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抒情散文 >

关于安静的文章

2019-04-09 22:05 来源:散文网

  
  篇一:安静的归来
  流水似年,流不出光阴的追逐;岁月如梭,逃不过生死的轮回。曾经在蔚蓝的天空下寻找着空气的气息,找到了,是一种清新的感觉。没有了时间,没有了世间,独处在一个人的世界中,安静的活着,一直很安静。
  安静,是一种生活态度;独处,是追求灵魂的净化。安静并非内向,独处也并非孤独。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我们的梦想,但现实和梦想往往是相互矛盾的,又或者梦想离现实遥不可及。所以我们需要抽出时间净化我们的心灵,安静的活一段时间。
  听一首音乐,泡一杯香茶;倾听人世的真善美,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没有了爱与恨的交织,没有了情与仇的纠结,真正的回到了内心最深处。
  赏一处别景,记一篇心得;归一方土地,涌一汪眼泪。虽没有大海那样的波涛汹涌,也没有高山那样的的巍峨雄壮,但这里的风景却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这里有的只是落叶,这里有的只是归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多情总被无情伤,不是无情,而是少情。窗外一眼望去,小河还未结冰,树叶早已落完,数年的风吹雨打,身经百战,早已不负当年,故乡依然在心中,孩子别离的眼眸,早已湿润,怀着温暖的喜悦,从多年的过客成为一名归子。失去了眼泪,唯有归来才忍不住;忘记了情感,只会面对故乡才拥有。
  回归,也许是归子多年的梦想,但是这样的安静,这样的的季节,难免多了一些伤感。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想起多个夜里哭醒,始终忘不掉那段时间;想起月圆时的悲欢离合,终究躲不过感情的伤痛。离开是最初的选择,归来是最终的心愿。轻轻地离开,安静的归来,如空气般供养着这片土地。正如艾青所说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若是河流,我愿安静的流淌着,环绕滋润着这片入地;
  若是高山,我愿用怀抱温暖着这方土地;
  若是小鸟,我愿轻声歌唱赞美这里的一切。
  亲爱的故乡,
  只愿您等待我安静的归来。
  
  篇二:安静的文字
  窗页半开,我独自侧卧于床榻旁,啜饮,有几页书折似是被窗外的秋风吹开,若是细细听来,好似是当年李煜的心事穿越时光悄悄的来了,西风淡然的吹过,心字已成灰的纳兰是否也曾和我一样,呆坐在窗前回忆着从前快乐的时光?如今知我者,本就如此之寒,只好,寂寞的看着那一汪秋景了—此刻,一丛秋菊正在盛开。
  风依旧是如此的吹,竟是没有停下的意思,我等之心,只好作罢,本是打算下楼闲看落花的,然,还是抛不开杂念,深感小漾,怎就敢出门去,也是无用。又转身,回到自己的书桌旁,翻开被吹动的书页,这一眼,让我在无心品味,可道是如何的内容,内容很少,只有一行诗词,是才女张玉娘的一首玉蝴蝶“极目天空树远,春山蹙损,倚遍雕阑。翠竹参差声戛,环佩珊珊。雪肌香、荆山玉莹,蝉鬓乱、巫峡云寒。拭啼痕。镜光羞照,孤负青鸾。何时星前月下,重将清冷,细与温存。蓟燕秋劲,玉郎应未整归鞍。数新鸿、欲传佳信,阁兔毫、难写悲酸。到黄昏。败荷疏雨,几度销魂。”遥想当年,沈公子和玉娘该是如何的情怀呢,尽管玉娘去得早,却也为了那段晚情而感到彻骨的寒霜,了却此生,却也感到一丝欣慰,不过是活着,何必再受那种相思之味,于是她走了,后人再次默默的叹息这段青葱的往事。我,一介凡人,没有谁与我相陪,当然,亦是不需要什么人与我共度这依旧安静的夜晚,独自,并不惶恐,只是失意,不过也无谓了,有那么多的古人遥相呼应,何尝不为一种沁人心脾的香。
  玉娘的经历,本来无奈,错了,改了就是善莫大焉,然而,过去了太多的年,却有更多的尘埃扑了过去,这些尘埃,他们得到了什么,其实也没有什么罢,不过是成了风尘的一种老照片,夹在册页中,写于绢帛上,将时光镌刻了太多的情感,将时光变得沉重了很多,仅此而已,自然,这是我们所谓的看法,或许,其本人,感怀到的,是我们现代人不会理解到的那种韵味,我们无需去猜,本来就没有味道,咀嚼多了,不就更淡了?还是留下些回味去给我们安慰。
  平津了,感受风情,再次泛起书页,居室一砖一瓦,仿然,都被我沉浸于此理,再看遍,那里有风月的往事,这一砖,属于南宋,朱淑真,那一瓦,属于盛唐,拿一根廊柱,却似骆宾王的讨武氏檄,慷慨的振臂。
  慷慨边就,踟蹰于窗边,再激昂的味觉,此刻也安静,因,江北这里,淅淅沥沥的雨,飘落下来。热闹的环境下,居然安静的做好。这,我再无一句话,静静的享受,静静的心,静静地我,静静的整个世界。人生本来如此,我在里面,世界,在外面。不过,我们总是虚幻的才美好,不是么?
  转眼间,又看到了,那丛菊花,红尘笑,烟雨醉,朦胧三月晓月愁
  
  篇三:安静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留下我的琴声……”。过去单位一位领导极爱“OK”这首歌,他一唱,就把人们带到辽阔的草原、宁静的夜晚里去了。到与这歌匹配,我们这座小城,就被人称为最安静的地方。
  能不安静吗?1990年代之前除了一个商店一个饭馆几个代销店之外,连个自由市场都没有,更不说歌厅酒巴了;没有工厂没有多少建筑一色儿最高4层的楼房,人也没多少。现在有了一些外面有的歌厅酒巴之类,但仍然没有工业农业的居民们除了傍晚的一点点“快走”“街舞”之外,依然安静地谁过谁的小日子,听军号声谁上谁的班。几条路上一过了上下班时间,半小时见不到一个人一辆车的时候依然可以出现。除了静,自然有安作为前提:这可是一座远离乡村百多公里的军事禁区啊!
  安静清淡了,就想着繁华竞逐的好处来:外面是吵杂,可是丰富,可是滋润,可是热闹啊!于是纷纷往外面的城市里跑,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沈阳、西安、兰州,最近跑到酒泉。过些日子他们又都从四面八方往回跑。问外面那么繁华丰润,为什么不长住着,回来干嘛。他们的回答与出去时来了个180度的变化:吵死了,闹死了,太找不到安静了。看来,我们就是小地方的人,只能适应小地方的生活。
  人适应生活确实是个大道理。当从繁华处来的时候感觉的枯燥沉静慢慢成了习惯之后,再回到过去的世界里,一切全成了聒噪。也许,这是人们由俭到奢易、由奢到俭难特点的底板。心境改变之后,反过来、正过去看到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色彩。
  安静环境下自然隔离了许多诱惑,就能专心致志。像小城将军诗人说的那样,正因为我们生活在环境贫瘠的沙漠戈壁地区,所以我们才有丰富的情感专注于航天发射事业之上。又像我看到一位网友说的关于抑制诱惑论题时候,想到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不是我能够坐怀不乱,而是我不让谁来坐怀”的话来,并从这一点想到对抑制诱惑的回答:人抵御诱惑的能力是有限的,美食、美貌、钱物等等,关键在于,我们不要去试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远离、回避这些东西,自然就没了在诱惑面前生出的那么多烦恼。
  关于这一点,我想自古以来存在的那些释道佛家们作出了比较好的解释。各个寺庙庵堂,基本都在偏僻安静之处,能够解释的原因就是修炼需要一个远离灯红酒绿影响的场所,加持需要一个能够静下心来记得住经诗典籍的所在。“冥思苦想”,看那犯了戒律被惩罚的僧众,都以“面壁思过”等方式,到更寂静的地方去反思心灵,就能看出,原来宗教并非万能,它首先需要“割下青丝”、戒断人与社会的许多联系,才能反思诸已,思想思维达到教义要求的高度。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一度时期传闻颇多的少林方丈们开着豪车搞开发欲上市的行为,早就超越了佛家的度,引发人们的种种怀疑太有理由了。
  环境塑造人,改造人,确实是成立的。(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曾在《百科知识》上看见过关于安静的论述,说最安静的地方应当是在太空里,没有空气的地方,因为失去了声波传输介质的地方,那就到了至静或者说死寂的程度。但是,如果人到了这种环境下,也受不了。因为绝对安静,改变了人出生以来就适应的环境。对人的生活来说,安静虽好,却不是越静越好。倘若我们到一个地方,没人烟、没语言、没一点动静,不是特别有定力的人,肯定受不了。因为人的生命需要在交流中成长。有人说,我不怕别的,就怕寂寞无聊,就怕没有跟我说话。安静并不是寂寥。就是作家们闭门通关,脑子里也是百千人物在嬉笑怒骂;就是道士们面壁苦修,灵魂里也有辉煌的境界。安静只在于,我们能平静平和地面对生活里的各种存在,不急不徐地行走在适合自己生活的路上。
  安静的最大好处是便于思考,延续思路。一些作家朋友能关着门一口气写成一本长篇小说,因为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便于他与书里的各路人马对话。一些伟大的思想,也是在相对安静的地方才能想得透彻。有材料介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是在文革期间被打倒住在江西那个小院里,形成了十余年后带领中国成功的“改革开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伟大思想。不少人,平素工作生活里遇到的问题,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再拿出来想,就会更加清晰地读出其中的来龙去脉、清楚把握处理事情的分寸。
  习惯了安静,习惯了小地方,觉得世界上没有比自己生活的地方更好,对于外在的各种繁杂都有排斥心理。一想,这也有问题。随着生活轨迹的变化,小城也会改变,吵杂也会增加,难道我们还要躲到荒漠里享受过去的宁静、回到乡下寻找曾经的安宁?终究人还得适应变化的环境。
  但最重要的还是心灵的安静。在繁华里,在都城里,还是有清洌甘甜的思想涌出来,不是他们把耳朵堵上听不到噪音滚滚,而是他们能做到心静如水。是的,心才是能不能安静安宁的终极要素。住在偏僻小城里,也不是人人都宁静的,浮躁与悸动也不时呈现。并且这种呈现也不分年龄大小。向往诱惑或者本身他就是诱惑者的,也不乏人在。
  这个世界上,本没有世外桃源。只是陶源明用自己宁静的想像画了这样一个天地,供人们畅想,引导人们追求罢了。
  感谢小城的安静使得我没有过于浮躁不安,同时也养成了相对淡泊的心态。我不觉得外面的世界太大,也不觉得我的小城太小。我欣赏外面世界的精彩,但也常常感觉到身边世界的温馨。因为这里有我为之奋斗的事业,有我用青春汗水浇灌成长的碑牌,也有我还在茁壮成长的理想。
  终于明白,最安静的是心,而不是环境;最热闹的也是心,而不是都市。
  安静下来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有多大,我的路有多长,我的希望在哪里,我为什么必须不断努力。
  
  篇四: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
  ————舒儿音乐心情
  掬一缕冬日的暖阳,温暖心中久远而又陌生的渴望;
  听一曲熟悉的旋律,曾经的岁月跃然脑海。
  那缕飞扬在风中的发丝和掩映在斜阳下的落寞的脸是那么熟悉而又清晰的在我的眼前闪现。。。
  淡淡的忧伤划过心底。那些青春的往事,究竟是怎样的一场不醒的梦,让我们这般不舍和疼痛?
  青春如梦,遗落天涯;红尘寂寥,唯有神伤。。。
  红尘阡陌,芳草斜阳。忧伤的乐声中,依稀听到了那串遗落在风雨里的深情的呢喃。。。
  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还是应该勇敢地留下来?我也不知道有那么多无奈,可不可以都从来?
  往事如烟,如梦如幻。所有的结局如若能够更改,所有的心情如果能够表白,不知现在的我们还能不能够拥有彼此的现在?
  沧海桑田,红颜不再。蓦然回首,一声轻叹,物是人非,变了人间!
  年少的心事,如莲花般灿然开放。于芬芳氤氲中却也感受到了一丝惨淡默然的气息,于是淡淡的忧郁滋生在心海。眼角,眉梢间平添了一抹淡淡的闲愁。于是,那一抹月色,那一池夏荷,那一曲恋歌,那一个留在淡淡夕阳下的剪影都幻化成了一幕幕永不消失的影像,深深地留在了岁月的尘埃里。。。
  红尘寂寞,不变的唯有那一曲淡淡的温婉和忧伤深深地隐藏在了那些曾经年轻的懵懂少年寥落的心里。。。
  风也凄清,雨亦凄清,那么清晰地记得,伤感的情绪曾怎样蔓延在离别的人的心里。不想离别,不想退却,然而命运的安排,让你必须接受离别的召唤。伤心也罢,痛苦也罢,离别是唯一的结局。也是最完美的结局。。。
  离别,在那个忧伤的雨夜,带着满腹的遗憾,默然松开那双曾经紧握的双手。一任雨丝翻飞,一任泪雨滂沱。眼泪汇成了海洋。。。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那一出在青春的岁月里浓情上演的剧目,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只有那一声声淡淡的叹息和优柔的询问声声地萦绕在每一个喜欢听这首老歌的人的心里。。。
  往事如歌,青春如梦,遗落在岁月风尘里的叹息永恒!我们,是不是应该安静的走开?
  
  篇五:嘘,安静忧伤
  累了,觉得累了;;。复杂,把它入土为安;;。零乱,把它抛开。心湖,一片沉寂。荒凉,静仰,合眸。经年,躲进文字里,默念安生。岁月,遗留下残香,只一轻触,即惊动前世。——文:篱落疏疏
  轻触一段时光的掌纹。在各自陌路的行间。诵念着一切众会,信受奉行。静静看着。
  夜,依旧苍白的无力,忧伤在这个氤氨的夜晚肆意蔓延,浅声絮语间,尘世轮回中,寂寞在这个黯然神伤的夜晚被笼罩,被黑夜储存,被长长的记忆封包。
  静默,不语。只轻拈心香一瓣。赋以心的朝圣,想用这一幕幕轮回的沧桑,来祈祉一场来世恩慈。一任寂寞乱红妆。不诉惆怅。醉也好,醒也罢。既是无关风月。何必有染凡尘,只谈这夜风景。
  烦躁时,醉在文字里,在只身言语中体会到所有故事人的空落。或说充斥着流年沧桑难以言诉的破败,而我,却能在眉宇回首的穿梭之间,小心翼翼,认认真真,完完整整的摆弄自己的每一篇文字,还有它透出的每一个字符。那是一种牵动灵魂的内心独白!沁透着朦胧的馥郁,像极了摄魂铃,使我一步步着迷。
  故事,要怎么写,结局才不寂寞。对白,要怎么说,表情才不难过。懂得的人,不需要解释,也能明白。不懂的人,再怎么解释,也不会明白。回过头来,形同陌路……
  寻忆相守的光年,这份初识的美好一直是我心底里清浅的梦,于素锦阡陌上,浅唱一曲高山流水。
  梦落红尘,剪瘦一弯冷月,丝丝声声留下的印记,使双眸肆意流淌,洗去心海间的沧桑,风干疲惫。其实我只想做那一只能飞过沧桑的蝴蝶,翩飞于你的心海,我想重续你我前世天下无双的情缘,为你挥墨成痴,画眉一生。纵然彼岸的繁花似锦,纵然红尘喧嚣纷乱起起落落,明月清风里,我只想做回那一个望断天涯,躺在你怀里怜爱的女子。
  我终究穿不透苍穹的萧瑟,于是将哀怨的缠绵,在七弦琴里轻轻挽下一个凄美的结,镜中颜,月下瘦,醉舞翩,青苔斑驳的青石板路,在流转的时光中,淡成如风的记忆。夜阑若淡,梦景依花相遣绻,萦一怀温柔蕴轻愁淡淡,我执笔挥毫,你研墨伴侧,将一怀婉约吟成满纸风情。
  记忆的碎片,谁挫伤了思念。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

    2021-02-06

  • 人生七期

    人生七期

    16世纪,英国的大诗翁莎士比亚,有一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描写得极其逼真。大意是说:咿咿唔唔在奶娘手上抱的是婴儿;满脸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的是学童;强...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