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抒情散文 >

关于风情万种的文章

2019-04-09 22:04 来源:散文网

  
  篇一:风情万种
  “夏季里端阳五月天,火红的石榴白玉簪。”这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在《花为媒》中的一段唱词。听她的这段演唱,看这个大家闺秀张五可手中的小巧玲珑的饰物扇,让我想起了被人们遗忘了的有古典韵味的风情万种的扇子。
  风情万种的扇子看来是古典的了,现在她的位置已被现代化的电风扇和空调所取代了。现在走在大街上,谁还会看到一个女人手持一把小扇?如果看到了,人们可能会把她当做另类。现在有可能再看到的也就是晚风习习的时候,一棵老树下聚坐着一些纳凉的老人们,他们可能还会轻摇一把古老的扇子,在夜幕降临的时候,谈古论今。
  古典女人手中的装饰小扇是一种饰物,当精制的小扇成为女性美丽的饰物时,她会让你想起那些才子气十足的诗词语句。听,“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这是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洪雪飞在《长生殿》里扮演杨玉环时的戏词;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唐代诗人杜牧曾写下的关于扇的诗句。
  虽然这些古典的小扇已被现代化的先进设备所代替,但她还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小扇依然是画家笔下的行云流水,依然是艺术家表演中的栩栩如生。人们手中的小扇不仅是纳凉的工具,而且已经从现实生活中走向艺术舞台。
  风情万种的扇子是古典的。远古时代,扇面画及书法题诗,是古代文化人交谊的重要渠道。宋代画家王晋卿常与苏东坡一以画一以诗,入同一扇面,情趣盎然。盛夏酷热难当,远古的人们就知道以扇扇风驱暑,作画自是画扇为妙。扇本随身携带取风防暑之物,再画以绿柳浮荡、清风习习、涓涓流水、明月清辉,岂不让人感到一片清凉?
  风情万种的扇子是古典的。君不见《空城计》里的诸葛亮,在敌兵司马懿的重围中,轻摇羽扇,神态自若,使司马懿中了孔明的空城之计;君不见《西厢记》中的张君瑞出场时,伴随着京剧的乐曲和鸣,慢摇纸扇,款款走出来了风流倜傥的书生张郎。君不见《闹江州》里的李逵,用了把一尺五寸的长柄折扇,挥舞起来,展示了他剽悍豪爽的英雄性格。君不见在《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手持一把牡丹花盛开的金面精制小扇,花团锦簇里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贵妃娘娘醉酒赏花的雍容神态。
  风情万种的扇子是古典的。扇子在过去也不只是女性的饰物,男人也用。男人手中的扇子用的是张扬,折扇在他们手中,如戒尺,似短剑,也可以做指点江山的道具。扇子作为女人的饰物,表现的是女性古典美。就是那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那种美。古典女人手中的扇子,是一个垂下的帘子,也是一扇移动的屏风。
  静止不动就不会有风,没有风,那衣裙也就不会有摆的姿态,那人儿也就没有了情韵。风姿也好,风韵也罢,都与风有关。只有风却没有扇风的扇子舞动摇曳,何来的风情万种,顾盼生辉?虽然扇子不再是生活中的必备品,也或许正渐渐地从许多家庭中消失,但她那古典的美会让人永远如痴如醉。
  
  篇二:风情万种笑红尘
  我一直想说,桃花是属于中国的,如同樱花唯日本所独有。
  童年的外婆家,门前也种一株桃树。三月天气里,邻家的小孩和我在树下跳绳,一抽一骆驼,或摘一枝桃花别在女孩头上,招摇奔跑,那一种快乐如今已再无可寻。
  如今,初春的天气里,每次周末驾车度假,经过郊外都会看到路边农户门前种着的桃树,一株两株三四株,粉粉地开了满树映了满眼。乡下人不种花,种桃树也是为了结桃。桃李门户是农家的向往,花满枝头也许就意味着儿孙满堂。
  关于桃花的典故,最有名的当然是“桃花源记”。(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想象里,那里山青水碧,桃红柳绿,无纷争,无名利,人立在竹筏上,一篙悠长舞,人生至乐,不过如此。所以一直以来,青砖红瓦、门庭干净,桃花掩着柴扉篱墙,成了中国文人心中的田园情结。若倦了奔波,便会说:“有朝一日归隐,一间茅房,两棵桃树也够了。”想来在农舍前读书,作诗,绯红的花一瓣自树上纷纷落下,该是很闲适的日子了。
  古往今来有个俗语,叫“桃花运”,是与女子结缘的。“桃花运”的由来,我无从查证,可是我能理解。
  如今情一人之间表达爱意,一般都是玫瑰,那是源于西方的风俗。玫瑰之于桃花,如同大家闺秀之于小家碧玉,是太尊贵了,中国男子所想的艳一遇不能如此高不可攀啊。
  桃花随处可见,无论城市乡村,僻静角落,桃花应是那种不期而然的邂逅,是可遇也能求的。读读崔护有名的桃花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说的便是才子在乡村偶遇佳人的故事。崔护春日外出,途中口渴,于是进一家农户讨水。农户门前有一株桃树,花开得正艳。崔护叩门,门内出来一位粉装少女,映着满树桃花,更加娇一媚动人。两人一个递水,一个喝水,眉目传情。崔护回家后,对少女自然恋恋不忘。来年春天,崔护忍不住又去相见。不想少女门扉紧扣,门前桃花依旧,佳人却渺无踪影。
  这个故事最后虽不知结局如何,到底也结了一段情,并留下一首千古传颂的桃花诗,总是佳话。不知怎么,我一看到桃花,便经常会想起《聊斋》。
  书中的鬼狐精灵若用花来喻,应是桃花最恰当。鬼狐无处不在,鬼狐对书生留情却又来去无牵挂,这也许是每个男子心中最佳艳一遇。桃花可摘取,可亲近,可别离,所以中国文人都爱读《聊斋》,也爱里面的女子,这才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了。我最喜婴宁,在桃树上摘花,对表哥的表白,只说:“我不惯和生人睡”,又笑不可抑,笑得要从树上掉下来,那种天真美丽,让人爱怜。
  桃花的故事很多,我知道的就有桃园三结义,大观园桃花诗社,李香君情定桃花扇,都是灿烂明丽,诉尽风情。桃花满天的季节,杨柳风暖,春一色正好,有谁能抵挡这种温一软醉意!
  可桃花也有落的时候,陆游的那首《钗头凤》里有:“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道尽悲欢。
  是的,万千红尘里,无论怎样的向往和相遇,一切都会过去。那些互赠桃花的人,在散去之后,也只能回忆当初共饮的嫣红吧。然而,终究留在心里的,也许不止桃花给人的那点嫣红吧!
  
  篇三:风情万种的老娘客
  女人的事情本来就多,就其称呼也很有说道,各个地方都不一样,东西南北差异很大。不过,年龄段划分还差不多,一般分为没结婚的,结了婚到老年之前的,以及老了之后的三种。没结婚的大多为姑娘,或者叫小姑娘,俗称女孩子,还有的地方叫丫头。在我国古代,女孩子满了15岁被叫做“结发“,也叫“及笄”(年已及笄)”,就是到了结婚的年龄。婚前,小姑娘的头上梳着两个“髻”,左右分开,像个“丫”字,故称作为“丫头”。古人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说的就是这阶段的女人。最早称呼丫头的是吴越地区,后来慢慢流传到全国,包括两广以至台湾都有沿用。还有些地方叫“小嫚”,也有叫“闺女”的,这些大多在山东,河南、安徽等地,东北人也习惯叫闺女。上海人的口语叫小姑娘,结了婚的叫“女人家”,把老女人称作“老太”,口语叫“”老太婆。由于上海和江浙接壤,苏锡常地区也差不多,尤其是苏州人,几乎和上海人一样,在读音上还比上海话好听。还有嘉兴、宁波等浙江人,叫法也都相近,唯独杭州不同。杭州人讲话翘音,常常带着“儿”字,女孩子叫“媛闺儿”,表式未婚女子之意。还有温州,一些方言中也有此类用法,如:媛闺囡儿、媛闺儿家,这都是对姑娘的称呼。不过温州人的读音很难听懂,词义和杭州大体一样。东北人口语最直接,一般就叫姑娘、闺女,妇女一般叫姐,也叫大姐,还有叫老妹的。东北人有个特点,最小的反而称“老”,称呼小姨、小姑、小叔、小妹为老姨、老姑、老叔、老妹……现在当然时兴了,见女人都叫“美女”,“亲爱的”也是她们的口头禅……
  介绍了那么多,仅一个称谓竟如此差异,还不包括少数民族,看来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都说温州人特别,看来一点没错,不仅语言很难让人听懂,在用词上也独具一别,甚至在全国独一无二。温州人称女人为“老娘客”,来由说法很多,因当地人称“客人”为“人客”,故“老人客”就成了普通话中的“老客人”。不言而喻,既然是老客人,那常来常往就不陌生了,见面不会羞羞答答,相互间也就没啥不好意思的。用上海话说,就是“脸皮厚”(贬义),小姑娘当然不会,一般指上了岁数的中年妇女。过去,形容做生意的女人奸诈老道,就是广东人所说的“师奶”,泼泼辣辣无所不会,说话做事从不遮掩,骂人的词比男人都脏,老爷们见了都要让其三分。我刚来温州时,常听人嘴上挂着老娘客,开始也并没在意,还以为称呼老太太呢?后来才慢慢知道,老娘客泛指这段年龄的女人。可如今老娘客的范畴广了,除了女孩子和年迈的老太,结了婚的一律都叫老娘客,形容中年妇女还算贴切,年龄太轻了不免有点冤枉。老娘客的称呼实在不好听,非但不雅观,还有点刁钻蛮狠的含义,别看温州人嘴上都这么叫,那只是“泛指”的意思,当人面绝对不敢这么说。“哎,老娘客,如何如何……”,倘若果真跟人这般讲话,不礼貌是一定的,不仅会招来臭骂,弄不好还被人“吃耳光”(上海话:扇巴掌)。温州人崇尚早婚,在国内是出了名的,生两三个的很常见,好多二十出头的女孩就当妈了。她们的一生挺不容易,美好的时光早早葬于“娘客”之中,从风情万种的少妇,到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眨眼工夫从“珍珠”变为“鱼眼”。从社会学角度讲,这是封建意识的表现,生儿育女、帮夫教子,围着锅台摆弄锅碗瓢勺,很多人被大量的家务缠身,成了标准的家庭妇女。温州的老娘客文化普遍不高,社会见识就更不用说了,礼仪礼貌更相形见拙,大多作风泼辣,不如意时会张口骂人,还相当的“八卦”,类似捕风捉影、搬弄是非、嚼舌头的事情常有发生,说到底还是人的文化素养问题。其实,了解老娘客的都知道,她们不至于那么差劲,大多还是比较善良的,无非是特定环境下的一种宿命,这种现象并不只是温州,内地以及福建、广东也很常见。不过,温州的老娘客本领特强,别看识字不多,可悟性都及好,个个都能掐会算,能挣钞票那是出了名的。当年的温州“炒房团”,就是这帮老娘客,可以说红遍大江南北,手里几千万的不在少数。
  前两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接触“一把”老娘客。来温州一年多了,如此近距离与“娘客们”相见,而且如此集中,数量如此之多,这让我万没想到。这不,事情都过去了好几天,心里还在犯嘀咕,一想起还挺兴奋,“心花怒放”的不得了!那天,我有个小同事说要去进货,到温州火车站附近的摊位批发服装,他是我们团队新进的业务员,来公司时间不长,满打满算才两个月。他平时除了学习公司业务,大多时间都泡在“淘宝”网上,据他讲,做服装转手业务不短了,前后大概有两年多时间。每年的夏季,卖服装是最好的时机,卖的都是女孩子的衣服,价格低廉,花样繁多,不仅有衬衫、牛仔等服饰,最畅销的是吊带衫、裙裤一类的。这些衫裤零售要五六十元,批发才15-20块,拍上照片,注上文字,在“淘宝”上一挂,卖出去就一百来块。别看生意不起眼,一年下来营业额一两百万,刨去杂七杂八的费用,纯收入相当可观。这些日子,他隔三差五都去,温州秋天会眨眼会过去,说冷就冷,入冬从没有过渡期。他想借夏秋的尾巴,再多进些货,争取再卖个好价钱。都说“生意不在小,行行有门道”,如今的“淘宝”已家喻户晓,很多人宁愿多花点钱,只需动动鼠标,商品就送到家里。别看小小的“淘宝”,广告词一点不逊专业大公司,而且做的独具匠心,不激起买主的购买欲才怪?有一则是这么登的,标题:掏宝网夏季热购女装。接下来是主题——震店之“爆”,超人气单品榜单!HOTSALE。还有副标题:带你“一网打尽”销量过万的时尚爆款!还有:四季皆宜,非凡白搭,这就是“必入”的理由!绝对带你“‘衣’路时尚……”!我起先并不了解,老埋怨这些新人,说他们工作不安心,上班自由散漫?于是,我提议带他们出去,做一些陌生拜访的锤炼,这也是“主顾开拓”的必修课!谁知,那个年轻人听后便说,我正好去服装市场进货,那里人特别多,老板娘都特别有钱。话音未落,没想到团队老大接话说(就是我那位“女领导”),她笑嘻嘻冲我说,“去吧,很好的,那里都是‘老娘客’,好好让你饱饱眼福?……”!我知道她在逗我,不过心里还是蛮开心,到女人堆里走走也不错,谁叫我是个“单身”老男人呢?!
  说起温州火车站我当然熟悉,刚来温州那会就住那附近。说到“站前”温州人没有不知道的,那里有好几个小区,是外来人口的集散地。车站前有条大街,叫“温州大道”,是温州市最拥挤的地方,每天的车辆无数,“路阻”都出了名。站前还有个坏名气,温州有名的“红灯区”,别说一些发廊、按摩屋里有“小姐”,到了夜晚,街道两边和胡同里都站满了“鸡”,不少野男人都喜欢那里,有的还专门开车“慕名而去”的。不过,现在好多了,新市长上任着力整顿,每次都能抓上一两百。可抓归抓,据说还有,从地上转入地下,开个钟点房,每次也就一百来块。有些上岁数的娘客,搞一次才几十块钱,十足的“贱货”,比菜市场蔬菜都便宜。还有个现象,就是三轮车,如今也基本被政府取缔。之前,满街都是,上哪十分方便,坐一次五六块钱,都是安微等地过来的人力夫,女的也不少,一个月骑下来,几千块钱没有问题。温州大道两旁,密密麻麻都是摊位,卖啥的都有,全都是地摊商品。摊位后边的楼房里有宾馆、商店、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简易搭建的店铺群,服装批发市场就在那里边。那天,我跟随学生走进服装摊位,说实话,长那么大还没去过那地方,就像人才市场一样,一长溜摆开,每隔几步就用简易墙隔断。每个隔断上都有招牌,某某厂家生产,某某品牌介绍,很多业主都有自己的生产厂家,有点供、产、销“一条龙”味道。我问过她们,别看就那个地角,一个小隔断一年要好几万,位置稍好的十几万,还有的二三十万不等。我那天穿着一套西装,和平时上班一样,还打着领带,一路过去成了一道“刺眼”的风景线,自己想想都有点“另类”。举目望去,满摊位除了玲琅满目的时装外,清一色的都是女人,也没细数,几百个只多不少,就是临来时所说的老娘客。我一路看过去,根本无暇观赏服饰,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楚楚诱人的脸。我仔细打量着她们,她们也目不转睛的看着我,什么叫浓烈的“异性相吸”,那一刻绝对展露无疑!我突然想起“女领导”说过的话,来这里真没来错,何止“饱饱眼福”?完全是一种“绝佳”的享受,如此美妙的人间仙境,简直跌入一个绚丽的大花坛。我原以为,老娘客有啥好欣赏的?除了满脸皱褶,就是满身的赘肉,可谁料想,这里的老娘客简直太年轻了。她们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姑娘和少妇,个个妖媚多姿、真相吐艳,身上粉红透绿不说,穿的一个比一个“露”,有几个吊带衫的小女,丰腴的胸线赤露在外,裙裤短的不能在短,小屁股蛋都能露出半截……看来,现今的透薄、袒胸、露肚脐已无济于事,“三点式”促销绝对预期不远了?!最具风采的还不在此,各式各样的发饰“争相斗艳”,焗黄发的仍占多数,发型五花八门。有扎发发型、流行发型、长发发型、时尚编发发型,还有短发发型,看上去有蓬松的,有花瓣形的,还有爆炸的,有的头发能竖起半尺高。估计,她们每天得起的很早,梳理这样的发型没俩小时绝对不行……本来,是带新人进行陌生人拜访,可那一幕幕搞的我眼睛都绿了,当走出服装摊位的那一刻,满脑子都花里胡哨的,站在路边晕了老半天,还真有点流连忘返的味道……
  玩笑归玩笑,还别说,那天的收获还真不小,在短短两个小时里,我结识了不少老娘客。第一个女老板印象最为深刻,看年龄有四十挂零,和她老公一起经营服装。她长得不像温州人,皮肤特白,脸庞不小,还梳了个盆花头,咋一看不像生意人,有点大家闺秀的味道,和上海女人长得很像。经过简单的聊天,她给了我一张名片,名字蛮好听,叫秋霞,还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她一直坐在椅子上,老公站在摊位旁边,有生意老公忙着拿货,她只顾收钱,看得出在家里也由她管帐,估计也是个享福之人。见到我后,时不时偷偷打量我,还连连让座,显得格外热情。当得知我来自上海时,一个劲夸耀,说上海男人如何优秀,还冷不防冒出一句,“哎,你长得蛮帅的!”?哇!我被她说蒙了?都半身都入土的人了,还“帅”得起来?我只能无奈的摇头了。她在说这句时,声音虽不高,可吐字很清晰,正说着呢?她老公正好走近拿货,听到后斜视了她一眼,弄得大家都多少不自然。那个秋霞也意识到了,冲我伸了伸舌头,低下头又继续写她的什么单据。过了一会,她又问我,“这么热,你西装还穿的住”?“习惯了”,我随口应了她一句。她又问,“你是当领导的吧”?“算是个小领导吧……?”!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硕大的服装批发站,可能一年到头都没人穿职业装的,可能我是唯一的一个了。看来“另类”也并非不好,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天,我一共收到五六张名片,都是年龄偏长的老娘客,年轻的也聊了几个,小姑娘也有,还“卖老”给她们讲营销理念、方法,不仅积累了准客户,让同去的新人受益匪浅!
  拜访结束了,我的心情久久没有平静。无论老爷们也好,老娘客也罢,每个人都是大家庭的一员,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具有社会价值。虽然,每个人起点不一,所处的环境不同,但憧憬美好的未来的愿望完全一致。正所谓: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关键在于勤奋、执着,凡有意义的事情,都值得大家去弘扬、去称颂!也包括她们——风情万种的老娘客……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

    2021-02-06

  • 人生七期

    人生七期

    16世纪,英国的大诗翁莎士比亚,有一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描写得极其逼真。大意是说:咿咿唔唔在奶娘手上抱的是婴儿;满脸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的是学童;强...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