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抒情散文 >

关于徒步的文章

2019-04-09 22:04 来源:散文网

  
  篇一:徒步

  今天星期天,难得休息一天,决定和他去爬山。去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背上的行囊里装了两瓶水,一瓶3斤重,一瓶一斤重,四个大苹果,一袋荔浦饼,一袋马拉糕,一袋三角粽,还有长袖衣……哈哈,一提,起码有8斤重!我穿惯了拖鞋步行,准备穿拖鞋去。他说不行,坚决要我穿布鞋,可是我怕热,和他理论了足足10分钟,以我全胜告终。8点整,我立马背上行囊和他出发,他一句客气话也不说,心里真想说他几句,想想还是算了,免得一大早闹得不愉快,影响我的情绪。也许他是想,反正是轮流背行李,谁先背不一样,但是我还是心里不爽,我其实愿意背来着,只是希望他有一句话,再说在街上,别人见一个女的背那么多东西,男的打空手,也不好看啊!后来又一想,人家肯定认为是他不愿意背,不好看就不好看呗,反正他不嫌难看就可以。果然,走在街上,回头率比平常高,我竟不住窃笑。
  出了公路过了桥不远,选个路口就开始往山上爬去,山两边是果实累累的柿子园,让人心情忽的开朗起来。我看见有很多熟透了的红柿子,随风轻轻招摇着,好像很害羞的样子,忍不住要去摘。他说:“那么多,你摘得过来吗?到山顶再说吧!”我不干,自顾自的摘了就过口瘾,呀,好甜哦,还有一股清香,沁入心脾!再来一个!他在上面喊:“吃多了要不得的,别吃啦!”我才不管呢,那个讲要不得,我讲要得就要得!早知道那么多红柿子,我才不带那么多吃的东西来呢,害得我背得那么苦,哼!边吃边爬,哇,红柿子真的好多啊,我真的吃不过来,也摘不过来啊,看来他说的还是对的啵,呵呵!算了,我摘了几个,用塑料袋装起来,继续跟着他往上爬。
  山路骤然陡了起来,又窄又小,有一边还是很深的坑,我觉得心慌,忙喊:“好陡啊,不想爬啦,可以吗?”他却洋洋得意,说:“这算陡啊?这算平的啦!你还说去张家界,谁敢带你去啊?”嘿嘿,算了,还是爬吧,我不想给他抓住小辫子,呵呵!谁知道过了一小段,前面豁然开朗起来,还看见一大片的酒饼果灌木呢。这是一种小灌木,高的有人头那么高,矮的像辣椒树那么矮,上面结满了指头大的小果,成熟时果子呈褐色,吃起来很香甜,可以用来泡酒喝,所以得名如此。见到酒饼果,我可开心啦,边摘边吃,好像一只鸟儿,又像变成孩子了,回到了久别的童年。记得那时最有趣的事就是上山摘酒饼果,可以一饱口福,摘得多的话还可以拿回去卖,换得来一些稀罕的小物件,比如说小人书啊、小手绢之类的东西。他也很开心,努力的拨开灌木,寻找那甜甜的小果。有些地方实在草木太盛,怕有蛇藏着,他在边上一边摘一边喊:“莫克那里,莫克那里。。。。。”我故意装不听见,他不得不重复喊,我偷笑,心想:男人也好啰嗦啊,呵呵……
  看酒饼果树漫山遍野都是,我犯愁啦!这样摘下去何时才到山顶啊,还要转下呢,到时天黑了怎么办呢?我提议就此收手,他表示同意,于是两人继续往上走。哪知道才10分钟不到,就是可以通车的大路了,也是山顶了。前面一马平川,令人心旷神怡。路旁的灌木里却适时传来“咕噜咕噜”的怪叫声,一看是几只大鸟,却在我还没有来得及看清时就啪啦啪啦的飞不见了。他却在一旁大喊:“野鸡!野鸡!”,我感到奇怪:不会吧,这里会有野鸡啊?不是很深的山林才有的吗?他说:“哪没有啊?这里有红柿子吃,有酒饼果吃,有虫子吃,肯定会有啊!”哦,我想也是,没有野鸡才怪呢,有就不怪,因为这里可以吃的太多了!
  怎么办啊,柿子也吃啦,酒饼果也吃啦,野鸡也飞走啦,山顶也到啦,前面就是下山的大路啦,好像别无选择,我们只有下山啦。于是我们边吃带来的东西边喝水边下山。下山的路真好走,半小时不到就到山脚啦。遇见两个小男孩,背上背着个大蛇皮袋,有点鼓。现在的孩子很少干活的,他们在干什么呢?我很好奇。于是说:“小朋友,做什么事来啊?”他们答:“摘绿豆。”“哦,好勤快啊,姨请你们吃酒饼果哈!”他俩望了望果子,又望了望我,,说了声“哦,羊奶果。”,然后腼腆地拿了几个果要走,我又嘱咐他们多拿点,他们才又多拿了2、3个,然后走了。我想起他们没有说谢谢,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平常没有教他们吧。又想起自家儿子从会说话起接受别人的东西就懂得感谢,心里又觉得很欣慰。转念又一想,他们相信你就不错啦,不是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吗?”,不是说“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吗?”,呵呵,这世界,真的不知道如何教育下一代啦……
  离家渐渐近了,他提议说往老房子那里转回,我很乐意。老房子在一个大足球场旁,是一栋有16户人家居住的楼房。因为新的城市规划,老房子和足球场一同被征用了,现在老房子已经全部被拆了。到了那里一看,我一点也认不出这是我住了10几年的地方,球场、房子、菜园、旁边的竹子及树木、花草……全部不见了,唯一可见的是旁边的那所小学还在,依然书声朗朗,树木葱茏。我忽然感觉有泪涌上心头。我努力地寻找熟悉的痕迹,终于发现球场旁那一条老旧的排水沟上面的水泥砖有几块路出地面,这是这个地方独有的东西,其他地方没有的。没有错,这里就是老足球场,就是我的老房子所在地,千真万确!我想,对我来说尚且如此,如果儿子看了,他会怎么想呢?他在这里出生,从一岁多开始在球场的沙坑里玩耍,摸爬滚打;在球场的草丛中捉迷藏;在跑道上跑步;在球场上踢足球……现在忽然一切熟悉的东西都不见了,他会有多么的伤感!我忍住泪,提议:“快回家吧!”,他“嗯”了一声,急冲冲的走了……
  中午12点,准时踏进家门,看到敞亮的新家,我刚才的感伤忽的散了一大半。我蓦然觉得好累,我对他喊:“这次算不算徒步旅行?”他说:“哪算!才半天时间!”再问:“那晚上还用不用散步啊?”照常啊!”啊哈,我好想晕倒哦!
  
  篇二:徒步凤凰山
  “远看像个逃荒的,近看像个要饭的,走到跟前一瞧原来是个闲着没事干跑着玩的!”这是人们对参加户外徒步者生动而幽默的描述。
  2012年清明前两天,阳光明媚。应朋友之邀,有幸首次参加了“大自然徒步穿越安康凤凰山森林公园”活动,受益颇多。
  6点起床,草草吃了早点,便和朋友们一起早早来到城区集合地点。8点整,点名签到后,一行60余人分乘13辆车,沿316国道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恒口镇高堰村提前考察好的线路起点,开始整装待发徒步25公里,穿越凤凰山森林公园至望河垭景区。
  凤凰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康市区以西,距城区35公里,总面积3152公顷,交通便利。森林覆盖率90%以上,各种花草、林木种类达370余种。有针阔叶林、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及各种花卉、中草药和各种珍稀飞禽走兽分布其间。凤凰山平均海拔1100米,分为云雾山、望河垭、石窟山、溪竹园、凤堰古梯田5个景区,有人文、自然景观40余处。
  整个山势雄伟,林木青翠,绵亘数百里。既有北方的雄浑,又透出南方的秀美。凤凰山主峰在汉阴县平梁镇铁瓦殿,海拔2128米,跨越安康、石泉、汉阴、紫阳四县(市),是安康市跨度最大、面积最广、山峰最高的山脉,为陕西名山之一。亦是游人观光游玩体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去处。
  据《兴安州志》载:“西七十里曰凤凰之山。西阻池河;北阻越河;东南阻汉,广二百五十里里;周八百里,跨兴、汉、石、紫四郡县之地,有十二层,如翔舞然……是山也,材木之所出也;群鸟之所解也;其巅人迹罕到,隐然有路,云:诸葛武侯之运道焉。”从这段精采的记述中不难看出:古时候安康凤凰山不仅高大秀丽、雄伟壮观,植被物产丰富,鸟语花香间不乏珍禽异兽,而且还是一处军事要塞呢。
  大家来到村头后,由于平日鲜与大自然零距离亲近,心情格外高兴,纷纷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忙着选角度摆动作合影留念。队员中有来自一个单位的同事,有携家带口的夫妇、父母和孩子们,有老驴友,也有新人,满场子的欢声笑语。
  走在一溜参差不齐的田埂上,虽然已是清明时节,但身着单衣还是感觉有点凉意。看着身边阳光下一大片、一大片黄艳艳盛开的油菜花,金灿灿的眩人眼目。周围的景色尤如一幅优美的油画,人在画中游,景在画中留。抬头远望大东山上电视转播塔和若隐若现的山间小道,大家一个个精神抖擞,在轻松欢快的音乐声中,你追我赶地在这醉人的馨香中大踏步向山上走去。
  路是沿着山脊梁慢慢蜿蜒上升的。沿途可见众多的耕地荒芜着,一些老旧的土坯房孤零零遗弃在山村里。院场里满是枯枝败叶和杂草,看样子已经许久无人居住了。不知道它的主人是外出打工,还是享受高山迁移扶贫政策搬走了。偶尔也从一两户人家中,走出个把老人和孩童,用一双疑惑又有几分警惕的眼神上下打量着我们这群模样怪异的行者。
  进入林区不久,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在一个岔路口,由于前面的队员道路熟悉体力好走得快,一个个身影早已消失在了密林深处不知去向,后面的队员不知该上走还是该下坡了。于是大家止步,一个劲的大声呼喊,无奈只有阵阵松涛声和林间枝头上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回应着。一名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只好爬到高处用手机才和前面取得联系。
  沿途路上,莽莽青山,郁郁葱葱,青树翠蔓,璎络摇缀,参差披拂。看着眼前那片林相整齐的翠竹劲松,荆棘丛中盛开的洁白的八月炸花,雪白的梨花、李子花,白里透红的野樱桃花,还有粉红的桃花,以及无数叫不上名字的小野花,在这个美丽的季节,争相吐艳,一展风采。再瞧瞧林荫间那一丛丛刚刚冒出头来,鲜嫩翠绿的富硒茶芽尖儿、地上的蕨类植物……散发着一阵阵温馨的清香。无数众多的园林绿化灌、草资源,让我们真实领略了这个秦巴山中植物宝库的魅力了。同时,也深深地为那些护林员们的艰辛工作而心存感谢。
  山林间,许多地方都是人迹罕至,踩在厚厚的落叶和苔藓上就像是在海绵上一样松软,舒服极了。由于路途上荆棘纵横交错,领头队友只好解下砍刀左冲右突披荆斩棘地为我们打开通道。
  约莫三个小时后,在半山腰处一个潺潺流水的峡谷处歇息午餐。看到四周满目的青翠,闻着一丝丝一缕缕沁人心脾的幽幽兰草花香,我明显感到胸心肺经过了彻底清新空气净化后的畅快。
  大部分队员带有干粮和零食。几名老队员带有生火做饭的家伙什。一阵忙活后,一锅锅香喷喷的面条和蛋汤的香味,立刻就在整个山谷里四处弥漫开来,勾引的人垂涎欲滴。临走时,大家都非常注意环保,自觉地将那些不能自然降解的垃圾全部收拢带回处理。
  由于我是第一次参加徒步远足,绝大多数人又是第一次见面,所以见面就显得特别的热情,路途中,一直很想找机会和朋友们交流,自然就问到了人家的个人情况。当看到人家不冷不热的样子后心情略有些不快。(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歇息中,几位老队员给我讲了户外的相关知识:“徒步运动”(trekking)在英文里是“艰苦跋涉”的意思,它是最早源自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的一种流行的休闲方式。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徒步运动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往往与旅游结合紧密,在游山玩水中徒步健身回归自然的方式备受欧美人推崇。它让人有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自然,并从不断挑战自我中倍增勇气与对生命的热爱。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徒步运动这种健身方式,也逐渐为国人所熟知,而与徒步运动相关的一些活动也相继在国内展开。至此,让人不由得联想到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常言道:行有行规。徒步亦有它的“潜规则”。“三不借”,即“水不借”、“光不借”、“睡袋不借”;“三不问”,即“不问年龄和工作”、“不问收入和住址”、“不问婚姻和健康”;“三不准”,即“不准在没有经过驴友同意的情况下,突然到驴友家中打扰他的正常生活”、“不准找驴友借钱借物”、“不准随便公开驴友的电话和家庭住址以及个人隐私。”听完解说,我的不快顿时烟消云散。回想途中自己种种违规行为,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感觉很尴尬,只好讪讪笑着岔开话题。好在是新人,大家很包容,一笑了之。
  半个时辰后,我们起身向终点进军。下午的路是沿山中林间小道依山而上,沿途既领略到了古木参天的幽静,也透过林间空隙欣赏到了奇峰异石在飘忽不定的云雾辉映下栩栩如生的景象。虽然经过休息,但由于体力原因,依然是人困马乏,真想在此美美睡上一觉。因为,平日此刻,正值午休时间。
  说实话,中途在几个陡坡处,我像灌了铅的双腿实在是有点迈不动了,好想坐下来歇息会儿再走,但当看到还有许多比我年龄大的老同志和女同志们,都在坚持着的那股不服输的神情和相互鼓励的言语,以及作为一个男人应有的自尊,我顿时打消了这个念头,坚持打起精神挑战自己坚韧的毅力。这段路,陡峭的地方较多,部分队员跟不上,可大家却不离不弃相互拉扯着、搀扶着,相互鼓励着。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感受到,团队精神在这种环境下,表现得是多么地活灵活现,发挥得是多么地淋漓尽致。它不论是在我们的工作中还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多么地重要。以致我回家后下定了今后经常参与此类活动的决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我们终于完成了约25公里的密林穿越,登至终点山脊望河垭景区,始觉此处乃是“望断南北千丘堰,脚踏云端似神仙”的人间仙境。凉风过后,那种经过千辛万苦后的征服感油然而生。
  整个活动中,我一直注意到一个叫老萨的中年汉子。他个头中等,黝黑的脸上留着一副小山羊胡子。一身户外徒步者特有的打扮,身体虽然有些偏瘦,但却显得很精神。我虽是第一次接触他,但印象很深。因为在活动一开始,他提前到集合地,在和大家打招呼后,就一直忙着清点人数、安排乘车、沿途安全等,均有条不紊。据朋友讲,每次活动,他都在几天前就开始做探路、群里发通知等前期工作。通过今天活动,我看出他的确是一位很负责任的组织者。在此,我在心底里代表参加徒步的驴友们,对他道一声:谢谢组织者——老萨。
  下山后,农家乐里AA制就餐,无拘无束,好不热闹。虽然回家已过两日,腿部尚有些隐隐作痛。但是,想到节假日,远离勾心斗角名利场,远离酒肉场和麻将场,选择和情趣相投的朋友们一起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无拘无束地徜徉于大自然山水之间,无忧无虑地尽情去嬉戏和玩耍,虽然劳累的是肌体,但减压的是自己平日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收获更多的却是健康,是快乐,是愉快的心情,是焕发的精神,是明天更好工作的加油站!
  户外特别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增长了知识,结识了朋友,还磨练了意志,克服了胆怯和懦弱,让人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和自信。何乐而不为呢?
  
  篇三:徒步江西坳
  徒步江西坳这个世纪开年起,从喧嚣的城市延展到宁静的乡村,有了一个新的群落——驴友。就在一个草长莺飞的春天,应一群好友相约,我扎扎实实地做了一回驴友。
  江西坳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她位于绵延150千米,湖南与江西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山势高大,沟壑纵横,层峦迭峰,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地势十分险峻,引得探险爱好者纷纷前往。
  初春的江南,一切都还在孕育的襁褓里。出发的那天早上,五点时分,天还微微亮,雨一晚上没停,就在这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我们如期出发了。车子从井冈山下的吉安城出发,雨,越下越猛。车窗外的雨稠而密,以至于你看不清它的章法、它的方向,只看见雨刮器在玻璃上来回的摆着,汽车峰回路转地驶过了海拔800多米公园式的山城,朱老总题写的“天下第一山”大牌坊后,雨渐渐地停了。继续往前走,我们穿过井冈山老城,转而驶向遂川方向,近三个小时的车程后,车子LED显示屏的海拔高度为1245米,领队说剩下的三个小时二十里山路要靠步行了。
  车子的落脚点是山腰间的一块平地,脚下的路边就是悬崖,俯瞰在云雾间盘旋的公路,心里不由得倒吸几口凉气。公路沿着山体,像一条白练在云雾间若隐若现的环绕着,行驶在路上的车子就像一只只蠕动的小虫,生怕山间阵阵松涛、呼啸的山风,会将车子带走……山势的高、险、峻都在这体现得淋漓尽致,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队伍稍作休息后,便徒步向海拔2100多米的江西坳攀进了。
  我是个山里长大的孩子,对大山是有着特殊的情结。小时候就是跟着父辈们在大山里挖竹笋、逮山畜、打柴火,一直到我参军入伍才走出大山。如今,近二十年的阔别,踩着松软的红土,呼吸着大山特有的泥土气息,儿时的记忆跃然脑海,我们在山林间抓松鼠、掏鸟窝,甚或可以说是无所不为,直至耳际间响起家人绵长的唤归声后,孩童们才会做鸟兽散,飞向各自的家门……一阵山风吹来,脸上霎时感觉到润润地、黏黏地。起雾了!
  高山的气候就是这样,瞬息万变。
  风止、雾静。只听得队友们脚下登山鞋和泥土的摩擦声。一个山梁绕过,远远地,山泉的奔流声直袭而来,队长说:过桥了。有桥必有水,透过雾霾,果真看见一条灰褐色的蜿蜒曲折的“路”,与我们脚下的土路相连接,远远的山泉声其实就从脚下的雾霾里传来,这才发现早上九点,在这里就已经看不见10米远的景物了,是山里的雾气,还是这山里特有的绿意盖住了日光,已无心考究。
  所谓桥,其实就是纯朴的山民就地取材用一束束山藤,将一些木头和竹片绑扎在一起而成,没有围栏,没有码钉,他们开山、挖笋、忙农活,都是从这桥趟过。岁月的侵蚀和乡民们的肌肤相亲,桥面已是斑驳不堪,有的甚至腐朽。走在落差悬空100多米的桥上,人走、桥晃,桥晃、人走,被藤蔓捆绑的竹木就在这左右摇晃的挤压下,沁水、吐水,真佩服那些常年累月穿梭于大山的乡民。
  驴友的出行,行程、休息、安扎,甚至连饮食、饮水等都是有严格要求的。五分钟的休息就算是很长了。我是后来才知道,在户外因失水、丢盐过多,久坐、暴饮对身体都是有害的。
  竹木桥似乎就成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分水岭,又像是寻找文明的结合点。当队友们心有余悸地蹒跚渡过竹木桥,就已经踏上了明清时期的湘赣古驿道了。踏着早已被当年的挑夫和行走于湘赣的商贾人士,他们匆匆过往的步履,历经岁月打磨得油光可鉴、乌黑发亮的用青石板铺设的驿道,耳边遥遥地回荡起驼运商品牲畜的脖铃声,以及抬着商贾富庶竹筏子的汉子们豪放粗犷的哟呵声。
  探险江西坳除了探其险,再有就是探其花了。因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又有“动植物基因库”之誉,映山红就是这方红土特有的标志。每每三四月间,当山间还未吐露第一缕绿意,映山红就已粉墨登场,或红、或粉……染得漫山遍野喜庆至极,像是迎接春天的来临。这次耀然入眼的第一株映山红应是在将近江西坳口的地方,那红红得透亮、红得像要溢出来一样,馋得你忍不住想嘬一口。
  放眼望去,由近至远,一簇簇、一片片,红得夺目、粉得可人,煞是惹人爱恋。还有生长在路边或红、或紫、或蓝、或黄的叫得出、叫不出名的花儿,都抖擞起精气神儿,让你看不过来,唯恐脚下一不留神就伤害了她们。
  渐近海拔2100米高度时,地势已逐渐平缓。此时的队友们个个汗流浃背,年轻点的队友小李已开始出现轻微地高山反应,山垭口的风顿时突变,风穿透防雨服直袭内脏,雾气夹杂着雨丝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萦绕在我们的脚下和头顶,空留中间100余米的空间是透视的,直觉告诉我们江西坳口就在附近!我们顿时忘却了渡10来座竹木桥的胆战心惊,遭遇雾霭笼罩寸步难行的恐惧,相互支撑趟水涉草地的紧张……大家相互庆贺,欢庆自己在心中又扫除了一个“盲区”。
  “一脚越两省。”站在“炎陵县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址”的碑石前,我们肃然起敬,庄重地在坳口的平地上写下:江西坳,我们来了!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

    2021-02-06

  • 人生七期

    人生七期

    16世纪,英国的大诗翁莎士比亚,有一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描写得极其逼真。大意是说:咿咿唔唔在奶娘手上抱的是婴儿;满脸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的是学童;强...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