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抒情散文 >

关于八月的文章

2019-04-09 22:05 来源:散文网

  
  篇一:八月初梦
  本是一个周末下午,本来应该宁静着自己度完这样的日子,而,心中,莫名的惆怅竟不知何时何处漫漫升起,直到不小心又窒息了自己,才晓得,原来,有时,自己的控制能力,还是那般的有限。
  我是一个张扬着诉说要低调的女子,年方二三,言语中我是一个极为悲观的人,而谈论中又让人觉得是一个充满了阳光的一个人儿,有时我甚至在想,我了解自己吗,我懂自己吗,好像有时候只是浅浅地知道自己想要穿什么或者是想要吃什么或者是想要得到某种层次上的幸福感。多年后,我亦是如此,在陌生的城市里游走,在熟悉的街头穿梭。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学会了沉默,连音乐也不愿意去倾听,是因为我觉得它不能赶走我的落寞,什么时候喜欢上了文字,什么时候喜欢上了默默诉说,什么时候喜欢独自一人钻进去看别人的故事,去写自己的心境,去理那段言不清的情怀,似乎,我都不曾记起。
  那天,突然对一个人说,我想在三十岁前出一本书,他说,在深圳应该很不错,这样他会用自己所有的积蓄来发行推广,他说不用等到三十岁,现在都可以。。。那样的话听后,我就开始梦我的未来了,我想有一台电脑,旁边放一个不大的音响,可以随意醒来,然后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理上去,然后一键发布,然后再寻找下一个灵感,我需要有一间不大的小房间,大概在二十平方左右,门外可以被早晨的太阳捕捉,阳台可以被秋天的微风收藏,我留着长长的秀发,在心情愉悦或者不悦时,都可以静静的感受时间划过心扉的温暖,这样的梦,在初秋伊始,在我的脑海里,开始了萌芽。
  我希望逢着那样的时机,可以让生命感受着时光的眷顾,可以让梦想像正午的太阳,任清风吹佛,任秋雨灌溉,总是那么充满生机与力量。
  
  篇二:八月香山
  小时候听说过香山,却从未去过。
  近来静极思动,亦久未外出爬山,遂生几分向往。于是,周末突发奇想,欲结伴爬山,去香山闲游。
  八月的香山,恰是盛夏季节,烈日炎炎。我们出了河口九年制的校门向西,沿着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小路而上,步行五六里,眼前已是满目苍翠,绿色丝丝如云,团团如雾,凝实厚重而又惬意轻盈,象一件绵软的绿袍轻搁于高山溪流之上,让人感觉这不像是一座山,而是一尊绿云萦绕的卧佛。披绿荫,沿石径,涉足而上,刺目的阳光已被缠枝错叶筛成了斑斑点点,暑气顿消,清凉骤至,脚旁一弯泉水叮叮咚咚,或依地势滞留成一泉一滩,或随岩石扯挂成浅流细线,畅怀坦然时尽情铺展于山谷之上,成一挂瀑布;婉约含蓄时悄悄隐身到草丛之下,余潺潺之音。沿径两侧,各样树木藤萝或高或低,或横或竖,随意自然地罩住行人脚步。它们有的满挂红色玲珑的野果,有的满缀深浅异样的鲜花,撑起浓荫,与人相随而上。及至登顶,一天澄蓝,虽说炙日当头,却丝毫感觉不到它的威力,天愈高愈远,云越来越淡,星罗棋布的村庄,高高低低的峰岭,平整如镜的农田,一切尽收眼底。身体也一下子变得轻盈了许多,涤净了许多,颇有点儿霞举飞升的感觉。
  与名山相比,香山少了一点儿秀美,多了几分朴实;香山少了几分险峻,多了几分墩实;它没有奇石怪花,只有满满的野草杂树;没有广寒云海,却有小庙点缀青山。
  香山,只不过是原生态的一树山,只不过是纯自然的一山树,还有一谷潺涓流水,一路浓荫鸟翠。虽说这是第一次,却真的再也难忘。
  
  篇三:平淡的八月
  我只记得八月份依旧延续着七月的轨迹逝去,居然没有任何值得回忆的地方。
  在家的日子就是吃、睡、玩三者之间随意切换,我没有找到任何可以实现自己价值的事情,或者说我丝毫没有任何价值能够去实现,浑浑噩噩的日子中,除却不断增长的体重之外,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这期间,我突然开始极度憎恨背后嚼舌根的人,这源于一些长辈对我们这些后辈指指点点的行径。他们总是会以自己的价值观将我们分为三六九等,然后赞赏或是贬低,虽然这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他们的价值观似乎只能够和人民币的价值划等号,以赚钱能力来评定一个人的全部价值,这是毫无道理可言的。赚钱只是众多能力中的一种,并非一个人的全部,若是以大把的钞票就能够证明有孝心、有爱心、有义气等等,这好人也实在是太容易做。我并非是清高,闻不得铜臭味,可是若天天只识得这样一种气息,难免窒息。
  可悲的是,似乎我也经常变成我所痛恨的这种人,即便这纯属无意。(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假期时,免不了的是同学聚会,每个假期都会和关系较好的一些老同学见面叙旧,也许是分别太久的缘故,交集越来越少,话题越来越窄,每每回忆完旧时趣事,自然就会谈论起其它老同学的现状,若只是谈谈倒也罢了,可这话总是越挖越深,对其为人处事,过去未来都大肆点评一番,听到自己较为厌恶的人混了个毫无作为,也会暗爽、窃喜。我深恶痛绝这样的行为,却难以避免得卷入其中。我不由得担忧,我在别人嘴中又是个甚么操行,是否也是被人取笑的那一个?再出色的人也难免被暗贱所伤,何况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出彩的人,在谈论起别人的是是非非时,我也时常变为他人嘴中的标靶,一枚枚飞镖直中红心。
  不过就算是被人唾骂,我也毫不在意。人总是为了顾及面子而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我在竭力避免陷入这样的无谓挣扎中。我会朝着我既定的方向前行,无所谓路边有什么风景,只要你不试图干扰我的选择。
  我试过劝服别人,都是自讨没趣,也经常被人劝说,自觉不胜其烦,一旦某种观念已经形成,他人很难更改,因为一切都是自以为,他自以为他对,你自以为他错,总是自以为是的自以为,终究会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别人的选择是件很无聊的事情,这就好比中国人看见外国人用刀叉吃饭就嘲笑他们居然不用筷子,进而产生莫名的优越感,然后苦口婆心的去劝说他们用筷子吃饭,虽然自认为是将别人引入正途,但实际上只能让别人觉得可笑罢了。即便我算不上虚怀若谷,也绝不是个固执己见的人。我所做的只是我喜欢做的,我选择的只是我想走的路,我顾及不了太多是是非非,我也没有义务为讨好别人而活。
  在我明白这些道理之后,也就懂得了我之前的种种不是。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很容易和别人争辩的人,倘若别人的做法与我的想法相左,我便会喋喋不休地与之做口舌之争,事后想想,那声音甚是刺耳。古训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或许我该闭上嘴,毕竟我们都不是在为别人而活。
  以前上学的时候一想起八月就兴奋,那意味着悠闲的假期。而现在,却毫无知觉。
  
  篇四:八月之秋
  金秋的八月,花灿稻香满天飘,风清雨顺喜中秋。这么如诗如画的美景,我却在风的忧伤、叶的飘落、云的眷恋中,伴着思绪纷扰、愁肠情结、伤感哀怨中独自度过。
  八月是幼时久盼的梦想,为的是在谷香穗扬的黄昏,能有疲劳一天的母亲做好的佳肴,虽只一碗面的飘香、几个蛋的初尝、还有沾点肉香的清汤,我还是日日盼、月月念地流涟向往。那时的梦很单纯,只想有被想起、被重视的感觉。
  八月是年轻漂泊的岁月,走出家门,游荡在字美书香中,拼搏了多少年,也孤单了多少年,渴望温暖重聚,一切却在闲遐空隙间化成了记忆。往日情景久久浮现眼前,袅袅云烟般的环绕,勾勒出无数回的念想,那时虽清贫,心的感觉、家的温馨却是充实。
  八月是中年拼搏的旅途,劳累后久久地伏窗沉思,静看秋风抚叶,寒雨轻扬,孤单地想着云开雁归,芳香呢喃,却在无奈的愁思中。酒在迷醉中放荡,泪在回忆中惆怅,幻想着云际般飘过的记忆和期盼,在眼前升腾,化成楚楚酸泪,竟然消了笑容。
  八月是游子思乡的时节,小时月饼的香味,勾起我多少的记忆,想念的母亲等盼着亲情的相融,渴望膝下嬉笑陶陶,而我只能在千里之外,饱受着思家之苦,两地相望,亲情浓于血,如秋之枫红,似二月花的浓。
  我的八月是在秋的落寞、萧瑟、寂寥中轻轻滑过,无声无息没有绽放出快乐,沉寂无言没有片刻的欢愉。那天你说,秋是万物成熟的季节,是喜悦之秋呀,为什么你的秋天是那样伤感,我说也许我延续古代大家的情商,郁积着浓浓的悲秋情结。我的秋是伤感的,而母亲的又何尝不是呢?在她七十年的期盼中,又有谁记挂并祝福她呢?母亲劳累终生,现华发满头,苦盼着晚年幸福无忧,享受天伦之乐,而我离家之远,不能俯首照顾,实为大不孝。
  在这秋风习习、寒冷悠悠的时节,母亲的忧伤,又有谁能懂,我想只有子孝母慈的八月之秋才是最美。
  
  篇五:八月
 
 一座小城,一条长长的街,一种牵挂,一个青山绿水的八月。
  总感觉,生命原本是不属于自己的。在上苍给予我们生命的那刻起,是在和我们约定,终有一天,他会收回。总是想,生命应该如松柏长青,生长在哪儿却是自己未知数。然而,运里我们也无从选择。一个人该干什么,好像是上苍安排好的。生命是上苍给的,可是运就要我们自己去掌握。而我从来不相信命好或者坏,这样的说法。但是我感觉偏偏不相信的事情会逆道而来。我不由得想起我那年迈的母亲,那样在黄土里生活了一辈子,整天的面对黄土背朝天。我不知道付出多少的努力才能换来母亲一生失去的美丽。无法改变的命运,没有抉择的人生,是现实,是命运。难道她就这样在岁月的催促中渐行渐远吗?八月,我在彭阳。
  今年的八月我是在彭阳度过的。不是旅游,不是探亲。
  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边缘,六盘山东麓,西连宁夏固原,东、南、北环临甘肃的镇原、平凉、环县等市县。县城四面环山,中间是一条清澈的河流,水很安静的从县城流过。
  我是不经意间才去的,觉得自己经常呆在家也不是办法,所以就和朋友翻山越岭的去了彭阳。
  彭阳的四面山上全是绿色的,好像几块巨大的翡翠石,盖在山上,在太阳下显得格外的清凉。各种各样的树一棵打着一棵,一浪连着一浪,浩浩荡荡的压过来。隔十几米的高处,会看见一座亭子,再往上看,又是一座。掩在树的后面,树挡住了前面的柱子,只看见琉璃瓦做的顶。稠密的松柏丛下,是满山坡的花草,好似花花绿绿的地毯,和谐,芬芳,有韵律,很温馨。微风吹过,不是春天,胜似春天。
  听隔壁的老爷子说,山上的松柏树是本来就有的。前几年,退耕还林,又在树下种上了小植物。以前没树的地方,也种上了小松树,山上现在没有半片的耕地。这里的农民们大都以搞副业为生。
  在我们那,是看不到这样的风景的。虽然说山上也有树,但是不是很多,大多是山棘之类的小植物,没有这么浩大的气势。偶尔你还会看见在山顶凸现着一座古亭,或是在半山腰,悬挂着一条很陈旧的小路,缠在整个山的身上。隔一个山沟或者几道渠,就是连成片的层叠的梯田。
  影像中的八月是一种很干燥的感觉。有经验的老农说,九月里比八月里好,九月里的雨水多。对于那些死守着几亩地不放的农民来说,他们对于下雨是很渴望的,并且带有神圣的说法,端午节等节日里都要祭奠。他们都希望能够有充足的雨水,好让小麦不至于被干死。母亲也不例外,每天都在盼着下雨。
  “不会下雨的,咱们这一到八月里就没雨水了”我心不在焉的说。
  “你懂个撒,你就是在希望不要下雨”边说边往天上看。顺手扬起一把土,被南风吹走了,“过几天就会下雨的。”
  确实是这样,我就在希望暂时不要下雨。一下雨,这边到不了那边,还想着家里忙完了就去我朋友家玩呢,却被母亲给说中了。
  八月,我们这里如果碰上好年景,南风刮得多的话,就会有好多雨水。是很细很细的那种雨,温柔的像是冬天的雪花,轻飘飘的。
  没过几天,天就真的下雨了,我还真的佩服母亲看云识天气这一经验。这落雨了,别提母亲有多高兴。忙这忙那的,喊我去帮忙收拾场里的东西,用塑料布,盖的盖,遮的遮,该搬的就往回搬。还说我好得吃懒得做,从来不如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孝敬父母,帮家里干些活,只知道闲逛。我便默不吭声。收拾完了场子里的东西,母亲拿了铁锹,我问她都下雨了还去地里。母亲没有说话,只是走了,或许这是她一生的职责,是她的命运吧。扛着铁锹摇摇晃晃的上了山。我想去,可母亲让我留在家里。好久没有落雨了,好不容易落点雨,母亲还得去地里忙一阵子。如果雨水多了,母亲就闲了。
  这样的小雨下了一晚上,到第二天了还在下,大清早的朋友来找我,说是在彭阳有一点能干的活,大概十几天就完工了。想了很久,还是去了。收拾完行李,母亲问才我干什么去,我说是去闲逛,其实她已经知道我要去打工了,什么话也没说就帮我烧饭烧水的。唠叨着什么东西别忘带,牙刷呀身份证的。
  “妈,不用了,没时间吃了,他们都在等我呢。东西我都带了。”我有气无力的说着便把箱子往外提,母亲也给我帮忙拿行李,还念叨着“下这么大的雨……”
  “你不是每天都在盼着下雨吗”我有些惊奇的问母亲。母亲说“下雨也不下个时间,正好你要出远门了,就下这么大的雨…。。”
  我知道,母亲其实是不想让我去的。我这一走,家里就剩她一个人了。母亲也累了,我也想留在家里陪陪她,帮她干点家务活,可是我实在是在没有别的办法啊。刚坐上车,母亲就唠叨个不停,说这说那的,衣服,鞋都湿了。雨水把她全身都灌透了。
  “妈,你回去吧,我们一会就到了,到了再给你打电话。”母亲好像没听见的样子站着不动。嘴里还唠叨着什么。雨模糊了我的视线,透过如帘子一样的雨丝,我看到了母亲红晕的眼神和阴沉的脸,就像八月里阴霾的天气,快要落雨的感觉。她好像有什么话给我说,但当走到我面前时,她又好像不说了。早晨八点,我们就出发了。车子开了,母亲就被抛在了身后。只有她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雨地里了。暗暗垂泪的眼神,那不正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吗。八月的雨水,细且棉,当我走后,我在担心,母亲的泪水会连同八月里的雨水一起落到地面上,那些珍贵的雨滴,那些爱的泪水,载着一个母亲对离别的儿子的爱,不仅是关心,还有期许,还有无尽的说不出的舍不得。
  终于越来越模糊了,母亲最终成了一个点,这一点在慢慢的缩小,缩成了我三个多小时的睡梦。八月的雨水也在慢慢的落,敲着汽车的玻璃窗沙沙作响,给每一个在车上睡觉的人表演自己的催眠术。
  刚开始我还和朋友看风景,看着看着我便没了兴致,迷迷糊糊的睡起觉来。有的人坐车爱看风景,而我则喜欢睡觉。这一睡,四肢便瘫了。思想远了,远了,远的很飘渺。我看到了,看到了,母亲的雨影远了,车也使出了几十里路了,距离在一点一点的,一秒一秒的拉长,心在一片一片的切碎,牵挂变得多了,思念变得浓了。而在生活的字典里,母亲也渐行渐远。我时刻都在提醒自己,不要让自己的母亲再为我付出过多的操心。我知道,终于有一天,母亲会拖着她瘦小的身躯远我们而去。有作家说过“思念如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一阵风。”我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到风的强劲了,吹着脸庞愈来愈热。我触摸着这个世界,却觉察不到母亲生于这个世界而存在于这个社会的边缘。
  是啊,思念如一阵风,吹来了又吹去了。母亲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站在一个儿子的心窝上。是来路是去路,令我牵挂,令我担忧。八月的雨水让我怀念,让我有了懵懂的乡愁。
  车子在泥泞的路上行了三个多小时,我就被叫醒了,模糊的听到说彭阳到了。彭阳的天气还算可以,太阳刺的我本来还没睁开的眼睛闭的更加严实了。我努力的睁开向四周望了望。然后拉着自己的箱子跟随朋友们向我们要去的地方去。
  县城不大,只有一条主街,其余的都是很小的那种,不是很长。街道的方向都是南北方向的,两旁的树很高很大,把街道遮的严严实实的。两边修了不太高的楼房,看起来显得有些俊俏。再往下走,就会碰到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里都是些纳凉喝酒之人,三五个围着一桌子吃呀喝呀的,划拳吵闹,满街的声音与酒味。这里戴白布帽子的人比较多,才发现我们已经到省外了,大多数都是回族,汉族不是很多。
  有时候坐在饭馆里吃饭,或者在商场买东西的时候,看见别人和自己的母亲在一起说说笑笑的情景,我会有一种莫名的滋味,我就会想起我的母亲。啥时候有钱了也让母亲好好吃一顿。母亲总是那样默默的干自己该干的事。面对自己舍不下的几亩地,黄土把她的面容渲染的那么黄,汗水浇成脸上黄土高原般的千沟万壑,鬓角悄悄生出日夜操劳的白发。那些层层叠叠,叠加成她苍老的年轮。早起晚归,难道这仅仅是为了生活吗?难道她只是为了不能改变的命运吗?时至今日,已是八月季节,眼下已觉寒冷,回家的时候,想给母亲买点东西却想不到买什么。或许我应该买件衣服。
  小时候,母亲仿佛是我背包里的书,怎么读也读不懂;长大后,读懂了母亲却读不懂了人生;在以后,我想母亲是一股浓浓的思绪;或是一支歌,唱着我的一生,也唱着母亲的一生。
  对面的山便成了我们闲时的游地,那条河也成了我们观光的风景线。
  以前听说六盘山是分水岭,这边下雨那边晴,这次我算见了。来的那天,这边是晴的。彭阳的天气晴的快,阴的快。处于六盘山下不远,有干旱的大陆型季风气候,偶尔的会下几场雨,八月的天气变化多端。大多数时间我们是闲的。没过几天,天就阴沉沉的下雨了。闲的时候,我便和朋友登上对面的栖凤山,绿茵重重,植满了庞大的松树柏树。山上都修了台阶,扫的很干净。沿着台阶一只往上走,你就能看见一座亭子,再往上走,又是一座。每个亭子里都有石凳子,人很多,看风景的;拍照的;喝酒的;一片喧闹。山脚下就是秦时的古长城,看着那些青砖砌成的墙,是否那些古人也是为了改变命运的不幸,在这古城墙上拼命地与敌人抗争,那些痕迹,越过千年,历史就这样写在了彭阳。
  站在绿荫重下,风吹过绿色的山岗。伫立远望或低头沉思,闲了真好,忙了也好。闲了心里有趣,忙了心里踏实。任凭风卷着白色的衣角飘扬在彭阳的青山绿水间,让思念的心期盼走过今年的八月。闲的时候就盼望着忙起来,干活干累了就美美的睡一觉;忙的时候,看见别人都闲着,也就没了兴致干活了,尤其到黄昏的时候,彭阳人吃了饭都出了门在广场上兴高采烈的玩。别提有多羡慕。母亲这个时候也应该停下手中的活了吧。哦!还没停下来。一群鸡,一头猪,猫,狗,都要向她要饭。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两只手,两只脚永没有停过,好像是在不停的向终点走。但母亲也有闲的时候,是心闲。天阴下雨,雨水逸多,出不了门,地里不能干活,母亲的心就闲了下来,炕上一蹲,给我们做起鞋和衣服来,那时候我还小,我便坐在母亲身旁,陪母亲说话。母亲有一个专门装鞋的小柜子,里面装满了新鞋,每当过节的时候,母亲总会拿出一双新做的鞋穿,记得父亲给她买的新鞋她从来不穿,她说布鞋穿上舒服。她把那些买来的新鞋,还有自己做的布鞋只是留着,留着……我不知道母亲要将它们留到什么时候。我看穿了母亲,闲与忙都无所谓。闲了也罢,忙了也好,在母亲心里总是很镇定,很坦然。现在长大了,母亲还是为我们要做些新鞋,明知道我们是不会穿的,可她还是做,成了一种责任,一种惯性。
  八月,我在彭阳。我高高的站在彭阳,踏着这块翠绿的土地,望着来时的路,树是招手的送客者,好像我是来彭阳做客的。来时的路,那条行了三个多小时的路,回去的时候也应该是三个多小时,或者,比这更长些。等待,一切都在等待,三十多天时间酝酿着焦急的心。高高的青山,长流的绿水,心在彭阳停留,可是我无法阻挡我内心的思念,是该回去了。
  这个彭阳的八月,多了一份牵挂,增加了些许忧愁。牵挂是一道清澈的溪水,慢慢淌过我焦急的心田。那道清澈的溪水,是我这一生收到的最好的恩惠,养育着我的一生。牵挂使我多了份担忧,少了份孤独。多了理性,少了幼稚的无知。
  清澈的爱与关心,清澈的温柔细微,是母亲的唠唠叨叨,是一个电话,是一句深切的问候。
  八月,菊花装饰了回家的愿望,慢慢开放出美丽的花朵。惊艳,温馨,回家……。。。
  是的,我终将回去,在这个八月。在那块经历过好多往事的土地上,种上漫山遍野的松柏树,在那些梯田的土埂上铺上地毯一样的野菊花。
  生命应该如松柏长青,如菊花怒放。可你偏偏不是。
  我不忍心你就这样渐行渐远,像种小麦一样,把自己也种进黄土里。
  是的,生命是上苍给的,要珍惜,更要努力的去报答。在走到生存的边缘的时候,要归还给上苍的,就只有一颗温热的,有着爱的心。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

    2021-02-06

  • 人生七期

    人生七期

    16世纪,英国的大诗翁莎士比亚,有一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描写得极其逼真。大意是说:咿咿唔唔在奶娘手上抱的是婴儿;满脸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的是学童;强...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