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抒情散文 >

关于远离的文章

2019-04-09 22:04 来源:散文网

  
  篇一:远离古城
  中国的古都很多,中国的古城更多。小城的人依旧,小城的路依旧,小城的山依旧,小城的水依旧,原本就一直清静悠闲的小城,怎么忽地来了数不清的人?这么多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陌生人,从四面八方匆匆赶来,像是约定赴会,又像是被什么吸引。有的甚至是外国人。这令小城里的老人们茫然不知所措。“八斤”“九斤”老太们还想到是不是有仗要打,把大城市的有钱人赶到了乡下。
  这蜂拥而来的人们,其实是冲着这里积淀的文化而来。可有几个懂得小城的文化?小城人们心中的文化是看不见的、吃不到的,更无法用咔嚓咔嚓的快门拾进自己的背囊带走。有人幼稚地以为踏着江南的青石板路面就濡染了文化的墨迹,他们天真地认为经过灰墙黛瓦的游廊就呼吸着文化的气息,他们也有的把川渝的竹筒、湘西的脚楼、彝家的银饰看作是自己小城一游回家炫耀的资本,他们甚至把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河道驾船流览当作江南生活的深切体验。好在这还算得上是一种文化层次的旅游。更有甚者,住一宿简陋的客栈,吃几碗粗粝的米饭,喝一扎担挑的酸啤,聊几句女人的腰肢就以为江南畅游收获颇丰。殊不知,石板上曾经留下的脚印,花墙外曾经伸出的桃枝,假山下曾经遗失的香囊,才是文化;穿着花格衬衫的婶娘臂弯挎着的花篮里,挑着杂色货担的货郎腰带里,眯着眼睛看着日升日落的大爷的故事里,穿城而过的小河边上每家的门洞里,才有文化。对当地人而言,雨挂垂帘,小桥流水,春丝秋米,酒香桨声中的味道那是百千岁月中慢慢品咂出来的,那是夜雨矮檐下潮湿的睡梦中渐渐悟出来的。岂止是三天两饭的阅历,何止是一眼两耳的见识。
  可你们还是来了,如潮水般的来了,无可阻挡,无法劝解,来到这千百年来清静闲适自得其乐的人们的家门口。把石条上本地人的故事和笑声冲断,给本分的老实人的眼里注进不解与好奇。把街里街坊来来往往的财米油盐的交情冲淡,代之以忙忙碌碌的抢抓商机。把石板街两边的歪歪斜斜的房子湮没,拥挤出高高低低的旅舍、酒肆和茶居。
  当好不容易从书堆里拔出身子,好不容易把眼睛从放大镜片挪开的老人们,怀揣着对文化虔诚的神往,迟缓地踏进少有乡音的圣地时,只能茫然地从瓦砾中、蛛丝后捡拾着破落的遗存。迎接老人的有大大小小的握着各种情感的手,还有当地各界的名流眼里泄着的期盼老人标塑当地文化的意图。老人们十分为难,一方是家乡亟待拯救的遗产,一方是资料文物的严重缺失的现状;一边是老乡期盼商机多多的物欲,一边是保护古迹珍存的良心。老人们想尽办法挤出时间,马不停蹄,目不暇接地寻找,因为更多的时间只能聆听宴席和研讨中的恭维和敬奉;老人们痛心彻肺,欲哭无泪地询问,但在官员汇报里看到的却是满是挽救、保护、开发的信誓旦旦的豪言。
  够了,老人们从心底发出一声怒吼!这怒吼却只有残砖破瓦能听见,只有街边的一只石狮能听的懂。随之又很快被时尚的声浪湮没。
  远离古城!老人又一声大喊,很多人以为老人要走,又递上更大的红包。老人离开时眼角始终有一颗珍珠闪耀。
  远离古城!大地发出一声闷喝,在天地间久久回响。
  
  篇二:爱不曾远离
  这样一个初冬的上午,仍然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暖暖的阳光自窗玻璃斜斜地透射而来,大半个房间便绽开了光线,让你深切地感受到那份光亮与温暖。这样的时刻,翻看着百看不厌的书卷,一种闲适,一种超越时空心灵相通的感应温润你的心田,一种超然忘我的情怀漫卷而来……
  感受阳光,生命中的苦痛又算得了什么?
  一直暗自庆幸,每一次的山穷水复之后,总有柳暗花明的幸运,就算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真诚的问候,一次看似不经意的安排都让你深深感动。于是,以一颗感恩的心铭记。(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曾几何时,你心情灰暗,情绪低落,身心几乎俱焚,称得上是度日如年。朋友从国外打来电话关切地询问、劝解和鼓励,那一刻,你心头哽咽,如苦海沉浮看到了一块漂流木,那份感动支撑着你度过了那段痛苦的时光。
  那是一个有着艺术天赋的男生,看起来还是个学生,处事却像颇有经验的长者,有着这个时代同龄人难得的沉稳和细致,一句“没事的,慢慢来”看似随意实则有心的提醒,让你镇定了许多,被同事间的关爱浸润着,那份感动相伴,心底顿生一股勇气,你找回了自由。
  工作常常需要加班,夜晚的办公楼显得空旷、阴森,同事的房间总是亮着灯,尽管有时未曾露面,心中早已心领神会,却从不道破。心存一份感动,为那一份光明,那一份关爱。
  看过许多诱人的故事,听过诸多美丽的传说,理智告诉你,那种太彻底、太完美的故事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理智的心只为束缚情感的弦。然而,情感是生命的本源,正是那种不可遏止的意念滋养丰盈着心田,净化着魂灵,因此,不管何时相见,即便是街头偶遇,你的目光仍会是清澈如水,坚韧如水,温和如水,纯静如水。你仍会以真诚以友善以多情抒写人生。
  那颗尘封已久的心依旧年轻,依旧唯美看世界。
  感受阳光下纤尘不染的明净和愉悦,在你眼中,这世界明亮、纯净,周围的人是那么可亲,阳光下没有阴影、肮脏和丑恶,心里只是一片柔润与亮泽。
  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你发现,美无处不在,爱不曾远离。
  
  篇三:远离文学的日子
  当明白距离是一种美时,我们已经不再年轻。
  不再年轻的我们,就算是有一张年轻的脸,却也懂得为了生计而忙忙碌碌。但忙碌过后的大把大把的时光,我们却不知道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为之努力。
  于是,我们开始玩最刺激的游戏,喝最烈的酒,吸最呛的烟,跳最炫的舞,赛最疯狂的车,只是为了填补内心深处的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寂寞。
  可寂寞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无论你砸下多少的时光和精力,在你午夜梦回的时候,都会像穿堂而过的寒风一样,让你身不由己的打着寒颤。
  你就像在一个光怪陆离的梦靥里,拼着命的想从恶魔手中逃离,却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无法动弹,无法挣脱。只能眼睁睁地数着时间点点滴滴的从身边溜走,伸出双手想挽留什么,却在摊开的五个手指中读懂了人生的五种滋味,早就存活在我们离去的岁月里。
  曾经的酸
  在青涩的年纪,我们就像一枚长在树枝上的青枣,厌倦了风在一旁的喋喋不休,厌倦了阳光的忽明忽暗,厌倦了永无止境的等待。
  我们是那么迫不及待的想长大,想轰轰烈烈的谈一场地老天荒的恋爱,想将青春化作最绚丽的一场盛宴,然后,在曲终人散的时候,我们还可以优雅的鞠躬谢幕。
  我们以为我们可以做到,可留在心中的那份酸楚,在离别后的日日夜夜都在提醒着自己,原来,早熟的果子都是酸的。
  曾经的甜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迷上了冰激凌的味道,即使知道这是高热量的东西,多吃对身体不利,对身材也不利,可我们还是迷上了,且故此不疲的天天光顾着那家充满的着浓浓的牛奶味道的冷饮店。
  那里的微笑,是甜甜的;那里的声音,是甜甜的;连那里的空气,都是甜甜的。我们在那里,找到了一种近似于爱情的东西。一句贴心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甚至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可以让我们甜到了心底里。
  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这样的甜蜜,也是会腻的。于是,我们开始减少了去的次数,用苦苦的咖啡代替了这种甜蜜。于是,我们发现,原来纯粹的苦比单纯的甜更能让人上瘾。
  曾经的苦
  只是当苦涩的滋味占领我们的舌尖时,我们已经分不出世间还有其它的滋味。
  我们沉浸在痛苦里,街头播放着悲伤的歌曲,屏幕宣泄着悲伤的情节,街头上演着悲伤的离别,仿佛一夜间悲伤成为了最流行的词。
  只是悲伤过后,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山依旧是那座山,你没有勇气移走就不要说别人愚蠢。
  可现实的生活中,人人都自以为自己最聪明,人人都见了痛苦绕道走。于是,痛苦就永远像一座山一样的挡在幸福的前方。
  曾经的辣
  你爱吃辣椒吗?辣椒的辣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辣椒一咬就辣,有的是咽下去才觉辣,有的吃后满嘴都辣,有的辣前舌,有的辣喉咙,有的闻起来辣,吃起来更辣,更有甚者在几米远的地方就辣味呛人。
  记得多年前,有个人亲昵的叫我小辣椒。给人就是这样一种辣的浑身冒汗,却觉得越辣越上瘾的感受吧。
  只是当年的唇枪舌战,早已经在岁月的冲刷下消失了踪影。但小辣椒这个称呼,却一直被记在了心里。
  从当年的朝天椒变成了现在的甜柿椒,由辛辣无比到辣中带甜的过程,也是学会向生活感恩的过程。
  其实,“辣”并不为人体本身所具备的感觉,这只属于人体的痛觉,就是说,你感受到的辣,就像你感受到的痛一样。包括爱,包括希望,都是如此。
  曾经的咸
  送你上飞机的时候,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我不会哭,我不能哭,我一定会忍住伤悲的。可眼泪掉下来的时候,我闻到了大海的味道,那是你即将要飞渡的一大片的海。
  可我不是鱼,我也不是飞鸟,我只是你眼中那个红红的朝天椒。我会向着天空的方向拼命的生长,只因为那里有你飞翔过的美丽的痕迹。
  为爱逃亡,算不算是一种最心碎的逃亡。
  我们从文学的殿堂逃离了出来,或许我们根本就没有真正走进这座神圣的殿堂。我们只不过是一些前来朝圣的信徒。途中偶遇挫折就让很多的人打了退堂鼓,于是会辩解不是自己不够坚持,而是根本就没有这样一座殿堂的存在。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走到了生活的悬崖边缘,会有一个智者的声音如雷灌顶,重重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让麻木的心慢慢地从寒冷的冬天苏醒过来,重新用一双婴儿一样纯净的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会让我们听到浮躁的音响效果之外的另外一种声音,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纯正而安详的声音,如绵绵细雨,润物无声。于是,我们以为已经死去多时的文学的种子重又长出了新芽,心田重又郁郁葱葱。
  当我们重新归队,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才深切的懂得文学对于我们,不再是一场文字游戏,不是靠灵气和才气就可以驾驭的马车,真正重要的是一种心态,从容笑看风起云涌,安心坐收春华秋实。
  我们要做的就是:既不妥协,也不放弃。我们不再迷恋某种虚幻而脆弱的东西,我们不再为一种形式或一种荣誉而耗尽心思,我们将文学的殿堂从高高的云端收入到自己的心中,然后坚守着心中的这一片净土,背负着应该承担起来的使命走完今生。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

    2021-02-06

  • 人生七期

    人生七期

    16世纪,英国的大诗翁莎士比亚,有一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描写得极其逼真。大意是说:咿咿唔唔在奶娘手上抱的是婴儿;满脸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的是学童;强...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