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抒情散文 >

关于光芒的文章

2019-04-09 22:05 来源:散文网


  篇一:点点光芒
  窗外,盛夏的雨正瓢泼,狂风卷积阵阵凉爽,总算安定了我一颗烦躁的心,这多情婉约的雨,又一次拨动我的那根心弦,那么反复,那么熟悉,多少次我想用文字和弦,可总是悱然而止,只能久久地把她端详在心。
  她,是我七十年代的初中至高中的同学,她,在家是父母唯一的娇娇女,掌上明珠。长的漂亮,娇气,学习很认真刻苦,成绩优秀但不傲气,被同学们誉为班花,我和她被公认为是一对好朋友,事实也是如此,只不过我心里还是多少带着点妒忌她,但不妨碍我们的友情。
  我们毕业于恢复高考初期,她的刻苦是有成果的,那年高考她真的版上题名(当时实属凤毛麟角,考上是轰动很大的事),前途一片光明。出乎意料的是她结果没能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当时有小道微词:邪压正,被人顶替),到现在我还替她惋惜。
  走出校门,融入社会,一段青涩的恋情当头一棒,她抑郁成疾,差点一蹶不起,看着她人面憔悴,恍若隔世,为之叹息!
  后来,她经过一段甜蜜的恋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可婚后并不幸福(小道消息,男的另有新欢),她苦守了十二年,没有孩子(她到处寻医问药),最后还是离了。天啦,青春白白耗费十二年,人生有几个十二年?我感觉到事态的不妙,追问她,她轻描淡写,说那一页已经翻过去。
  是的,一切的一切已成为过去,她从不向我细细说起,可我的内心是痛楚的,她的未来在哪里?
  生活要继续,她依然前行,一个带着8岁儿子的男人走进她的生活。知悉这个消息,忽感一种责任压在心头,忙里偷闲地去看她。看得出,她的这个新家,一切都是前任的,没有一样是新制的,老房子,旧家具,无不显示着家境的捉襟见肘,碍眼的是床边还紧挨着一张孩子小床。不过,被她整理的井井有条。她的缄默,让我心里感觉很堵,眼前的一切告诉我不必多问。带着酸楚的心情,坐在回家的车上,我几乎一直是流着眼泪的,想,她那么柔弱,面对这样一个家,日子怎么过?难道所有的打击都化作坚不可摧的力量?难道她要拼尽全力把两个破碎的家糅合?
  几个月后,接到她的电话(这是她第一次主动给我打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是兴奋的,说她怀孕了!我一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语无伦次,还没等我平静下来,他又说想终止怀孕,说只要证明自己是会生孩子的就行了,如果生下来,怕有了自己的孩子会分心,儿子可怜。她又一次让我落泪,我理了理,镇定一下,竭力平静地对她说:十几年了,你朝思暮想,吃那么多苦,现在孩子来了,你就真的忍心不要?你懂得当母亲的神圣吗?!你以为你这样做很伟大吗?!……终于,一个可爱的和她一样美丽的女儿诞生了。
  日月如梭,至今又一个十二年过去,我见证了她的沧桑,为这个家,她不知疲倦地劳作,我知道,这个十二年她虽然辛苦,但过得很充实,再去他家,老房已成新楼,儿子已长成帅气的大小伙,很亲切地叫着我阿姨,女儿聪明又漂亮,奖状贴了一面墙,她的丈夫是个老实的手艺人,乐呵呵的。私下里,我关切地问她,“儿子大了,怎么样?”她说,“他不听话,我告诉他,你还有自己的亲妈,想她,你就去看她。”他说,"不,你就是我的亲妈。"她滔滔不绝地说着儿子的琐事,像说自己的亲儿子一样,我听着,泪湿眼眶,莫名地感觉,在她面前,我是多么的媚俗与渺小。
  她命运多舛,这么多年我很关爱她,想不到她比我要强大得多得多。她的故事里不见她的泪滴,我的泪却朦胧双眼。
  窗外已归于平静,暴雨后的阳光照在树叶上,细柔的雨珠闪闪发光,我凝视着,豁然开朗——————总是让我悱然而止的,正是她身上放射的点点光芒……
  
  篇二:朴实的光芒
  一滴水就是一个小小的海洋,一个人联系着整个自然界。在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让我们看到人性中闪光的一面,放大追寻的焦距,让我们来回味,来获取一种感动与温暖,让我们在匆忙的生活空隙发现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种于平凡之中显出的美德。
  我是一名农村基层工作者,在我所接触的工作中,让我深受感染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自然流露的朴实情怀。,在我的身边有这么一户家庭,虽然没有什么震撼人心的事迹,但是这个家庭崇尚科学,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深受邻里人和社会的好评。
  他和爱人结婚多年来,彼此间相互关爱,相互信任,相互扶持,取长补短。他们认为体现人生价值最好的方式便是工作。耕种是为了收获,工作的更高意义是成就人生。人的工作虽各有不同,但不能劳而无获,徒而无功。只有勤奋敬业,用心干事创造自身的价值,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职责,无愧于自己的内心。他们善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充分发挥好自己在家庭中的多种角色。他们敬重长辈,爱家庭内的每一个成员,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他们认为,人虽然是独立的个体,但也离不开社会这个群体。只有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珍惜,保持良好的心态,容纳该容纳的事物,包容不该容纳的包容,才是为人处世之本质。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是他们家庭为人处世的态度。他们一家人和身边的人相处得极为融洽,邻里人遇到烦心琐事都会来向他们寻求帮助。他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那些所需要帮助的人解决一些燃眉之急。
  他们经常性的给孩子灌输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来激发孩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动力。教导孩子为人要真诚,要坦然,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品行高尚的人。
  这个家庭积极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维护社会公德,能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平安和谐社会创建奉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如果说家庭是一根接力棒,是一种文明的传承和幸福的承载,那么幸福则是一种感受,是用爱铺垫的坦然,是给予与回报的惬意。它就像一块无价的美玉,一旦与心灵组合,就会产生和谐的意念。
  和谐则是一种美,是一种力量,是一条幸福的路,是一首真善美的交响曲,和谐是文明的象征。
  人生是美丽绚烂的,只要你善于发现,你就会在平凡中发现美的事物,就会在欣赏事物时顿悟人生——因为最崇高的东西往往隐藏在自然界最微末的地方。
  
  篇三:光芒
  红红的大太阳照在脸上,使脸也红红的了。
  天,蓝的出奇,那蓝本来是冷色调的,可是在大太阳的映衬下,却也泛出了热烈的光。
  云呢?怎么一丝儿都不见了?是怯热躲起来了,还是到另一方天中游去了?好羡慕云哟,可以自由地游,可以随意地舒展翅膀。真想也变成一片云,躲到冬季里去凉快凉快呢!
  前两天有朋友听说我感冒了,发来信息说:“怎么样了?念。”就这么几个字,就是这几个字呀,却让我感动得一塌糊涂。
  不知朋友你是什么感觉,我在身体不适的时候,连心都会变得脆弱,有时更会倾溢出少许的惆怅。一个人躲在床上恹恹的,软软的,无言的情绪语言在无奈中驰骋,只有宿命地等待着时间慢慢地来把病痛带走……
  处于这种情绪中的我,接到了这并不夸张却体贴关怀的问候,自以为坚强的我,也没能阻挡得了泪腺的横流……
  人是需要关怀的,特别是在脆弱之时,哪怕是一丝的温情,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也会撑起你的软弱,也会给你力量。于是我理解了人们找知己,找朋友,找那用理智建成的心灵的情人……
  红红的大太阳照在脸上,使脸也红红的了。这除了太阳光的作用外,也因有朋友的关怀而由心中溢出来的光芒。
  谢谢你,我的朋友!我好多了,勿念!
  
  篇四:青春光芒
  记得曾有人问我:青春是什么?
  我微笑着说:青春,很帅,很热情,充满朝气,仿佛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事物——光。
  朋友好奇地问我,为什么是光呢?青春可以与很多事物相似啊,比如一江春水,一种舞蹈……
  我神秘地笑笑说:因为,青春热情无比,许多成年后想都不会去想的事情,在那个时期,总会平白无故从脑海里蹦出来,然后,被我们傻傻地付诸实际;青春总会毫无理由地迸发出热情和力量,就犹如大晴天里的阳光,温暖甚至热烈,让人向往崇拜。
  那是段明媚的时光,每个人都曾拥有,但不是每个人都会珍惜……
  九月的阳光依然很温暖,轻轻地洒在身上,有种被人拥抱的奇妙感觉。我缓缓走进教堂,手握十字架虔诚祈祷,青春的年代,除了热情,更多的还是那些散碎却珍贵的小心思。十七八岁的年纪,是青春亦叫花季,花朵开放时,飘出的芳香氤氲了整片心田。那柔软细腻的小情愫就如雨后躲在云彩后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阳光,轻轻的,柔柔的,不会那么放肆但却感觉到真实地存在。
  青春的年代,能拼,敢搏,少年可以为了梦想去努力,去积累,慢慢成长并终有一天会成功。那时,眼中的天空是那么的纯粹,那么的清透,不会掺杂一丝杂质。亦如小湖上的粼粼波光,美丽灿烂,总能与世无争地去飘动以适应自己的形状与身边的环境,单纯得可笑。
  青春的年代,多愁善感,很多个晚上,坚强的少年也会独自矗立在窗边,静静看着月光,彷徨地思量着未来属于自己的道路在哪里,思量着心中的那个空缺,何时才能填补……好似温柔如水的月光,静静的,只倾泄光辉,从不倾诉心声。心里的那个不平静的世界,只有自己才知道的秘密,只有自己相信自己,独自守护……
  我想,青春便是光芒,但没有固定的种类,只是光,因为青春忽明忽暗,热烈而温柔。青春,应该是毫无束缚的,就犹如自由的光芒;青春应该是明媚温暖的,犹如光芒能够照亮自己也可以照亮他人,身边的环境与人心亮堂了,生活自然就会美好;青春应该是多情的,犹如光芒可以是五光十色的,红黄蓝绿,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情愫,爱恨情仇皆有,那才叫一个丰富、美满……
  青春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过五六个春去秋来。只有去珍惜,不求永恒。但是,就算青春在某一天终结,也不需悲伤,因为它的余光还在,余热还在,我想,只要秉承着一份真挚的情感,把一切看成最纯洁的颜色,青春,就永不会消逝!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

    2021-02-06

  • 人生七期

    人生七期

    16世纪,英国的大诗翁莎士比亚,有一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描写得极其逼真。大意是说:咿咿唔唔在奶娘手上抱的是婴儿;满脸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的是学童;强...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