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抒情散文 >

关于宁静的文章

2019-02-11 21:16 来源:散文网

  
  篇一:宁静致远
  朋友敬邀百岁书法大家袁晓圆先生为我题“宁静致远”一幅书画,我倍加珍惜,走到哪里都带到哪里,但事实上对这四个字深层内涵的理解,在思想上却是又浅又遥远。“静”和“远”是相对的关系,所以应该是思想的宁静养育行为的高远,应该是尊重崇高的境界体现。
  在进步与浮躁已经达到了及至的今天,没钱的要钱、有钱的要官、没名的要名、有名的还要更多,就是不要文化、不要高贵,所以,人们似乎真的要回归一下心灵的平和与自然了,否则,无论怎样的生活都是苦海。欲望是无边的深渊,完美是永恒的距离,到底幸福与快乐在哪里?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在每个人的心里。
  读到语言文学大师周有光先生的一段文字,我似乎如梦方醒地徘徊在“宁静致远”的方舟上。他说:“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做菜厨,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使尽吃奶力气,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笑谈高干的特殊化。同情农民的自由化。安于老九的贫困化”。谁都可以读懂这段文字,然而其中气势磅礴的胸怀、高瞻远瞩的眼界、静放光芒的灵魂,哲学态度的取舍,应是修炼得道的大手笔、大家风范了。
  我慢慢地思索着这段箴言,发现自己追随了多年的这种意境,其实是在一无所知的欣赏着根本就不懂什么是“静”和“远”的迷茫之中,只是自作聪明假装清高罢了。
  周老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的幸福与快乐,其价值观更是浩瀚海洋上平静的一张帆。这样的超脱与远大,足以驾驭自我精神家园里息事宁人,静随其变的神韵。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静,在警示着人们为了活着的意义和责任,要时刻准备着去迎接各种各样的考验,其“静”是“动”的预备和思考。
  我们是否在道德和责任的无限风光中看到了应该学效的一处景点,以此共给生命滋养。富贵和高贵不是一回事,富贵只代表金钱,高贵是涵养。
  “宁静致远”的人生可谓安宁的静逸,静逸的安宁,此乃大福气!
  
  篇二:遗忘的宁静
  每当严寒自北方袭来,南部的农村便开始一轮新的忙碌,满载的船只不约而同相继随着盈盈春水从西部各省沿着大江小河朝北蜿蜒,然后成群结队在第八郡平东码头靠岸。
  平东码头自早期货舱聚集的农土产集散地,经过岁月更迭,人情洗礼,逐渐演变成当今每年一度的花市胜景,说不清它的开始,查不到它的痕迹,只知道人们要吃饭,便千方百计把一年的辛苦经营,欢天喜地搬到船上,也附带了十天半月的米粮鱼干,换洗衣物,抱着满怀期待,一家家一船船,来到这繁花似锦的最大都市,除了要赚足一年辛劳的果实,也趁便感受一番现代生活氛围。平东这地方,就这样承袭了祖辈的生意传统。种花养花的,折腾了一年,总找个好地方图个好收成吧!
  梅花、菊花、纸花、兰花、橘树,还有说不清,道不尽的上百种时令鲜花,近年,随着生活品味的提高,越来有越多的大株盆景也搭船而来。大小不一,贵贱自知,都为搏一搏自身命运,看谁到底能进入豪门,受尽呵护,享尽恩一宠一,哪怕只是一个短短的春节。价格低廉的从时令小花起,到身价中等的纸花黄菊红橘,以致高贵的兰花梅花,压顶的还是那些经过百番折骨续肢、瘦身整容,去皮剜肉,摇身挤出奇特的姿态,抬头装一副孤高自傲的盆景。其实,观花的人最多,真正能买得起却很少。然而,偌大都市,人口如麻,富商巨贾,地位显赫的大有人在,各买所需,货随人爱。一天到晚川流不息的人流,最终也能把这几十船劳动成果席卷而去,买的,卖的,还有应运而生的摩托运输都皆大欢喜。年三十中午,这些熬过腊月寒天餐风露宿的船只,卸了一身重担,装上轻一盈的过节物品起锚扬长而去,昔日浩浩荡荡杀来,如今高高兴兴而归,最后,把宁静还给忍辱负重的码头,把安详还给累得晕头转向的豆腐渠,一个历尽沧桑的古老名字。(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生意越来越好做,于是,越来越多的花农从各地接踵而至,他们像平地里冒出来的蚂蚁,一下子突然变得很多很多,多到无法想象。于是,平东码头变成更热闹,更繁华,无限拥挤,无限喧嚣的整整一条街。于是,更多爱看热闹的人,带着体验精神而来,与卖花买花的人们肩比肩肘碰肘脚尖顶着脚跟在这两三公里河岸,不分昼夜穿梭挤兑擦肩撞肘。于是,年三十的中午收市便一再拉长,为那些嫁不出去的花卉制造机会,让更多低收入的市民从容买到廉价的倾销年花,即使它们手脚受伤,头焦额烂,甚至有的衣不蔽体,四肢伤残,却不妨碍它们在冷漠的街灯下与主人默默交换迎春的心得。于是,平东码头往昔岁末时分,排除喧闹静待新年的光景便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是滞销的年花比比皆是,过了年三十的中午,有的才卖了一半,运气好的卖得七八成,于是,时令产品纷纷倾销,不愿降低身价的果树、盆景只好搬回船上,准备原物回乡休整,来年卷土重来。天色已经暗了,家反正也回不了,就索性在甲板上摆香案供祭品,在异乡迎除夕,只可怜家中小孩守着祖屋在冷清的除夕之夜翘首盼望天明,盼望那些迟来的新衣服新玩具。而平东堤岸往昔的安恬,便也延迟到大年初一清晨才归还给大地母亲。
  以往,总爱在大年三十午后,家里一切准备就绪后,一家大小来到熟悉的码头,来到这烙着祖辈多年辛劳痕迹的小河畔,看疲倦的夕阳静静舒展在静静的河面,目送最后离去的商船,在它袅娜的炊烟和渐远的马达声中享受喧嚣过后的宁静,看一眼铅华洗净,素颜古朴的豆腐渠畔回归自然,在冷风中坚持等待年关交接的情景,从浓烈喧嚣和冷静安恬的氛围对比中猎取新的生活勇气,在追求实效漠视道德的现实生活中领悟过去和善友爱勤俭智慧发展的浅显人生道理。
  只是如今,这光景却不知何时才能再现。
  
  篇三:钟爱宁静
  隔一帘红尘,一桌,一椅,一台电脑,一杯清茶,这就是我生命的全部。没有世事的干扰,宁静地独处一隅,是一种美妙,是一种自由,是一种超然。
  清晨,喜鹊把我从梦中惊醒,我踏着朝露,伴着孩子们上学的笑声,从从容容去上班,下午,沐浴着夕阳,伴着昏鸦的啼鸣,轻轻松松的下班。晚上,灯光点亮我的心情,指尖在键盘上跳跃,思绪密漫整个陋室,网络的天空如此自由快意,秦关汉月,唐风宋韵悉在心海,我放纵我的天性,和李白斗酒,享受祖国大好河山的浪漫。和杜甫一起因茅屋被风吹破,而心忧天下。和苏轼一起故国神游,感叹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和李清照一起寻寻觅觅,感受国破家亡的伤感情怀……岁月随着时间飘逝,文字随着心灵流淌。于我而言,人生如此,还须何求!
  生活给我们太多的是折腾和磨难。领悟生活的智慧,把追求宁静,当成养精蓄锐,善待自己的一种劳苦之后的快乐,不失为生活的真谛。我既不会弄花,也不会玩鸟,既不会打牌,也不会跳舞,既不会抽烟,也不会喝酒,什么时髦都不会,不读书,不写作,不思考,时间就无法排谴,我只能躲在一隅,读点书,间或涂鸦点文字,怡然自得,宁静舒适。
  不管是富可敌国的超人,还是平平常常凡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的家园。我避开红尘的闹剧,占据一方静土,过着宁静甜淡无欲无求的生活,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我不敢说自己有多么清高,更不敢说自己心灵有多么高尚,但与其浅薄廉价地追求热热闹闹的世俗生活,倒不如避开沉沦,在宁静中剖析自我,认识和超越自我。所以我告别车水马龙,选择宁静的生活。
  其实,时间久了你会发现:真正诱人的风景往往都在宁静的深处,科学家是喜欢宁静的,文学家是喜欢宁静的,哲学家是喜欢宁静的,事业往往在宁静中积虑酝酿乃至成就。
  人生苦短,韶华易逝,想利用这有限的生命来获取永恒。因此,我钟爱宁静,视宁静为我生命的全部。
  
  篇四:寻求宁静
  看过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后,青春文学图书编辑张剑峰先生决定去终南山寻找书中所写的隐士。他说:"前几年接触文学圈、做期刊,庸俗的东西太多,感官享受的东西太多,大家在想怎么赚钱,怎么花钱,这些东西固然无可厚非,但是人们的生活视野太小、太局限了,我想看看另一种生活,修行者的生活就像我忽然发现了清澈的水源,以前的浑浊的水质就不可再饮用了。"张剑峰先生在寻访了数百位隐士后,慢慢地从一个寻访者变成了半个修行者,慢慢地自己也开始打坐、练功。2010年,张剑峰和另外十余人一起凑钱在终南山静谧之处修建了十几间茅棚,取名"终南草堂",以供修行者居住。他以为:静谧修行的好处,就是在宁静中保持自己时时刻刻不迷失,做自己的观察者,做世界的观察者,时刻观察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时刻观察着世界真善美。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让每个人都要做真正的自己。
  是啊!现代社会中似乎再难找到一个宁静的所在了。大路穿梭的车流、小道熙攘的人群、商家声嘶力竭的叫卖、广场杂乱无章的音乐、空中闷热浑浊的流气、或喧嚣或沉闷的噪音和焦虑烦躁的身影不断在耳边、眼前、内心晃过。寻找宁静似乎是很多人的奢望,更是我个人的奢望。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处世中,人要吃、要穿,要有安全感,要有成就感,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多多,哪里是您想静就可以静得下来的?诸于"终南山"之类自然界的宁静,可能会带来内心一时一刻的共鸣和浸染,但非永远。内心对社会压力的焦虑、恐惧和期望随时都会沉渣泛起,打破您内心的宁静。
  很多人把内心的喧嚣归之于人的欲一望和追求。对利益的追逐,对权力的角逐,对巅峰的竞逐,对琐事的较逐。窃以为:并非所有的欲一望都是宁静淡泊的大敌,一味地排斥欲一望和追求最后也可能跃入虚无的深渊。有个故事里说,一位国王想要画师们画一幅表现宁静的画。仅两幅入选,一幅画着美丽的乡村田园,宁静安祥;另一幅描绘的却是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场景,只是在画面的一角上,在一个悬崖的洞里有一个鸟巢,巢里有几只正在熟睡的雏鸟。国王思之再三,留下了那幅"风雨大作"的画作。的确,宁静永远都不是来自于外界,真正的宁静来自心灵。陶渊明其实早就明了此境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环境的安静带给人的只会是孤寂,而不是内心的宁静。每个人心中本有宁静的所在,一如我们所见的山水、草原、大海和雪山。当欲一望和追求不能满足和实现时,内心的喧嚣就升起来了,宛如安静的雪山引发了雪崩,平静的大海上掀起了波涛。当欲一望和追求实现后,又不能从中走出来,内心的骄躁也就随之而升,宛如无垠的草原上刮起了风暴,清静的峰溪间暴发了山洪。
  在急功近利、甚嚣尘上的社会里,宁静仿佛也被心灵的高楼大厦驱赶、遮蔽,需要我们用心地去寻找、去呵护,就像我们要去寻找呵护那鲜有人迹的山水、广阔无垠的草原、一望无际的大海和高一耸纯洁的雪山。在每个人心中都会有那么一处山水,那是您不曾到过的地方,那里空气清新,那里充满宁静。疲惫的人,您可以在那里歇歇脚,再继续前行。那是一个不需要远行就能进入的领地,那是一个不需要花钱就能拥有的清静。毋庸置疑,在您心灵,有一窗宁静的绿,等待您去寻找、发现、体会、抚育和呵护。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这,就是幸福

    这,就是幸福

    幸福美好,这是多么诱人的字眼,这是多么令人神往和追求的完美境界! 然而,幸福,没有确切的定义,一般是指人们无忧无虑、随心所欲地体验自己理想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时,获得满足的心理感受...

    2020-11-28

  • 有一种目光,一直在守望

    有一种目光,一直在守望

    一份真挚情谊,不求时时相伴,只求在心的牵念中永远,相互尊重,相互分担,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这种真情,值得用生命去呵护,用灵魂去写真,生命中,总有一首歌曲,沁入心灵;总有一种眷恋,默...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