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倾听的文章
2019-04-09 22:05 来源:散文网
篇一:倾听潮声
有时候,就觉得自己像是一块礁石。放在海岸边上,冲击,冲击,再冲击,似乎只为了成为那个没有棱角的虚拟。
心中的烦痛已经说不上是什么感觉,唯有那耳边的潮声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孤独寂寞的心,似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倾听,倾听那潮的声音。
潮声,最多的便是那心灵的呼唤,一次又一次的呼唤着我,一次又一次的希望我回到它那广阔蔚蓝的胸襟,可是我不要,我宁愿像这样,被无情的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宁愿像这样在“死亡”的边缘上挣扎,也不要进入那温柔的海水,也不要放弃那块心中的坚石,皈依命运的安排。
是的,我就是那命运冲击下的礁石,矗立在命运的海洋的“边缘”,倾听着命运的“潮声”。
我从不信仰命运,我从不甘被命运所屈服,我一直都在挑战,挑战那宿命的安排,因为我只信仰我自己。
内心中那潮声波荡起伏,内心中那场潮声又像充满了不甘,于是棱角开始消失,光滑的一面开始呈现,我被严重腐蚀,被一次又一次地打翻在地,被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来回,坚执,内心中唯有那一丝信念,维持着我将要消失的意识。
可是,我始终在坚持着,始终在挑战着命运的冲击,就像今天的我玩弄着事实与命运。
“潮声”用力的去倾听它,仔细地去品味着它的一点一滴,耳边也想起了那首唱红半边天的老歌《倩女幽魂》。
“人生,梦如路长,让那风霜,风霜在脸上,红尘里,美梦有多少方向,找痴痴的爱路随人茫茫。”
人生之路,充满了恢心与不甘,唯有在命运即将到来的洪流下,放在海岸边,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在冲击中,倾听,倾听那汹涌浪涛的声音,仔细倾听着那命运所不堪的尖叫,是自豪也是向命运的宣告,向命运的挑战,且大声说:“我早已不属于这里,属于我的只有那白云的蔼蔼与大陆的沧桑。
篇二:倾听
这回,我只做一个倾听者。火车票是晚上7点13分的。倒了一次车,赶到候车室屁股还没坐稳就开始检票。始发站,本来是不着慌的,但我们习惯了逃难般地拥挤,别人一走,生怕自己腿脚短赶不上,不自觉地加快了速度,顾不得一头一身的汗往外冒。可也是,就这样跑上车,“住处”上头行李架已经被人占领。以致最后到来的一位壮年汉子拉着大箱子脾气大发:“他X的,我的东西往哪儿放?!”四下里看了半天没人应声,只好把箱子放在两铺间茶几下,嘟嚷着“我去找列车员”。我心想,在车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早来早占坐早占位已经定式,大家的东西都得带回去,想办法塞呗,难不成还让谁放好的给你腾开不成?后来列车员来了,上下看看,也只好说:铺下塞不进去,就放哪儿吧。这汉子仍然一脸的不高兴,像这个铺位所有人都得罪了他。这人啊,对谁发脾气都可以,就是不能对着大家伙儿来这么一下子。不光大家素不相识,互不相干,就是相识相干,这又何必?过会儿换票姑娘来了,言语间才知道他是铁路职工,签字坐车的。怪不得,自家地头上摔碟掼碗的,到不少见。
我的下铺是带着一个2岁多点儿女孩的年轻夫妻。男的本来在另一边,跟人换了住到对过。嗬,这小伙儿够壮实的,那滚圆的肚皮里到底能装多少东西啊。而且,现在这样的小伙子太多了。刚刚在那铁路人上铺的一个更年轻的小伙儿,也是位胖子。后来还听他跟人家说:坐车要少吃少喝,这样免得麻烦。但看他的样子,就知道“口是心非”这词的来历。嗯,还是听这小俩口和孩子的吧。因为你不听也不行,他们给孩子摆弄着一个“早教机”的球艺儿,外表做的跟猫样,一会儿放着儿歌,一会儿是童话,声音标准而宏亮,你想安静地躺会儿根本不得。一上车就开始的“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除了间断休息,直腰唱了一路;还有“小蝌蚪找妈妈”的童话,基本也讲了一路。刚上车还觉得新鲜,觉得比广播里反复播放的安全规定早餐常识什么的好听,等到连续一个多小时八九点钟瞌睡上来想休息的时候,就觉得全是噪音了。不过,这由不得你不听,也由不得他们夫妇不放。因为一停顿,就能听到那孩子的声音:“要听听”。爸爸说:“没电了,放不了了”。马上就是那孩子一声有特色的嚎哭,继而是妈妈的责备:“让孩子听嘛,有什么啊。”于是,这歌声、这童话再反复开来。当时我还想,也许这只是孩子晚上哭闹的症候,算不了什么。但当第二天天亮之后一再反复的情景出现,我才明白,晚间才是个开头。
围绕着孩子,围绕着带孩子的事,围绕着家庭工作,这小俩口少不了拌嘴。一会儿,女人叫男人过来把孩子把住。一会儿,女人让男人给孩子找吃的用的。女人的世界里,孩子是她的全部。为了给孩子晚上穿纸尿裤,男人说没事的,不用;女人说,晚上你又不管,黑黑的你抱着去上厕所?女人把自己的小拎包放在茶几上,男人给拿下来放床下;女人拿上来,男人垫张报纸再拿下来。女人一个白眼瞪过去。晚上了,女人说:把咱的箱子都拿下来放床边吧。男人说,拿什么拿,你去拿,傻不傻。女人说,傻什么,我是说拿下来放心些。男人不啃声,只是给了女人一个后背。
中午时分,空调列车不开空调,空气就显得沉闷浑浊。孩子跑着跟邻坐一个稍大些的“姐姐”玩耍,女人跟着盯着。列车员过来了,女人说,你开开空调嘛,空气这么差的。列车员说,开不了,外边温度低。女人说,那就把窗户打开一下嘛,空气这么差,我们大人还能忍受,孩子们在这种空气下怎么弄。列车员说,你别拿孩子说事。窗户不能开,怕扔东西出去。女人说,我们保证不扔东西出去,实在太闷了。列车员没说话走过去了,再过来的时候女人再说,列车员只得打开了窗户。沉闷到是一下没了,但列车外寒凉的风一下掠过来,让浑身是汗的人身上免不了哆嗦一下子。我想,要是不注意,这种时候最易感冒呢。果然,小女孩很快打了几个喷嚏,鼻子下也不时流出了清鼻涕。
孩子过会儿就叫着和“姐姐”玩,又到带着“姐姐”的那对老夫妇哪儿去吃东西。女人就喊:我们这儿有吃的,这孩子,看见人家的就好。那老人说:没事的,孩子嘛。女人就拿东西给那小女孩。不一会儿,那小女孩过来和这女孩一起听起了她的“早教机”,于是又是重复的故事和熟悉的歌声。男人说,你也不多装几首,老是这个。女人说,你不弄,我也没顾得上弄。回去了你下载吧。男人说我记得弄过的。于是拿出摇控器,反复摆弄,结果还是老样子。不过,他把原来很大的声音调到了低声,噪音的聒噪立刻好多了。
我们另一张铺位的对面上下也是一对夫妻。他们是从广汉上的车。我问他们为什么不从德阳上,说怕晚了东西不好放。看来这是老江湖,懂得的多。他们说都是青海油田的职工,现在住在敦煌七里镇油田基地。我说知道,我去敦煌见过这个地方。他们说孩子远走高飞了,去了江西南昌。我说孩子们有自己的路,能考出去在外地打拼,说明有能力。他们笑笑。他们是回去探家的。石油人,五湖四海汇集,全国各地都是家。听说玉门人在东北大庆就很多。这是些为国家建设做了大贡献的人,待遇高些是可以理解的。噢,我铺下的那对小夫妻说也是青海石油上的,那小伙儿老家是四川,而那女子,听口音是当地人。一代接一代,老的叶落归根,新一茬儿又接上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中国,不单单石油、航天几个行业是这样的。
火车上听人说话,会引起一些思索。比如带孩子的母亲,她们辛苦、唠叨,她们眼里孩子的宝贝程度,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想像的。母爱,无私而又自私。这是天性。又如孩子的性情养成,恐怕小小时候就要注意了。做父母的浑然不知,别人却能听出来孩子用“一哭二闹”要挟屡屡成功的味道来。当然,在孩子的娇嗔与管理之间如何把握合适,却是个大问题。还有带孩子的问题。比如听那对送孙女回去的老人,他们带出来的孩子,如何跟自己的父母沟通交融的事情。有些自己不带的孩子,大了也跟父母不亲不近。还有坐车的态度。无论是谁,都应用目光平视他人,且不要把生活或单位里的“娇骄”二气耍在别处。像那位铁路职工,从开头的脾气开始,给附近所有人都留下不愉快的印象。当然,我相信他工作生活里也不一定会是霸道的人。但人之言行,总代表着些什么,也会给人留下下什么,这是毫无疑问的。
倾听,咂摸别人的言行,回味自己的生活,总是有益的。
篇三:倾听
王峰今天觉得有空,就想去看望一下其好友好兄弟钟一贝,两个人一聊,准能没完没了天南地北说一通。
看到好友过来,小贝那个高兴,招呼坐下后,水都没递上一杯。王峰先打开话匣子,说这次扫墓很累,但感觉很不错,毕竟一年才那么一次。而小贝就又说自己在外工作好几年了,离家较远,两三天的假期根本不容许来回,这些年都要劳烦父母爬上下山,多累,也不知自己的祖宗有没臭骂自己一顿,也许,惩罚自己处在这个闲差当中,不过,一般都会打电话回家里,但聊不了多久,家里就忙说电话费贵,就挂了,其实,知道,家里很惦记着自己。小贝没注意王峰有没有什么要说,反正自己一咕噜说个没完没了。其实,王峰倒是滋滋有味的在听,虽然好像不止一次听这些了。
王峰插嘴说,没事,工作清闲也好,轻松自在。小贝又说,哪有,其实,父母有时也会给自己一点压力,毕竟辛辛苦苦把自己供养了四年大学,如今,却连一些高中毕业生的待遇也不如,多少有点惭愧,十分感谢父母对自己的付出,虽然目前不能很好回报,但会经常挂个电话回去报个平安之类,听得出,父母还是相当高兴的,虽然每次通话时间不长。不过,还是感觉读完大学要好些,要不然,很多事物连门槛都踏不上。虽然自己这份工作待遇不怎么样,起码自己还是挺喜欢,有比较多自己的时间,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空闲时间,可以看看书,下下棋,玩玩游戏,去运动一番,也是一番潇洒。(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是呀,比起那些非洲难民就不知好多少倍呢,王峰说到。
小贝马上又接上,是呀,还别真说,就是比他们说得好,这点发自内心。你看看那些难民,那些孩子,瘦得不成样子了,衣衫不整,但那个眼神充满了无限的对一种安定生活一种温饱生活的渴望。哪个父母不喜爱自己的孩子,可他们父母面对如此状况,却不能做不了足够的事项,这也怪不了父母,还真有赖于一些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这点,美国确实还真的挺大方的,作为世界超级大国,付出自己的一番帮助。近年来,中国也比较大方,甚至免了那么多贷款。一说到这个贷款,又让人想到国内还有比较多的矛盾呢。虽然中国富起来了,却仍旧还有不少困难地区急需国家扶持帮助。国家财政收入那么大,有这份心思的话,像人家公司,嗷,讨厌的蚊子,现在的蚊子越来越大胆了,明知道我会对其不客气,还敢吸我血,看看我这只手,都成北斗七星模样了。看在它们是雌性的分上,没打死我就不追究了。对了,刚才说到什么了?
说国家像个公司,又有什么大发现?
哦,就是如果国家也弄几个什么项目组去发展一下一下贫苦地区,起码会好很多,也不会很很大比例的费用。另外,那些贫苦地区,就真的没发家致富的一些本事吗?还是贪官太多了?
这些东西见怪不怪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状况呢?虽然说每个朝代都会有,但如今社会,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呢?是不是缺乏信仰还就是体制什么出现不够之处。
……
……
不知不觉,好像就从七点聊到了十一点,几乎都是小贝再说,即使晚了,仍旧意犹未尽,而王峰,仍旧津津有味的听着。
篇四:倾听八月的声音
四川苍溪东溪中心小学谭语杭
我那轻轻的心,飘飘然,到八月天;我那静静的心,聆听到了八月的声音……
倾听八月的声音。
唧啦、唧啦、唧啦唧……那棵不知名儿的树上,有一只黑黑的蝉不休止的知了着,仿佛在说:“热啦,再热烈啊,夏天才有我的精彩……”俨然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它正在演奏着一曲只有夏季才能聆听到这大自然美丽的乐章。
炎炎的夏日,还有谁不省心呀?
倾听那八月的声音。
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传来,叨扰了这位音乐家的演奏。一曲未完,小蝉惊诧之余,飞走了,找知音去了……原来,是环卫阿姨正在炎炎夏日下,烈日当口拿着大扫帚清扫着街道。这响起的声音,好像在说:“快啊,快快干净,清洁的大道,我的家……”干净的街道也好像在亲切地说:“谢谢您,您为我清洁了身!”
倾听八月的声音。
天闷闷的,热呼呼的。突然,一群小蚂蚁,从路边急匆匆地低着黑黑的小脑瓜走在了大道。不知是什么缘故?这群小蚂蚁排着弯弯曲曲的长蛇阵,陆陆续续地驰骋在街道上。
我再看看天边,那一片黑云缓缓地散开了,一缕缕的,小蚂蚁一边奔跑,一边好像在说:“阿姨,快回家了,要下雨了!”
倾听八月的声音。
忽然,起风了。蝉儿飞走了,小蚂蚁也急匆匆地搬家了,阿姨还在大滴的雨点中完成最后的清扫工作。
“啪!”的一声,路上湿了一小块儿。接着,“啪啪……啪啪啪……”大大的雨滴从天而降,稳稳当当地落到街道上,打在路边的草丛中,犹如一串串鞭炮掉到地上噼里啪啦的。
它好像在亲切地说:“嘻……嘻嘻,我来了,天就凉了!”
阿姨,已忙完了最后的清扫,冒着雨,拖着长长的湿湿的大扫帚远去。在阿姨远去的身影后边,留下了一条条洁净的街道,留下了一串串美好的声音。
倾听八月的天,那一声声的细语,在此时的雨雾中,让我听出了八月的声音里的旋律,那一首首歌曲唱出了大自然的美好……
篇五:倾听蛙声
离开故乡已经有20余年了,每当夏夜来临,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乡稻田里的蛙声。
故乡的夏夜在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就开始湿润了。田坎上,树枝上,地里的庄稼,如豇豆,玉米,花生,南瓜,红苕,稻田的秧苗,土坎上,沙滩上,悬崖上的茅草都被露珠打湿了。
我们不顾大人的劝说,有的拿着火把,有的拿着手电筒,到稻田边去抓青蛙。青蛙一看到亮光,两只眼睛像玻璃珠子一样瞪得溜圆。肚皮鼓得很大。小孩子抓青蛙,有的动作很麻利,有的动作慵懒。一只青蛙带头一叫,一大片的青蛙就跟着叫起来了,咕咕咕咕,叽叽叽叽……仿佛山村的小夜曲。只要你没有把它抓到,它的后腿一蹬,噗通一声,一下子就跳进了秧田和塘堰里,你不得不因为没有抓到这只肥硕的青蛙而失望。
这个时候,我们因为露珠把头发打湿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而埋怨大孩子,你们为啥动作不快一点,那一个青蛙够我们吃一大口的。大孩子经常说,我们不行,你们来嘛,你们一只青蛙都抓不到,还冲能干?大家都不说话了,继续往远一点的稻田边转动。我们的眼睛被夜里的萤火虫带来了好奇心,还有蛐蛐的叫声,小溪的流水声,远处的狗叫声,父母打骂小孩子的声音,有时候稍不注意,一条菜花蛇从身边哗啦一声飞过去,我们全身的肉都麻了。但是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到了天空中的银河里。有时候路途走远了,火把也熄灭了,手电筒的电也打光了。我只好趁着淡淡的月光,高一脚矮一脚的在乡村的小路上慢慢走着,一步一个脚印地回家。有时候发现路边有一树稻草,赶紧去抽稻草来做火把,但是火柴也划不燃,一些孩子就干着急。大孩子拉着小孩子,嘴里在发牢骚,叫你们在屋里等着,我们把青蛙抓回来,你们就等着吃现成的青蛙肉,你们偏偏不听,现在安逸了。小孩子边走边哭,大哥哥,下一次,我们不跟着你们走了。
回到家里,已经是凌晨3点钟,我们马上把青蛙从编织口袋里抓出来撕掉皮子,除去脏腑的东西。用菜刀将脚趾宰掉,从泡菜坛子里抓出母亲多年来泡的辣椒,大蒜,生姜,马上生火,做泡椒青蛙。那个香味真的能飘出几间屋。大约煮了20分钟,大家的嘴巴就在流口水了。七八个孩子的眼睛盯着锅里的青蛙已经不能转动了。还没有等大孩子把青蛙舀上桌子,大家你一只我一筷,几下就把一大盆青蛙肉吃了过金光。回到家里,我们悄悄摸到床上去睡觉,等到天亮,父母就责问昨天夜里到哪里去了?我们只好老实交代,说跟着大哥哥他们去抓青蛙去了。父母说,下次再去,我就打断你们的腿。
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课本里有了青蛙的图案,我看着图案,我就想起我们抓青蛙的过程。这个青蛙图案,和我们抓的青蛙一模一样。老师在讲台说,大家看看这个青蛙,你们知道吗?青蛙是帮助我们捉害虫的。你们不能去抓青蛙,它可以帮助我们消灭庄稼里的害虫。如稻田的螟虫,飞蛾,螳螂,蟑螂等,一只青蛙,每一年要消灭一万多只害虫,它是我们庄稼的好帮手,所以你们一定要记住,不能去抓青蛙,更不能宰杀青蛙,当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听了老师的介绍和讲解,我感觉自己之前的行动是错误的,不知道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居然还抓它们来烹饪煮食,我心里很忧伤。
那一年夏天,我回到了故乡,看见有的稻田荒芜了。母亲说,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家乡的稻田没有人耕种了。杂草丛生,病虫害特别严重。夜里,我走向田边,只听见几只青蛙在鸣叫。我问母亲,之前我们能够听到一大片一大片的青蛙鸣叫,现在那些青蛙到哪里去了?母亲说,你不知道,现在的人,到处都是抓青蛙的,青蛙还没有长大,都被一些人抓走了,所以比之前少了。据说城里人喜欢吃山村稻田里的野生青蛙,野生青蛙比起饲养的牛蛙要香几十倍。现在的城里人不知道怎么想的,什么不能吃,专门吃青蛙?青蛙是能吃的吗?青蛙是帮助庄稼人消灭害虫的。
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她懂得这些道理。在我的心里,母亲的心永远是善良的,勤劳的,美好的。
寄居在南方的城市里的我,很久都没有听到青蛙的鸣叫了。夜里我一个人站在阳台上,我的眼前仿佛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田,稻田的青蛙在向我鸣叫,它们也许知道我很孤独和寂寞,用蛙声来陪伴我,支持我,鼓励我,让我有时间回到故乡去,去看看那些荒芜的稻田,去保护那些可爱的小生命……
篇六:倾听
我卑微的低低俯下身
倾听你的呼唤
———题记
江南的深冬,空气里荡漾着水气的潮湿。整个天空像是迷雾袅绕,隐晦的如海岸的岩石,没有一丝精神气。
一直以来,偏执的厌恶江南的冬。厌恶她缠绵不休的冬雨,飞扬跋扈,冷不丁的落进衣领之间,那种透彻的冷,恨得牙痒痒的。她不像北方的冬天,干净利落,可以张开双臂,与雪同舞。
已是深夜,窗外风轻悄悄的穿过,像前世的一些因缘。
我摸索着起床,推窗。
院里的梧桐,随着夜风的拂过,微微的颤动了一下。我听见了风滑过了树叶的声音,淡淡的像是燕子低低的掠过水面。心里于是莫名的有一些湿润。
也是在这样的寒冷的冬季,家乡的村子里到处是木材燃烧的烟味,噼里啪啦的篝火一直要烧到天明。还是秋季的时候,父亲就上山准备柴火。一担一担的木头堆砌在院子里,像一座小山。等到冬天来时,夜幕还未笼罩村子。我们就缠着母亲,堆好木头,划上火,燃烧的木柴,红彤彤的映照在我们的心里,一家人团团的围坐在火旁,听着大人们闲聊,心里暖暖的。
天刚拂晓,院里的槭树上的麻雀唧唧喳喳的闹开了窝。随即,狗吠,鸡鸣声,声声入耳。
母亲轻手轻脚的起床,淘米。压水机压水的声音冷凝清澈,我躺在床上,细细的聆听母亲的脚步声。继而,父亲咳嗽的声音响在储藏室。锄把和粪箕叮叮当当,闲不住的父亲准是一早又上桃园劳作去。
我和弟弟,妹妹在母亲的催促下,一个个懒懒的从被窝爬出。燃烧过后的篝火依旧冒着浓烟,灰烬里面星星点点的余火,残存着昨夜的温暖。我们扒拉着火里的红薯,刹那间,烧烤的香味熏醒了我们迷迷糊糊的大脑。
我默默的伫立着,风里有着红薯的暗香,还有柴火特有的烟味。黯然伤神,只是,这样的日子再也一复不返。
夜,更深了。
我关上窗,风跟随我进屋。我悄悄的躺下,让风伏在耳畔,进入我的梦乡。
篇七:独味倾听
又是一个暑气蒸腾的仲夏,又一次驻足倾听,穿过世事的云烟,收获一份人世浮华之下的沉静和烈日桎枯之外的柔情。
独味倾听,在每个旭日东升的清晨,会听到那第一抹嫣红捎来的问候;会听到每朵心花悄然绽放的喜悦;听到那倚着柳枝的晨阳,斜斜地照在朋友的肩头,将其半晦半暗地写意出来的清韵;听到知己批着晨辉,走进彼此心灵的节奏。这声音,成就了美的云霞,成就了诗的花朵;这声音,如同在荒漠中跋涉时,友人掬来的一泓清泉;这声音,是一个人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时,不经意间掉进心里的那丝孤独被友人掸去的昂扬心情。
独味倾听,在每个清闲的午后,会听到淡淡的墨痕溢出的童话;会听到夹在微风中最诚挚的抚慰;每一丝风儿拂过,都会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被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绪,都变得那样纯粹而葱茏。这声音,是人的整个心都成了温柔的绿色;这声音,馨香了递给友人的那杯清茶;这声音,诠释了酒杯高举时的无价真情;这声音,是对情感慷慨的给予和无私的奉献。
独味倾听,在每个迷人的月夜,会听到落寞时,友人用月光撑起整片天空的慰籍;会听到在清辉四溢的月下,深情凝望的美丽;会听到回眸间情思萌动的绝唱。这声音,是孤枕难眠时,友人在月下编织的美梦;这声音,是月中悲悯时,朋友倾侧过来的双肩;这声音,是月缺时遥远的思念和着窗外的月光漫过心际;这声音,是独倚危栏时,思绪在夜色中飘逸的相知相惜;这声音,是花好月圆时相依相伴的缠绵。
独味倾听,在每个飘雨的街头,雨水淋湿了长发,模糊了双眸,会听到素不相识的朋友怜惜地递过纸巾,揩拭雨水的感动;会听到落寞的心灵因此对冰冷的雨水有了一丝的眷恋;会听到经过雨水洗礼的情缘,足以碾碎街头的雨点;会听到友人在雨水中释放的纯洁的爱足以演绎的雨的交响。这声音,会让雨水淋过的岁月更加辉煌;这声音,会荡涤世俗尘埃,让世界被催化得更加美丽清纯。
独味倾听,在每个叶落的幽径,会听到落叶献出全部绿荫之后,仍选择大地的无悔;会听到哀愁随落叶飘去的释怀;会听到在风雨飘摇中仍能邂逅的欣喜;会听到想通的心灵携落叶在风中浅唱低吟。这声音,是风雨中携手同行的默契;这声音,是实现生命价值的互动;这声音,如落叶对大地的情分,无论多远,都会默默地彼此守候;这声音,是交汇时每一次心动的回眸;这声音,是人世间悠远的天籁。
独味倾听,这声音,很美,且美意朦胧。
篇八:倾听
久违了这夏夜雨后的交响乐,就为了这份倾听生命之音的闲心。
独躺在床上,辗转难眠,转眼已近三更。
初时尚不在意,那知臻此夜深人静之时,倾听屋外万蛙齐名,才才知大自然焉在此时此景方有这壮阔的齐奏。
听啊!寂静的夜摸之下那蛙声多么清朗,一声接着一声,不,是一阵接种一阵,犹如万马奔腾,,由远及近,带着浓浓的生气扑面而来,“乱石堆云,卷起千堆雪。”初时蛙声还略显单薄,那知后来,愈演愈烈,如惊涛拍岸,战鼓齐鸣,声势渐浩大,气势渐恢弘,直到后来,竟有些震耳欲聋,撼人心魄了。此声虽不及夜莺,百灵之辈啼声悦耳,却平添了几分壮阔与雄浑;此声虽不及鹰啸之尖锐,却多了几分中和与饱满;此生虽不及狼嚎般豪气冲天,却多了几分自然与生机,呱呱。呱呱,一声接着一声,有力的冲击我的鼓膜,在我的耳内形成了深深的共鸣,个我的身心以强烈的震撼,啊!沐浴在这如水的月光下,倾听着大自然神奇而壮阔的声音,心中烦恼一扫而空,眼前豁然开朗,心胸开阔之至,我忽的坐起径直走出房去。
乡村夜里的空气本就已足够清新,又经过日里雷雨的冲澈,变得更加柔婉,连着一息湿润的水汽,亲吻着我的面颊,我猛吸一口气,望着满天的繁星,醉心于这能洗涤人心净化人性的蛙鸣。
蓦地觉得,少了平日里的自吹自擂,少了向来的口若悬河,多了份安静的倾听,竟也这般美好。
倾听吧!倾听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倾听生活的酸甜苦辣,倾听长者的教诲,倾听智者的心语,生命别样精彩!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