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镇的文章
2019-04-09 22:04 来源:散文网
篇一:情定古镇
都说中山古镇是心灵的净土,我寻着歌声,搜寻那世外桃源的踪迹。
古镇老街雨不湿鞋、日不能晒、冬暖夏凉,在青石上踱步,在巷尾间观光,已成为人们心照不宣的时尚。古镇建筑多为两层“吊脚楼”,全系青色瓦片盖顶,红漆木板竹篾夹墙,圆柱承重,古朴凝重中透出原汁原味的巴渝人家风韵。“与旺客栈”里,不知是否有佳人独坐窗前,回忆这里的人和这里的事;街头巷尾间是否还在上演风流才子和冷浸佳人的爱恨缠绵?
古镇依河而建,似江南水乡,两旁的大树郁郁葱葱,温柔的包裹着她那可爱的孩子们,明媚的阳光躲过碧翠的叶儿,留下班驳参差的影儿,是那样的宁静致远。
端庄质朴的民居古庄园、古寨、古堡、古寺庙、古桥、古墩等古建筑似乎把我们带回了从前,龙塘庄园更是庄园代表中的经典,建有天井、鱼缸、花园、青瓦白墙、柱础撑弓、斗拱、顶梁全是雕花而成,庄园四周为葱绿的林荫,每日早晚成千上万的白鹤、白鹭飞舞在林中,一年四季与人为友,形成一幅天伦共享的风景画。在这样的环境中,打一壶好酒,做几个下酒菜,对月独酌,岂非人生一大乐事!
老旧的房子,老旧的样子,周式咸菜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名声远扬,搀嘴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尝尝老镇咸菜的味道。李太婆烟熏豆腐,让人一闻便觉流口水,望君不妨一试!
远处青山隐隐,一轮红日,半掩窗门,似红尘一笑,默默行走于岁月中,打捞着历史的沧桑,鉴证着古镇“爱情天梯”的美丽誓言。
山外青山楼外楼,青山小楼紧相拥。你确定你到这里不是为了回忆,却可以给明天制造回忆!
篇二:古镇暗香
如果不是这样春去春又来的季节轮回,我又怎可能会走进当年你我百转千折的长廊?现实只是残梦而已,你我又何需太认真,又何苦要如此在意?花开一季落英缤纷,同样的季节里有着同样的温度,不知道此时此刻此景,如若诉与现在的你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会不会还是如初般的美好。
无意间翻到一张旧照,照片的背景是那拱桥与茶楼,对眼望去,不知不觉思绪越过千尺浪般浩浩荡荡把自己丢进那曾经你我走过的长廊,断然扯开一段记忆的珠帘,将那段过往从新翻阅直至走进那曾经的画卷。
也知道物是人非,可能原于老街的缘故,想了许久也忆了许久,终究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思绪,索性放逐心情,任其随画面一一的展开,如若不是前台的电话一直响铃,真就以为还是曾经。
很多事很多人走过了路过了,从相遇相识到相知,感慨缘来如此投缘。然而生活的种种渐渐的疏远又各自走向陌路,终究只道是过客,但纵然只是过客,有些遇见便就是真的一辈子。那曾经一起走过的路依旧会不经意的在记忆的脚下铺开——青石板、石拱桥、木长廊、小乌篷……
春色渐失想来人比黄花瘦,看着凋零的花瓣随风飘零,尽也无言相对!信手提笔,也许最近的漫无头绪的堕落这笔也好似被生活的琐屑压抑太久,变得不够犀利,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谈起笔倒也欲休不止。奈何,如今命运就如同这手中的笔,也只得听从自己的思绪去摆布罢了。
时常觉得人有时候很古怪,明明就在眼前的风景却无暇顾及欣赏,偏要将目光锁定在遥远的没有镜头的远方。
每逢周末,古镇总是显得比往日拥挤许多,偶尔走进古镇,看做从身边过往的游客那份对古镇的欣欣赏阅的心情和笑容却不知道说自己什么好。是啊,多美的景致,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你却可以视若无睹一般麻木与不仁,难道是你真的不懂得欣赏?也或许犹如人们常说的视觉审美疲劳?相信你不是个麻木不仁之辈呀?其实不然,此景此景怎能不有所冥思……
可又或许旅游不过是想把不开心的东西丢进别人住的地方,还要假装很欣赏风景一般去故意拿着相机扑捉一番吧。常言说,旅游不过是从一个自己活腻了的地方跑到另一个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去做一次考察而已。想想也是,总归是带着些许浓厚的尘埃出发,然后满载笑容轻盈而归罢了。(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古镇其实就坐落在我一眼就可眺望的距离,然而有时候视乎它离我的生活距离却又好似漫无边际的遥远。尤其对于我一个方位感不强的脑残人来说,真的常常问自己,究竟你是坐落在我居所的哪一个角度!为什么我总是对你模糊不清又似清凌剔透?试问自己可曾当真抵达过你的灵魂?你为何总能走进我的梦,千百次梦里牵魂絮绕的把你携刻。梦里,犹如《我和草原有个约定》那般动情、动听的与你一起走过光阴的隧道。
缘于工作的自由散漫,其实也总能找到机会走进古镇。偶尔与之亲近,总有一些时候不经意能将心屯空,莫名就有了宁静致远般的憧憬与遐思,心情偶尔也随周曹的景致如蜻蜓点水般灵动起来。其实纵有万种无奈与疲惫只要能走进那怀中,之前的种种也总能烟消云散的悄无声息地被溶解。因此,对于古镇我总要说一句即便我也只是过客,可你依旧是我走不出的梦境,你依然是我今生梦里重复不可更替的故事。
虽然如今的古镇早已变了味儿,但这些分毫不会因此而干扰我对古镇的那份恬静、祥和中散发的古色古香的韵味儿以及残留在记忆中的场景,也感知得出心底的余温依旧始终如初未曾丝毫改变!
倘若有一天我依然抉择离开古镇,不再靠近你,也请相信余音未了的牵挂始终不会改变!思念或许会悄无声息地的在一句话、一段路、一曲音乐、一杯清茶、中如雁一般惊醒,瞬间掠过我的心空,腾飞起一段沉静的旧时光…。
我想说:如果许我来生,我依然会在古镇里长久的居住,即便没有来生,也要许我倾尽一生在时空的轮回里余生眷恋,不为谁而居,只为己今生能依梦便可知足!
古镇情怀如旧,思念终究会烟雾缭绕……
篇三:古镇鸣鹤
堂皇轩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想来想去,没有比江南小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
——余秋雨《江南小镇》
读着余秋雨的文字,发现她也有这样的风格。
她不比西塘、南浔、乌镇热闹。却在静谧中流淌着她的韵味。曾经有人说:“鹤皋风景赛姑苏。”且放下这句无稽之谈,还是有心之作的话,但的确,她让很多人魂牵梦绕。“远看伏龙龙不动,近听鸣鹤鹤无声。”对鸣鹤最初的印象,就是源于这句老人口中常念叨的对联。正如对联描绘的一样,古镇鸣鹤安静地坐落在慈溪东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从东汉末年三国开始历晋朝至南朝,虞氏家族在此处兴起。史料记载,虞氏家族虞耸曾在这里建造世界上第一座天文观测台——测天楼,后其侄虞喜利用这一天文台发现惊世骇俗的“岁差”。而到了唐代,唐初书法家虞世南重孙虞九皋,字鸣鹤,在长安高中进士却不幸病逝,乡人为纪念他以及虞氏家族的贡献,改其故里为鸣鹤,一直沿用至今。
漫步于鸣鹤街头,你已深陷历史的回眸中。古朴的青石板台阶,长满青苔的巷道,湿湿漉漉的雨天,你轻轻拨开岁月的空气,沿着泛黄的弄堂墙壁前进,一抹抹,一路路,都那样回味无穷。一扇扇石雕的,木雕的花格门窗躲入你的视线,你选了一家大户,徐徐敲响带着铜锈的门锁,过了许久,没人应答。恍然开了一扇留有缝隙的小门,沧桑的,稚嫩的身影匆匆躲过你的视线,消失在庭院阴暗的一隅。
终于直至弄堂的尽头,一条沿运河而建的小街映入你的眼帘。陶制的,土制的器具在河边随处可见,壶啊,瓶啊,碗啊,自然地洒落在河道的周围,里面贮藏的不仅仅是江南下不完的雨,更有小镇一个个讲不完的故事。沿着运河漫步,两边隐着古老气息的建筑缓缓走来,带着江南特色的甬式四合院——走马楼,为适应江南雨多的人字坡青瓦顶,以及含着浙东韵味的马头山墙。她们已经在这里伫立了很长时间,一回回浅尝着时间的冬夏寒暑,花开花落,没有泼染太多的堂皇轩眼,热闹喧腾,至多也不过是除岁的几声鞭炮,游子离家的几滴眼泪。
仍在沿河而建的街上,河上一座座明清时期的石桥,让你伫立观赏。拱形的,梁式的,沙滩型的,各色石桥层层叠叠,横跨两岸。桥身上或雕有莲花,或雕有鲤鱼,许是年代的原因,很多图案已无法辨认,而桥柱上的造型则清晰可见,古朴典雅。有憨态可掬的石象,也有威风凛凛的石狮,更有声响九天的石鼓……突然飘过一只竹篷船,轻轻划入你观赏中的桥洞,留下条条水波来装饰古桥,让这水,这桥一并进入你的瞳孔,同入你的心中,把这一抹古镇的影像划给你。
冬天的鸣鹤更是另一番景象,如是下雪天,你沿古镇运河至金仙寺,边走可边寻访腊梅,且有另一番情趣。泥巴小径的周围会有单株的梅树,四野白色中的彩,会让你觉知孤傲之美。而成林的腊梅总是隐藏在雪野的深处,带你深入寻找,或淡红,或薄黄,可是很多人却寻不到它们的踪迹,兴尽之后,循原路沿河行走,至“两水涌明镜,孤峰撑碧天。四壁山花绕,香分炉内烟”的金仙寺,你可以做一名虔诚的祈祷者,感受着寺内七座湖中古塔矗然伫立的壮美图景,也可以轻抚千年古刹沉淀着的历史的皱纹,听着回环的钟声带着千年的沧桑在古镇的上空讲着鸣鹤的尘封岁月。
她不是风景区,更没有商业侵染的气息。她只是安静地伫立在那里,形容着她的,以及我们的岁月故事。于安静中,漫步在鸣鹤街头,看着一景一物,心情也会散发出那一份别样的安详。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