我又怎能忘记。你时刻用你的真诚与责任感染着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用心教会我要珍惜生命,用情教会我要以诚待人,用实践告诉我要无愧于心。短短的几段文字早已不能抚平我心中的感恩。我唯有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你身上所拥有的作为一个平凡采油工人生中的不平凡的光辉。
  
  篇五:生命,责任
  今天和一个朋友坐着吹牛,谈工作,生活以及人生。不经意间又触动了我那颗尘封已久的心,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地想过这么大的问题了,因为太迷茫,太痛苦,所以懒得去想。我只知道一天机械地工作,机械地吃饭和睡觉。我常常这样想:今天总算是天黑了,明天一早假如我还能醒来,就证明我还是个活物。
  树欲静而风不止。人生要面临的问题实在太多,本想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解决一切,解脱一切,但是谈何容易。死亡也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资格,这种资格只给那些掌握死亡权力的人,一般人是没有权力和资格选择死亡的。而我,现在还没有资格作出这一决策,是的,我没有死的资格,更没有死的权力。听着小家伙甜甜的叫声,看着老父老母满脸的喜悦和佝偻着的身影,我知道他们是爱我的,也知道他们以我为荣。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忽略了我,抛弃了我或者都用势利的眼光看我,他们永远也不会离我而去。如果死是需要勇气的,那么生却需要更大的勇气。如果活着是一种责任,那么死亡就是极端的不负责任,于人于己。我还没有尽到我的责任,更没有尽到我的孝道,怎么能一走了之呢?如果一意孤行,我会让他们痛心的,他们将永远也饶恕不了我。那么我在另一个世界也不会安生的,我想也一定会受尽苦难,受尽比现在多十倍的苦难来偿还他们对我的爱。生不愉,死不能。于是在人世的喧嚣与嘈杂中,我忙于奔命,于慌乱迷雾之中不停地摸爬滚打,我忘记了别人,也迷失了自己。于是,我也学着别人的样子微笑面对生活,微笑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也微笑着迎接和品味人生中的每一种境遇:成功与失败,得意与失意,巴结与奉迎,不屑与冷漠,势利与嘲讽。我尝过安乐窝般的生活,也品过冰窖般的待遇,但是失意往往是人生常态,后者总是居上。也许上天是公平的,她这一秒钟把一个微笑赐给你,下一秒钟准会偿还你十个相反的面孔,将你打回原形,让你措手不及,毛骨悚然。得与失本是一对以双胞胎,他们总是相伴而行。有的人一辈子,不曾得到什么也不曾失去什么,有的人得到了,但是失去的却更多。于我,我不想得到什么,也不想失去什么,我只希望一切去留无意,不曾在我心里划下任何痕迹。然而无所失也无所得,这于社会的每一个人似乎又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从未来过。
  不管人为什么要来到世上,为什么要活着,为名利也好,为生活也罢,但是只要来了,我们就应该好好地活着,活着是一种责任。对于人生的得失忧欢,看得太淡了,生活似乎就没有激情了,看得太重,我们会活得很痛苦。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没有必要太计较,太认真,人生无非过客而已,今天的一切终将会成为永久的过去。
  
  篇六:责任的困惑
  我非常欣赏毛泽东的远见卓识,更赞许他的果断决定。他站在对下一代认真负责的历史高度,向全中国发出了史无前例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一位伟人隐隐感到,要让精神变成物质的巨大潜能,书本里找不到,坐享其成办不到。唯一的理论是把封闭的教室搬到广阔的田野,在实践中向大自然学习,向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民学习,清洗自己弱不禁风的书生气,变成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全新劳动者。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有6位亲人先后牺牲;我们更知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有2000万人民英勇献身。他们身上的责任是让后代幸福生活!这种崇高的向往,是在艰难困苦中用生命实践着,用乐观的精神体味着。这一段历史,这个伟大时代,催化出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可是,时过境迁的现实告诉我们,每个时代都有前进的声音在召唤,每个步伐都有自己的音符在撞击。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事实提醒我们,前人铺就的道路,永远是前人的自豪,但不一定是后人的荣耀。探索和发展的眼光吸引多少人前赴后继,迎难而上!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都希望自己的后代比自己更强。中国是个诗书国度,礼仪之邦。接受儒家的思想根深蒂固,历史悠久。从惜子爱子的伦理观念看,既有袒护自私的动物本能,又有阻碍后代开拓进取的陈规戒律。从隋代以来的科举制度看,前人的诗书典籍是选拔人才的框架,范围和结构的审视标准,严重束缚了整个时代的创新意识。整整2000多年,习惯成了不易改变的思维,固守在本土,经营自己的生活,为后辈儿孙打基础创家业的观念是生命的最好展现。这种责任心驻守在每个人的心里,像生生不息的生命传承,希望自己终结不留遗憾,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儿孙。
  可是我们大家都清楚,财富和知识都是身外之物,要拥有和享受它,必须亲自实践和亲自品尝才有深刻的体会。如果坐在金山上享受,在前人走过的道路重复,不仅感受不到新鲜,还会忧闷厌倦。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的眼睛都是一个理想的花园。无论自己的思维与现实环境差距多大,能否实现,都不会减弱对心中绘画的憧憬。这也许永远是新一代给长辈留下的长叹!长辈在无奈的释放中会惊醒,也会惋惜。但更多的启发是长期的抚慰。责任的淡化和责任的转移,渐渐从表情走进心理,体现在放开的浪声中。噫,几乎很少有晚辈对前辈的的观念感兴趣,不想依赖的声音像霹雳在大地久久回荡。
  人生有依赖期和断奶困惑期。因为这两个阶段是短暂的,并不影响正常发育,反而正好与好奇的心理柔合,组成强烈的生长需求。也许老一辈的视野过于衷情于这个年龄段,把他们的需要误认为是难以独立的信号。低估是一种担心,是一种溺爱,是一种隐形的责任观察。但忽视了连自己都不清楚的命题,生命是优选,是新陈代泄,是创造更新。新一代不会把别人的荣耀穿在自己的身上,也不会过分拥戴逝去的风景。感谢父母的言词,似乎是情绪的点缀,形式的需要,如果让遥远的理想和目标选择的话,我想,探索发现的进取思维更有说服力!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一种理性的责任在呼唤。站在什么角度看他的出发点,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观点。我不敢恭维的理由,我们全部的责任体现在孩子身上,看似文化素质显著提高,而“眼高手低”的实际能力明显下降;纸上谈兵的理论是丰富了,幻想的意识增强了,而一针对现实就自形惭秽。高智能低能儿表现的非常突出。我们知道,每个人都要用学过的知识在实践中检验,都要审视自己在整个社会的应用价值。而又都在怀疑,我们身上背负的责任,是想体现自己的灵魂,还是顺应历史潮流无私的奉献?事实不断证明,传承的脚步早已把个人的幻想淹没,丢下一大堆困惑还在那里述说。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

    2021-02-06

  • 人生七期

    人生七期

    16世纪,英国的大诗翁莎士比亚,有一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描写得极其逼真。大意是说:咿咿唔唔在奶娘手上抱的是婴儿;满脸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的是学童;强...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