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抒情散文 >

关于黎明的文章

2019-04-09 22:04 来源:散文网

  
  篇一:黎明
  好久不曾再提笔写过东西,不知是年华老去,还是俗世浮沉,人越发地慵懒,心情也越发地懈怠,甚至连感触也越发地迟钝,呵呵,再这么下去估摸着连看东西都会变得混乱,逝者如斯,幸乎?不幸乎?予亦甚疑。
  太史公曾记载下舜所处之地均因其而移风易俗,或佛家有典,大抵高僧之处于世莫不使诸事向善,立地成佛,虽千载之下,亦使人心向往之,然,予亦有疑,世间事盖有可为不可为者,故菩提坐下有金刚怒目,庙堂之上有严刑峻法,虽怀仁者亦诛恶,制典者亦立威;况君子亦受制于其所处之境,是故孔子困于陈蔡,孟子乘桴于海,而老子亦西出函关,古之圣贤莫过于此者,则舜之所遇,时乎?运乎?若为时者,盖人心不古否?予窃以为不然,世易而时移,因其宜,制其典,贤者之任也,是故殷有伊尹,周有吕尚,秦有吕不韦,汉有张子房,虽不法前者,亦可标榜于后人;盖为运者,然使庸者置于其间,亦不过徒增笑耳。
  予尝嗟叹,盖所处之境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窃为予之不肖,亦为予之无运,虽欲效先贤于青史,亦无奈窘迫于时事。予既不能感旁者效于礼乐,亦不能善其身而表于他人,圣人有言,三十而立,予亦近之,碌碌无为,韶华渐远;君子有志,修齐治平,予空向往,时不我与,世事沧桑。既不能立庙堂之高行其志,亦不能处江湖之远善其身,嗟叹流年,空惹红尘!
  天欲明,而予心不明。晨辉将照于世人,亦可示予于歧路乎?
  
  篇二:擦亮黎明
  夜幕拉下来,洒了满地星辉,万物的基调降下来,喧腾便凋谢了,静谧自然就成了这一切的主宰。
  静静地躺在自己的小屋里,任凭那无尽的星光倾泻在身上,在心间流淌,翻滚,沸腾,直到把一颗心燃到滚烫。
  睡了,梦了。梦中的一只蝶,在夜空下游荡,没有方向,目的地只是远方,直到一道光将其打落。
  睁开眼,才知道,那是窗外的亮溢进了小屋——黎明到了。
  我起身来到阳台,去亲近这神圣的时刻,聆听她微小而又有力的心跳声。天边亮起一层薄薄的光,像是闪光的雾,萦绕着朦胧,散发着朝露的馨香;又像是天地间被套上了一个巨大的玉手镯,整片天都泛着一圈微光,很柔,很舒心。透过微光,我似乎真真切切的看到一股清新的巨浪,倾袭而来,它们一层赶着一层,从最远的地方,咆哮着来了,直到吞了整个天幕。此情此景,我想到的,是父亲。
  父亲是个农民,高高的个子,却总是弯着腰,像是驮着很重的东西,那是责任。
  父亲每天早起到田间劳作,黎明便成了父亲的集结号,每当晨光熹微,父亲便像个严守纪律的战士,踏着点点星光走出家门。
  又是新的一天,天还没全亮,叮叮咚咚的声响把我惊醒,我知道,父亲又在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于是我便起身,想和父亲一起,父亲笑着同意了。(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路上的人很少,偶尔能清晰地听到庭院的狗吠和公鸡的啼鸣。路旁的梧桐沙沙作响,风有些凉,我不禁扯着衣角来避寒。父亲脱下外套给我披上,我看着父亲,发现,外套下的父亲很瘦,比我想象的要瘦的多,像是古道西风下的瘦马,却透露着坚忍。父亲下意识的掏出烟来点上,一双粗大的手遮住了我的视线。父亲的手上写满了伤痕,花花点点,像是风干的橘子皮……抽一口,烟雾便顺着父亲的脸颊腾起,黝黑的脸上没有光泽,却有着沉重的责任与坚定。白色的烟雾萦绕在父亲的头上,再也没消失。父亲抬起目光,望着远方,似乎在打量什么,我想,是希望。
  到了田间,天又亮了些,微光蔓延在父亲身上,父亲便神圣了一般。
  岁月压弯了父亲的脊梁,却磨灭不了父亲那男子汉的气概。
  父亲老了,父亲的一言一行却像是黎明的微光,带着无尽的坚定与企盼,终究要演绎成火热的太阳,光芒四射。
  如今,我又站在阳台迎接黎明,拥抱黎明,就像拥抱久别的恋人。
  
  篇三:黎明难眠
  “儿啊!该起床了!你上班路途远,不早点起床,怕要迟到了噢!”我朦胧的听到娘的呼唤声,只翻了个身,继续睡觉。“儿啊!该起床了!你听到了吗?”娘佝偻着背,手上撑着一根竹棍,推开房门,蹒跚地走到我床前反复地催我起来。
  睡眼惺忪的我坐了起来,没有看到娘的身影,透过轻掩窗帘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室外有些许光亮。“儿啊!该起床了!”的声音很真切,渐行渐远的缭绕在我耳边,经久不息。
  室外传来几声狗吠声和断断续续汽车驶过的噪杂声,我揉了揉双眼才醒悟过来:我——又梦见娘了。
  娘在生时无时无刻不挂牵着我,走了两年多了,如今还在我的梦中把我牵挂,想起娘来,不禁泪注如泉。
  呆坐在床上的我睡意全逝,于那黑暗中放眼望去,看到了昔日无数个黎明时分难眠的情景。
  多少次沉睡中惊起,听娘织布时机杼声连绵到天亮。
  多少次幽梦时觉醒,听娘纺纱时纺车声如同倾述着一首辛劳的歌。
  多少次黎明时起来,光着脚丫去找娘,看到的是娘洗衣服、做饭或在菜园种菜的身影。
  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我梦中,梦见有一台自动织布机为娘织出一卷卷花布;也梦见一台会唱歌的纺车为娘纺出一团团棉纱;还梦见一位仙人用手一拂,就帮娘洗好了衣服,做好了饭,菜园里长出了郁郁葱葱的蔬菜。
  ……
  昔日黎明时的画面一幕幕匆匆转过,有一幕最清晰的画面呈现在眼前。
  那年月,我12岁左右。暑假“双抢”季节。为了多捞工分,娘每天在转钟两三点的时候去稻田“扯秧”。娘“出工”时,一般会叫醒我,叮嘱我不要睡得太沉,早点起床做早饭。有时,我睡过了头没有及时起来做早饭,娘收工回来后,从未责怪过我,只是又要在辛劳之余匆匆地为弟妹们做早餐。
  娘有时也会带我一起去扯秧。我虽然很不情愿大清早地去干农活,但只要我看到娘的眼神我会不得不去,因为在娘的眼神里,清澈地书写着需要理解和帮助。
  凌晨时在稻田扯秧,我最烦心的是被“沙蚊子”(一种沙粒般大小的虫子)咬,沙蚊子成群的四处飞舞,叮咬在头上、脖子上和身上,又痛又痒;其次,秧田里蚂蟥很多,我最害怕的是蚂蟥粘在腿上吸血,有时腿上粘着七八个。
  扯秧时,只盼着启明星早点升起来。看到启明星时,心情会很好,因为天就快亮了,天一亮,沙蚊子也就少了。
  ……
  在1979年以前有关黎明时的记忆都是酸楚的。直到1979年分田到户后,自己家里有了田地,播种收割都自主经营。我清楚地记得:79年那年我妈种的晚稻单产过了1000斤!从这以后,我才看到娘每天能睡上了安稳觉,再也没有了昔日黎明时的过度劳累。因为温饱问题真正解决了,儿女们也健康地长大了,娘的脸上时常挂着花一般的笑容;娘那时的笑容让我刻骨铭心,因为娘笑起来的时候,脸上和额头上的皱纹像花旁边伸展的蔓藤,很舒展,而且带着惬意。娘的笑容告诉我:黑夜已逝,黎明已过。天,亮了!
  思着,想着,不觉天已大亮,而我还在发呆。
  娘!天亮了,您——还好吗?
  
  篇四:黎明
  晨光熹微,寒意缭绕,我微微睁开惺忪的双眼,透过半虚掩的窗子,可以瞥见远方天空的一抹鱼肚白。深深地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冰凉似流水的空气瞬间清醒了我的睡意,这就是黎明了,我忙从温暖的被窝爬起。
  《吠陀经》中说,一切知,俱于黎明中醒。被黎明的灵动气息所唤醒,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人们应该是会在无形中被其熏陶的。只是这含蓄的感染,往往被人们抛之脑后,所以,我想问问那些忙碌的人们,亮光初露刹那间的感动,难道不会予你希望的歌声吗?望黑幕被划破一道裂口,难道你不觉丝毫有关勇气的安慰?我不相信,倘使你早些从酣梦中挣扎醒来,且遗忘前一天还遗留在发际的倦意和疲惫,你的心灵一定会为自然所治愈的,黎明间的蓬勃,会开启你的感知。
  我得羞愧地承认,在这不久之前我也是生活的懒鬼,若非感官偶然间的惊醒,我是不会懂得黎明的美的。长久以来,我亲自将与天明的光线相比黯淡许多的窗帘,遮挡住我的白日和黑夜,也遮蔽住自己的限帘。仔细想来,我这些年的缺憾和浪费。那半掩的窗和半开的帘,或许就并非我昨夜的不着意和遗漏,而是美和自然对我这个可怜人冥冥中的召唤。季羡林先生在散文《黄昏》中描写的为生活劳碌奔波,而将撼人心弦的美丽黄昏关闭在门后的人们,我大抵也包括在其中。
  关于人性的问题,比起萄子的性恶论,我一直都趋向于支持孟子,人性本善。我相信人在降临人间的那一刻是不谙世事的,因为不知,所以鲜有杂念,而欲望与贪念往往才是恶的根源,是故世态驱恶从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或多或少会接触到社会肮脏的一面,自然也会明晓人心的自私与丑恶,对此,很多人深信融入其中是不受伤的最好方法。就像宣纸上的错字,要想不被人察觉和嘲笑,与其绞尽脑汁去改正,倒不如索性泼墨求全黑,融入黑暗,避免光明的揶揄。世间挖苦人类朝九晚五地奋斗,却遗忘了最初的梦想的人,不在少数,但他们却往往也是被挖苦的对象之一,这是一种怎样的讽刺!为了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又在不懈努力中忘却了生活的美丽,人大都如此,如果不是这个清晨的黎明给予我这样深沉的震撼,我也许也会踏进这个怪圈,一去不回头吧。
  我的顿悟在骄傲的同时也带有沉重的恐惧。我忽视的,我不知道的景色究竟还有多少呢?穿梭于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凝视华丽璀璨的霓虹灯光,那最朴素的美,那从不矫揉造作的美,不知飘落到了哪一片泥土,化作怎样的悲凉与寂寥。雄伟的摩登高楼,久久地遮住我仰望的视线,我看得见纵横交错的电线,却看不见蔚蓝深邃的天空;我听得见汽车来往的鸣笛。却听不见城市鸟儿的喜悦声。台湾诗人陈斐文写到:我也喜欢鸟,不过,比你贪心一点,总共拥有几万几千几百零几只,统统养在天空里。简单质朴的文字里,洋溢着对自由的骄傲,我总喜欢她的随性淡然,只是现在的人们喜欢上了桎梏,他们赶走了鸟儿,自己住进了笼子里。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时写到,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内心,它是心物婚婿后所产生的婴儿。事物本无美丑之分,是人心嗜好赋予了其不同定义,所以美在乎心与物的关系。黎明之美。属于一份安谧和宁静,心若浮躁不安是感觉不到它的魅力的。我说黎明的震撼,是缘于我心和自然的自主契合,为灯红酒绿所迷惑和欺骗的人是看不清其中的景色的,其存在不过一轮遗失的明月。如亨利·梭罗所言,人的健美的身躯,大半很快被犁头耕了过去,化为泥土中的肥料。人尚且忽视了自己的自然之美,又怎能去感受身边的姹紫嫣红?
  生活的确布满荆棘和沟壑,没有人的一生会一马平川。人们往往像是一把磨刀石,殚精竭虑想要磨出一把泛着冷光的锋利小刀,这是无可厚非的,只是过于专注结果,人们逐渐忘却了最初的快乐,变得麻痹而自我。人啊,总是相互矛盾、似是而非。偶尔放慢脚步吧,从工作的羁绊里,偷得浮生半日闲,看看,那黎明黄昏;听昕,那绵绵细雨;走走望望,人间数不尽的风景。
  玩弄生活的人,总有一天会被生活所玩弄:
  匍匐于生活下的人们。更难得到生活的青睐。
  《圣经》中说,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这大概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吧。
  所以,收起我们的白以为是和自艾自怜,与其渴求黑暗的庇护,不如寻找光明的驿站。
  一瞥带过的很多事物,你回首仔细观摩,也许都能给你带来细微的颤动,早些起身.拉开阴暗的窗帘,看看日落黄昏,迎接曙光黎明,你会知道这些年你错过了什么。
  黎明莅临。
  正是我们走进放松紧绷的脸颊、慢慢玩味这春华秋实的每一天的好时光。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

    2021-02-06

  • 人生七期

    人生七期

    16世纪,英国的大诗翁莎士比亚,有一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描写得极其逼真。大意是说:咿咿唔唔在奶娘手上抱的是婴儿;满脸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的是学童;强...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