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写景散文 >

古寺寻佛心

2019-03-19 11:50 来源:散文网

我的运气真好。才到栖霞镇,就赶上了一年一度的庙会。栖霞寺前的一条街上,货物摊位相连,各色人等熙熙攘攘,叫卖声、电唱声、吆喝声混杂鼎沸,真是热闹极了。我随意地转了一圈,发现最吸引眼球的还是“栖霞禅寺”牌坊内外二三百米长的街段,这里摆满了各种佛事用品,摊主热情向香客兜售着。我想,栖霞寺香火一定非常旺盛。

买了门票,随着人流走进景区。果然,在山门前的广场上,出现了极为壮观的焚香朝拜的场面。那里聚拢的善男信女少说也有几百人。他们举着燃着的佛香,朝山门的方向望空作拜揖状,然后将其放到一个很大的香炉里。香炉的火焰熊熊的,站在几米外,就能感到灼人的热浪。广场的上空,轻烟缭绕,檀香弥漫。这种朝拜的方式的确很有意思。俗话说不见真佛不烧香,大约是因为佛有真假,亦有彼此,不能不问青红皂白胡乱烧香,不然,佛爷们也不好理直气壮地消受人间香火,岂不枉费了虔诚的心情?但栖霞寺管事者却让善男信女们在这里表达敬意,想必有不得已的苦衷,或者另有考虑,可能不会违背佛教的戒律。我知道,在栖霞寺内,中国佛学院在这里设有分院,专门研究佛法,自然有名师,也有高徒,岂能乱了分寸,让我一个俗人胡乱质疑?其实,烧香拜佛,全在一个心意。能够戒除杂念,六根清净,乐善好施,佛爷自然不会计较繁文缛节。如此想来,我也顿悟了,欣欣然欣赏善男信女们的行为了。

栖霞寺的善行是出了名的。据记载,栖霞寺为南朝古刹,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齐朝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摄山,现称为栖霞山,听法师讲《无量寿经》,非常敬重,于是舍家为寺以奉养法师,这才有了后来的栖霞寺,烟火延续1500年而不断。花费点小钱,请三炷香,或者施舍点香油钱,对富裕之家算不得什么,对一般平民,只要有几口稀饭苟命,也能做到,但舍家为寺,为苍生福祉考虑,却是要点牺牲精神的。这在今天看来很难做到的事情,明僧绍在千年前就做到了,你说这不可敬?唐高宗李治亲自撰写碑文予以表彰,明僧绍也算功德圆满了。翻开栖霞寺的历史,还有一件惊天动地的善举。1937年,日寇南京屠城,几万难民避难到栖霞寺。明常和尚临日寇淫威而不惧,力排众议,克服粮食短缺等困难,与日寇斗智斗勇,千方百计佑护难民,使其终免屠戮。几名僧人因此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成就大道。你说这不可歌?可惜,偏偏这件事,没有勒石纪念。

走进山门,坦腹露胸的大肚弥勒佛笑脸相迎。他那一身乱颤的肥肉,慈祥可爱的笑容,总是受到世人的欢迎。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佛,有着中国人的幽默智慧的特点。据说,五代后梁,有一位身广体胖,言语无常,老背着个口袋在闹市中出现的契此和尚,常在稠人广众中将袋中之物倾泻于地,叫道“看!看!”人们搞不清他叫人看什么,也搞不清他到底看到了什么。他却不管不顾,脸上始终笑容常开,喜气洋洋。圆寂之际曰:“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识世人,世人总不识。”于是,从北宋开始,大肚弥勒就出现在寺庙中了。把这弥勒佛置于山门中,这却是栖霞寺的独特之处。我到过的许多名刹古寺,即使供奉,也别殿安置,断没有如此安排的。过去,我见过两句很经典的称颂大肚弥勒佛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诸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这里也有类似的对联,只是文字稍作变动,意思还是一样。佛家将大肚弥勒至于山门,其用意难道是点化入寺芸芸众生,对世事有所警醒吗?若果真如此,那善男信女们在祈祷求福之前,可要三思行的是否可笑、斗气之事。

大雄宝殿、毗卢殿里分别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以及观世音菩萨,四大护法,二十诸天等神祉。这样的布置是按照大乘佛教的教义的。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分别是佛的应身和法身,应身者,为父母所生之身,是佛为了普渡众生而化现的各种身体;法身者,为佛德的自身,代表了佛法的绝对真理。从大雄宝殿到毗卢殿,暗含了普度众生,达到觉悟,掌握佛德佛法的修炼过程。

佛们神秘、庄严的法相,令人可畏。佛前一片跪倒膜拜的善男信女,更加深了我这种感觉。随便问问其中一人,他们都会直言不讳地告诉你,拜佛的目的是求佛爷保佑,或升官发财,或身体安康,或多子多福及其他个人生活之所求。谬也!什么是佛教?释迦牟尼说:“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家讲缘,万物皆是一个缘,缘起则生,缘尽则灭,还讲因缘果报,业力轮回,在佛家看来,某种人生的结果是自己先前行为的结果,甚至是前生行为的结果。功名利禄实为佛家所排斥。在佛理,痛苦由业产生,而业又是以贪嗔痴烦恼而发起,烦恼的根本乃是对欲求的执着,只有熄灭这种执着,才能达到解脱痛苦,成就佛道的境地。佛教三论宗的观点大致如此。栖霞寺作为三论宗的发祥之地,所居诸佛不会做违背佛理之事。你说,这些追求功名利禄的善男信女不呆不谬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org.cn )

正这么想着,毗卢殿外传来抑扬顿挫的诵经声。在一群人中间,几名和尚站在四个纸扎的骑马判官前面,一边击打鼓钹钟磬,一边诵读经文,对面几个虔诚斋主一会儿跪拜,一会儿低首合掌。原来正在举行“启建法界圣凡冥阳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这是佛教所有法会中极为隆重的一种,每场法会,少则7天,多则49天,参加的僧人有几十名,多至上百名。水陆法会是为消灾祈福而设,算是佛教的中国化吧。在我想来,目的还是迎合中国人的心理,与佛教的教义相去已经有些距离了。但我看那设施,特别是纸马纸人有些简陋,仪式也显得草率,与曾经看到的书中描写的场面差距比较大。尽管如此,和尚的吟诵是有板有眼的,斋主们的神态也是庄重的。

从毗卢殿后门出去,再经一偏门,就到了后山,这里是隋代舍利塔和千佛岩的所在。隋代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七级八面,用白石砌成,高约15米,造型精美,是隋唐时期江南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千佛崖是南朝时期开凿的石窟,内凿佛像500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是无量寿佛,高达10米,左右是观音、大势至菩萨立像,组成西方三圣。佛寺与石窟融为一体,这在全国寺庙建筑中也不多见。在这里,我不由得感叹古人对佛教艺术的执着,在坚硬的岩石上开凿这许多佛像,该要花费多少精力和财力。千佛岩有一尊“佛”,在全国绝无仅有,这就是三圣殿左侧的“石公佛”。相传在雕凿最后一尊佛像时,锤轻,石纹丝不动;锤重,石块崩裂;不轻不重,仅冒火星。眼看期限已到,石匠王寿为免众人杀身之祸,便纵身跳进龛内,成了一尊一手举锤、一手拿錾的“石公佛”。这个舍身成佛,推善及人的传说也蛮感动人的,真是佛门净地,代有善人出。

游罢栖霞寺,已经临近中午。回到“栖霞禅寺”牌坊附近时,竟看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大约有几十个残疾人躺在这街段上,衣衫褴褛,残肢裸露,哀声乞讨。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但肯解囊施舍的人却寥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舍人一分钱,岂不胜似半日膜拜?匆匆忙忙的善男信女们,还是先注意一下这些人们吧。

回头望,牌坊上两幅对联十分醒目:千佛名蓝朗公说法宗三论,六朝胜迹祖印心属二迦;隋塔唐碑留胜景,龙蟠虎踞护名蓝。我记住你了,千年古刹。你让我的灵魂经历了一次佛心相证。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清晨的阳光

    清晨的阳光

    清晨,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窗钻了进来,轻轻环绕在周身四围,我张开眼睛,迎接第一缕阳光的恩泽。 轻轻地推开窗户,柔柔的风撞了个满怀,抚过了我整个脸颊,飘起了我的长发。想起了遥远的梦,感念...

    2020-11-22

  • 小雪,大雪

    小雪,大雪

    今年入冬的第一场雪,正是二十四节气中小雪这一天降临的。 半夜醒来,听到外面滴滴答答的响声,走近窗户一看,哦,原来下起了小雨。这小雨象雾,象牛毛。直到早晨,到上午,一直这么下着,下着...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