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写人散文 >

苦菜

2019-02-27 10:00 来源:散文网

苦菜

苦菜,又叫苣苣菜,它茎叶的汁水洁白,根深颗壮,生命力很强,掐去头照样生长。旧社会,春夏之交时,它便是乡里穷人的“救命粮”。小时候,我和姐姐常去挖它给家里人充饥。它那特有的苦香味,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想起苦菜,我就不由地回忆起我认识的一位山区老师。

那年,我被分配到马投涧乡山区从教。结识了一位中年教师叫范海青,中等身材,几分憔悴的面庞,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不知怎么,一看到他,我便不由得想起家乡的苦菜。随着交往的加深,我知道了范老师的人生经历。

1960年,范海青老师在安阳师训班毕业。家居市郊的他有条件留下来,但他却主动要求到贫瘠的马投涧山区从教。恰恰又赶上1962年的教师下放,他也因此铁了在山区干教育的心。将户口迁到农村,公办教师转成了民办教师。

当时,队里分的都是原粮。谷子、小麦、玉米……吃饭成了大难题,房东大娘虽然热情地帮助他,舂2升谷子、簸几斤小米,但仅够他喝一周。有时,自己推磨,学生箩面,几斤面喝一周糊糊。有时米面不接茬,就煮麦籽儿吃。

他和社员一样,靠工分吃饭,一年365个工,每个工分4角钱,扣除粮食菜款,每年只能分70多元钱,加上国家给民办教师的补助费3元,生活十分艰难。然而,他不后悔他当初的选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org.cn )

他不过是个20多岁的毛孩子,远离家乡亲人,居然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扎下根来。后来,他成了两个孩子的爸爸,父母双亲年事已高,沉重的家庭负担,使他生活雪上加霜,是坚定的信念和山乡深情使他挺直了腰,他放弃了一次次招工的机会,把学生们的点滴进步,看做是对自己心灵的最大安慰,平时总是乐呵呵的。他领着山区穷苦的孩子们搞勤工俭学,养蚕、种蓖麻、拾庄稼,使全校学生免费上学,教学质量在全乡名列前茅,他还利用课余时间照顾双目失明的五保户苏有成……有人说,海青就像芟而复生一颗苦菜。是的,他的不屈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与苦菜多么相似呀!因此,我和他一见如故,从此成了好朋友,1984年还一同参加了市里的先进教师代表会。

我回到市里工作已经10年了。如今还经常想着他。今年,突然传来喜讯说,坚持山区教育35个春秋的海青兄弟,终于转为公办教师,我激动万分,写了一首小诗给他,以示祝贺:

扎根山区数十年,

平凡之中不平凡。

几人能吃苦中苦,

苦尽甘来苦也甜。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幽默的叫卖声

    幽默的叫卖声

    住在都市里,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不知要听到多少种类多少次数的叫卖声。深巷的卖花声是曾经入过诗的,当然富于诗趣,可惜我们现在实际上已不大听到。寒夜的茶叶蛋、细沙粽子、莲心粥等等,声音...

    2020-12-01

  • 背影(朱自清)

    背影(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

    20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