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写人散文 >

金襄七的“面子”

2018-12-30 15:18 来源:散文网


  
  一
  
  在古镇旧州,至今还流传这样的话:“金襄七的面子”。据旧州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说:解放前在旧州,无论你遇到什么为难的事,只要金襄七出面,没有摆不平的。那时的金襄七,面子大,影响深,上至达官权贵,下至乡长、保长,直至一般普通民众,皆敬仰之,尊他为“襄七三公”。
  
  金襄七“面子”缘何之大呢?
  
  金襄七,号汝锦,旧州南街人,出生于清光绪26年(公元1900年),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其父金凤阶为前清举人。金襄七出生书香世家,受家庭严格教育,从小形成了尊老爱幼,体恤贫困的优秀品质。幼年就好学聪灵,颖悟敏锐,记忆超群。一日访师,师问:“牛眼睛杯杯好清亮”(系指酒,意为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金答:“马蹄子翻得起。”(其意同上)。师又问:“后园竹子好茂盛(其意同上)。”金答:“竹根窜得多(其意同上)。”老师深喜之,暗度其将来必成重器。
  
  1920年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品学兼优,加仰其父的声望,被举荐为黔西县县长。时黔西县官吏腐败,盗匪猖獗,治安混乱,前任县长竟被恶势力暗杀。接到任职书时,家人甚为担忧,劝其免任,但金襄七无所畏惧,毅然前往。上任之伊,即造访旧州浪塘人罗小庆。说起来,这个罗小庆也很不简单,他在黔西闯荡多年,拉起一支队伍,手下有一千多号兄弟。两人一见面,金襄七毫不含糊:“老乡罗大将军,我来黔西担任县长,有保一县平安的职责,你可否将你的人马撤出线外?”罗小庆倒也爽快:“金县长,我虽然在外,但知道金老太爷和你的为人,我们又是老乡,就冲着您的面子,我愿意撤出我的人马,保护您的安全,谁敢危害您管辖的治安,我姓罗的就翻眼给他看!”
  
  罗小庆说到做到,第二天就带着他人马走了。(散文网原创投稿 www.sanwen.org.cn)
  
  罗小庆一撤出,金襄七即大力整顿治安,恢复生产。在他的治理下,社会秩序稳定,民众安居乐业;黔西百姓交口称赞,县、区官员亦感惊奇——他因此在黔西连任两届县长。《安顺旧州》上称:“这与在民国时期县长如走马灯变换的情景大相径庭,足证其殚心竭力,勤政廉明之品质所在。”
  
  二
  
  民国十八,金襄七调任平坝县县长,一年后,因其父金凤阶病故,金襄七辞官,回家继承祖业,但仍担任安顺县参议员。其时金襄七家业颇大,田地分布在旧州、罗官及中红土、海子等。他同情和关怀佃户,所收佃租较轻,许多佃租长期放在农户家里。遇灾荒之年,农户缺粮少吃,就让他们取出存放在家中的佃租吃,且不计利息;佃户有急难之事,他热心帮助。海子有一佃户名张兴海,在山坡上烧土灰,不小心引发火灾,烧掉了上马牛保长刘汉文坡上的一小部分小树子,被其捉拿问罪,要罚谷六十石。张兴海跪下百般求情,仍然要罚十二石。其时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家中粮尚不够吃,哪来十二石谷子?无计可施,只得求于金襄七。见到金襄七后,他一下跪在地下,口称“三公救我!”金襄七惊问其故,兴海将其过程详说一遍。金襄七道:“噫,有这等事,待我写一张条子!”当下叫人拿过纸笔,挥毫写道:“刘汉文保长,我的佃户张兴海不慎烧掉了你山坡上的几棵小树子,小树烧掉了根还会长出新的树苗嘛,何必这样恐吓他,罚他十二石谷子呢?告诉你:如因此事让我的田地荒芜,庄稼种不上,少一点佃租,就让你赔……我看此事到此算了,如果你实在想要,就到他家去拿我的佃租吧!”
  
  张兴海拿着条子,来到刘保长家。保长坐在靠椅上,板着脸问到:“谷子呢?”
  
  张兴海说:“没有谷子,只有条子。”
  
  刘保长怒吼道:“老子不要条子,只要谷子!”
  
  张兴海把条子递上:“是襄七三公的条子!”
  
  “金襄七的条子?”刘保长折开条子仔细一看,骂道:“狗日的张兴海,你还会打这主意……”
  
  还是保长的夫人有见识,满脸堆下笑来:“哎哟!襄七三公的条子,就是他老人家的面子,我们能不买账吗,快进家来吃饭……”马上到楼上割了一大块腊肉,热情招待张兴海。张兴海吃得酒足饭饱,高兴回家。
  
  内战爆发,国民党到处抓壮丁。当时的政策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时旧州陈家庄王法猛家有四兄弟,免不了要被抽丁。区公所派了几个壮丁,来到他家,抓住其兄王春猛,绑起来就要押走。王法猛一下从楼上包谷杆墙里跳出来:“我哥有儿有女不能走,留他在家里照顾我老娘和他的孩子,——我替他去!”壮丁头目一看,说:“噫,这小子还有点良心,有道德,好嘛,就让他替他哥去!”
  
  王法猛被绑起来,壮丁押着上路。全家人流泪哭泣,目送着他的背影渐渐远失……
  
  当天,王法猛及其他人就被押送到安顺北兵营。他们被换上衣服,准备第二天送走。晚上,许多人拥挤睡在楼上。半夜里,“咔嚓”一声巨响,楼枕拆断,楼上的人在睡梦中轰然塌下,众人呼爹叫娘,哭喊一片。王法猛乘乱逃兵役,先是连夜赶到官家坟二老表家,第二天拂晓,又继续往双堡方向逃,在舅父王绍先家暂且落脚,后经人介绍,来到落水岩陈保长家当了长工……过了半年,已觉风声渐静,遂黑夜潜回家中,与父母相见,抱头恸哭。第二天,其父托人找到金襄七,问是否可回旧州,襄七公道:“此事不难,我写条子给陈保长,让王法猛先到我家来,再想办法。”
  
  条子就是面子!
  
  陈保长一见金襄七条子,二话没说,热情款待王法猛吃饭,并算给他半年工钱。王法猛回到旧州后,金襄七又到区公所作了一些“疏通”,以后王法猛就在金襄七家做活,一干就是十八年。一天,金襄七对王法猛说:“你已经四十多岁了,家里有儿有女,多亏你到我家这么多年,帮了我很多忙,担当了我的半边家,你回家去与家人团聚吧,不会再有人敢抓你去当兵了……只要我还活着,你家弟兄和儿女们就不会去当兵,今后有事可以随时找我。”说罢,叫人算清了工钱,又送王法猛五石谷子和一头大水牛。王法猛激动的淌下泪水,不忍离开。金襄七又说:“你今天去家里安排好,明天与我一同上安顺……唉,这是你最后一次送我了。”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第二天,王法猛挑着东西,送金襄七去安顺。当他们来到七眼桥等候上马拉轿车时,一场惨剧发生了——一辆从贵阳方向驶来的美国造汽车猛地往王法猛的背后撞过去,王的下身当即被压断,连马腿亦被撞飞。此时金襄七正在上厕所,闻声出来,肇事车已驶出很远。金襄七一面唤家丁到七眼桥打电话请人在安顺拦车,一面将王法猛急送安顺抢救。终因流血过多,王法猛不幸去逝。金襄七极为悲伤,亲自为王法猛主办丧事,并答应将王法猛的两个孩子抚养到十八岁,王家平时有什么困难由他解决。此后,即便王家经常去他家拿油、盐、米及衣物等,金襄七毫无怨言。两家保持常来常往,亲密无间。为延续两家交情,王家在王法猛过世不久,又将他的侄儿小年送到金襄七家做事。
  
  三
  
  民国三十五年,有一支部队住扎在旧州,师长是七眼桥花苑人。一天下午,一士兵到旧州陈家庄去偷村民白菜,他把枪躲藏在吴逢春和吴长能两家菜园交界处的荆棘丛中,待其抱着白菜回来时,枪已被人取走。士兵大骇,面如泥色,哪敢回营?遂惶恐逃窜。后在长顺被抓回,审问后,士兵带人到陈家庄指出藏枪地点。他这一说不打紧,可坑苦了吴逢春和吴长能两家:他二人及吴三妹即被抓到安顺,逼着交枪,三人不知,遂被严刑拷打。可怜吴三妹一弱女子哪堪酷刑,被折磨得九死一生。吴家哭救无门,找人求助金襄七,襄七公听后大惊:“哎呀,为啥不早说,人可吃大亏了,我赶快去找人……”他凭借多年的面子,到安顺找人说情,打通关系后,又来到旧州区政府,对简信初区长说:“简区长,在你管辖的地方陈家庄出了逃兵丢枪一事,害得人家到安顺受大刑,可怜老百姓受够罪了,你可否将你们一支枪送给吴师长,了脱此干系?”简区长沉呤了一下,说:“金老太爷,你老人家的面子,我能不买吗?只要你在上面通容好了,我马上派人给吴师长送去!”过了几天,两家被关押的人果然全放回来了。为感谢襄七三公救命之恩,两家人在他家门前放了一长串鞭炮。吴长能还带头号召大家捐一百大洋来谢襄七公。金襄七说:“钱是你的吗?”吴长能说:“有一点是我的,大部分是大家自愿捐的。”金襄七说:“感谢你们的厚意,情我领了,钱你拿回去还给大家,他们的钱来的苦啊!”没办法,吴长能只得把钱还给大家,但心里仍过意不去,他又去找金襄七的朋友班正旺商量,班正旺说,既然你心意不肯,过年时你逮一只大公鸡送给三太爷吧。
  
  吴长能就盼等着过年。年关一到,他迫不及待抓起一只大公鸡,急急送到金襄七家里。
  
  金襄七问:“这鸡是你买的吗吧?拿回去!”
  
  吴长能忙解释:“三太爷,鸡是我家里自己喂养的,没花钱,您老人家收下吧!”
  
  “好嘛,既是你喂养的,我就收下了,”金襄七叫人将鸡关进笼子里。
  
  吴长能告辞要走时,金襄七让家人取出一大块盐巴,送给他。
  
  “这……三太爷,我……”吴长能不知所措。在当时,这块盐巴比那只大公鸡贵了许多。
  
  金襄七点点头……
  
  是啊,三太爷的面子,怎能不收?
  
  吴长能没再说话,只是向金襄七深深地一鞠躬,涌泪离开……
  
  四
  
  在旧州兴办教育,扶掖后生,也得力于金襄七的“面了”。
  
  无论在黔西县或是在平坝任职期间,金襄七除了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外,热心地方教育,为所治培育人才。在黔西县,他兴办了黔西小学和黔西中学,调任平坝县长,又兴办平坝中学(即今天的平坝一中)。辞官回到旧州,仍不忘兴校办学,振兴教育。时旧州小学为私立小学,校舍简陋,师资不足,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质量不高。金襄七急在心里,决心要办好旧州小学。怎样办好这所小学昵?首先,他决定对这所小学进行改制,使之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公立学校。在开明人士简用谦老先生等人的支持下,金襄七凭着自己出任过县长和担任安顺县参议员的“面子”,奔走安顺,拜官求人,其用心之良苦,可谓殚精竭虑,而在此期间自己花销的费用更是不必说起。在他们的努力下,1946年,旧州小学终于改制为“公立安顺县第六两级小学”,学校由金襄七和简用谦共同出资承办。接下来,金襄七又凭借自己的“面子”,四处选聘人才。毕业于贵阳师范学校的进步青年邹武城被聘为旧州小学校长。邹武城,又名邹伯熙,刘官炸陇人,其人年富力强,思想活跃,教育观念新潮。他上任后,严谨冶校,在继承传统教育的同时,不断引进新的教育思想,倡导使用新的教材。不到一年,旧州小学校风校貌焕然一新,传闻当时学生“在校尊敬师长,出校排队回家”。学校教风学风浓厚,质量不断提高。据说,改制后的旧州小学,在当年的安顺县会考中,前十名均为该校的学生。学校名声大振,群众为之欢舞,金襄七甚感快慰,决定让自己的孩子到旧州小学任教。
  
  金襄七还热心地方其他公益事业。诸如建桥筑路,修葺庙宇,整理文化遗产,他都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其“面子”的感召作用。他与当时旧州到鸡场、猫营、紫云的“保帮”组织饶华结为好朋友。饶系旧州西街人,其建立的“保帮”组织,专保护旧州到鸡场、猫营、紫云的商人安全,人称“饶团长”。在饶的支持下,金襄七倡导修筑旧州经龙潭到紫云的这段路,并带头捐款。试想,金襄七的“面子”,谁不买账?于是群众个个响应,人人捐款,终将此路修成。金襄七又顺势利导,出谋出钱,号召大家,修筑旧州到九溪的一段路。两段路的开通,为旧州人经商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旧州的经济发展。
  
  五
  
  解放初,在旧州开展的清匪反霸运动中,金襄七不可避免受到批斗。但因其在官清廉,在民为善,做了不少公益事业,加之政治上清明,带头支持共产党政策,解救过共产党干部仝宣涛和一些进步青年,因而得到宽大处理。在接受群众的批斗时,因为有其不同他人的“面子”,他是坐在凳子上“认罪”。送他到黔西县去批斗时,群众一见,纷纷说到:“哎哟!这不是原来的金县长吗?他是一个好官,他无罪!”他被关押时,很多群众去看望他,送得礼物堆满其住处,由于“面子”之大,不久就被释放回家,给予安排工作。
  
  公而论之,在解放前的旧州,金襄七是一个有钱有势的人物,他极有“面子”,但其“面子”乃非权势所至,而是源自他一生廉政兴学、乐善好施、热衷公益及扶贫困的人格品质,一生可谓令人敬仰。他曾撰一门联表明心志:“住城言城,住乡言乡,处事且随流俗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人须结善缘多。”
  
  金襄七殁于1965年,享年65岁。(本文根据孙纯荣先生、王成新先生收集的资料整理。)
  
  文/林德胜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幽默的叫卖声

    幽默的叫卖声

    住在都市里,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不知要听到多少种类多少次数的叫卖声。深巷的卖花声是曾经入过诗的,当然富于诗趣,可惜我们现在实际上已不大听到。寒夜的茶叶蛋、细沙粽子、莲心粥等等,声音...

    2020-12-01

  • 背影(朱自清)

    背影(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

    2020-10-15