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随笔记录 > 读书随笔 >

用尊重人来营造和谐

2019-04-09 14:45 来源:散文网

最近,在看《羊城晚报》时,看到一则短文内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清道光年间,宣宗曾以左思“巢林一枝”的咏史诗为题,大考翰詹(翰林院与詹事府),无人能解。是时大学士曹振镛在一旁,宣宗问他知不知。曹回答“不知”。宣宗这才释然说:“连你都不知,那就不好责怪他们了。”事后,曹把左思原诗一字不差背诵给同僚们听。有人问他为何在帝前说“不知”?曹说:“知此何足道,不知亦无大失,炫已损人,吾不为也。”诵读至此我首先想到的是对他人尊重的境界,心中顿生感概。

当前,许多人在闲暇之余都说工作很累,而且这种累却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在工作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颇费心思、更是大伤脑筋,觉得营造和谐环境太难了。如果把这种感觉细细的加以分析,就不难发现所谓的压力其实都是因为彼此间不沟通而产生了隔阂,由隔阂而犯忌,由犯忌而矛盾,因矛盾而对立,由对立而紧张,紧张之余就有一种累的感概,也是人与人之间因为缺乏必要的信任而产生的一种困惑,对于这种链式反应基本上都与不尊重他人有很大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因为思想上不尊重人所以也就不注重对别人思想的尊重,不尊重便难得使思想与思想见面,常常所见的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见面而不是思想与思想的见面。大多时候,我们都急于把自己的思想付诸与实际,按照已有的性格来处理,其结果总有一种坐地指挥、颐神气使的姿态和架势,难免让人厌恶和反感,因为这种厌恶和反感,即使是好的思路、好的办法也很难如愿地执行下去,不是变了味就是被延误了,结果与愿望相违背,使思路大大折扣。更为主要的是因为这种思想上不尊重的原因,使得彼此之间产生了很大的隔阂,埋下了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一旦由琐小的事情产生这种冲突了矛盾就像“井喷”一样不可遏止的暴发了,其后果是难以言述的。

不尊重还表现在行动上的不尊重。人都有一种被尊重的意愿,所谓的“人活一张脸”也是这个道理。有的时候,因为对所假外物认识的误解,常常不知道外物是什么,自己如何,把外物全部当成了自己,其举止的嚣张更是难以尽述的,不仅刺伤了别人的自尊,更是暴露了自己的无知,而且还造成了彼此间更大的不信任,更多的不尊重,更多的矛盾。自然而然地把氛围营造成了秋冬的色彩,却少了春天的那种暖意。

其实,人与人之间能够认识是极其难得的,能在一齐共事、生活更是难逢的。千万的人为什么独独只有百十来号人一齐朝夕相处呢?既然如此难得,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不能够在尊重的前提下和谐共事呢?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自己在思想上没有真正尊重别人。要想在思想上真正的尊重别人,自己必须要不断的肯定别人,多看到多肯定多赞许多认可别人的优点,只要是不伤害大原则的问题,应允许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碰撞,达到心合则志同。其次就是要在行为举止上尊重人。不论所假借的外物是权力还是金钱,都应当把自己定位在赤子的位置,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多考虑彼此之间的等位关系,少一些错位关系的考虑,能够在人格上尊重人、举止中体贴人,言语中关心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就更加趋于自然。

只有真正尊重人的人才能够被别人所尊重,只有懂得尊重人的人才能体会到被人真正尊重的滋味。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了,关系自然顺畅了,构建和谐也就顺其自然了。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个道理,构建和谐就从尊重人开始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org.cn )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你若阅读,春天即至

    你若阅读,春天即至

    春天是一个最佳的阅读季节。当许多人沉醉于春天的踏青時,我则在阳台上,沐浴着阳光,伴随着一杯清茶,开始我一天中最充实的阅读生活。 清代学者张潮在《幽梦影》中开笔即言:读经宜冬,其神专...

    2020-03-1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