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抒情散文 >

关于回望的文章

2019-04-09 22:04 来源:散文网

  
  篇一:回望微笑
  我是从客车的窗户回望养中的。七年多过去了,很多事发生了,很多人离开了,很多朋友走了,许多的时光在缭乱的日记里流淌着。
  那年夏天,在酒杯上倒映的霓虹,年轻的心带着欢笑和祝福的憧憬,如今还回响在分别的从前。
  或许是痛苦的、幸福的、辛酸的、快乐的,看多了,经历多了,我的心也是有些麻木了,有些不敢面对了。这也便是毕业这么多年,我一直冀望能回校园去走一走看一看,却总有借口而未能成行的缘故。但客车经过安海时,我终于还是忍不住地回望。
  夕阳下的校门有些朦胧,在恍惚里往昔的流光倒映在我眼中。
  那是阳光下塑胶操场挥洒青春留下的汗渍,暗恋失意的泪水酸涩的纯纯;那是报刊宣传栏上闪光的憧憬与热切,在图书楼树荫下的沉迷于认真。偶尔在音乐教室里飘扬的歌声中沉醉,或是课堂上热烈的讨论。也有休息时间同学、新闻的八卦飞扬,或是打扫卫生时总有人捉刀涂鸦的白于蓝······
  客车鸣笛,扯动我那感动中带着淡淡追悔的思绪。晚霞中的养中依旧显得神圣而静谧,但现实的我还存有几分当初的骄傲与勇气?是社会的鞭笞让我在生活的摸爬滚打中忘却曾经的烂漫与率真?还是在来来往往的虚情假意中不想狼狈度日而学会戴的面具!
  或许这便是怀念难吧。
  扫一扫生活的尘迹,一切也许还会继续。但在路灯的晕黄中,车窗的镜像里,依稀可以看到往昔——那在橘红的落日挂着微笑的少年那闪亮眼眸的影迹。
  
  篇二:昨年回望
  还没来得及回过头去,2011,那个在一瞬之间就变得遥远的纪元数字,在刹那间就完成了存在的意义。2011,着实来得有点匆匆,去得也有点匆匆。在除夕的头一天,在这小城的大街上,离奇地出现太多的人来人往。人们在各自怀着自己的心事,漫不经心地倘漾于人流之中,欣赏那些新年旧岁的熙熙攘攘。
  天空飘着2011年的最后一丝寒雨,正在无声地滋润着2012年的到来。
  回首这一年,我们没有太多的经历可以回忆。即使是有点可以回忆的,也只不过是一些平平常常,以及那些琐琐碎碎。随着对环境的不断适应,凡是涉及环境的那些东西,都被我看得十分的平淡。在这样的一种心态中,努力在培养自我的执着,在一种独一无二的大浪淘沙中,坚守自己的落寞。(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回首这一年,我们只是走过一些平平常常的路。在这条还没有看到结局的路上,我们走得十分的坦然。在这条隐藏着无数玄机的路边,到处都有那些诱惑的风景。太多的表情拥挤在那场动感的演艺场上,淋漓尽致地表演自己的杰作。于是,我们也就披着无所谓的外衣,站在那场大是大非的边缘上,看一些形形色色的哲人舞蹈。
  回首这一年,我们似乎懂得了一些什么。我们好不容易,在看清别人的同时,终于把自己看透。一些貌似堂而皇之的豪言壮语,在我们的面前,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已经悄然失去亮色。我们在一片有气无力的赞歌中,认识谁是我们的朋友,同时也在认证谁不是我们的朋友。
  这一年过后,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肯定会活得更好,我们会活得更加的真实。我们没有理由停下,更没有理由怨天尤人。我们仍要前行。我们仍要坚守。我们依然还要活出真真实实的自我。这就是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们给自己的一份祝福,也是我们给我们的那些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们的祝福。
  
  篇三:长安回望
  沉香亭最宜夜间赏玩。伫立于兴庆湖畔,远而望之,影影绰绰,恍惚《诗经--陈风》里月下的佼人,莲步生烟,窈窕妖冶;迫而察之,几番风蚀雨淋的沉香亭,已不复昔年唐明皇携妃子赏花时的风韵。云裳花容的杨太真,也早已成了马嵬坡下的一堆朽骨。沉香亭如是,整个西安也不堪回望;唐代长安城的繁华已然落尽,曾经“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的盛景,如今,也只得见一片片青松亭亭。罗襦宝带,燕歌赵舞,已是永远的埋进初唐诗歌的锦绣词句里了。被埋葬的却不只是历史的豪华瑰丽。那厚重渊深的人文情怀;典雅淳朴的风俗民情;灿若烟霞的艺术文化,也被现代文明的浮躁与繁琐放逐出了西安。
  若是十年前你来到西安,即便不能看到古长安城的繁荣场面,但行走于城内的街巷中,时而一些雉堞圮毁,残垣破壁的角落,总会撩起你少年时读唐诗时,对古长安那一种古色古香的情怀。即便是一片沧桑的废墟,也会使人感到亲切。如今你来西安,极富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街市商铺琳琅满目,俨然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形象。那么,那些古老的遗迹呢?它们还在,只是换了“新颜”。巧夺天工的现代建筑技艺抹净了古城墙上的斑斑苔藓,让原是废墟一片的塔寺园林又“重焕生机”,并且入眼鲜亮夺目,精致华丽。“时间横扫的镰刀”被磨钝了尖刃,再也无法在历史的面容上凿下沧桑;既然技术可以复活一切古建筑,何必要保存这些残败的遗址?于是西安仅剩的几处古朴的气息也很快销声匿迹了。
  为了向世界显扬西安的“汉唐气象”,一座不逊于阿房宫的仿古建筑拔地而起。大唐芙蓉园,她翩翩的落入西安人的视野中。这里桂殿兰宫,亭台楼阁,望之轩峻壮丽;廊桥院囿,柳坞花榭,俱是小巧玲珑;园林正中,一湖如镜,长桥横波,游人过处,凫雁惊飞。走进这里宛如于画中行。这是一座几可以假乱真的园林。但是仿作毕竟显露出斧凿的痕迹。这种人为的做作,竟让人感觉,这座园林像一个失了魂魄的冷美人,虽然游人如织,却始终与这园林不能够浑然一体。游人眼中看到的,不是真正的“汉唐气象”,而是一座现代建筑,一座没有生气的现代建筑。我们所领略到的不是历史文化,而是现代技术的精巧。历史如东逝之水,不能回头,更不能“再创造”。
  西安自古是“诗书簪缨之乡”“礼乐弦歌之地”。中华民族最灿烂的文明曾在这里荟集。这里曾是笙歌彻夜,箫鼓声动。满城皆是才子佳人,翰墨书香。这里,产生了濡染整个关中平原的地方特色文化---秦腔。国乐在这里更是流香馥郁。丝竹民乐,闾间艺术,无不令举世惊艳。如今,一切都已是风流云散,偶尔可以在街市的一角听见几声高亢粗犷的秦腔,却也很快被公交车的汽笛声所湮灭。至于国乐,你也只能于音乐学院的乐厅里,诗词曲赋的古韵中去寻找了。
  被放逐的不只是西安的历史文化,还有像我一样的被放逐的“长安人”。从幼时起便陶醉于古典文明的我显然是不合群的,对于那些潮流的文化我一向缺乏敏锐的感知力,更是无法接受,当然我并不是拒绝时尚,只不过是拒绝鄙俗。我不认为眼下一些只能娱人耳目的潮流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这些肤浅的文化是不足以使西安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我爱西安,不是爱她今日的光鲜靓丽,我爱她是华夏精神文明的象征;爱她的厚重与雄浑;爱她的包容与接纳。她应该永远是最高贵典雅的所在。
  长安回望,一种怀念,一种失落。
  
  篇四:回望灯如花
  回望灯如花,未语人先羞。古韵如雨,丝丝侵染。年华渐老,现实如鞭,驱赶着认知前行。二十就要轻轻来临,我希望自己从容地走进自己真正的青春时期。
  似乎是听<<童年>>的钢琴曲,我哭了。奢华的眼泪,肆意流淌。我们都要学会静默,包括静默的流泪。
  年少时那些灼热的梦想,现在都成了内心的煎熬。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古感今同,虽然时移物换,心仍然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温热。
  正是四月风光好,怎奈光阴揪人肠。
  风与湖的舞蹈是天作之合,波动着诗性的灵魂。犹如芭蕾,融入其中,柔韧如丝,便灵动,神动,便超越了形体的僵硬局限,直达灵魂。
  每当内心的灼热烧成一片火海,烧到无法承受,我便一人到会泽湖边坐下,听云南粗犷的风吹过湖的声音,看青青的樱桃在枝头一点点慢慢长大,它们在枝头咯咯地笑起来。春华秋实,自然安排着一切。这些绿色浸润进思想。于是我想起苏东坡的千古绝唱,“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为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乍释然。
  看惯了情人们分分合合,刚刚在楼下看到了一对情侣相拥着,喜悦在他们身上流转,却激起了心底最本真的感动。很久不再相信爱情,很久不再渴望爱情。一个人,穿梭在情人们之间,听他们之间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谎言,便一个人偷偷微笑。我曾今也那么天真,也相信那个身边的男子会陪我到天荒。女人就是那么愿意幸福,在谎言中幸福,愚蠢的幸福,那么多女人都那么心甘情愿。这片刻的感性,让我顿时毫无胃口,嚼着蓝瓜,打开电脑,听一曲倾国倾城。羽泉今天到洋浦来,我想我会逃课去听他们唱歌。我想,这至少证明我还有那少女未泯的天真情结。
  我现在越来越喜欢我的卷发了,五月的卷发,乖乖的卷着,淡黄,天然的颜色。微笑,对我美丽而有一点瑕疵的生活。
  我在考试回来的路上对着那个曾今背叛过我的男子微笑了。一切皆远,一切皆缘。
  再次听倾国倾城。不变的旋律,心底的暗伤。依然是118路汽车,带我们到依然不变的站口,不变的终点,不变的南屏街。那儿有流动的乞丐,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残疾。也许他们有骗子的嫌疑,他们乞讨的是人们的良心。以前总是愿意相信他们是骗子,并以此为借口拒绝施舍自己的同情心。现在因为这一句话,我改变了。
  我不再相信爱情,友情。真的。只有我自己清楚。朋友,我身边的朋友,只是交换利益,终会各奔东西,最终都不在互相想起。爱情,我身边的爱情,只是交换寂寞,终会别离,最终都不再怀念过去。人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世俗的,走向尘世。预先知道人最终的结果是可悲的,那样会像我一样暮气沉沉。我望着我身边的傻女孩笑,笑她的无知,笑她的孩子气,笑她小小的无知竟比我我的大道理更让人幸福。
  过客,人生。
  我从车窗看到昆明的夜景。霓虹闪烁,城市伸出它长长地火舌,把天空都烧成一片火海。看到街道边流动的人群,笑着或者毫无表情,或者抑郁着。汽车将他们无情地抛在身后。包括同在一个公交车上的人。各自上下,互不相识,然后匆匆别过,也许这一辈子再也不会相遇。人又有多少载春秋可以挥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你可以说我消极,你可以反驳。然而岁月自知。很累,这个城市给了我疲惫,我在腤脏的城市奔波了半天,只为寻找两条腿的美丽。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

    2021-02-06

  • 人生七期

    人生七期

    16世纪,英国的大诗翁莎士比亚,有一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描写得极其逼真。大意是说:咿咿唔唔在奶娘手上抱的是婴儿;满脸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的是学童;强...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