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的文章
2019-04-09 22:05 来源:散文网
篇一:在路上
人生必须有一段历程是在最美的年华里静静地绽放,或读书,或行走,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就这样地一直走,一直走,走到时间荒涯,定格铭记。
读书可修身,可养性,可知理,可怡情。品茗闲坐,倒拿圣贤,诗经崇意,信手闲翻阅,便可窥见,雎鸠啁啾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已为君子慕,叹情之美之纯,徒羡之洲。蓦然回首,伐木铮铮之音已回荡耳际,劳苦民众,只为一餐,怜之哀之,当诗经已翻阅末页,你便与古人同游,或哀或叹,或喜或忧,俨然灵魂已周游一遭,楚辞汉赋,形美意深,文字如砌,工整如一,意理品行,节气傲竹,可读屈子宋玉,九辩问天,沧浪濯缨,节气入竹,可读相如,琴心相许,当垆卖酒,已成佳句,可读唐诗宋词,平平仄仄已入曲,字词雕砌便成画,偶拾佳句,枯枝题壁,吟之诵之,青山明月,呼之而出,风松天籁,啸之成音,或癫或狂,化七贤,成嵇康,竹林逸风,相映成趣,有画意,拾得枯柴,信手涂地。虽窝居斗室,亦思接千载,或谒老庄,青牛鲲鹏,不缚俗务,消遥于世,或拜苏辛柳李,豪放婉约,大江冬去,执手泪眼。此刻,灵魂已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翱翔,或古今,或乾坤,线籍古书,已过千年。灵魂在路上,于斯美哉。
或厌倦尘嚣,心为俗役,盾入山野,一身短打扮,蓑笠芒鞋,竹杖轻胜马,青山小筑,柴门草屋,花蹊向深,剪月光明,僭花草香,携清风柔,取溪水自饮,摘野果饱腹,卧居读书抚琴,拾得雅趣,行走山野,识鸟趣,知蝶意,昏鸦暮影,隐于天际,转山逢老妪,过湾闻犬吠,白云深处有人家。或躺石倚竹,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白云苍狗,人世不虞,山水间,已成一。古刹庙宇,佛塔石窟,可观可读,岁月之痕迹,人世之沧桑,已然定势,默然静立,任斜风细雨侵袭,不动不动已成佛。只闻铁马铮铮,岁月流逝,构件卯合,经久岁月,镂空得间,惹人留恋,叹之羡之,或行于异族,踏风踩月。听异音,食异味,穿异服,体异俗,更为美妙。
此生有两种冲动,一是奋不顾身的爱情,另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我想去西藏,看格桑花,喝酥油茶,去触摸天空,走,去旅行,去读书。走,让灵魂或身体在路上。我一直在路上。
篇二:在路上
凉风习习,秋天意更浓,太阳也悄悄的爬上来,缓缓的放出了光芒,用他那炽热的体温为大地驱赶着雾水,窗外的杨柳站的整整齐齐,含着羞以树枝掩面,迎接着第一道曙光的如约而至。心随着云儿在飘,随着风儿在跑,随着束束阳光俯瞰着大地,在寻找、在寻找、、、、、阳光变的越来越强,可是心情越来越坏。躁动、不安、膨胀欲、、、我慢慢闭上眼睛,屏住呼吸,把自己放飞的思绪重新拉了回来,努力让心趋于平静,缓缓的、缓缓的……
你的音容笑貌充斥着我的整个大脑,占据了所有的空间,不容忍任何的外界干扰闯进来,霸道的俘虏着我,一个声音还在呼喊着、呼喊着:我、、愿、、意、、
时不时的颠簸并没有影响我游荡的思想,记忆也在此时变的多彩,从第一次的相遇,而后相识,相知,也许人生的相遇真的没有来由,又象冥冥之中的安排,或许是为了相遇的唯美,或许是为了爱,一场魅力的邂逅,也许留下的是刻骨的感伤,而不是天长地久,留在记忆中的永远是挥之不去的烙印和痛楚。
感觉心情到达了冰点,体温也在下降,手就好像伸进了冰水里,有一种刺骨的痛、透彻心肺,眼眶湿润着,没有了一丝表情,脸变的僵硬,有泪水时不时的滑落到脸颊,我不敢在想下去,睁开眼看着远处河水里倒映出的太阳,折射出七彩光芒、煞是迷人。伤感的心也慢慢收了回来。
爱上你,真的没有原因也没有理由。记得有人说过,“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擦肩而过,一万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相遇”那我愿意用十万次的回眸换取我们今生的相守。能实现吗?不希望能有什么承诺,什么山无棱天地合,只希望能在疲惫的时候有个栖息的港湾,让心灵有个依靠,不在寂寞孤独。
记得你说过“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习惯了月亮的升起,没有月亮的晚上,尽管繁星满天,但是仍然感觉被黑暗所吞噬”。是谁在月圆之夜把那份思念藏于枕下?是谁又在慢慢长夜独守那份孤寂?我们应该托起心中的月亮,让其永远升起在绵绵的夜空,不再被黑夜所困扰,为我们照亮脚下的路,以摆脱夜的凄凉、不好吗?
心灵的最深处有了你的位置,脑海被你都占据,人也被你缚住了,你是我心中最完美的天涯,我愿意在梦中陪你走遍天涯,为你驱寒保暖,遮风挡雨。
因为我深深的爱着你,爱你的人、你的一切一切……
篇三:在路上
看现在的孩子,走在上学路上,被大人牵着,跟着,领着,装在校车里,像被武装押运,全无乐趣。
学生时代,在学校面对老师,在家里面对家长,呆板无趣。我上学时,所有快乐就发生在上学、放学路上。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不知有高考。生活就是吃、喝、睡、玩,不用学习。我上学的七九六矿在大山之中,山中有无尽的去处,看不完的风景,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山里的孩子富有创新精神,有强烈的好奇心。玩的有水平,有创意,把今天的日子过得和昨天不一样,和以前的每一天都不一样。那才是真正的儿童生活。那时,虽然没有电视,没有网游,没有可乐,也没有麦当劳,但我们有快乐横溢的童年,
矿山大体分两部分,沟里,沟外。我家住沟里,小学升入初中,要到沟外的矿部去上中学,学校离家差不多有五、六公里。
上学生涯就是在路上跑。早上,下午,加晚自习,一天来回跑六趟。那时个别人家也有自行车,有个别同学买饭票在机关食堂吃饭,但很少,绝大多数同学还是靠腿走。生活就是跑路,回家是吃饭,睡觉,不睡午觉。在学校,打磕睡,听老师说“天书”。我的学生生涯用三个字就能概括:“在路上”。(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有一阵儿,矿里也安排大轿车接送,学生太多,车就一辆,每到车来时,大家都挤在门口。那次,同学功挤在最前面,车还没停稳,他就被挤在了车轮下,车轮压到了脚,脚后跟只有皮和脚连在一起。时间不长,大骄车不知为何停了。
为了不走这五、六公里路,我们也想尽了办法。比如搭车,搭父亲的车或搭别的司机的车,那得运气好,父亲不总是朝学校方向走,别的车要能碰到。当然,无论刮风下雨,我们都坐在马槽里。
放学时机关附近少有卡车,要在路上碰,司机们见了大人会主动停车,而见我们孩子一般不会停车。但我们有本领,像电影《铁道游击队》那样爬车,区别是他们爬火车,我们爬汽车。看到车来时,要紧跟车跑,让过车身,抓住车尾,再跟着跑几步,猛得一蹬,脚踩车帮,抬起一条腿,翻过车帮,就上了车。爬车是每一个男孩必备的技能。当然,有的司机见到我们会有意放慢速度,矿上大人小孩也就三、四千人,大家都相互认识。
太多的时候,要靠两条腿走。在路上,诱惑太多,色彩鲜艳的鸟儿,美丽的蜻蜓往返飞翔。老鹰在天空盘旋,敏捷的隼在空中追着飞鸟。山坡上,蚂蚱在跳,知了在叫,蜥蜴在石缝中钻来钻去,野兔在跑。
山坡上,三五成群的毛驴在悠闲吃草。只要看到毛驴,我们就想法逮住,以驴代步。
看电影《地道战》,日本人光头骑高头大马。我们五、六个同学也剃了光头,骑着驴,手舞用铁丝做的战刀,嘴里喊着;“杀给给!”,向想像中的敌人猛冲。
一日放学,见一头高大、黑色、极漂亮的驴在路边吃草,我和功奋力逮住。俩人同骑壮驴回家。路上,被一辆三轮车超过,我们不服,打驴让它努力追赶,那驴心领神会,奋力奔跑。差不多三公里路,那驴就一直紧跟三轮车。到我们放开那驴时,它鼻孔直冒热气。
骑驴要走山沟,因为不能让大人们看到,而山沟里诱惑太多,一会儿野兔跑,一会儿小鸟叫。狐狸跑得太快,根本抓不到。我们这停停,那看看,等来到学校,人家第一节课都下了。
那天,我们真的发现了野兔,同学们下驴追兔,那兔子没跑多远,就钻进洞里。我们围着洞转了好几圈,发现只有一个洞口,却束手无策。于是用石头堵了洞口,第二天带铁掀去挖。兔窝真深,咋挖都挖不到野兔。挖野兔用去了好长时间,估计学校已放学,不用去了。一帮同学灰遛遛地往回走,个个灰头土脸。
中午,我准备去上学,见同学福在我家对面山上转悠。福个小,鬼精鬼精的。他养隼(我们叫鹞子),玩蛇,还能抓到嘎嘎鸡。他现在转的地方有我前天才发现的一窝红羽。因为那窝小鸟光腚无毛,我没掏。福终于跟踪嘴里叼着虫子的大鸟发现了鸟窝。他也没掏,掏了要带到学校,麻烦。下午两节课,老师说了些啥我全没听见。放学聆响,我向家狂奔,书包在屁股后面快速摇摆。我掏了小鸟,远远地等着福。福慢悠悠来到鸟窝前,鸟窝空了,那光腚小鸟仿佛一下午就长了翅膀,自己飞了?福摸着后脑勺,围着鸟窝一遍一遍地转,百思不得其解。我估记这是福遇到的最不可思意的事。我开心!
上学路边,有一沥青池。冬天铁板一块,夏天太阳一晒,变得稀软。我们常在上面快速跑过,跑前鞋底沾点水。速度要快,像燕子搬轻盈飘过。那天下午,同学平就没有跑过去,他被沥青沾住,陷了下去。我们慌了,却不知怎样救他。这时几个大人路过,他们找来竹夹板、木板,铺在稀软的沥青上,费了好大劲,才把他救了上来。糟糕的是,为了救平,一个大人也陷了进去,于是又来了许多人,沥青池里铺满了竹夹板、木板。人们箭去了他的裤子,箭烂了他的翻毛皮鞋,直到太阳落山,他才被救了上来。
七月的傍晚,天气晴好,万里无云,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夏日正好。
刚上晚自习,教导主任孙涛急忙来到教室,说;“快回家,黑风来了!”
同学们涌到门外。西边,广阔的草原上,黑风像一堵巨墙,天地相连,翻滚而来。草原上狂奔的骆驼,瞬间被黑风吞没,没了踪影。同学们没跑出几百米,黑风就至。刚才还晴空万里,瞬间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沙石、尘土,打在脸上,钻入鼻孔、耳孔、眼中、口中,强烈的尘土味儿冲入鼻腔。睁不开眼,迈不开步。
同学们经过一阵儿慌乱后慢慢聚在一起。相互召唤,手挽起手。平常,男女同学少有交流,而现在大家拥在一起,艰难行进。夜漆黑,狂风怒吼。那五、六公里路,漫长,难行。
到了前村、中村,住在这两个村的同学路过家门而不入,而是将最远的北村同学一一送回家,再返回来,中村、前村的同学最后回家。我回到家,父母在昏暗的灯光下焦急等候。我一身尘土,感觉真累。
今天,我已记不清是谁将同学们聚在一起,是谁提议将北村的同学送回家。而这一切真实地发生在我的同学中间。多年过去,每当想起,感动不已。
疯玩的结果是,只有一半的同学考上了高中,另一半没考上,包括我。同学中,住在沟里有的二十几人,只有四人考上了高中。学校看我们还小,也就十四、五岁,决定让我们再上一遍初二,来年再和低一班级的一起再考高中。同学还是那些同学,就像是被老师挑剩的歪瓜劣枣。功课还是原来的功课,不是留级胜似留级。自报自弃,玩吧!疯吧!一年后,只有一位女同学考上了高中,随低我们一级的班级一起上了高中。在我们看,那是真留级,有失尊严。
我的学校生涯就此结束,回头看,那三年,我只学了《木兰诗》,一元一次、二次方程,其他的都丢在了脑后。荒了学业,没有获得高学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我收获了快乐的童年。而生活的快乐,在我看,高于一切!
篇四:一切皆在路上
生命是一场长途跋涉的旅行,走在路上,会遇到很多人,会遇到很多事,很多的风景。
有些人会让你刻骨铭心,有些人会让你淡忘,有些人会让你鄙视,有些人会让你时常想起。
生命在路上,会有同行的人,在熙熙攘攘的时光里表现着自己的才能,袒露着心情和思想,各自有自己的特性和拥有。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会发生很多事情,这些事情会让你铭记一生。会陪伴你的记忆里走过生命的里程。
生命的路,就像我们每天的脚步的行走,不知道走到哪里,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在路上。
因为前方的未知,我们人生梦想着,探索着,奢望着,在深深浅浅的路上,磕磕绊绊,在千回百结里徘徊、在风云里起起落落,在感叹里发出真实的感受。
在生命的路上,首先,让我们记忆深刻的是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弱小生命的培养,养育是我们终身无法报答的恩情。
在生命的路上,我们得以在学校里学习,认识了同学老师,陪伴着我们度过了很多的时光,让我们学到了生活的基础,那就是地基的垒砌。那就是生命在路上的避雨的伞。
我们会打着这把伞在风雨里穿行在生命里,你也许会带着感怀的心去饮下这杯自酿的酒,也许会在淋漓酣畅里痛饮你的感知,也许你会静静的在浪漫音乐里慢品其中的甘味。也许你会在泪眼婆娑里遥想你的幽梦、、、、、、。
人生的一切皆在路上,如果你有思想,要在你有生之年去找到那颗种子,让它生根发芽,去实现人生的一场真正的旅行。
绚丽的风景给予眼睛和感官的体会,看到了自己的天空里没有的风情,广袤的浩宇,囊括了深意的内涵,你要走多远就走多远。
这就要看你的积累和机遇,这个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馈赠,积累是艰辛的过程,有这个过程你的人生才会得到提升。
一切皆在路上,会看到蓝天飘动的云,变换着模样,在抓不到,摸不着里让我们知道了生命的流动,就像飘动的云朵,在变换里流逝。
同行的人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掉队,是因为路途的艰辛而放弃,还是因为没有了信念,还是因为伤痛无法前行,不可预料和知晓。这就是生命的残酷。
来来去去的人生,就是在不断变换的演绎,来的人燃烬了热情,然后,在无声里离去。却把足迹留在了熙熙攘攘的世界。
一切皆在路上,如果你遇到可人的咖啡厅,请你去坐一坐,在那里去回味你路上的一切,在温馨里体会生命消逝的过程。
如果你想笑就要痛快的发出心里的笑意,如果你想安静,就去为自己斟一杯茶,让流淌的音乐充盈你的内心。
一切皆在路上,从开始到在终止,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然后在未知的时光里消逝在尘埃,溶入大自然。
篇五:在路上
在外上学的儿子自从开学以后就没有往家里打过电话,我心里虽然惦记,可还是像往常一样把这份牵挂藏在心底。偶尔听到他妈妈的唠叨,就会装作听不见或是告诉她:学校的课程一定很忙,他没有时间打电话。然后就不去理会,听任她的唠叨。
昨天下午儿子打电话了,说教师节他们很可能不会放假了,我就告诉他,不放就在学校学习吧,心里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波动。可接下来儿子说:“我想吃家里的西红柿了。”听到这句话,我心里猛的一沉,一种深埋在心底,不曾轻易表露的感情涌了上来,心有些痛,眼有些涩。我知道儿子不是想吃那个东西了,是想家了!
我自认是个把感情能藏起来,不外露的人,尤其是在至亲至爱的人面前。我会用心去体会他们,去感受他们,却不会用语言把这些传达给他们。他们同样也能体会到我的爱,感受到我的爱,在我的心中是这样认为的。这种爱是不需要语言的,无言也是一种爱!
早上起来把摘好的西红柿放到包里,顺便带了些水果,坐上去学校的客车。我想自己带去的不是西红柿,是爱!儿子和我们一样,都需要爱。我们的一生就是在爱中前行,我们都在爱的路上……
篇六:在路上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然而,世上已有的一些路,走的人少了,渐渐地,就消失了。
——题记
起点。终点。路。
每次回家,总有一种感觉,就是家又沧桑了许多。当然,这个过程,并非沧海桑田,也非凤凰涅槃,而是一种潜移默化。最可怕的就是这种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潜藏着太多的变迁。或许,这一切的变迁都可以从家乡的路说起。毕竟,每一条路都载满了回忆。
两年前,多年期盼的水泥公路终于完工了。再也不会出现接连三天我们家门前都有车坏,然后姐姐说我们该开家商店卖方便面的玩笑;也不会出现我的初中校长骑着摩托车倒在公路上很高傲地让我们去帮他推车,然后我们没有一个人理他的恶搞。现在,每天大车小车从家门前呼啸而过,都匆忙地奔往目的地。
在我的记忆中,这条水泥路的开通给家乡带来了太多的变迁。无证经营的面包车多了,无牌上路的摩托车依然盛行。爬车上学的时光不再,几块钱的车费似乎已经是上学必须的花费。当场天,从家到街上半小时的下山路,许多人也宁可花五六块钱的车费图个轻松,而从街上回家一个多小时上山路,爬山似乎已经是不可思议。
前两天往返了一次马渡。现在从家到马渡不会再走天星桥或者鲁班河,因为已经少有人愿意走那么远的路。我想,那条路或许人已经不能走了。现在去马渡的人都是先到庆云街上,然后坐班车去马渡,不会有两年前两个从庆云走路去马渡那样的笨蛋(我和欢欢姐都是笨蛋)。
这样,那天早上下山去街上,感觉阳火岭的这条山路苍老了许多。路边已经长满了杂草,两旁的树枝也得寸进尺地向路中延伸,路上的石梯已经是少有人走过的痕迹。初中三年,我们几兄弟每周往返于这条路,那时候,我真以为这条路永远是必经之地,没有想过路也会老。那时候,我们总是“跳”下山的,我们比谁跳得更快。若是雨天,便如履薄冰,石头路容易长青苔。若是雨大了,走这条路就不能过河了,但有时候不愿绕一大圈走大桥还是把大人的嘱咐抛开,试一试捷径。山下的桥本就危险,我不明白为什么先辈们要修筑这样些只有桥墩而且并不高的桥,那次桥墩也被淹了,我们还是想去试一试。记得当时一个桥墩已经完全看不清了,我站在那儿,头发晕,他们却都过去了,我也凭感觉冒险一次。终于是过了河,还有些窃喜。在对岸看到一个同学被水冲下去,但他抱住了桥墩,爬了一会儿,终于是爬上来了。也就是那天,到了学校,该上课了老师却没来,谣言说是一个女生掉下河老师们去救人了。没多久,谣言被证实,女生掉下河的地方正是我们冒险强过的那座桥。突然就震惊了,有些后怕。后来,一到下大雨,我们几个都很有默契地决定走大桥,宁愿绕一段。有时候大桥也被水淹了,便不用上学了。那时候总有传言说要修一座更高的桥,甚至地点都说得清清楚楚。直到现在,传谣仍是有模有样,可桥还是原来的那桥。
傍晚,从街上回来。因为比较凉快,没什么重物,也就决定爬山回去。过了河,望一眼面前的阳火岭,再熟悉不过。我常常感叹,前人们把这条路修得太陡,甚至就是一条直路上山,这样的路走起来太累。想起以前放学回家,如果和G·R他们一起,我们总是在路上爬爬停停停停爬爬,甚至夏天经常钻进旁边那条小河沟,在里面找水潭洗澡。那时候我不会游泳,又最小,他们总是照顾我。也就是那时,我渐渐地学会了游泳。如果和Z·X一起,我们总是最先爬上山的两个,但那时候爬上山怎么也得半小时以上。一次下午,我和J·R从街上回来,到了山下,我们竟商量着去河里游一会儿再回去。一不小心游得有点久,然后急忙往家跑。爬上山,我们发现仅仅用了十七分钟,我们都不太相信。后来高中时有一次,我从学校回来,到山下时就已经天黑了,一个人拼命地往上奔,总感觉有东西跟着自己,那次竟然只用了十二分钟。或许是某种东西战胜了体力,但总有理由相信,有些时候,我们想的不可思议的事情,真的可以被自己完成。这次回家,我不害怕,也不赶时间,依然是十多分钟就爬上山,虽然汗水直流,但并不累。所以我也开始相信J·R的爸爸曾背着三包化肥三百斤上山。
屋后这条上山的路变化不大。只是,没有了那些飘满雪的冬天,那一群不带伞的少年,没有了那些早上四五点拿着火把上学的天真。三年级时告别“村村小”来到村小读书,那时候村小很多人,不像我以前的“村村小”,一个学校,四个年级,两间教室,两个老师。我读四年级那时候,哥哥他们五年级。那时候五年级住校上早晚自习,宿舍就是教室,床就是桌子拼起来,那时候我羡慕他们住校。我五年级时,他们六年级,都不再被允许住校,晚自习保持了一段时间,就是下午放学后再上一会儿课,早自习一直保持到我小学毕业。所以我们总是很早就去学校,照明工具主要是用干竹子做成的火把,其他的还有些废弃的塑料管、麻将等等。我一直想不起,那时候应该已经有电筒,我们却从来没有拿电筒去学校。但是一行人在路上从来都是有说有笑,有时候到了公路上便开始恶作剧,往前狂奔。记得上学时,经常可以看到夏夜的仙女星座和冬夜的猎户星座,还真有点披星戴月的感觉。那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以各种理由把我们留到最后放学,什么背书啊,布置作业啊,甚至字写得差也要被留下来……但有些时候,我和他们还是能一起回家的。那时候有段时间,回家在屋后的山顶上,不知是谁相出的注意,他们把书包从山顶上沿着路往下扔,那个兴奋啊。有一次放学回家,哥哥就被大妈边追边打了,那情景一点都不亚于有一次我妈追着打我的时候。
其实屋后的山不高,小山坡而已。山的正面和右面都是几十年的耕地上前栽的柏树,就像从村小去外婆家的那山上,八九年前的退耕还林,现在那山上也已经长满了柏树。山的左面是荒废的许多年的耕地,小时候就已经是我们玩耍的草坪了。山顶也是草坪。以前在“村村小”读幼儿班的时候,学校没有游乐场,老师每天中午带我们去山上做各种各样的游戏,我们男生最喜欢的就是“抓特务”。以前也喜欢在山上放牛,其实是大妈家的一头牛,可我总喜欢和哥哥一起去山上耍,本来放牛的人不多,耍的人却是一大群。下午上去,天黑才回来。后来家里没有牛放了,也还是往山上去。后来都长大了,有了不同的方向,也就不能常在一起了。我们曾经去山上的那条路,也已经渐渐地荒弃了。希望看到还在家的小弟弟们也能经常在一起,但是变化太多,已经不大可能了。所以G·R常说,现在小孩子们没我们那时候好玩。是啊,整天呆在家里,本就不是小孩子的天性。一次和G·R从学校回去,一起去山上走了走。似乎儿时的伙伴,只有我们还在一起。希望我们都会记住曾经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记忆还在,感情就还在。
起点。终点。路。每一条路,都载满回忆。
我从起点出发,在路上。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