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抒情散文 >

关于遥远的文章

2019-04-09 22:05 来源:散文网

  
  篇一:遥远的昨天
  隆隆的机器声取代了笨拙的水磨咣当咣当的声音,接踵而来的是告别脚踏手推人背马驮的体力劳动时代,迎来轻松快捷的机械化信息化时代。如今,村里的水磨坊已经拆除,但是,我到磨房里磨面时的情节,至今还浮现在脑海里。
  云南山高谷深水一多,从飞机上往下俯视,红土高原上到处布满了江河,真可谓山一重来水一覆,遍地是高山流水,人间仙境。也因为如此,这里的老百姓祖祖辈辈过着吃米踏舂碓,吃面推干磨,喝水木桶挑的艰难困苦的生活。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知什么时候有人想起来,在水源充足的河边建起水磨坊。从而,解决了磨面的问题。据我所知,云南到处都有水磨坊。我们村的水磨坊,从我记事起就有,从小每当一下雨,我就跟着哥哥姐姐到水磨坊里去磨面。
  我们村的水磨坊建在离村子五六公里的河边,说是河其实只能算作箐,因为一年四季除了夏季发洪水外,河里水量都比较小,磨面经常都是靠上游的箐塘水放下来,河里的那点水根本带不起水磨。水磨坊是一间三格的茅草房,左边一格为磨坊,里面有直径一米五左右的上下两扇石磨盘,下石磨盘固定不动,上石磨盘安放在通往楼下龙湾柱转盘上,龙湾柱一转上磨盘就转了起来。半空悬挂着一个能放两斗包麦的斗箩,口大底小,像一个大漏斗,下觜口套着一个麦斗似放粮食的木瓢,木瓢上系着一根木棒放在上石磨,木棒又叫木狗,木狗的绳索可以伸缩,线放长一点粮食出来的较少,否则较多,开关都在那里,粮食进的多磨出来的面较粗,反之较细,磨盘一动,木狗就跳了起来,发出咣当咣当的悦耳的声音,仿佛奏响一首首交响乐。在木狗的跳动下一颗颗金灿灿的包麦子,排着队一个接一个从斗箩里走出来,高高兴兴地跳入磨管心中,进入磨盘的“胃”里,然后从磨盘里变幻出-乳-白色*的面粉来,再跑到狭窄的磨槽里。楼下有一根龙柱,半腰插着一圈巴掌宽一米长的木片,一围粗的渠水冲在上面,龙柱就转了起来,整个龙湾发出轰轰轰的雷霆万钧之势,和楼上的木棒声磨盘摩一擦声交织在一起,形成轰轰烈烈的战斗的场面,让你热血沸腾,心潮彭湃。龙湾外面斜插下一根粗一大的水渠,与地面形成四十五度角,致使大水从上面冲下来,力度非常的大,龙柱的转速变得非常快。按一般惯例,每天可以磨两三千斤粮食。另外两格是活动场所,没有遮栏,三面透风,中间是火塘,周围铺着一层厚厚的稻草,供来往的人坐,晚上可以就地睡觉。房前有一眼井,可以供行人饮用。房后是一条小河,两岸杂木稠密,并且遮天蔽日,夜晚-阴-森恐怖很少人敢出去看。偶尔还有野兽出没,一个人很少人敢在那里住夜。房前上坡二十米就到水渠的上端,也是水沟的尾部。水是从三百米远的地方引出来的,坝头在河心,雨水季节洪水泛滥经常被冲坏,当坝头一坏,那面就磨不成了。
  一天拂晓,电闪雷鸣,天下着瓢泼大雨,二哥叫我跟他一起去磨面。我还小不到十岁,我披上蓑衣戴上笠帽,扛着一把锄头。二哥背着一袋包麦,手里提着一把砍柴用的斧子。我走在他的前面,雨越下越大,泥泞的田间小道,让你走两步滑一跤,摇摇摆摆颤颤巍巍地向前迈。过了两条箐,就听到轰隆隆轰隆隆的河水声,震得地动山摇,让我心惊胆颤。不久,就看到脚下的河水波涛汹涌白浪滔滔,两岸的树木在洪水中飘摇。平时见到的水田和沙坝,早已被洪水吞噬,只见茫茫的洪水肆虐在山谷间。我们走到磨坊冷冷清清,还没有人磨面。这是这一年里入夏以来的第一场大雨,也是第一次发大洪水。因此,磨坊近半年来没有人打扫了,所以,屋里蜘蛛网满天,磨槽灰尘满地。于是我们先打扫房屋,然后才跑到坝头去引水。水来到后,磨盘飞快地转了起来,漏斗下的木狗咣当咣当的响了起来,很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唱响了人间的音乐。一年一家磨一次面,至少半年全家可以不推手干磨。大家知道,推干磨既费力又费时,推一次最多只能磨两升粮食。这样的话,你的手准起泡,你的手背准发麻。是他节省了多少劳动的时间,是他解救了多少老百姓的痛苦。
  没过多少时间,磨面的陆陆续续到来了,大家按先来后到顺序排队,磨坊顿时热闹了起来,一时间全村人家门顶户聚集在一起,说声笑声雨声水声磨面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曲交相乐,在山谷间回荡。因为,我们家哥哥姐姐又背来几袋粮食,大家看看一时半会磨不完,又陆陆续续回家去了,黄昏时分就只留下二哥和我了。忙了一天,肚子也有点饿了,后来才发觉,中午饭忘了吃了。二哥将打得的面尖子在磨槽里和面做粑粑,然后放到火红火红的火塘里烧,过一会翻出来吃,哪味道又香又甜又可口,简直是一种享受。雨住了,夜深了,二哥睡了,火塘的火焰照亮了整个磨坊,我听着木狗击打的声音,迷迷糊糊睡着了。(散文网-作文 www.sanwen.org.cn)
  今年年初,我回家过年,我的二哥说,邻居买来一台柴油机专门碾米磨面。我对他说,那以后磨面不必到水磨坊去了。他回答,你落伍了吧,你在外面十多年,不懂村里的情况。我们村除了我,几乎家家都有碾米磨面机,碾米磨面早已再也不到水磨坊折腾了。水磨坊都早被拆除了。听到这里,我为他们欢呼,欢呼家乡老百姓再也不用为粮食加工而犯愁,从此过上幸福之路。
  
  篇二:遥远的夜
  骤雨初歇,而夜已深沉。
  我沿着这个城市的一条街道走着,慢慢地走着。渴睡的路灯把倦意从道旁的梧桐树叶的缝隙中投影在潮一湿的地面,斑斑驳驳的。放眼望去,一街树影在七月的风中,怅然摇曳着。我慢下了脚步,抬头望着灯下那手掌似的梧桐叶。虽然这里到处都可以见到高高大大的梧桐树,但在喧哗与骚动之中,即使是初生的叶子,在晴朗的日子里也是灰蒙蒙的。
  今夜,在雨后的灯影之下,一片片桐叶绿得那样可爱,油油绿意仿佛要滴出来似的。翠绿的叶尖上还悬着晶莹剔透的水珠。一阵风吹过,纷纷落下。落在地上,落在我的双肩,还有几点清凉,落在我微扬的脸上。
  我踏着一街桐影在夜色中走着,梧桐树外的万家灯火,都已倦得进入了梦乡,而异乡人孤寂的身影,仍在路灯下流浪。
  这情景,很诗意的,却不免有些苍凉。……
  然而,抬起头来,路灯伴着葱郁的桐叶一齐压下来。视线爬上树梢,再往上望去,一片幽暗的夜空里,竟悬着一钩弯弯的月亮,还有几颗星星眨着闪亮的眼睛,不肯睡去。
  一阵风吹来,梧桐树窃窃私语着。风吹进出了怀里,我紧了紧衣领,朝着一盏小灯走去——
  那是个很遥远的夜。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

    2021-02-06

  • 人生七期

    人生七期

    16世纪,英国的大诗翁莎士比亚,有一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描写得极其逼真。大意是说:咿咿唔唔在奶娘手上抱的是婴儿;满脸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的是学童;强...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