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抒情散文 >

关于蜗牛的文章

2019-04-09 22:04 来源:散文网

   
  篇一:蜗牛

  我是一只蜗牛,蜷居在自己的壳里。——题记
  总是害怕一个人,偏偏一个人,独来独往;总是害怕天黑,偏偏无可救药,爱上夜的宁静;总是害怕被遗忘,偏偏处在被遗忘中。
  徘徊在驿站之间,奔波于城市之外。她就这样在一个又一个城市间辗转流浪。她似乎没有家,连自己的名字都快淡忘了。她不属于任何地方,似乎游离在世界的边缘。没人知道她来自何方,将去何处。她,就这样的,一个人,孤独的流浪,流浪。
  没人知道她干些什么,靠什么维持生活,只知道她偶尔画些画,挣点钱。有时我在猜,她或许是个自助旅行者,或许她是个清高的画家,抑或者她什么也不是,纯粹是个流浪的人。我一直认为她应该回家,家能给她温暖,她就不会那么寂寞了。
  曾在咖啡屋见过她,一个人,孤独的。音乐弥漫。孤独的影子印满了咖啡屋的每个角落,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身上,她面无表情地看着外面喧嚣的世界,手里不停得搅动着咖啡。
  也曾在酒吧见过她,依然一个人。坐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手里拿着威士忌,冷眼看着周遭的一切。她有高傲的灵魂,我想。
  由于那些不期的遇见,我成了她唯一的朋友。或许说朋友一点也不恰当,她只是能够感受到我的存在,也能感受到我对她充满好奇。
  我知道,她终有一天是会走的,因为她不属于这里。真的,不久她就走了,无声无息,就像她来一样。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她没有在人们心里留下任何东西,就像从来没有这样一个人,对她的好奇在我心中也渐渐淡忘了。突然有一天,我收到一封陌生的信件,“我是大海的女儿,我从海中来,也将回到那里组。我已经听到了它的召唤。”没有太多的篇幅,也没有署名,简洁明了。我一直有种不详的预感,却又说不清楚。几天后,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报道,说是在大海打捞到一具赤裸裸的女尸,具体原因有待调查。镜头推进时,我吓了一跳,那正是她苍白的脸,还挂着惨淡的笑容。
  
  篇二:小儿蜗牛

  儿子刚过完9岁生日,长着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白白的皮肤和两颗大大的门牙,笑起来大大的门牙就露在了外面,煞是可爱!
  说到儿子蜗牛这个称号可来之不易呀!
  儿子6岁零3个月就上了小学,因个子小,写字吃力,完成作业的速度较慢,吃饭也慢,餐厅实行自助餐,打饭时经常被挤在人墙外,好不容易轮到自己盛饭却没了,等了半天才开始吃,待自己吃完时,同餐桌的同学寥寥无几了,自己就“光荣”地当上了桌长。
  当桌长得留到本桌最后一个走,必须负责检查其他小朋友碗里的饭全部吃完没有?桌子是否擦干净?这样下来可忙坏了,从餐厅到教室有5分钟左右的路程,到了教室同学们都准备妥当了,儿子才紧紧张张进入学习状态。可能因为承载了一定压力,情绪就不太好,写字就格外大,下笔也重,速度就更慢了。所以同学们给他起了这个光荣的称号__蜗牛!
  是后来我才得知的,学校进行家校开放日,我到学校,他的同班同学告诉我的。当时我又惊诧又心酸,感受他幼小的心灵遭受了不小的打击,不然他早就告诉我这件事了。。。。我没动声色,回到家想着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打开儿子的心结。
  恰好我和儿子一起看电视,听到电视里面传来那首“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听到这里儿子主动和我对视一笑,我知道他理解了一点点蜗牛的不懈努力,我故作惊喜并趁热打铁说:蜗牛真了不起,你看他那么小那么慢,背着一个笨重的壳往上爬,不容易!就象你背着重重的书包去上学,很新苦,可蜗牛没有放弃,一定吃到了甜美的葡萄,妈妈相信你一定行,可以做得更棒。
  这时儿子豁然开朗,滔滔不绝的和我聊起了学校里面的事,显然他放下了思想包袱。
  二年级时孩子的老师告诉我,孩子在学校有所进步,虽然速度还有点慢,但明显进步了,字迹清秀了很多,考试成绩嘛还是一如既往的优秀,我欣慰……(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现在,孩子和我聊天时,可以随意总结出自身缺点和优势,知道如何改进不足。他还告诉我,说自己是一只了不起的蜗牛,是一个小书迷,他爱看书。分析起儿童版的《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等章节来头头是道,让我窃喜……。看完《查理九世》惊恐不安;阅完《窗边的小豆豆》后黯然伤神,伤感于小豆豆的不幸遭遇,想象小豆豆能有现在的环境,和他一起上漂亮的贵族小学……我欣喜“小蜗牛”的善良!
  小蜗牛还对地理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上学初期就能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个自治区和各省的简称,这些都缘自小蜗牛是个小书迷。
  小蜗牛虽小,但理想远大,要当上科学家,发明噪音处理器,垃圾处理再利用机器和发明空中汽车,又快又安全,使人类不再遭受堵车、汽油不够用之困惑……
  现在没有人再叫他小蜗牛了,我想蜗牛已经出发在“吃葡萄”的路上了,尽管要到达葡萄架的顶点还有甚远的距离,途中风雨兼程,但我想小蜗牛会日渐长大,有他自己的力量,找到支撑点,到达人生的彼岸。
  这就是小儿蜗牛!
  
  篇三:蜗牛

  叶子无声的飘落在颓坯的角落,透过一片竹林,几米阳光稀弱的洒在青石板路上,如此野鹤般地漫步于此,只是突然有几分羡慕古人独坐幽篁,以琴助兴,借萧伴奏的闲云生活,只是我既无器乐,不会弹奏,更少了一份淡然清逸的心境。
  当叶子滑落,掠过肩头,掉落在脚下,有些落花无情的淡淡哀伤的诗意,我看清了上面的纹路,正是生命刻下的痕迹,可是我却无能为力,这是自然的规律,如同人的生老病死,只能远远的敬畏。
  作罢,继续向前踱着,才发觉所走的这条石板路我已走过多次,只是曾经都只是少了驻足,看着过往的背影,都那么匆匆,仿佛看到了自己求学南方一年来的缩影,也是那么匆匆,只能奔跑,疲倦了却不能像叶子那样洒脱地落下。
  现实的生活世界,愈快的生活节奏,让每个人的空间都那么拥挤,那些灰头埋面的身影,机械地写着奋斗二字,还会有谁来顾及这些称之为过眼云烟的风景。曾经人们为了面包而活,有了面包,又为什么而活着呢?
  我们承受着这个时代给我们的压力,看着报纸上排着长龙的人才招聘市场情形,听着每年增长得甚微可怜的就业率,连我这个还在所谓的象牙塔里挣扎的书生也茫然担忧,也许是有些太过庸人自扰,也质疑现在的自己,原来曾经决心不要仅为面包而活的念想,成了别人眼中的天真,这个时代的天真!
  也看惯了正值风华的我们机械地三点一线式,人未老,似乎心却先苍,习惯了成长,算不上是成熟,却也不再稚嫩。
  想很多,着实有些漫不经心,慵懒地走着,像湖岸边的那只蜗牛,放慢一拍,缓缓地爬。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
  走走停停原本就是生活的过程,沿途有美景为何不欣赏而行,倒羡慕起且行且酒且歌,大饮,大醉,大笑,大唱,反而来得豪迈洒脱些,虽然十九余年来未曾醉过。我还是会相信,麻木于行尸般生活的人必会被生活所麻木,但是似乎这已是一种泛滥。是我想太多,还是思考带来的必然的忧虑。
  看身边的每个我们机械的活,谁敢说,我已然洒脱?
  但是,毕竟人生不是做梦,恍惚间就人约黄昏。是该学张爱玲说的,趁年轻为何不多干几件不是循规蹈矩、被机械式设定的坏事儿,和一群男孩子打篮球,然后一身汗臭,把喝不完的矿泉水浇头上,从此,不小肚鸡肠,不轻易掉泪;一个人,一个包,来一场奔向远方未知美景的旅行……
  我该怎么说,那只蜗牛还在爬,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阳光看着它的脸,看着看着我笑了。
  
  篇四:妙曼蜗牛
  已有大半年没有回老家了,老家的房子一直空着,建于上个世纪的老房子有些破败。早想回家看看了,因为各种原因总不能成行。清明三天假没有值班安排,坐上了回老家小火车。之所以叫它小火车是因为它只有三节车厢,从信阳始发,途经罗山、息县、潢川、商城,终点站是固始的祖师庙,小火车逢站必停,一路停靠很多不知名的小站。
  在平时小火车旅客很少,或许是清明节的缘故,等我上来时,过道里也挤满了人,已经没有座位了。我走到列车长值班台,发现尘土落满了整个桌面,连一个凳子也没有,显然这里已经废弃了。脏是脏了一点但还算宽敞,有个窗子可以随时眺望沿途风光,打发旅途的寂寥。
  坐着慢悠悠的小火车,绿油油的林海夺窗而过,远处起伏不平的小丘陵上已是绿意一片,不知名的花儿已悄然露了头。几头白色的水牛悠闲的在山坡上啃食着青草,初看时我还以为是白马呢。正疑惑,现在不都使用机械耕种了吗?怎么还会有水牛呢?
  车上同行的老农对着牙牙学语的小孙子说:“看肉牛!”哦!原来是从外面引进的肉牛。
  遥想当年,暑假的我们最大的任务和乐趣就是放牛,清晨趁着太阳还没出来,牵着自家的小牛,踏着被露水珠滋润湿漉漉小田埂,宁静的清晨只有田鸡的叫声和虫鸣的弹奏,小牛偶尔甩动的尾巴惊动蝴蝶和蜻蜓的清梦。等到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山,大地已不再炙热,放牛娃们纷纷将牛引到漫河滩,任由牛儿欢跑。而放牛娃们则惬意的在草地上打滚、翻跟头、斗鸡、斗架。到了夜幕低垂,小伙伴们才牵着自家的小牛慢慢悠悠的往家回。这时等的心急的母亲也会站在村头大声呼唤:“三娃子,回来吃饭了!”悠长而亲切的声音久久的在村头飘荡,临近村旁各色饭菜的香味随着缕缕炊烟飘进放牛的娃的胃里。母亲拿手韭菜鸡蛋膜,薄膜卷咸鸭蛋,秘制黄豆酱,锅坎馍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现在母亲随我也来到了城市,偶尔嘴馋了,也会央求母亲。可是城里的小厨房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老家地锅饭的味道。正如同慢坐小火车散漫的情趣,是乘坐高铁无法体会的。
  现在的人吃惯了快餐,见证了快女。快节捷生活已使人们脉搏跳动加快了,有些时候我们是该放慢我们前行的脚步,等一等遗失在我们身后的……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

    2021-02-06

  • 人生七期

    人生七期

    16世纪,英国的大诗翁莎士比亚,有一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描写得极其逼真。大意是说:咿咿唔唔在奶娘手上抱的是婴儿;满脸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的是学童;强...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