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抒情散文 >

夏思

2019-04-09 22:05 来源:散文网


  篇一:夏思
  夏天轰轰烈烈地演绎着自己的风采,绿色的大地更加葱郁茂盛。田野里,翠绿的棉叶子下,棉桃正悄悄地挂满枝头。浓绿的葡萄棚架下,晶莹剔透的葡萄,饱胀果粒透着鲜艳欲滴的光泽。绿绿的玉米地里,玉米秆排成整齐的阵容,正齐刷刷接受夏风的检阅。满地清脆的拔节声,像一首欢畅的乐曲,回荡在蓬勃着夏之艳阳的天空。绿色的番茄叶下浆果般的番茄已经红成一片,一嘟噜一嘟噜的像红艳艳的仙果一样诱人。地边的渠水清清唱着夏天的歌,缓缓地向前流去。夏天静静地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
  静静散步在树荫遍地的林间,像似走进一个阴暗凉爽的的大厅。四周粗壮的大树,如天柱般支撑起茂密的树冠,像屋顶一样遮天蔽日。地上杂草丛生,不时有野花寂寞的开放着。羊蹄踏出的小路纤细如网,布满林间,像似一条条优美的曲线在前面,时而交汇,时而分开,时而重合,宛若飘舞的丝带,舞出漂亮的弧线延伸到远方。
  夏的丰盈在绿油油的棉叶滚动、在玉米高高抽出的穗子上飞舞、在葡萄架下串串红艳艳的葡萄上闪光、在金黄的麦田里阳光般跳跃、在小湖碧波荡漾的涟漪里舒展、在枝繁叶茂的胡杨树上发光。空气中处处可以闻到夏天的味道,夏的浓烈和成熟,在田野上,让人一览无余。夏天从春天那里继承了一切,继续自己持续蓬勃、发展成熟的心愿。因为夏天要给秋天一个丰收的惊喜。
  我深深感知夏天的心思以后,不由情不自禁地为夏叫好。如果,要是拿四季来对应人生的话,夏天正对人生的而立之年,也正是年富力强干事业的黄金时期,人生成败在此一举。夏以热为专长持之以恒、在阳光的助推下,给了万物生长的动力和空间。夏天默默积蓄能量,为了秋天的迸发,而竭尽全力。作为而立之年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学习夏这种热得执着,热得持之以恒的精神,趁着精力充沛的而立之年大干一番,为自己的人生画上浓重的一笔吗?
  想到这些,刚才还倦意很重的心,像似忽然被一丝春风拂过,顿时来了精神。往日那些烦躁、焦虑,像似随风远去。心静如水,仿佛林间那些雀鸟的鸣唱,像似从遥远的天边传来的丝竹之声。轻轻私语在耳畔,飘飘渺渺渐入仙境。遍地的野花也变得温柔可人,那淡淡的花香,让人有些迷醉。有农人肩着锄头,轻哼一首老歌,从我身边走过,他们脸上洋溢着笑,歌声亲切如雨,滋润着我的心田。
  不中不觉地走到了树林的尽头,满地的葡萄架挡住了去路,一个身穿红裙子的姑娘,在葡萄架下给葡萄秧打叉磨芽,她头上围着的白纱巾,像一朵洁白云儿,飘浮在绿色的葡萄叶上,红色的裙子在绿叶间,更显妩媚动人。满架的无核白葡萄红晕娇艳,像姑娘的脸蛋一样迷人。她清澈的眸子,像流过的山泉般清纯。那银铃般的笑声,伴着风儿从葡萄架下穿过,像丝丝甜甜夏的味道,直扑鼻翼,让人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远望,夏如一个体态丰腴的少妇,身披绿色的裙裾,给人们展示着自己的饱满成熟的魅力。夏风吹过,田野里一派长势磅礴的景象,夏雨来了,不停歇地洒下雨滴,滋润催长着地里的庄稼。为了那个秋的壮举,夏天像辛勤耕耘者不敢怠慢歇息,常常挥汗如雨在骄阳下,检阅督促着自己绿色的孩子。那些整个夏季里热浪灼灼的风,不正是夏坚强的意志吗?
  我在深深的感动中往回走,夏的热情让我满头大汗,可是,我忽然喜欢起来这七月流火的夏了,我想,没有这夏锲而不舍地聚集的热量,使大地上生机繁荣,哪会有秋的金色丰收。同样,没有我们而立之年的加倍的拼搏,哪会有自己人生的秋天的收获。此时,我倒希望,那些灼人的夏风能时常吹拂在我人生的路上,它让我感受夏的酷热时,学会积蓄力量,为自己那个丰硕的秋天而奋斗。
  
  篇二:夏思
  不同于春的多姿,秋的炫丽,冬的淡然,夏,是一副浓墨重彩的水墨画。
  夹竹桃开花的时候,夏天的脚步就近了。
  夏日的清晨,空气格外的清新。
  晨起的鸟儿在枝头清脆的鸣唱,扑愣着翅膀,忽而低飞,忽而高翔,徒留余音在林间回荡。
  盆栽中的绿叶,偶尔,还能发现露珠的踪影。晶莹的露珠在翠绿的叶儿上翻滚着,忽的被一阵轻风带到了树叶的边缘,几乎滴落尘埃却又数度轻弹回叶面。(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这时,心,宁静而致远。
  夏日的午后,太阳毫不吝惜的挥酒着热度。
  室外骄阳似火,无端的使人焦躁,室内却一室沁凉,偏坐一隅,忽有所悟:炎炎夏日,挥汗如雨,大汗淋漓之后却有着莫名的酣畅淋漓,浑身的毛孔都已舒张,排出体外的似乎不仅是汗珠,还有许多毒素和负面的情绪。恰似至情至性的热恋般,时尔会灼伤人,却令人甘之若饴,不舍离弃。
  夏日的夜空很美,星星如顽童般眨着眼,在如墨的夜空里闪烁着,皎皎的圆月洒下一地的银辉。李白那首脍灸人口的静夜思,想是在夏日的夜晚方才写得出来吧。
  夏,有着它御用的演唱家——青蛙。而这演唱家在人们为饱口腹之欲大肆的捕杀之后已日渐稀少。即使是在乡野的稻田之畔,还能听得蛙声一片已是难得之极。儿时,倚在母亲怀中,朦胧欲睡时,闻得那阵阵蛙声总觉烦躁,母亲总会在轻摇蒲扇之时,哼着那不知名的优美曲调。渐渐的耳边那烦人的蛙声似乎已不复存在,只有母亲温柔的曲调伴我入眠。
  夏,有它独有的魅力。春乏之后的夏日,犹如在古典乐章后的命运交响曲,使春困中欲睡的人儿突的提起了精神,如同调色板上的那一抹无法忽视的大红,永远那么醒目有神的存在着。
  夏日,就这么真诚的张扬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挥洒着灼人的热情。
  
  篇三:夏思

  静静的深夜,我被忽然降临的电闪雷鸣惊醒,接着而来的倾盆大雨。大自然以这种雷庭万钧的方式告诉我们,盛夏己经来临了。
  清晨,折腾了一夜的大自然似乎也累了,闪电雷鸣渐渐远去。窗外,细雨淋淋,绿荫郁郁。我站在窗前,轻轻地推开窗扇,一股清凉通窗而过,沁人心脾。一首唐朝诗人韩偓的《夏夜》立即飞入脑海:
  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
  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我端坐在置于窗前的书案前,冲一杯绿茶,,凝视着杯中上下飘浮的茶叶,像是观赏缸中游动的鱼儿。闻着茶杯中不时散发出丝丝苦香,过去曾经的焦虑渐渐平息,一切的疑惑和惆怅悠悠淡去。顿觉一种久违的清静与淡泊。
  夏天,夏天是很能让人浮躁的季节。而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也不泛浮躁之气。岂不知:官员浮躁,急于虚张政绩;工人浮躁,容易忽视安全;农民浮躁,急于拔苗助长;商人浮躁,往往重利忘义;学生浮躁,轻学重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们便是大海上的一叶轻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们也总是有欢乐也有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的时侯,别忘了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烦恼将不再有。
  在每个人的前面,不光有一条通向远方的平坦大路,或许也有一座高大的山,虽崎岖但充满希望,但必须得去跋涉,去攀爬!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到远方,都能登上巅峰,但每个人都必须有为跋涉和攀爬去吃苦的决心和志向。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志存高远”,很多人最终想要的,就是筒单易得的“小幸福”,比如“庄子鼓盆而歌”的幸福,“陶潜采菊东篱下”的幸福,都是他们的终极愿望。但是要知道,能够感知到这样的幸福,必须要有深刻的感悟,必须经过艰苦的修行,幸福是不会轻易得到的。
  “苦”和“甜”是对立的,但它却是因果关系。古往今来,真正达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无不真正品读出“苦”的真谛。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就写道: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修成《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成就《说难》和《孤愤》;凡此种种,大底均系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所以,真正的幸福是通过艰辛的奋斗而得来的。正像现下我们经常说的:天上不会掉馅饼。
  然而,我们这个社会不知从什么时候出现了一种“非正常”的生存状态。不信你看: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在为子女的教育而烦恼;我们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已是筋疲力尽;我们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核心都是以孩子为中心;我们没有几个父母去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培养孩子,才能使其健康而快乐地成长;我们有多少父母真正懂得人在“原物性”中的“大爱”,应该是以什么方式来体现的。然而,我们只知道“小爱”,我们只懂得用很多辛劳甚至苦难,来为孩子营造一种优越的物质生活,所谓“穷家富养”。而孩子却不懂父母的艰辛。我们从不向孩子们讲为人立世的不易。我们从小就把一个生命,人为地关在笼子里面,而不让其羽翼丰满。十多年后,又将一个缺乏生存能力的人推向社会。更可悲的是,我们心中却始终充满了爱。
  应该让孩子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慢慢懂得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优胜劣汰。如果他(她)不知道如何去生存,如何去奋斗,那么他(她)就将被世界无情地淘汰。如果他(她)在父母身边永远有所依靠,但他(她)总得独立的去面对这个世界。当他(她)有朝一日独立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她)就将无所适从。
  一个人是否值得尊敬,取决于他能否以一技之长而立于世。位于巅峰而不骄,窝居平阳而不馁。任何人只要在人生之路上肯去跋涉,肯去蹬攀,投入全部精力去学习和工作,成功与否是命运的安排,受到尊敬应该是必然的。
  人生要有受苦的准备,受苦的勇气和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奋斗的精抻。这样,人生就会展现出一分从容之美。就会临惊涛而不慌,处骇浪而不乱,喜迎阴晴圆缺,笑傲风霜雨雪,一切都掌于方寸之中。
  用爱去拥抱生活,用苦斗去点燃希望,只有这样,才能享受春之朝气,夏之绚烂,秋之收获,冬之期望,让人生呈现绚丽的光辉。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

    2021-02-06

  • 人生七期

    人生七期

    16世纪,英国的大诗翁莎士比亚,有一篇千古不朽的名诗,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描写得极其逼真。大意是说:咿咿唔唔在奶娘手上抱的是婴儿;满脸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的是学童;强...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