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随笔记录 > 游记随笔 >

蒲松龄故居

2019-01-13 09:37 来源:散文网

  
  【篇一:淄博蒲松龄故居之行】
  上周末,去了淄博的蒲松龄故居。
  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女友想去看看蒲松龄故居;二是自己很想出去走走。周末的时间不长,所以只能选择近处看看,于是就促成了淄博蒲松龄故居之行。
  给做旅游的朋友打电话,巧的很,她正是淄博人,对那里非常熟悉。不但详细地给我介绍了此行的路线,还把景点的价格及注意事项讲得一清二楚,所以这趟短途旅行非常顺利。
  很久没有做出车了,三个小时的车程对我来说尚可接受。相对于汽车,我更喜欢做火车的感觉,因为在上面可以走动,还安全准时。记得第一次做火车还是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和宿舍的兄弟一起去上海。那次还是逃票,进展的很。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倒是平添了很多刺激和乐趣。
  蒲松龄故居位于淄川区,从火车站做到淄川的专线车,路上不停,票价也比较实惠。终点站专程23路公交就可以直接到蒲家庄了。一下淄博,就看见灰蒙蒙的天;一到蒲家村口,就看见灰色的建筑和石板铺成的路。
  想想当年老先生就是在这个村头,耐心的记录那一个个离奇的故事,一碗茶水,写就一篇千古奇文。蒲松龄故居比较大,不知道原本就是如此,还是后人为其扩建,或将其亲属的住宅也算了进来。院子里有不少建筑小品,也种植了石榴、海棠、桂花等树木,石榴、海棠已是硕果累累,不知道蒲老先生儿时是否也在这样的树下嬉戏。
  蒲氏故居是典型的清代建筑,现在不同的房子里陈列了关于先生生平的介绍以及其手稿和当代领导人参观的照片,最近的应该是江泽民同志四月底五月初的那次山东之行。三间坐北朝南的房子里,摆放了三间经过考证的原物,据说是蒲松龄生前使用过的家具。其它都是根据当年的情景或者文章的记载而添置的。
  我还是比较喜欢蒲家的后花园,那里很安静,游人似乎也很少发现这个小院子。“拙园”里面可闻到桂花的香味,只是怎么找也没有发现桂花香气的来源。院子里种了不少花草,中间一方池塘,里面种了荷花。虽然这都是蒲松龄故居的工作人员种植的,但我还是喜欢这个非常秀气的“拙园”。
  单单蒲松龄故居,参观下来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相对于后来建造的聊斋园,我还是喜欢原汁原味的老建筑。借用郭沫若给蒲松龄故居的题词“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结束这篇小文章。在求取功名的路上,蒲松龄郁郁不得志;但在文学的道路上,在妖狐鬼怪的世界里,他为我们留下了美丽的文字和发人深思的故事。
  
  【篇二:游蒲松龄故居】
  我的故乡蒲家庄坐落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城东,是蒲松龄故居的所在地。我虽然是第一次回故乡,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使我感到格外亲切,就连那普普通通的农田、村舍,也似乎对我有特殊的情感。一踏上故乡的土地,我便领略到了“月是故乡明”的真情实感。然而,更值得热爱的是中外驰名的“蒲松龄故居”。
  故居位于庄东头,漆黑的大门前,有几棵古老的槐树,大门上方高悬着郭沫若先生题写的“蒲松龄故居”5个锢金大字。步人故居,只见院落不大,但山石花草、月门花墙,古朴典雅;鹅卵石径、老屋小瓦,古色古香。故居后院,迎面三间旧式北屋,正中墙上挂着“聊斋”匾额,下方悬挂着蒲松龄画像。据介绍,蒲松龄先生就在此屋诞生。现在屋内陈设着他曾用过的桌、椅、床、几,以及砚台、石景等。被称作“蛙鸣石”的石景深深吸引了我,相传这是当年蒲松龄最喜爱的石景。你看,那石景真像一只大青蛙蹲在那里,昂首向天,高声鸣叫,似乎在向人们诉说清廷的腐败、贪官的罪恶,在为广大劳动人民鸣不平;更像蒲松龄先生那蔑视高官、权贵,歌颂平民百姓,甘愿俯首为民请命,却不向权势低头的倔强形象。也许,这就是蒲松龄喜爱这一石景的缘由吧。
  出了北屋往东一拐,便来到了蒲松龄的书房。屋内除了文房四宝之外,书橱里、桌子上陈列着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的手抄本、国内各种版本及世界上许多国家文字出版的《聊斋志异》,还有各种《理曲》和连环画书。于是,我不由得想起了蒲老先生笔下那些令人敬佩的胭脂、聂小倩等善良多情的狐仙少女和王银匠等侠客义士,也使我更加僧恨那些心黑手狠的贪官恶少。蒲松龄借鬼孤歌颂劳动人民,鞭挞贪官污吏,真是妙笔生辉。那一个个短小精练的故事,更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他真不愧是世界上有名的短篇小说之王。
  蒲松龄故居虽不宏伟。但每年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文人名士及中外游客前往参观游览。
  游完了故居,临别时我站在大门口,遥望南天。思绪万千,电视剧《蒲松龄》和爸爸给我讲的关于蒲先生勤学苦读,精于创作的故事在我脑海里浮现。我作为蒲松龄的后代,一定要学习先祖,刻苦学习,为家乡的发展多添砖加瓦。
  再见了!我为故乡哺育了蒲松龄这样一个伟大作家而自豪,也为故乡有蒲松龄故居而骄傲。
  
  【篇三:游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文人,他是山东淄博淄川人,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是他写的《聊斋志异》这本书。除了《聊斋志异》以外,还有诗、词、文、赋、杂著、俚曲二百万字,是一位伟大的文人,是我们淄博人的骄傲。
  四年级的春游,我终于如愿以偿的去了蒲松龄故居。一路上,我都在想象着蒲翁的故居是什么样。大宅子,里面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红砖绿瓦,花里藏楼?花园里玉枝碧水,雪杏伴娇桃?红砖砌长廊,绿柱顶彩瓦……十分美丽?
  到了蒲家装,我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肥皂泡儿。周围是古老、简陋的土坯房,破破烂烂的,那可能有什么大花园啊,大宅子,漂亮的阁楼呢?
  等到了蒲松龄故居,原本还有一丁点希望的泡泡也破了,长着青苔的黑瓦,简陋的墙壁,连院子里的石头、雕塑、果树都是后人修的。没了这些东西,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的家!
  这有好几个展厅,一个事蒲翁的字画。蒲翁的字画很好,很挺拔。另一个展厅是蒲翁的生平。我只记住了他十九岁考童子试第一,四十岁完成了《聊斋志异》的手稿,晚年因妻子刘氏病卒,相思成疾,于两年后死去,享年七十四。还有一个展厅,里面有蒲翁的卧室,吃饭的炕和用毛笔小楷书写的《聊斋志异》等等。(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最后,外面去了后人修建的花园——“拙园”。只要那里的风景独特,值得一提。一个小小的翠水池,简朴的长廊,盛开的粉粉的桃花,翠绿的挺拔的竹子和古色古香的木桥。
  这另我沉思,《聊斋志异》这伟大的一本小说,竟出自如此简陋的小屋。其实这小屋并不简陋,大文学家郭沫若曾为它题诗: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小院里飘着一种神秘的气氛,似乎有妖鬼在飞来飞去,又似有天上神灵看着我们,使我们不由自主的为《聊斋志异》这本书的伟大而感叹。这本书表达了蒲翁对当时清政府的黑暗,考试政策的不满,还表达了蒲翁因自己考试屡考屡败,才华不得器重的孤愤,一起发泄在了《聊斋志异》中,真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呀!
  这次春游,我收获甚丰,不仅是秀丽风景,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呢!这真是一次快乐有意义的春游呀!
  
  【篇四:蒲松龄故居参观记】
  蒲松龄故居是齐鲁大地的骄傲,蒲松龄先生开创的聊斋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五一节那天,我们全家一起去淄博参观了蒲松龄故居。
  现在的蒲松龄故居包括蒲松龄原故居和聊斋园两部分。我们首先来到蒲松龄原故居。这是一个不大的宅院,面积约360平方米。院中斜对着大门,有一个蒲松龄的半身头像,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远方,充满深沉和憎恨的眼光里,仿佛诉说了他的一生。往里走,是一个小小的博物馆,里面如实记载着蒲松龄的生平事迹。我听爸爸说过,蒲松龄是清朝著名的描写鬼神的作家,有著名小说集《聊斋志异》。我问爸爸:“蒲松龄的一生仅仅著有《聊斋志异》吗?”爸爸说:“蒲先生还有许多作品,但流传后世的主要就是这部书,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短篇小说之父。《聊斋》是世界上改编成电影最多的一部书。”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蒲松龄的一生是不断与酷吏和贪官斗争的一生。他一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他的文章都是抨击社会黑暗的,所以,不论写得多好,都不能得到考官的认可,他一生无名无份,只是当了一辈子的老师,写了许多妖魔鬼怪的故事。我既为蒲松龄这样的人才不能得到重用而惋惜,也非常憎恨当时奸佞当道的社会。
  蒲先生是个全才,不但会写故事,而且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楷、隶、草、小篆等作品,挥洒自如,姿态飒爽,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在博物馆的墙上,赫然挂着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题的词:“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吏刺贪入木三分。”爸爸说:“这是对蒲松龄先生最好的评价。”
  故居的最南面,是蒲松龄生前住过的小屋,那里摆设俭朴典雅,珍藏着各种文物和蒲松龄先生曾经用过的笔墨纸砚及生活用品,还有一个仿照古代风格制造的寝具,给人以清贫、肃穆和庄重的感觉。
  离开了原故居,我们来到了聊斋园。这是根据蒲松龄先生在毕家教书时的毕家公园建造的。景点主要有狐仙园、聊斋宫和柳泉。在狐仙园中的狐山上,我看到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石雕狐狸,它们有的目视前方,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美丽妩媚,个个姿态逼真。据说它们都是蒲松龄先生文章中狐仙的化身。
  狐山的北面是养狐园,里面有几十只真的狐狸,它们有的凶猛,有的温柔,白的似雪,红的似火,黑的似墨。我和弟弟一边逗它们玩,一边让爸爸给我们合影留念。爸爸认真地说:“蒲松龄先生是世界上写狐狸最多的人,他使狐狸有了人的情感,我们应当尊重狐狸,爱护一切可爱的动物。”
  最刺激的要数聊斋宫。聊斋宫里有阴曹地府,是在地道中通过声光手段对一些聊斋故事进行再现,如《画皮》、《席方平》、《尸变》等。走在聊斋宫的通道中,你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因为随时会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场面出现。走出聊斋宫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我们刚刚经历了一次时光隧道,从几百年前的清代一下子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朝。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柳泉。几株碧绿的垂柳下,有一汪清澈的泉水,泉水南面有一块一米多高的石碑,上面记载了柳泉的历史。听爸爸讲,蒲松龄先生就是在这里设茶点,来搜集关于《聊斋志异》的素材。我和弟弟向柳泉的池水中投了几枚硬币,以寄托缅怀之思。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淄博,结束了这次难忘的旅行。通过参观蒲松龄故居,我学到了许多道理和知识,了解了许多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
  
  【篇五:游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文人,他是山东淄博淄川人,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是他写的《聊斋志异》这本书。除了《聊斋志异》以外,还有诗、词、文、赋、杂著、俚曲二百万字,是一位伟大的文人,是我们淄博人的骄傲。
  一路上,我都在想象着蒲翁的故居是什么样。大宅子,里面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红砖绿瓦,花里藏楼?花园里玉枝碧水,雪杏伴娇桃?红砖砌长廊,绿柱顶彩瓦…。。十分美丽?
  到了蒲家装,我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肥皂泡儿。周围是古老、简陋的土坯房,破破烂烂的,那可能有什么大花园啊,大宅子,漂亮的阁楼呢?
  等到了蒲松龄故居,原本还有一丁点希望的泡泡也破了,长着青苔的黑瓦,简陋的墙壁,连院子里的石头、雕塑、果树都是后人修的。没了这些东西,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的家!
  这有好几个展厅,一个事蒲翁的字画。蒲翁的字画很好,很挺拔。另一个展厅是蒲翁的生平。我只记住了他十九岁考童子试第一,四十岁完成了《聊斋志异》的手稿,晚年因妻子刘氏病卒,相思成疾,于两年后死去,享年七十四。还有一个展厅,里面有蒲翁的卧室,吃饭的炕和用毛笔小楷书写的《聊斋志异》等等。
  最后,外面去了后人修建的花园–“拙园”。只要那里的风景独特,值得一提。一个小小的翠水池,简朴的长廊,盛开的粉粉的桃花,翠绿的挺拔的竹子和古色古香的木桥。
  这另我沉思,《聊斋志异》这伟大的一本小说,竟出自如此简陋的小屋。其实这小屋并不简陋,大文学家郭沫若曾为它题诗: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小院里飘着一种神秘的气氛,似乎有妖鬼在飞来飞去,又似有天上神灵看着我们,使我们不由自主的为《聊斋志异》这本书的伟大而感叹。这本书表达了蒲翁对当时清政府的黑暗,考试政策的不满,还表达了蒲翁因自己考试屡考屡败,才华不得器重的孤愤,一起发泄在了《聊斋志异》中,真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呀!
  这次春游,我收获甚丰,不仅是秀丽风景,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呢!这真是一次快乐有意义的春游呀!
  
  【篇六:蒲松龄故居游记】
  从淄川向东行10华里左右就到了洪山镇的蒲家庄。蒲松龄正是出生在这个庄子里。
  进了庄口,沿着铺在当街的石板路前行,我们感觉不是去参观,而是去村里走亲戚。石板路的年代已是很久远了,磨得十分光滑,发出幽幽的青灰色的光。路两旁的房屋是中国北方农村典型的坯垒草苫结构,有的墙皮已经剥落,露出泥坯。屋顶上还有的地方钻出了青草,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所有这些使我们嗅到了古文化的浓香。
  街上不时碰到一些行人,但不好区分是游人还是村里人,因为大家都很从容、悠闲,神态自若。有的人还和我们热情地打招呼。这使我们很感意外,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之中,象蒲松龄故居这样有名气的地方应该是一处大大的院落,然后挂几个醒目的牌子,吸引得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不过,这也许正是管理人员独具匠心之处,他们要把这里营造的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协调一致,让游人感觉自然而亲切。
  在村人的指引下,我们一路前行,终于在一处看似和普通人家差不多的院落前找到了蒲松龄故居,故居的大门正上方悬挂着由大文豪郭沫若亲笔题写的“蒲松龄故居”五个大字的匾额,说实在的,如果不是这块匾,我们还真难以找到这里。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在门口转悠了几圈,生怕走错了地方,在得到证实后方才买票进入。
  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农家小院,座北朝南。一个小院套着一个小院。屋顶也是传统的飞马茅草檐。
  进了大门,是一个小院,在院子西北角,是蒲老先生的全身坐像,用洁白的石头雕刻而成。先生坐在那里,左腿搭在右腿上、左膝头放着一本打开的书,用左手握住。右手捻着胡须、眼睛微闭,凝视前方,眉头紧皱,大概是在思考什么问题吧。
  为了不“打扰”先生的思考,我们跨过一个小门往北又进入一个小院。院子里栽种着几棵石榴和一片竹林,显得幽静、雅致、富有生机。西厢房,是先生的生平展室,用大量生动翔实的图片及史料和出土的一些文物向人们介绍老先生的一生。值得一提的是,在先生墓里出土的陪葬品里仅有锡制的酒壶、酒盅,银制的挖耳勺各一,足见先生清贫一生。北边正房才是先生真正的故居。为了参观的方便,房子被隔成了界限不十分明显的三小间。中间后墙上挂着一幅清代画家朱湘麟绘制的蒲松龄像。这是一幅穿贡服的坐像。蒲老一生不第,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候。画像两边悬挂着郭沫若先生题写的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老对先生的《聊斋志异》高度的评价。屋子右边是书屋,这是先生写文章、会客及小憩的地方。左边是先生的卧房,先生出生和逝世都在这里。透过掀开的门帘望过去,里面靠东墙摆着一张南北放着的床,上边有一床缀了几个补丁的旧棉被。床北头是一个大木柜,柜子上有一盏油灯。先生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清贫而平凡的一生。南厢房是先生的著作展室,里面陈列着先生的许多著作及后人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影视作品及戏剧作品等。足见先生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参观完毕,回到大门口,我们合影留念,把此次参观变成永久的回忆。这正如一壶千年的(陈年)好酒,清香浓郁,只有慢慢的啜饮,方解其中妙处。
  
  【篇七:游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座落在淄博市的淄川区的洪山镇的蒲家庄。在199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蒲松龄的故居,是一座恬静的院落。故居门前是几株古槐,穿过门向北走,就看见了一个庭院,正房有三间,厢房有四间。正房门前有耸立的桧柏站在那,好像在欢迎游客们的到来。还有已经结果果实的石榴树,在向我们微笑,以及正对厢房红红的百日红,还有那迎春花再向我们招手。
  蒲松龄故居是一座幽静古老的庭院。里面的水池里的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映下显得格外的纯净、洁白无瑕。院落坐北面朝南面,前面和后面有四个进出口,西有侧院。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匾额“蒲松龄故居”,在北院有正房三间是蒲松龄的出生的地方和他的书房“聊斋”。屋里陈列着他74岁时的画像,柳泉又名满井,在蒲家庄东侧约百米的山谷中。据载,早年井中清泉向外流淌,淌出来的水都成了小溪了。遇到干旱的季节,也不会干旱,所以故人们称它为满井,故后人没又称之为“柳泉”的。好像还有人说以前蒲松龄就在这儿很多次招待过往的行人。
  蒲松龄墓蒲家庄东南约500米处。墓地四周全都是用砖石来砌成围墙,周围还有一些年久柏树和松树,为蒲松龄墓遮阳。还有古墓几十个,蒲松龄墓在墓园北侧封土高约两米,墓穴呈头向西南方向。
  
  【篇八:游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文人,他是山东淄博淄川人,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是他写的《聊斋志异》这本书。除了《聊斋志异》以外,还有诗、词、文、赋、杂著、俚曲二百万字,是一位伟大的文人,是我们淄博人的骄傲。
  四年级的春游,我终于如愿以偿的去了蒲松龄故居。
  一路上,我都在想象着蒲翁的故居是什么样。大宅子,里面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红砖绿瓦,花里藏楼?花园里玉枝碧水,雪杏伴娇桃?红砖砌长廊,绿柱顶彩瓦…。。十分美丽?
  到了蒲家装,我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肥皂泡儿。周围是古老、简陋的土坯房,破破烂烂的,那可能有什么大花园啊,大宅子,漂亮的阁楼呢?
  等到了蒲松龄故居,原本还有一丁点希望的泡泡也破了,长着青苔的黑瓦,简陋的墙壁,连院子里的石头、雕塑、果树都是后人修的。没了这些东西,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的家!
  这有好几个展厅,一个事蒲翁的字画。蒲翁的字画很好,很挺拔。另一个展厅是蒲翁的生平。我只记住了他十九岁考童子试第一,四十岁完成了《聊斋志异》的手稿,晚年因妻子刘氏病卒,相思成疾,于两年后死去,享年七十四。还有一个展厅,里面有蒲翁的卧室,吃饭的炕和用毛笔小楷书写的《聊斋志异》等等。
  最后,外面去了后人修建的花园——“拙园”。只要那里的风景独特,值得一提。一个小小的翠水池,简朴的长廊,盛开的粉粉的桃花,翠绿的挺拔的竹子和古色古香的木桥。
  这另我沉思,《聊斋志异》这伟大的一本小说,竟出自如此简陋的小屋。其实这小屋并不简陋,大文学家郭沫若曾为它题诗: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小院里飘着一种神秘的气氛,似乎有妖鬼在飞来飞去,又似有天上神灵看着我们,使我们不由自主的为《聊斋志异》这本书的伟大而感叹。这本书表达了蒲翁对当时清政府的黑暗,考试政策的不满,还表达了蒲翁因自己考试屡考屡败,才华不得器重的孤愤,一起发泄在了《聊斋志异》中,真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呀!
  这次春游,我收获甚丰,不仅是秀丽风景,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呢!这真是一次快乐有意义的春游呀!
  
  【篇九:游蒲松龄故居】
  清晨的余雾仍停留在空气之中,深吸一口气,迈开愉快的脚步:向快乐进军!
  学校教学楼前的小广场上,早已聚集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们。他们时而检查自己带的预备品,时而互相商谈交换食物,但无论他们做什么,脸上的笑容都清晰可见。
  “同学们集合,排队上车。”伴随着领队老师的指挥,我们带着期待的笑容和愉悦的心情走上宽敞的客车。就让这车,载满我们的欢快,去瞻仰蒲松龄爷爷的故居吧!
  “呜呜——”客车唱着带劲的号子,开在平稳的大路上。抬手拉开窗户,“呼呼”的风便涌了进来,抚摸着我们期待的小脸,抚平我们急躁的心。
  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麦田,与湛蓝的天交接在远方的边际;一排排的柏树在风中翩翩起舞;清澈明亮的河流向远方延伸……一切显得都是那样的静谧于美好!
  过隧道,穿树林……想很多小说里写的那样:经过无数道不同的风景,终于迎来站点的曙光。猛地一下车,柔和的风便迎面打来,深吸一口气,空气中的芬芳便钻入鼻腔之内,令人一时陶醉。
  略略的整理一下行囊,或背、或提;在拍打几下衣袖或裤脚。总之,要用自己最好,最精神的一面来欣赏伟人蒲松龄的故居,他曾经洒下汗水的地方。
  怀抱着对新物质的好奇和新鲜感,我们终于走进了蒲松龄的故居,走进了蒲松龄,那个中国短篇小说第一人。
  在主参观厅内,我通过一幅幅画、一本本书、导游的解说,我对蒲松龄有了一些更深层的认识,总体概括为:平凡中的伟大。
  但当自己走进蒲松龄生活了59年的卧室的时候,我才第一次真正的明白、真正的体会到伟大二字!低矮的房梁、古老的书架、破败的被褥、陈旧的衣箱……一切的一切,都在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蒲松龄生活的艰辛。但就是这样艰辛的环境,诞生了那样的大师,那样伟大的传奇!
  蒲松龄的小说中都见鬼狐怪。伟人,你要御风而去,人广漠之野,乌有之乡。然而,既没有天梯,又没有羽翼,多少挂碍,多少牵绊,不得已让人世留住了骸骨,留住了坟墓,留住了传奇,又岂能留住那无以羁縻的一缕魂魄?
  积雪粹白,谁能通书一纸?
  西风狂悲,我要强求一醉!
  平凡铸就伟大,伟大造就传奇!您用平凡的生活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篇十:蒲松龄故居行】
  我与《聊斋志异》结缘是从《席方平》开始的,我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也就是十二、三岁的年纪,看到父亲有一本白话版的《席方平》,就看了起来,席方平替父伸冤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后来知道了该书的作者蒲松龄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长大以后才得知我的姥爷蒲含章是蒲松龄的第十代长孙,使我的心中对蒲松龄产生了崇敬的心情,也有了几分自豪。从此就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了解到蒲松龄后人闯关东的坎坷经历,以及聊斋志异手稿辗转流失的曲折过程,也就有了去山东省淄博市蒲松龄的故乡游览的愿望。
  一个秋高气爽的时节,我到山东青岛的途中正好路过淄博,就决定顺路去蒲松龄故居看看。从火车站坐上面包车就来到了洪山镇蒲家庄,远远望去村庄的外围有一座灰色的城墙,里面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村庄,与我所见到过的东北民居有着明显的不同,古朴的街道和房屋具有典型的明清时代的风格,恍如来到了现代社会的桃花源中。一条铺着青石板的小路蜿蜒向东伸去,因为这里是和我有着血缘关系的先人生活的环境,周围的一切景物引起了我的好奇和注意,有种亲切和似曾相识的感觉。
  沿着小路走去就来到了蒲松龄故居的门前,一座青砖青瓦结构的门楼出现在眼前,门楼下面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金字匾额“蒲松龄故居”。赶紧让门口摆摊的小贩给我拍一张照片,一问才知道他们也是蒲松龄的后人。走进故居发现这是一个很幽静、古朴的院落,置身于留下先人印迹和影子的生活的环境中,让我产生了时空交汇的感觉,这里的一切显得陌生而又新奇。院内的花木山石雅致,绿柳翠竹清新,院中央有一座蒲松龄的石雕坐像,手握一本书,在捻胡沉思,神情恬淡、悠然,仿佛被书中的某个章节深深地吸引,栩栩如生地体现了蒲翁生前的生活状态也拉近人们和这位文学巨匠的距离。
  转过一个八角门,几间古色古香的老屋就是蒲翁的故居,北院是砖石结构的正房三间,门口挂着的木板上写着“聊斋”两字,标明这里就是蒲松龄诞生、居住和去世的地方。通过屋子外面的简介知道,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享年七十六岁。走进“聊斋”正堂,就看见墙上挂着由著名聊斋志异研究学者路大荒题写的“聊斋“两个大字的牌匾,下方是蒲松龄画像,这幅画像出自清代著名画家朱湘鳞之手。我驻足凝神端详着画像,心中有些激动,只见蒲翁身穿官服,手捻胡须,端坐在椅子上,眼睛中透出和蔼的目光,仿佛在注视着我这个远方来的游子,我发现我印象中的姥爷的脸庞和蒲翁的居然非常像似。画像两边是郭沫若手书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高度概括和褒扬了蒲松龄的创作生涯。东面的一间房屋为蒲松龄的起居室,摆着着柜子和被褥等简朴的家什,窗台上放着蒲松龄用过的锡灯、烟袋等。西面的屋子则是书房,地上有一张坐榻,桌子上陈列着蒲松龄曾经使用过的砚台、笔筒、手炉等物品,这里就是蒲松龄看书和写作的地方,透过这些物品仿佛能看到到蒲翁在“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凝冰”的环境下伏案写作的身影。在著作陈列室里摆放的是蒲松龄一生的作品,除了《聊斋志异》以外,还有大量的诗文、戏剧、俚曲以及与农业、医学等方面的杂著。其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也给了当代影视剧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聊斋志异》被改编成许许多多的电影、电视剧和戏剧,有的还多次翻拍。
  聊斋正房后,则是几间展室,墙上和展橱里分别陈列了中外研究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多种论著、翻译成英、法、日、俄等二十多种语言的各种译本、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各种文学作品等,以及当代文化名人老舍、臧克家、丰子凯、叶圣陶、赵朴初、刘海粟、李苦禅、范增等为故居作的书画、题词,从中可以看出后人对蒲松龄的敬仰之情。其中我尤为喜欢老舍先生的题词“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和范增的诗“淄川故址觅留仙,冷雨当年寂寞天,一卷聊斋千滴泪,披萝带荔亿前贤”,大概是因为前者的简明质朴,后再的磅礴大气吧。看到这些,使我想到蒲松龄自幼聪慧好学,十九岁就考中秀才,以后却一生坎坷,屡试不第,郁郁不得其志,因为当时只有考上举人后才能入仕当官,过着贫困交加的生活,饱尝人间各种疾苦,主要靠设馆教书为生,但是他并没有消沉,而是发愤著书。自编一副对联鼓励自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将其满腔才华和孤愤之情倾注笔下,历经数十年的时间写出了流芳百世的《聊斋志异》,故事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奇闻异事,内容包罗万象,千奇百怪,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婉转,看后让人过目难忘,余味无穷,笔下塑造的神鬼妖狐仙个个灵动、鲜活、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胭脂》、《画皮》、《促织》、《聂小倩》、《婴宁》等一系列故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就连一代伟人毛泽东和邓小平也都非常喜欢看《聊斋志异》。作品对当时封建社会的丑陋和昏暗进行了揭露,也歌颂了美好的爱情,表达了隐恶扬善的思想。《聊斋志异》共有故事五百余篇,其意境深邃优美,语言优美凝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不仅树立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也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中的地位,正所谓“一生遭尽揶揄笑,伸手还生五色烟”。
  自蒲松龄的故居向东走去,就来到了聊斋园,这是以蒲松龄生平及聊斋志异故事为主题修建的景区,是一个远离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喧嚣生活的幽静所在,有蒲松龄艺术馆、石隐园、柳泉、狐仙园、俚曲茶座、蒲松龄墓等景观。里面的花草树木、假山怪石、池塘拱桥、亭台楼榭、聊斋人物塑像等巧妙而自然地组合在一起,错落有致,含蓄曲折,构成了一幅幅或动或静的画面,充满了神秘的氛围,散发出聊斋志异的文化气息,使人体会到蒲松龄笔下的幽冥仙界,让人感到回味无穷。当走到到留仙桥、聚仙峰、远心亭、同春堂等景点时,就会有“百步之内,必有芳草”的感觉,仿佛蒲松龄笔下幻化的人物随时会翩然而至,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你的面前,引领你走进奇异的故事当中。看到简易的凉架上爬满了青藤,使我想起了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同乡好友王渔洋为聊斋志异所题写的有名诗句“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碑廊里的石碑都是名人为故居的题写的诗词,有的方整秀丽、有的飘逸多姿,还有蒲氏家谱碑记载了蒲氏家族的繁衍历程;牡丹园是根据聊斋志异中的《葛巾》而设计,里面的牡丹花竞相绽放,姿态各异,向来访的游人展露着灿烂笑容。
  从蒲松龄艺术馆出来,沿台阶向东,就来到了柳泉,柳泉又叫满井,这里的水清味甘,当年是登州、青州、莱州等地通往省城济南府的官道,游人络绎不绝。蒲松龄非常喜欢这个地方,自号“柳泉居士”在教书歇馆之余,经常来到这里搭个凉棚,用满井水沏茶招待来往的行人,让客人在歇脚之余讲上一段鬼狐的故事。这些搜异猎奇而来的故事为蒲松龄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使其集腋成裘,涉笔成趣,写出一个个绚丽的篇章,读来令人神往。如今的柳泉水依然清澈,柳树枝繁叶茂,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是由著名文学家沈雁冰先生书写的“柳泉”,其字体秀美,疏朗有力,给这里增添了亮色。
  聊斋宫是一个高大的亭台式建筑,与周围的湖光山色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精美的图画。顺着台阶走进里面,是一组组造型生动,表情细腻的彩塑,通过与现代化的声光影音效果相结合,传神地表达了《罗刹海市》、《画皮》、《娇娜》、《席方平》等故事精彩形象。一路走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先是随着波动的海浪,带人进入到五光十色、缤纷多彩的海底世界;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龙王端坐在大殿上,乌龟宰相、虾兵蟹将、天使蚌女等在为故事中的马骥和龙女举办婚礼,随着音乐响起,一片歌舞欢腾的场面;离开这里向前,走过奈何桥就是令人恐怖的阎王殿,但见群魔乱舞,小鬼横行,地狱中的各种酷刑近在眼前,锯人体、下油锅、炮烙之刑让人毛骨悚然;再往前行,只见雷电交加之际,女尸突然现身,另一边的书斋之内一个青面獠牙的恶鬼正披上美女画皮;还有席方平为父洗冤,在阴曹地府上正经受着种种磨难,再转入天宫,二郎神在殿中秉公断案,将贪赃枉法的阎王等官吏收入牢中,为席方平父子平反申冤。从天宫走出来,看着周围的景致,让人觉得神清气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在观仙园里我和五十多岁的工作人员攀谈了起来。他是当地人,姓蒲,也是蒲松龄的后代,这是一个朴实憨厚又有几分率真的汉子,他告诉我当地大部分的人都是蒲松龄的后代。当他得知我来自遥远的东北,我的姥爷是蒲松龄的第十代长孙时,变得非常热情,用保温杯给我递来满满的一杯冒着热气的水,对我说“来,喝杯开水吧,大老远的回来一趟不容易,这可是蒲松龄家乡的水啊”,那杯水对我来说真有一种甘之如饴的感觉,难以忘怀。他又和我谈起了蒲家庄的往事、以及蒲松龄的墓地在文革中被挖掘、墓碑被砸坏的情况和如今络绎不绝的游客,听他细细道来,让人感到亲切和随意。
  我最后来到蒲松龄的墓地,这里位于聊斋园的东南,一代文学大师长眠在这里。墓前是文学家沈雁冰题写的“蒲松龄柳泉先生之墓”的石碑,后面是几十株高大、苍郁的柏树,使这里显得安详、静谧也昭示着聊斋文化的枝繁叶茂。伫立在蒲翁的墓碑前,我的思绪万千,“一生无缘附骥尾,三生有幸落孙山”,生前过着一贫如洗般生活的蒲松龄,不仅给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赞誉,同时也给蒲家庄人们带来了巨大变化,倘若蒲翁天上有灵,看到纷至沓来的游客,应该感到欣慰和高兴吧。
  光阴荏苒世事沧桑,自从蒲松龄的第七代长孙在同治初年携蒲松龄的手稿闯关东以来,到现在将近一个半世纪过去了,期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和悲欢,不知道其后人有没有回到这片故土上来,我权且代表他们向蒲翁表达一下瞻仰和缅怀的情思。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你的温柔】--散文网抒情诗词

    【你的温柔】--散文网抒情诗词

    【你的温柔】 松松手,别这样紧紧相扣,让心把气透,给爱一点自由。 轻轻嗅,盘丝散落任指修。低头把唇弄,最是你的温柔。 读读你,古韵新词太宽厚。对错鸳鸯偶,曲华丝缕尽收。 情悠悠,爱煮岁...

    2018-03-03

  • 寄语孤独

    寄语孤独

    太阳是孤独的。当它把阳光撒满每一个角落的时候,它的光辉和灿烂 www.sanwen.org.cn 就把它的卓越彰显得伟大而神奇,世界上的万物都无法与它相比。 月亮是孤独的。当它让整个夜空都睁亮眼睛的时...

    2016-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