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抒情散文 >

回家的文章

2019-04-09 22:05 来源:散文网

  
  篇一:回家
  步履匆匆,我们拥挤在回家的途中。
  风餐露宿,我们骑驰在归家的路上。
  我们就像天空中一面面随风漂泊的风筝,无论飘飞多久、多远,系着我们的永远是贫寒简陋的家,家里有,老父老母的企盼,一份翘首孩子的带泪殷殷。
  我们在别人的追逐中,承载了太多的卑微和苦难,我们在夜夜的灯红酒绿里,感受着盛世的凄凉与酸楚,我们挣扎在生存的边缘,我们在那些道貌岸然的口号里,寻找着,寻找着是否存在的意义。
  面对城市的林林总总,面对城市的日新月异,那些私欲极度膨胀的的掌控者们,盘剥了我们太多的血汗和自由,掠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与快乐。牺牲了祖辈与父辈,如今,在走向世界的沾沾自喜里,我们又成了顶天的悲壮。
  一日日,一月月,一年年,我们在风雨中期待着那么一点点改善。
  一次次,一回回,一件件,我们在流离中苦苦支撑。
  城市的宏大,却没有我们的立足与安身,尽管许多人付出了生命,青春,爱情,健康,幸福与快乐,而我们换来的是城市的霸气与欺凌。我们属于中国,我们只能在宪法里,感受着文字的意义。
  回家,因为我们也有一份放不下的牵挂,让疲惫的心,流浪的脚步,依靠在家的港湾,享受久违的天伦。
  回家,让曾经哭泣的童心,傻傻的站在家的门口,期待他们说一声,让自己流泪,让孩子流泪的那一句感动。
  回家,那里有我们挚爱的人和在等待中爱我们的人!
  是谁,制造了流离失所的迁徙?妻离子散的悲恸?是谁,催生了我们原本悲催的生存?
  山高路远,阻挡不住我们回家的脚步。
  岁月艰辛,遮掩不住我们回家的欣喜。
  
  篇二:回家
  月是故乡明,河南是他们的故乡,是全家人日日夜夜魂牵梦绕的地方。
  为了躲避土匪的骚扰,一家人背井离乡逃到了山西来避难,定居一个小镇上,父亲开荒耕种,母亲纺棉织布,兄弟两个一奶同胞,哥哥十三岁,经常带着六岁的弟弟,一起到集市看庙会,一起到河里去抓鱼。一家人过起了相对安祥平静的生活。
  一天晚上,突然间“啪、啪”的枪响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一家人,也打破了山村的寂静,日本鬼子进山了。从此这里便远离了安宁,再也看不到葱郁了庄稼,看到的是尸骨遍野,听到的军队经过的马蹄声和枪炮声。
  在这里居住的一多半是河南人,随着战乱的开始,他们开始陆续返乡,一天晚上,兄弟两个听到了父母的对话。
  “看来我们也得赶快回去了,不然的话就会饿死在这里。”父亲说。
  母亲说:“我赶快收拾一下,过了八月十五,咱们就回河南。”
  兄弟两个听后,非常振奋,要回老家了,哥哥和弟弟躺在一个被窝里,兴奋地睡不着觉。
  “哥,离八月十五还有几天呀?”弟弟满怀希望地问到。
  哥哥在床头拿起一根小木棍,在墙上开始划道道做标记,“你每天擦去一道,擦完了,我们就该回家了。”
  弟弟很高兴,眼神中仿佛已看到在老家门口的那棵老槐树下和以前的小伙伴们玩耍的情景。
  从此,兄弟二人,每天都要到村口,看一看回家的方向,认一认回家的路。弟弟很认真地从墙上擦去一道,企盼着八月十五的到来。
  田地已不能再耕种了,家境越来越难,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父亲也生病了,想到还乡还要走十几天的路程,迫于无奈,父母商量着,最后只好决定把老二送给一个大户人家,留在山西。
  一天,一个陌生人送来了一斗小米,算是和弟弟的交换。母亲给弟弟找来了平时舍不得穿的干净衣服,说:“明天就要回老家了,娘怕你走不动,让你搭别人的车先走。”说完后扭过脸去,泪水已经涌出了她的眼眶。
  弟弟哪里知道,这斗小米意味着母子即将分离?随着陌生人和娘一块儿来到了村口,看着路走的方向,弟弟忽然说:“娘,这不是回家的路,回老家是这个方向。”他用手指着那条闭着眼睛也能摸着的路。
  娘听后,心如刀割,哽咽着说道:“你先和这个叔叔过去,明天、明天娘就来接你。”说完后搂着弟弟在他的额头深深地亲了一口。
  弟弟不知是计,就被陌生人拉走了。
  第二天,就是八月十五了,哥哥不见了弟弟,就追问母亲,母亲用手指着家中那刺眼的一斗小米,眼泪顺着脸庞滑落。他明白了这一切后,嚎啕大哭,对父母说:“我宁愿自己留下来,也不愿把弟弟送人,娘,我不怕吃苦,我会把弟弟背回去的……”
  不顾父母的劝阻,哥哥找到了那户人家,看到弟弟正满脸泪痕扒在门缝向外眺望,远远看到哥哥的到来,弟弟大声哭喊着:“哥,带我回家,我要回河南,我要回老家,我要见娘……”
  八月十五到了,明天就要回河南老家了,可全家人却沉浸在悲痛之中,苍天也好象在为亲人的分离而悲伤,月亮悄悄地躲了起来,黑暗的天空中只有细雨在飘。
  故事中的哥哥就是我的父亲,留在山西的弟弟就是我的叔叔。
  
  篇三:回家
  家,不仅仅是避风的港湾,也是一种包容。你失落的时候,家保护着你。你犯错的时候,家包容着你。你想她的时候,随时可以回去看看,只因为那里有我最亲爱的父亲母亲。
  工作了,背井离乡,回家对我来说变成了奢望。由于工作的特殊,8天一个轮回就是我的生活,三天的休息对于我这个想回家的孝子太短了,每当快休班时,待检室里就传出明天咱们一块——拼车。心里是说不出的滋味,充满了羡慕,但也在抱怨,如果我的家乡也在附近多好,如果单位在河南郑州该多好,那样我就不会看着伸向远方的铁路线发呆,不会因为一趟客车开走而掉下眼泪。
  也许是在外面时间长了,想念变的愈加剧烈,想念妈妈亲手做的菜肴,想念家里的一花一草,想念家那温馨的味道,日日夜夜、魂牵梦绕。
  曾经不知多少回在睡梦中醒来,眼角的泪水已变得干涸,它是幸福的泪水,只因梦到对家的思念、回家的喜悦,当领导批准我回家那一刻,高兴已经压抑不住我的心跳,像活在梦中一样,满脑子都在想象着回家的情景,想象年长的父母是不是皮肤发皱,头发苍白。
  回家最终定格在下夜班,激动的心情让我没有一点疲倦、没有一点点睡意,下了班急匆匆小跑到宿舍,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赶往火车站,这一切都来的太突然了,没来得及给父母打个电话,只因不知是否能请了假,怕让父母失望,怕他们空欢喜一场。买了票,神木—西安,中转西安—郑州,两张票无座!拨通了家的号码,“妈,明天下午我就到家了……”,“……惊讶!是真的么?车票买了么?”“买了,有座位,放心吧……”,火车开动了,我站在车厢的一个小角落,听着身旁的人说笑着,回家真好!看着窗外一个一个山头从身边划过,我知道我正在回家的路上,不是在做梦,奔跑的心情也开始活跃起来,变得异常激动,久久无法平静,家是多么温馨的一个归宿!!有我朝思暮想的父母!那里有我最美好的童年!(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火车终于到站了—郑州站,偌大的广场,密集的铁道线,不愧是亚洲最大的火车枢纽中心,我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熟悉的人群不熟悉的人,熟悉的建筑,熟悉的马路、公交车,还没到家一切感觉都是那么的亲切、温馨!
  快到家时,远远的已经看见父母在公交站台等候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而这时我已经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了,赶紧在车上整理了一下衣服,生怕他们看见我狼狈的样子,回到家中,母亲已经把我爱吃的米饭烩茄子做好了,在锅里保着。母亲盛饭,还不忘问寒问暖,父亲则还是抽着他的烟,坐在旁边问单位情况,帮我分析问题、解决困惑,和父亲喝两盅酒还是那样过瘾!这就是家的味道,是父亲戒不掉的烟、父子之间戒不掉的酒、是母亲亲手做的菜肴。
  大家都说“家是一个人背后的依靠”,没错,家能给人带来温暖,而不是凄凉与悲恸。这次回家深有体会,我很珍惜这次回家的感觉,因为它是我父母给的。父母有一个好身体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也愿天下父母身体安好,做儿女的能体谅他们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篇四:回家
  背了行礼,提了包裹,坐火车出城,在巴士上颠行,又徒步两里乡道,就到了丘陵深处,看到村子了。足下的泥巴路在稻田中间蜿蜒,只抵村头那条小河。上了石板桥,又被一片竹林挡着。置身进去,看见了几间房屋。都是泥壁人家,一色的青砖岱瓦,门都是上了锁,大概人都下地干活了。有几棵果树下,倒是有几只鸡在那儿觅食啄土,因为有人来,所以它们东张西望。
  终于看到竹林边有几个人,我却一个也不认识。是几个高低不等的小孩,大概刚才正在竹林丛中玩耍,突然间见了我这样一个在村里不曾见过的人,所以会在那儿疑望。我倒是想从他们的脸上,找出他们父母的容颜来,看来看去,但最终出无法确认他们是谁家的孩子。看看他们,我似乎看到了我童年的影子。在竹林里爬竹竿,捣鸟巢,捉迷藏;去河边挖蚯蚓,抓小鱼,放竹叶小船。我在这里土生长,往前的事记忆犹新。土地/村落和邻里乡亲。我此前在这里见到的每一个人,那怕当初还抱在怀里,我却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然而他们,我却一个也不认识。
  这几个孩子,眼睛一刻也没离开我,看着我上了几级台阶,直向一间房屋走去。
  多年前上的那把锁,依旧挂在那扇门上。这把昔日大锁早已锈迹斑斑,那么的孤独和凄凉,硬生生地塞进我的眼里,真叫人心酸难过。一阵石头的碰击声后,我打开了那扇木门。屋里的地面,还是原始的黄土,不平整,到处是疙瘩瘩。虽然多年过去了,但那层岁月积淀的灰尘,没办法掩藏往日的凹凸。那只折脚的木椅还在,几条板凳和那张八仙桌堆放在墙角;墙上剥落的灰土,让它们失去了本来的颜色。瓦格之间,墙角旮旯,蛛丝也形成了网络。纤细的丝线被灰色浮尘裹了,显得脉络明晰,就像时间留给岁月深沉的记忆。
  二十多年前,我外出谋生,不曾回家收拾房间,让尘埃在这儿驻足,已失去了家的模样。在外多年,想的是何日回家,可今日到来,却想扶墙痛哭。
  屋里的冷清,让我有些颤抖。我在记忆的深处,寻找往日生活的片段。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但有许多不变的感动,在诉说家的含义。
  这种含义是深刻的。
  那口大黑锅,反扣在灰黑的灶台上,锅底透着锈斑,我的脑里就袅袅浮起曾经清新鲜明的半锅米饭。那张木质案板上有个圆形的大竹篮,满筐是碗碟杯盘,实实在在,说明了当年生活的情景。那一根长竹竿,从这堵墙到那堵墙,乌黑得和那黑屋顶浑然一体。我定睛细看,见那打结套的黑绳扣,是当年挂腊肉遗留下来的。是整头猪制成的腊肉,黄得金亮,似乎随时可以滴下油来。有这么一根竹竿,家里的生活就丰富多了。我似乎看到,当年在世的母亲手拿一把菜刀,垫着脚,把竹竿上挂着的腊肉一块一块切割下来,放在那口大黑锅里煮。我想,这竹竿上的腊肉是有所寄托,表示自家的日子过得安定而稳妥;也提醒每个人对家心存念想和热望。
  或许家是最动人的字眼,总让人想唠叨。那个大肚泡菜坛,几根掉落的柴禾,一把锄头,或是一根扁担,都是这个家明晰的记忆。它们有家的味道,只存在表面闪现往昔日子清楚的光泽。这些物体,本来的颜色上落一层灰色浮尘,悬着灰尘和时光积成的细穗儿。除了从墙缝侵透进来的风、光线、灰尘之外,别无其他;屋里蓄存着一种质朴和简陋。
  我把往前的物件拂去尘土,继续清理每一个角落。渐渐的这个家就在我心底凸现和厚重起来。时光飞逝,却无法抹去家的迹象。
  夜晚,我躺在祖传的木床上,才感觉自己是真的回家了。
  
  篇五:回家真好
  要回家了,心情真好。一半激动,一半期盼。喜欢坐在有车窗的位置发呆,眼里装满了家乡的风景。
  天气今天对我偏爱,细雨绵绵,柔情蜜意,山峦被雾气笼罩,如仙境一般。
  回家的感觉真好,小河流水,绿树茵茵,啄木鸟有节奏的敲打着树干,小鸟歌唱,蜜蜂引路,蝴蝶贪婪的在路边的小野花上采蜜,一切都是如此的美秒。
  昨天还是小鸟的鸣叫吧我从梦中喊醒,可是,云姐姐今天哭了一夜。我的梦里装满了她的声音。早上,雨滴淘气的敲打着窗户,硬硬的拉我起来陪它说话,听它喋喋不休的讲故事。不管小鸟的歌声多么美妙,公鸡的鸣啼多么洪亮,都没被她放在眼中,她的声音覆盖了一切。白云哥哥快去哄哄她,咱家的羊儿还等着吃草呢。
  下午,云姐姐终于累的睡着了,雨过天晴,我们赶着羊儿上山了,空气好的不得了。一滴雨露,一声蝉鸣,小鸟喳喳,羊儿咩咩,一幅完整的水彩画,那一笔都没落下。
  回家真好,除了美丽的风景,最重要的还有老爸老妈,来时站在村口张望,期盼。走时送到小河边不舍,留恋。不管家远还是家近,常回家看看。老爸善良朴实话语,老妈温暖慈爱的眼神,对于年轻的我们,都是珍贵的提升。当我们迷失了方向,请记住,家是一盏永不灭de明灯。有家真好,真的很好。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

    2021-02-06

  • 人生七期

    人生七期

    16世纪,英国的大诗翁莎士比亚,有一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描写得极其逼真。大意是说:咿咿唔唔在奶娘手上抱的是婴儿;满脸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的是学童;强...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