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野的文章
2019-04-09 22:05 来源:散文网
篇一:春的山野
我的老家住在秦岭南麓的一个小县城里,因为父亲今年年初刚刚去世,母亲年事已高,所以今年往来于老家和我的住处之间特别频繁,每次开车行走到秦岭山中的蜿蜒公路时,我总是要把车停下来,一个人伫立在大山之中,仰望着云淡天高,青山绿水,我时常会想,我到了老年如果能在这个地方有一个住处,再有一片可以耕作的田地,那该是多么的惬意!
当我看到眼前山中的一草一木时,我暗自在内心中钦佩大自然造就的这个世界,简单淳朴而又亲切和谐。
远方一棵棵青青的松柏把根扎在那悬崖峭壁之中,站立在大山之上,眨眼看去是一个个执勤的哨兵,威武而严肃,还有那些常年也不脱去衣服的青绿树木,点缀在偶尔的余光里,别是一番风景,慢慢地坐下来,刚刚返青的小草是绵软的,细看一下刚刚生出的嫩芽虽然看到叶面还有细细的绒毛,但是却又感到很坚硬,淡淡的青草香味涌入到鼻孔真有沁人心脾的感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植物也都纷纷地开放着不知名的小花,青青的山坡上铺垫着一层淡绿的地毯,我就斜倚在山坡上,闻着淡淡的野花的香味,还有刚刚长出的艾叶草的味道,被春日和煦的阳光洒在身上,真想一直躺在这大自然的怀抱中,脱去城市的外衣,接受大自然的洗礼,这是城市里永远也享受不到的另外一种幸福。
休息完之后,开着车继续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往家里赶去,眼前春日的景色有一种不可一语道破的滋味,往日在喧闹的城市里难得有一片安静的空间,而在这里我能听到山野中小鸟的翠鸣声,山中清泉溅落在旁边的岩石的美妙音符,这是大自然的旋律,在城市里从未有的感觉。
这就是大自然吗?这蕴藏着无数我们难以想象的美景,在我心中留下永远的印迹,在这里没有名利的纷争,没有烦恼和忧伤,没有人世间的种种不如意,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淳朴,那么自然和轻松。
过了些时日自己时常反问自己,我为什么不能像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那样,不去刻意追求那些苍白而无实的名利,学会顺时顺势的自然中的一物,那样些许不会因为吃穿问题与人相比而去谩骂自己的无能,也不会因子女的学习问题而去责骂子女太笨,更不会埋怨自己没有一个有权有势的父母而懊恼,这一切都是自己给自己无形中套上的枷锁,不是吗?
快写完的时候,朋友发来一则短信说道,凡事不必苛求,来了就来了,遇事不要皱眉,笑了就笑了,结果不要强求,做了就对了,生活就是一种简单,心静了就平和了,不要去拒绝忙碌,因为它是一种充实,不要去抱怨挫折,因为它是一种坚强,不要去选择沉默,因为它是一种伤害,不要去拒绝微笑,因为那是你的魅力。看完这些,我觉得心里坦然了许多,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好。
篇二:情深的山野
蓝蓝的云天之下是一片氤氲的山地,我经常徜徉于此间,聊以寄托一腔沸腾的心情!
又是一个山雨之后的傍晚,我踏着梳棉柔软的泥土,顺着小石头、坎边,觅寻草结攀援而上,露水如珠盘附在沙棘细枝,不时的绊湿了我的裤脚,却滋润了一颗干枯的心;
远方的流云露出了金黄的笑脸,慈爱了碧绿的小草,一簇一簇的展开,露出了娇美的小花,一朵一朵的连成锦绣,一片一片的缠绕在山间,慢慢的向山顶伸展开去,蜿蜒的飞向蓝天!(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登上山顶我站在山间瞭望,可以看到不远处云山之间一片寥廓的田野,随着暮色的降临渐渐笼上了一层淡淡的轻纱,把春天的小苦菊和露芽的红芸豆包揽在大山的怀里;我的汗水顺着脸滴落在五花色的石岩上,热气呵蕴于山间,慢慢的没入在这氤氲的山地里;我舍不得的放慢了脚步,让这颗辛苦的心流连在这山间的自然情意里,我感觉到自己一点一滴的在舒展着,洒落在这片不经意的土地里,任意的停留在菊花和流云中,让沸腾的心情成了氤氲山野的源泉,淡化了那纷繁的现实生活!
落日一步一步的的踩落在回归石上,黄花伴随着微笑的蓝天,从云里小心的一小步一小步的走回田地里,当然还带着那有着淳朴厚实千年如一的泥土!多半这就是酝酿万物浩然长存大自然的情意了!
篇三:五月的山野
五月的山野,吹的是热风,嗅的是花香。
山路旁,崖畔上,红的、白的、紫的、黄的、粉的野花,一簇簇、一片片,大者如成熟的核桃般,小者如婴孩的指甲盖,散落在草间,竞相开放,争奇斗妍。沁人的馨香,吸引来大批的蜜蜂、蝴蝶,在其间嘤嘤飞舞,采蜜授粉,各得其所。
崖畔上的酸枣树,郁郁葱葱。酸枣只有米粒般大小,密密匝匝,拥拥挤挤,在阳光下绿中透橙,真个是“硕果累累”!
金银花在野草间恣意生长,有的藤蔓足有四五十米长。“二花”花蕾从叶柄蒂部不时露出,黄色若金,白色似银,似开非开,恰是采摘的好时节。这也就是“金银花、二花、双花”名称之由来。其香味堪比巴黎香水,淡雅素洁。置身其间五分钟,怕都要醉倒不归!
阳坡的麦穗已泛黄,剥开黄绿色的麦壳,粉嘟嘟的丰满的麦粒,透着特有的香气。微风吹来,“金色的麦浪,一波一波,波涛翻滚”。“看,兔子!”一只灰色的野兔蹦蹦跳跳,眨眼间就消失在山梁后面。“又有一只,还带着两只小的。”哦,我明白了!刚才那一只一定是“爸爸”,它给我们上演了一出三十六计之“调虎离山、声东击西”,为的是保护这“娘儿三”。两只小家伙毛茸茸的,跟在母亲屁股后面,跑跑跑停停,煞是可爱!我们被它们的亲情所感染,没有再追赶——虽然,它们有时也祸害庄稼。
草长莺飞五月天。没膝的草丛中偶尔惊出一只华丽的锦鸡,拖着漂亮的长长的尾巴,“呱呱”叫着飞向远方。
山涧的溪水清澈见底,几只二、三公分长的小鱼悠然地游着。掬一捧,一饮而尽,清凉的、甜甜的,渗透进身体的每个细胞,爽快宜人!
过惯了城市生活的人们,应该到乡下走一走,看一看。城里的公园里的山是人为堆砌的,树是移栽的,花是人工种植的,水是从河道改过来的。哪有这乡下的山峁、树木、花朵、溪流来的纯朴、率真、自然!!
篇四:山野的精灵
春天,接连落了几场毛毛雨,山野上的坡地泛绿了。淡淡的绿远远望去像是浮着薄薄的绿烟。一株株蕨苔从泥土里冒出来,翠翠地露开了脸。
山野上采蕨苔的小姑娘,背着小背篓,穿着春花一样的衣裳,一起一伏的身子在山坡上游动,宛若一只只美丽的彩蝶飞移在花草丛中,阳关把他们的身影勾勒成一道道迷人的景致!此情此景,一下子拨动了我的心弦,勾起我对往时的回忆。往时我也采过蕨苔,挖过蕨根。那年月正闹饥荒,我家七口人,每月生产队仅分90斤毛谷,凭这点粮食就是拌上红薯、洋芋和野菜,也吃不到半月。幸好我生长在一条长满茂密蕨物的山谷。蕨根可砸出白色淀粉,兹养人的身体。饥饿让我认识了蕨。于是挖蕨——砸蕨——滤蕨——吃蕨,一道道程序,无数次的重复,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有了蕨,贫穷的山里人,就多了一道生存的底线,靠它战胜灾荒,度过饥饿,蕨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它生长在我们的肌肉中,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蕨让我感到亲切!
我依然记得我第一次挖蕨时的情景。那天阳光很好,天空晴朗无云。我和二弟跟随几个年轻的叔叔到山上去挖蕨根。翻过两座山,来到一个叫“犀牛洞”的山岗上。犀牛洞离家很远,几个叔叔估计那里的蕨还没有人挖过,是块处女地,会有想不到的收获。可到达后,我们失望了。山野上生长着密匝匝的枞树林,即使有蕨,也很稀疏。几位叔叔没了信心,就坐在一棵大树下玩起了扑克,反正他们家里还有存蕨,今天挖得多少无关紧要,然而我可不能贪玩,明天的早饭还指望着我和弟弟挖的蕨根。我就拉着弟弟去另一个地方寻找蕨物。我俩翻过一道山梁,来到“猪栏湾”。听奶奶说过,她在“猪栏湾”挖过蕨,那里有域口。“猪栏湾”是个大山湾,东面有块向阳坡地,土质肥沃,蕨根瓦块肥厚,淀粉多,老辈人经常来这里挖蕨根。我们来到这里,放眼望去,山坡上果然有一片翻过的泥土,在绿草丛中,现出一块灰白,非常亮眼。我和二弟就接着域口挖,一条条乌黑肥厚的蕨根,像一溜溜黑色的精灵深藏在泥土里。我们挖会歇会,待到日头西斜时,我们的身后已横七竖八地铺了一片黑黝黝的蕨根。挖过蕨的人都知道,如果碰上了好域口,就会越挖越起劲。虽然很累了,也舍不得放弃。二弟已经很累了,他的手掌也弹起了一颗颗乌黑的血泡,他毕竟年纪太小,怎经得起如此长时间的体力劳累啊!我让二弟去整理蕨根,我继续挖。二弟把蕨根的鼻子摘去,抖尽泥土,一根根理顺,捆好。待我们挑着蕨根回到家时,天已黑透。奶奶和妹妹在村口盼着我们,见我们回来,她们才放心,高兴地把蕨根拿到河里去清洗,我和弟弟回家匆匆拔几口“饭”,然后就去砸蕨场。砸蕨场在寨子东边一座小山下,那里原是队里的一块晒谷场,为了挖蕨度荒,生产队在那里开挖了几个砸蕨场子。砸蕨是繁重的体力活。砸蕨锤是用一截柞木棒做成,柞木棒上有一个小孔,与一根米把长的木把栓连着,能灵活转动。砸蕨锤十分沉重,我身单力薄,当我举起砸蕨锤时,感觉就像举起一座山。每次砸蕨都是叔叔或伯伯们帮我完成。嘭嘭嘭的砸蕨声,震荡黑沉沉的山谷,老远老远就能听到。蕨根砸碎后,再放进一个木桶里搅拌、过滤,一丝红澄澄的蕨水从一个小竹筒口里流出,用水桶接着,然后再倒进另外一个大木桶里沉淀。第二天早晨就可取出雪白的蕨粉了。当我们用瓷盆端着白皑皑沉甸甸的蕨粉回家时,心里特别地激动,全家人一两天的生活就靠它了!
岁月流逝,而今好多年过去了,可那份激动依然留存在我们的心里,久久不能逝去!尽管山里人的温饱早已解决,再不因靠挖蕨充饥,可他们与蕨的缘分仍然难以割舍!时下,除了山坡上采蕨苔的小姑娘外,还有人在挖蕨根,把蕨粑拿到市场上去卖,作为增收的门路。二弟又去了“猪栏湾”,他到那里挖的蕨根卖上了好几千元,为孩子上学解决了大难。二弟说:这蕨根当年让我们饱肚子,今天又给孩子们挣学费,真是个好东西。听二弟这么一说,我心里不禁一颤,是啊!蕨无愧是山野的精灵,虽然它不开花,但它的根是养人的。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