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抒情散文 >

关于古都的文章

2019-04-09 22:04 来源:散文网

  
  篇一:雾中古都
  说起雾都,伦敦最先让人想起,泰晤士河藏在雾里又流出。绅士的英伦风格在风姿绰约中尽显无遗。
  然而,古都长安的垂天大雾也是别有一番景象的。说他大,一点也不为过,水汽大,雾色浓,像刚刚揭盖的蒸笼一样。头一天晚上下一点小雨,第二天早晨起来,遮天蔽日的大雾将天地万物包裹住。随着时间越来越浓,上午八点多天色竟然比六点多还要深。
  雾蒙蒙的天气,空气中有几丝凉意,手中捧着一杯热茶,站在窗口,看马路上慢慢穿行的车辆和路人,与我相比,那些路上的行人没有热乎乎的红茶,而我,心里不免美滋滋的,顿时觉得十分幸福,所说这里不免有些幸灾乐祸的意味,可是,眼前的这一幅景象却真的像是一幅很动人的水墨画,言有尽而意无穷,怎么能不叫人感到美的享受。艺术家说: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只是等待着去发现。那些匆忙行路而受冻的人一准在抱怨这糟糕的天气呢。而我发现了这一副会动的水墨画。因为我不但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有闲的时间来让我去发现。
  大雾让交通拥堵,让上班的人迟到,可是,却让忙碌的城市节奏慢了下来,不能改变,那就尽力地去发现它的美好吧。
  古都屹立了5000多年,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周而复始,城市的面积越来越大,城市里面的人越来忙碌,甚至没有时间来看看这给他们制造了阻碍经济的美景。人心太浮躁了,步伐太快了,有的时候需要停下来喘口气,看看身边的美景。欣赏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变幻多姿。
  
  篇二:古都话惜别
  背负行囊取道古都西安,踏上这片十六年前驻足过的故地,顿感秦风唐韵扑面而至!蔚为壮观的城墙,挟着历史的厚重,充盈着疲倦的眼帘。屹立的钟鼓二楼,散发历代的古意,振奋着恍惚的心神。关中浓墨重彩的风光尽摄眼底,驱散了些许早春愁云,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踱步城上俯瞰远眺,追忆先贤古风。护城河边,挥洒多少官兵热血;塞门刀车,挑碎多少将士忠骨。紫气东来长乐门,游离着千古英雄魂,旭日东升古城楼,掩埋了几代儿郎躯!城墙如龙,鹊起三十功名,角声渐寒,远扬八千里路,马革裹尸入黄土,铁衣不暖盼天明。漫天风沙,霜浸甲胄,铮铮铁骨伤损于君主的版图疆土里。将军白发,苍凉老泪,少年壮志衰落于燃起狼烟的战事中。举目箭楼飞檐,几欲破空遁去,催发将士一腔乡愁……归去来兮!归去来兮!
  大雁塔高耸,藏舍利佛骨。昔日高僧求得真经,荣归故里建塔,弘扬慈悲佛法,普渡众生,教化世人。禅机佛理,无上菩提,融入中土儒、道主流文化,八方归属,万国朝拜,彰显大唐盛世国威。文人墨客云集长安,与佛学相斥相融,去芜存菁,渐至佳境,著华丽诗篇,传千古佳话。(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兵马俑坑,地下军阵,穿越时空隧道的另一端,似曾闻听大秦帝国进攻时发出“风!风!大风!”的呐喊声,万箭齐发,所向披靡,好一支威武雄壮之师!遥想嬴政当年,统帅虎狼之师,强弓硬弩,铁骑纵横,夷平六国,千古一帝。焚了书,坑了儒,铸钱币,大一统。遂建宫修陵,穷奢极侈,神州华夏,哀鸿遍野。几多征夫血泪,几多奴隶骨肉,堆筑万世基业奢求得到永生,却是惹起西楚霸王在阿房宫纵的一场怒火。
  华清池畔,杨柳依依,细雨淋湿了情诗,和风润色了艳曲。玄宗与贵妃的浪漫爱情故事,由此处开始,亦是在此处祭奠。骊宫温泉,香汤凝脂,雨巷朱阁,回眸一笑,娇媚了芙蓉帐,苦短了春宵夜。亭台楼榭,歌舞升平,贵妃羞花,粉黛失色,勾住了君王的魂,惹恼了后宫的怨。梨园三百,唱尽太平享乐,频抛水袖,舞动霓裳羽衣。忽闻渔阳叛鼓传,马嵬坡下葬玉颜。一缕香魂,化为长生殿夜半私语;一首《长恨歌》,扯痛此恨绵绵不绝。惟有春雨饮泣着往日的生离死别,泪竹哀吟着凄婉的爱情史诗,穿行了千年,尽付凄凄惨惨戚戚中!
  归途如虹,暖风熏人欲睡。暮云霞光下,茫茫人海中,恍惚有丽人携一幼童娉婷而来,发髻盘束,眉黛青颦,明眸皓齿,素手玉腕,婀娜身姿,轻盈步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娴静典雅,兰心蕙性,与之共话絮语,膝前稚童扑怀,喂食逗趣,其乐融融……复晨曦漫天,忽相对长亭,缠绵悱恻,欲言又止……晨露沾湿了梦翼,跌醒南柯的旖旎,倩影失踪,春梦无痕,怅然若失,情何以堪?悔无丹青妙手画出伊人妩媚,恨梦乡千百度寻不见卿之颜容。梦裳褪去,已隔万水千山,春愁郁结,光影剪碎幽梦。悄然在那个心灵站台挥手作别,凭添惆怅的别情离绪袅袅不散……
  却道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人间多暗伤离别:三军将士背井离乡与父老的拜别;佛教徒遁入空门与尘缘的隔别;始皇帝显赫一生与死神的诀别;唐玄宗与杨玉环人鬼殊途的恨别;现实与梦中人的辞别……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皆是去日苦多的朝露而已,不老的是岁月青苔在恣意蔓延。风亦潇潇,雨亦潇潇,多少风流更与何人说?又近黄昏,不如归去,忘却悠长的似水流年!
  
  篇三:再回古都
  07年晚秋,我从山西阳泉向北到达朔州,沿着通往大同方向铁路到达陕北榆林神木,再辗转南下到达古城西安,一路上感受大西北地域的风景和人文景观:阳泉峡谷的绵长、朔州古城的荒凉、神木沙漠的苍劲。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感受,但所有的感受都不及西安的古都让我触动强烈。
  在西安,终于看到那傲立千年的古城墙,突然感到有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厚重得让人窒息,肃穆得让人心生敬畏,不知不觉间,心跳加快了。
  在西安古城千年的风云变幻中,眼前所有的一切仿佛都缠绕了历史的神秘光环,苍凉的风吹在脸上,那是否是刘邦宝剑射出的寒光?远处的嘈杂声是否是汉军凯旋归来的欢呼?站在这片土地上我象虔诚膜拜的信徒,更像是一个贪婪饥恶的乞丐——我多么渴望这片灿烂的文明啊,但却无法拥抱她!只因逗留的时间是那么的匆匆,短暂的停留后我只能满心遗憾地离开这片古都。
  多年来,那片古都犹如若英若无的召唤,时常出现在我的梦莹中,象母亲召唤失散多年孩子——我朝思梦想的古都啊,什么时候我才能再次靠近您?
  前几天,终于再次踏上这片黄土。
  千年前,也许我是历史车辙下的黄土一掊或许是一块残破的城墙砖,要不,为什么千年后我对这片古都是那么地依恋?于是,我贪婪地投向古都的怀抱,现实的一切一切都淹没在秦砖汉瓦中,永远找不到回归的路。
  我是如此得依恋这片土地,当现实融入历史,一切都化为传奇。
  再回古都,前世的尘,今世的风,一起构成无穷无尽的唏嘘……
  
  篇四:文化古都随想
  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不是人总结出来的;但人不去总结,文化只能是一地鸡毛。
  今天是昨天的继续。今天的龙游怎么看怎么想,都是创业的新城,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生机勃勃的山水城市。但只要我们仔细寻找,斑驳的“城墙”有姑蔑城的根须,顺着墙爬满的是千秋故事;古建筑的恢弘是龙游先民富有的铁证;走进一家家店铺,走进一家家工厂,仿佛能看到龙游商帮影子;石窟的谜面写着龙游先人的勤劳和智慧。
  昨天是今天的基础。把现实的一切归零,穿越时空隧道,从春秋起步,一路走来,我们就象跌入历史的万花筒。春秋时期,金戈铁马、刀光剑影,英雄辈出,造就了“大国八百,小国三千”,古越西陲也诞生了姑蔑小国。战乱四淫,战火风气,当秦国的铁蹄踏破姑蔑的故宫,“霸业稽山尚消灭,一丘何用冢累累”。秦王政25年,在姑蔑废墟上建立了太未县,隶属会稽郡,留下的姑蔑遗民成为秦国太未县的子民。一个国家的诞生和消亡,成为一段历史,人事物非,但留下了姑蔑文化——龙游的种文化。
  当“行仁义而丧其国”的徐偃王定居龙游,充实和丰富了姑蔑文化。徐偃王逃到龙游,本是一个国家的的悲剧,但丰富和提升了姑蔑文化。
  当龙游的商人成为全国的十大商帮之一时,姑蔑文化又滋生出商帮文化。商帮文化是草根文化,必将依附姑蔑文化这棵大树,所以,说到底,商帮文化就是姑蔑文化,姑蔑文化延续到今天也就是龙游文化。
  我们展望明天,但也不会忘记昨天。尽管一代代的英烈、豪杰逝去,但他们的灵魂不灭,精神永生;尽管有衰败的历史,但它只属于昨天,也许正因为有过去失败的历史,才有后来成功的业绩。因此,我们需要历史,不管是兴是衰,它都是当代人学习的教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在历史中寻找亮点,在历史中反省我们的弱点,这才是我们创造新历史的源泉。我们没有理由忘记历史,不管沧桑更迭,白云苍狗,兴衰荣枯,长恨歌哭,都是我们先人用精血为后人创造的不朽的基石。站在厚实的历史上,我们将看得更远。
  商周时姑蔑地、秦朝的太未,唐代的龙丘,五代吴越的龙游,一面做了五千年的镜子,那是一代一代相传的经世之宝,我们不能让它尘封在“阁楼”里沉睡,在沉睡中消亡。近年来,政协这个以政治协商为己任的清水衙门,他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用纤细而又文弱的手,拼着老命在抢救一批批属于我们的不朽的历史“活化石”,如《余绍宋》、《龙游竹文化》、《龙游古建筑》、《龙游商帮故里行》,还有标点横排简化字本1—4册《龙游县志》……戊戌老人梁启超说“有良方志然后有良史,有良史然后开物成务之业有所凭藉,古方志者非直一州一邑文献之寄而已,民之荣瘁,国之污隆于兹系焉。”省方志学会会长魏桥在点校余绍宋撰编的民国《龙游县志》重印时说:“感谢龙游县政协文史委,高瞻远瞩,善于识宝,不厌其烦,做了一件不易被人们重视的大好事。”
  捧着这些书,才觉得千年历史的沉重,百年历史变迁的沧桑与艰辛;读着这些书,才醒悟先知的伟大,县贤的不朽,山川的亘古,岁月的峥嵘,阳光的珍贵,生命的宝贵;有与时代同步同音共荣辱的历史,我们仿佛找到了根,虽然树不大,但根深,基实。沧海不竭,历史有源,尽管城名更迭,但商周时播下的姑蔑之种,经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长成了参天大树,根须锲入四乡八寨的沃土,汲取着三山五岳的精气,丰富着姑蔑文化的内涵。历史悠久的文明魅力和深厚博大的文化感召,汇聚成一种穿越历史的冲动,有人要拓印姑蔑历史沧海桑田,有人要用饱经风霜的手,给千年的大树浇一勺水。他们是一个弱小的群体,但他们神游八极,意气横陈,一定要让千年的大树再吐新蕊,再展英姿。苍老后的年轻是一种美,然而老人的赤子情、稚嫩气更美;前者美在隐意,后者美在个体灵魂的张扬和传播姑蔑文化的豪情。我们畅想着五千年的古树长大长高,福泽姑蔑子孙万代,因为我们有姑蔑文化作底蕴。
  物欲横流,商潮滚滚,商品经济的细胞渗透到各行各业,这是个浮躁得咸鱼也想翻身的年代,而我们新秀与老臣一起,把头埋在砖块般的古籍中,不浮不躁,孜孜不倦;抗严寒,敌酷暑,彻夜通明,用汗水和丹青擦去千年古镜的锈斑,让历史的精灵在今天的龙游驻足,喷发出耀眼的光芒。
  明天的企盼,也留下了一行行先人的踪迹。龙游文化底气不足,并不是龙游文化本身,而是缺少让当代龙游人大喜大悲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文化是人创造的,也是人传承的,所以只要深究、挖掘,一定会有人物故事让龙游文化厚重、鲜活、明亮起来。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

    2021-02-06

  • 人生七期

    人生七期

    16世纪,英国的大诗翁莎士比亚,有一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描写得极其逼真。大意是说:咿咿唔唔在奶娘手上抱的是婴儿;满脸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的是学童;强...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