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抒情散文 >

怀念母校的文章

2019-04-09 22:05 来源:散文网

  
  篇一:回忆母校
  1981年的高考,我没有考上大学,来到余干第一中学学习,余干一中的学习使我眼界大开,我常常从这一年的学习中想到了电影《人生》中高家林看画报的场景。
  是的,到了余干县一中,我获得了一个在县城站脚的平台,虽然那时候的寝室并不宽敞,但是光线很不错,我第一次有了在县城长住的机会。县城的环境虽然和省城无法相比,但是在我这个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眼里,余干县城乃至于余干中学就像是天堂。有了余干一中这个平台,我几乎逛遍了余干县城的每一个地方,我到得最多的还是东山岭半山腰的图书馆,在那里,我可以看到几十种画报,几百种杂志,后来有了借书证,我可以到上几万册书籍的书海中徜徉。这样,我的眼界得到大幅度的扩展。
  实事求是的地说,余干离南昌很近,当时的交通不是很优越,但是,余干一中的教学水平是很高的。特别是语文教学水平很高。记得当时有一个语文老师祖籍在广东,叫刘淦林,据说是大学老师,后来下放到余干一中教书。大学语文老师教中学语文,不说是杀鸡用牛刀,起码也是绰绰有余。我是听过刘老师讲课的,刘老师不但天庭饱满,十分帅气,十足一副教授气派,他的课也的确讲得很好,深入浅出,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写作课更是高屋建瓴,娓娓动听,以至于我工作以后长期喜欢写作。余干一中的科学实验氛围也十分浓厚,生物实验做得很多,显微镜的拥有率挺高的,几乎每八个学生可以使用一台显微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余干一中的物理实验,当时有个物理老师,好像叫张寿福,人长得很精干,他的物理教学在全地区都有名气。那个年代,物理老师主持的大型物理实验常常在校外的广场公开亮相,特别是激光实验,更是让同学们趋之若鹜,一个学年内居然做过两次激光实验。当时的校长叫江昆山,据说是名牌大学毕业,这还不算,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据说插秧还特别快,这让我们学生娃娃们领略到了十分全面的人格力量,我们也深深地学会了:做人要像江昆山校长一样,能文能武,不但能够饱读诗书,而且要亲民爱民,勤于劳动。
  总之,余干一中短短一年的学习,给我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得感谢余干一中,特留下词一首以表谢意:
  清平乐余干一中
  梦里常见,一晃三十年,书声直冲东山巅,母校永在心间。
  培养官道公正,倡导一专多能,学生天南海北,对党忠心耿耿。
  
  篇二:情牵母校
  早晨,天刚朦朦亮,宿舍里的同学,从床上爬起来,洗脸,刷牙,脚步声咚咚响,忙过之后,就奔教室坐在冰凉的硬椅子上,伏在桌上埋头读书,直到屁股坐麻了,才站起来,在周围走来走去,嘴里还默念着刚背诵的单词,仿佛,这个世界,只有书本。
  学校刚建校不久,学生除了应对高考,还要按时参加建校劳动。学校的书记老是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说得夸张一点,在学校两年,没见过他的笑脸。他个头不高,黝黑的脸色,脸型有点四方,短发,他那帽子很旧,灰不灰,紫不紫,帽檐经常压得很低,一双深邃冷峻的眼睛,他那眼光里象藏着钢针,使你不敢与之对视。
  他上衣是旧的中山装,左胸衣盖已经皱成卷,黑色的钢笔头别在那里,一双发黄白,却很干净的解放鞋,他走路时,挺直了腰,背着手,慢慢踱步,一副干部摸样。
  校长是个人未到,声音先到的粗犷豪放嗓门洪亮的人,他身材魁梧,脑袋像个肉蛋,头发剪得精短,象毛刷上的毛,齐整整的,那双发黄的眼睛遮着一幅花镜,脖子很粗,下巴几乎看不到了。
  因为刚建校,学生住宿条件很差,就是一间大空房间里,三四十人住在一起,那床是木板拼成的,人挨人住在一起,一到晚上,吱吱呀呀只响,甚至翻身也会有动静,等熄灯的铃声响过,很久,人进入梦乡,才听不到那吱呀声了。
  刚开学不久,冬天的使者,雪花们轻轻飘来,冬天很冷,每天从宿舍到教室,要经过一个很浅的水洼,每天早晨,那个地方总是吸引我的目光,水面结成薄薄的一层冰,不知谁用土块砸了,旁边有许多大小游动的气泡,象活着一样,来回游动。
  其他的同学也来玩,尤其下课的时候,一群群的男生,捡来土块,石块,对着薄薄的冰面砸下,土块石块浸到水里,空气也进到水里被没破的冰面挡住,来回游动,漂亮极了,他们发神经一样,看着气泡拍手笑。
  一个周末的晚上,其他同学都回家了,我家离得最远,回不了家,一个白天住三四十人的大房间,就剩我一个人住,感觉孤寂落寞空旷,我也想回家,可回不去。
  晚上,我把书拿到宿舍,搬来个椅子,把书放到大床的边缘,借着室内昏暗的灯光,读起书来。
  “屋里有人吗?”
  一个熟悉的大嗓门冲击我的耳鼓,我回头看时,一个身材魁梧的人推门而入,冷风袭来,灯光晃悠几下,那人的眼镜片,闪烁着光亮,那不是校长吗?
  我忙不迭站起,去迎接校长。他像墙似的堵在门口,他环视一下寒意逼人的空旷的大屋,又把眼光移到我身上。
  “同学,就你一个人没回去吗?”
  我点点头,不错眼珠地看着他。
  他走到炉子旁,觉得炉子不旺,便对我大声说
  “不冷吗?去弄些块煤,就说我让的”
  他声音粗犷,但我听出来是关心的味道,我手脚冰凉,赶忙掷下手中的笔,拎起撮子,撞出门外,不一会,便气喘吁吁地回来了。
  校长弯腰很费劲,依然低头在那里用炉钩子勾火。炉钩子从底下勾着,一缕又黑又浓的煤烟裹着一条火舌,忽地喷出,那火舌不由分说飞吻了校长一下,忽地又缩了回去,校长吓了一跳。
  那股烟,迅速窜到屋顶,弥散开来,炉火一下子烧旺了,那火的笑脸闪着跳动的光芒,照在我的脸上。
  “校长,我来吧”
  他说:“你把煤填里,多填点”我看着他镜片后的眼睛,把撮来的块煤往炉子里一倒,炉火哔哔啵啵地响起来,像一阵急骤的乐声,炉火越烧越旺,像一列就要从身边疾驰而过的列车。(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过了一会儿,屋子暖和多了,校长嘱咐几句:“晚上早点睡,啊,门关严了,别冻着,用木块把门顶上”
  他的声音还在耳边响着,人已经从门口出去,闪过窗户,消失了。
  一场风雪过后,天气愈加寒冷,从宿舍到教室要倒着走,不然,北风象柳条抽着脸,很疼。
  深冬的一个夜晚,我回到宿舍,发现大床上多了一个新行李,我正纳闷,新转来同学吗?大伙陆续回来时,也纷纷议论,只见学校的书记,那个两年没看到笑脸的书记,也来体验生活吗?书记走到行李旁,说那行李是他的,他要和大伙住一个星期,体验学生生活。
  书记亲自体验生活,挨最近的是何革。何革团脸,眼窝深陷,脸上长着白癣,另一边是赵华,爱穿肥大的衣裤,裤子肥得裤裆能放进一只猫,他的脸略长,白皙细嫩,像女人的肤色。平时他的眼睛没有光泽,可一旦有事,象点亮的小灯,放出光泽来。
  书记脱鞋爬到床上,铺开被子,将旧袜子拽下,掖到褥子下面,扭脸问何革:“怎么样,不习惯,苦点是吧”
  何革翻翻眼珠,掂量怎样回答书记的话好呢,他脸上微笑着:“还行,挺好,就是有点冷,冻人”
  赵华接着说:“学习就是吃苦”
  书记轻轻点头,他说,学习不能怕吃苦,他讲他那时学习,条件还不如现在,不吃苦就没有甜,那时什么都困难,住宿是上下铺,没炉子取暖,不过还是咬牙挺着不是,古人说,头悬梁,锥刺骨吗,他讲着讲着,兴奋异常,脸上浮出久违的笑意,我想,原来书记也会笑。
  屋子很冷,有几个男生披着大衣来听着,凑热闹,有人嘀咕,现在住宿,晚上冰凉不愿睡,早晨被窝热了不愿起来”
  大伙你一言,我一语,书记讲完,听大伙议论,思索起来。书记住了一个星期搬走了,果然,不久,后面有火炕的女生宿舍被腾出一些房间,男生欢天喜地,搬了过去。
  我们再看到书记和校长,书记脸上虽然没有笑容,但我们仍感到亲切;校长威严,但我们仍感到慈父一样温馨。
  
  篇三:回望母校
  当听到母校的召唤,我们便背上行囊,匆匆启程,准备着,向幸福聚集。沉甸甸的行囊里,塞满了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也有和大家分享的果实。此刻,驻足回首,看看身后,那串长长的脚印,才知道,我们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
  怀念,是个爬满感觉神经的词。当毕业照的闪光灯,瞬间闪耀时,我们已把生命中的一部分,刻印在了那里。在道别挥手中,我们把曾经的岁月,揉合着青春的每一次悸动,搓成了一缕丝绪。一头,拴在了母校,一头,系在心田的琴弦上。从此,无论我们,走到那里,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那根琴弦,时不时地抖落尘封,轻轻地弹拨几下。走得愈远,走得愈久,韵味愈浓。
  在劳燕分飞,漫长的人生岁月里,我们扔掉了许多东西,却始终扔不下,那份情结。
  兵车西行,奔赴边防时,我们回望:母校的桃花正绽放。
  荷锄晚归,走上田埂时,我们回望:母校的钟声在荡漾。
  机声隆隆,直腰擦汗时,我们回望:母校的操场充满阳光。
  在都市、在乡野、在山巅、在海边、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只要听到,有人说及母校的名字,我们便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回头相望。哪怕,只是不露声色地,听一听、看一看。一声萍水相逢的话音,在我们毫无准备的当下;在不期而遇的拐角处;却与须眉毕现的母校,撞了个满怀。本已稀疏模糊的影子,再一次地清晰起来:是河边的一丛竹?是墙角的一箭梅?还是道旁那片,充满诗意的美人蕉叶?是,却又不是!
  时间就像河流一样,弯弯曲曲,流过岁月的峡谷和平原。而中学生活的金屑,还闪烁在记忆的沙滩上。在那段日子里,少不更事的我们,把功课留在了球场;把教诲留给以后;把爱慕留存梦里;把兄弟放在首位。于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或委曲,或沮丧,或被误解。现在想来这些往事,犹如生活中的盐,有了它,才会被我们品得有滋有味。有同学感叹地说:如能重新来过,我一定不是这样的。可悲的是,它不能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在我们的人生中,有这样一段经历,有这样一个过程,是缘分,也是属于自己曾有的风景!风景里有你、有我、也有他。风景里还有我们的故事,其中的精彩篇章,便是闪烁在记忆沙滩上的金屑。每当在心头,重温这样的风景,便会心潮涌起,花浪舞风帆!
  看云卷云舒,日月轮回。我们已经翻越了几重岁月河山,常想回到某个熟悉的所在,但,纵然心底有爱,时光却已不再青葱。还是把那些镜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风景里吧!在回望中我们期盼,在感悟中我们珍惜。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虽然人不在江湖,但江湖上仍有他的传说。请在记叙母校六十年的传说时,勿忘了,应该还有我们!
  回望母校、感悟昨天、让我们出发吧!
  
  篇四:难忘母校
  突然接到昔日同学的结婚邀请,心中盈满激动与兴奋。人生的这十年里许多人与事早已面目全非,许多我们认为已经遗失的过往这一刻像斑驳的电影画面突然一幕幕闪现在眼前,原来许多记忆真的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也永远不会忘记,已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里。陆师的景
  常记得每至春天,校园两旁的各色鲜花争奇斗艳、清香弥漫,而这些花中我尤其钟爱那一树树的迎春在风中飘落的倩影,带点诗意、带点伤感,零落尘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在五月的夏季,让人印象弥深的莫过于音美楼前的荷花池和那几棵绿的刺目的垂柳,常记得一群同学去摘教学楼前尚未成熟的梅子,那酸涩的滋味久远却又弥漫心间;“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而我却深爱这秋天的景致,后操场那一片片飘落的枯叶总让人心里充满那么点伤感、那么点莫名的愁绪;遗憾的是却并未曾经历过陆师冬天一场酣畅淋漓的雪景,只有那凛冽刺骨的风吹得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紧缩起来,唯一让人感觉生命依然勃发的莫过于校道旁那一棵棵挺立的松柏,像极了一个个钢铁卫士,我想那是一种对蓬勃生命力的敬意吧。
  陆师的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总在我以为我已经遗忘了那一段时光时猛不丁的闪现于脑际。我想经过岁月的磨练、砥砺,可能每个人都已改变,但那样青春年少的面孔却永远定格在17岁那一年。说到陆师的人,首先不得不提的当然是班主任老鲁,那是一个认真负责却又带点功利心的老师,现在想来其实他应该是一个极有班级荣誉感的好老师,当然还有漂亮小巧的语文老师,知性成熟的英语老师,和蔼可亲的数学老师,美丽优雅的口语老师,放荡不羁的物理老师。。。。。不知道这一个个在我们人生路上曾经点亮心灵路灯的老师生活的还好吗?唯有在心里冀愿他们桃李芬芳、幸福安康。此刻一个个鲜活的同学面孔涌入脑际,刻苦上进的宁敏、善良本分的小花,敦厚朴实的老舍,美丽多情的水艳,可爱要强的林妹妹、音乐达人宋梅、篮球好手受兰飞、多才多艺的荀柳,爱做梦的艳飞,诗意的邵英,执着的兴梅,叛逆的兴敏,温柔的红梅,坚强的贾跃。。。当然也忘不了班里那一个个活宝男生,单纯善良的李松,篮球场上英姿飒爽的老缪,书法能手姜林,可爱的小保,才华横溢的刘云,老实木讷的秦正发、唠叨善良的刘书兵、歌声嘹亮豪迈的老赵。。。现在想来那样无忧无虑的时光仿若昨天,十年太长,长的我们快要遗忘了那些过往;十年很短,不过心灵的距离。那些一起走过的日子,那些欢笑、深情和泪水怎能忘怀?忘不了和同学一起漫步青山,忘不了同游麦子河,忘不了陆良的小吃,忘不了那些怀揣激动、略带悲伤的暗恋,在涌动的人潮中,总有几人会让我温暖。
  陆师,我们梦开始的地方。十年前,我们在这里的跑道上洒下汗水;
  陆师,我们破茧化蝶的地方。十年前,我们在这里的走廊上沐浴阳光;
  陆师,我们扬帆起航的地方。十年前,我们在这里的教室中埋头苦读。
  我们将三年的汗水,洒在这块叫陆师的地。
  我们用三年的青春,谱写了这首叫陆师的歌。
  我们把三年的笑与泪,编织成这个叫陆师的梦。
  我们让三年的苦与乐,凝聚为这颗陆师的心。
  给你我的心作纪念,这份爱什么时候打开都新鲜。就算再厚的一本同学录,也比不上在这学校三年的时光内那么地精彩。而如今,我们只能拾起那如花的记忆,把这份记忆珍藏在自己的心底!
  千言万语化作无语,相逢于何期?此别难言,后会在何期?同学,老师,我们迟早还是会再相逢的,可是,迟又有多迟,早又有多早呢?此去一别,又何时才能重见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五:母校情结
  今年的暑假,与朋友一起在家乡的小镇上散步。途经北山坡的时候,我的脚步停了下来,目光停留在阔别12年之久的带岭区第一中学。似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在召唤着我“回来看看吧!看看那久违的母校。”
  我沿着那坡路走上去,仿佛又回到了我的中学时代。校门前的牌子已经换上了新装,比以前漂亮多了。曾经熟悉的教学楼,映入我的眼帘,容颜依旧,只是越发沧桑了许多。
  那个不知让学生们跑过多少圈,留下多少足迹的操场,像是一位心胸宽广的老人。他笑着对我说:“你好!我认得你,那个跑下5000米而累倒的孩子,欢迎你!”;那个不知被我翻过多少次,使我跌倒又爬起来的双杠,依然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那里。还在向我炫耀它的坚强呢!;那条留下伙伴们欢声笑语的林荫小路在向我招手,还有那曾经亲手绘制过的宣传板在向我微笑。她们一起跟我打招呼:“你好,欢迎你!”我欣慰的对她们说“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人民教师,将同你们一同肩负育人的职责!”
  虽然我的母校没有重点校那么壮观,但在我的心里,它永远是最美的抹不去的记忆……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

    2021-02-06

  • 人生七期

    人生七期

    16世纪,英国的大诗翁莎士比亚,有一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描写得极其逼真。大意是说:咿咿唔唔在奶娘手上抱的是婴儿;满脸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的是学童;强...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